第五百五十二章 命题作文
朱佑樘是铁了心让张周主持朝务。
官员不支持,那就整顿你们,整到让你们支持,如果谁就是冥顽不灵,那就直接让你们回家种田;地方上开矿不支持,那就整顿你们,到你们快家破人亡的时候就知道该不该支持了。
张周也能感受到这种无比的信任。
连张周自己都在想,纵观整个大明,能像朱佑樘这样无条件去信任旁饶皇帝,也算是绝无仅有的一个了,先有李广,后就是他,甚至连张家兄弟也算在内,只要是朱佑樘认准的人和事,他是死都不会改变的。
相比而言,连朱厚照都不如他老爹。
随后张周就去东宫给朱厚照讲课去了。
也不是真的讲课,四书五经那些学问,王鋈东宫讲官,讲的不会比他张周差,甚至可是更胜一筹,张周又不用教朱厚照怎么去迎合考官,不用讲什么应试教育,反正就是过去给朱厚照讲点旁人讲不聊东西。
“开矿好玩吗?不是,每个矿工都是那种混身很黑,钻进去很久才能出来的?”朱厚照望着张周。
他似乎不理解张周为什么要为了一件开矿的事情,出去那么久。
张周道:“你不懂。你也要学会尊重人。”
“我不尊重张先生吗?还是,张先生觉得,身为大明储君的,就应该把每个人看作是跟我平等的呢?我知道你的意思,其实我也想尊重他们,但你看看他们……”
朱厚照目光瞄着门口站着的高凤等人,好似在,你看他们值得我尊重吗?
张周没什么。
他也知道,朱厚照在讲义气方面是不错的,孩子还是挺有气节的,连身边的太监都不会薄待,但问题是朱厚照还是有皇家人特有的傲慢,会觉得下间一切都是他们的,在这种前提下,朱厚照会带着与生俱来的偏见,看所有人都会带着另类的眼光。
张周道:“开铁矿,跟开煤矿不一样,你知道我开这些矿,是为什么?”
“我不想知道。”
朱厚照道,“我本还以为你去辽东打仗呢,白高兴一场,我还让父皇让我同意跟你一起去,早知道你只是开矿,一点别的都不做,我才懒得跟你出去!”
着,朱厚照反而好像生气了。
作为大明的储君,谁都是哄着他,唯独两个人不一样,一个是他老爹,一个就是张周。
连他母亲都没有像张周这样管着他。
正着,高凤拿过来一样东西,道:“殿下,这是您所写的军务策,要不给张先生看看?”
“瞎写的。”朱厚照道,“我总结了很久,觉得大明的军政出了很多问题,需要有见地的人去做改变,张先生,我知道你有本事,但再有本事的人,也不可能一个人就把大明改变太多。我得对吧?”
“嗯。”张周点头。
张周看似是谦虚了,但其实心里也在想,能改变大明命阅人,除了我,还有谁?
给你面子,认可你的法。
但其实……
朱厚照笑道:“所以,你需要我。”
张周听了也很无语,这子……完全是自恋,一直觉得自己本事可大了,那种自大傲慢的心思……都不知道该如何去教育。
大概就是熊孩子的通病吧。
“你看看我总结的,我觉得要打下草原,应该从延绥出兵,这里的地势是最好的,然后再把西域给拿下,那些地方其实已经不遵王化很久了,如果能拿下来,大明的疆土不就能扩大很多了吗?还有你看辽东这北边,如果太贫瘠的话,我们可以先放放……”
张周手里拿着朱厚照所写的军务策,也不由在皱眉。
这子似乎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居然还认真讲起了军政上的事情,得好像自己就是个能领兵作战的将领,甚至在制定全局。
张周忍不住在想,如果现在这子真的突然登基了,还用这些手段来,那他父亲所积累下来的家业,很可能会在一两年之间,就被他霍霍干净。
简直就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心智如此不成熟,总想着以进攻来化解一切,没想到隐忍,也没想过如何才能做到在战略上完全的碾压,如何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等等。”
张周忍不住叫停了激动不已的朱厚照。
“先生请评价。”朱厚照一副兴冲冲的模样,似乎在等张周表扬了。
张周问道:“这都是你写的?”
“是啊。”朱厚照笑道,“当然也有人帮我参详了一下,比如刘瑾,他还真他娘的是个人才,你猜怎么着?他在研武堂学了不少,你不在京这段时间,他作为提督研武堂的内官,没事就找人给写几个军务策,让我来给看看,然后我就学到了不少。”
张周将所谓的军务策放下,问道:“那你觉得,只有打仗,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否则呢?”朱厚照听出来,这应该不是什么好话。
接下来,大概就是要抨击他的军务策漏洞百出了。
好像全下的先生都是这调调。
张周道:“如果大明的关隘,到处都是火炮,每个士兵都配备火铳,随便一支千饶队伍,就可以在草原上无所顾忌,那时候,是否征服草原,很重要吗?到时草原凭什么跟我们打?”
“这个……”
朱厚照一时沉默。
“而且到那时候,草原也会主动臣服,就好像如今的女真和朵颜等部族一样,被迫接受大明的赐封,只能给大明做臣子,如此既能征服一地,又能征服人心,下太平,打仗与否真的就那么重要吗?”
张周完,朱厚照那边已经开始上下直窜了。
“先生,我觉得你得不对,总归还是要把他们打趴下,才能让他们服气,光靠威慑力,有啥用?”
朱厚照是非常尚武的。
这点张周也看出来,反正这子从到大就是个战争贩子,而且脑子里很多奇思妙想的东西,长大了自己不当皇帝要当国公,这种事是人干出来的?
要是他再荒唐一点,给他几十年治理国家的时间,还不定把大明折腾成什么样子。
大明的危机,其实在正德一朝已经显现,只是很多矛盾还没到爆发的时间,但大明由此转向下坡路,是可以确定的。
朱厚照有其纯真善良的一面,也有其能力,但更多是非君王治国的胡闹,这种胡闹在治理下上并不是什么好事,会把大明带到沟里去。
“那你好好考虑一下。”张周道,“就当是我给你出的题目,题目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只要你能把这篇题目写好了,那我可以跟陛下提请,让你多出去走走。”
作文题目。
你子不是喜欢写军务策吗?
那就给你出命题作文,但你所写的以战止战的策略,我不认同,我不能完全接受你当个战争贩子,那就要你来给出折中的方法,或者可以战,但必须是要适可而止的战。
“你了算?我不信。”朱厚照这话的时候,已经在眨眼睛了。
张周道:“太子最好知道,陛下所希望,你能成为一个中规中矩的儒者,能守住大明的江山,而不是总想着用一些激进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战场也是如此,连陛下也是要大明的军政更加强盛,而不是一味求以取巧的方式不断去取胜,否则陛下早就将我派去草原,跟鞑靼人交战了!”
朱厚照想了想,突然还不自觉点点头。
好像是被张周服了。
他似乎也了解他老爹的性格,想打仗但总还是有所保留的。
“这就好像是一次战略的游戏,还记得我给你的沙盘吗?想要在战场上取胜,取胜的条件很多,方方面面都有,你不做好原始的积累,只想着以奇兵取胜,你可有想过败了会怎样?”
“我们要的是一次百战百胜的结果,而不是三七开的战略优势,想要打,就一定要一战必胜!”
张周把话完,朱厚照难得也陷入沉思了。
连高凤等太监看了都觉得不可思议。
太子认准的事情,居然还有别人能驳斥的?这子从来都是倔脾气,跟驴一样。
“想想吧,想好了,再写这篇策,写完之后,除了我会看,我还会给陛下看。能提示你的就这么多,还用再给你提醒吗?”张周道。
“不用。”朱厚照大袖一甩道,“如果你再提示多了,那到底算是我写的,还是你写的?瞧好吧你!”
……
……
张周在东宫没停留太久,下午朱厚照还要上课,而张周虽还是东宫讲官,但其实平时已经没有进讲的责任,所以他要在别的东宫讲官到来时,主动回避。
否则也算是不给同僚面子。
张周旁饶面子可以不给,但王鏊还是要照顾一下的。
在张周出来时,也正好看到一众东宫讲官在话,一群人给一个人上课,每个人还要认真备课……张周心想,谁人有比你朱厚照更好的条件?就这样都没把你教成个人才……你也真是个人才……
“王学士。”张周见王鏊起身往自己这边走来,也是不由主动招呼。
王鲢点头,却先往张周身后的高凤身上看一眼,高凤是负责送张周出去的。
高凤却很识相往一旁站了站。
其实王瞿意思,只是想跟高凤打个招呼,虽然现在高凤看起来没什么,但作为东宫的常侍太监,将来很可能会成为司礼监掌印等不可高攀的大人物,王鏊身在皇家体系内混,很清楚要跟这群太监搞好关系。
大臣晋升是讲论资排辈,而宫里太监的晋升,就看皇帝的心情,现在朱厚照不是皇帝,但以后他还会是。
“陛下可有跟你明?”王隼,“本次顺府的乡试,是由你我来进行主考。”
因为已经进入到八月,乡试将开始,照理应该是在八月七号之前的几,也就是八月四号左右,把这件事定下来。
也就是眼前的事情了。
王鏊显然也清楚,这次朱佑樘是想给张周机会,让张周在学术界和士子中赢得声望,所以王鏊也做好了在这次的事情中当副手的准备。
张周道:“陛下提过,但也没太多。”
王鲢头道:“知道就好,也该多研究一下考题,出几道适合时阅题目出来,你我斟酌,也不必现在就,要等入了内帘之后,才第一次把考题呈于纸面之上,提前也不要接受士子的拜会。”
作为老学究,王鏊还是习惯性用教的口吻去跟别人话。
张周笑着点头。
王鏊突然也觉得有些尴尬,大概是觉得,张周只是他选出来的解元,后来张周这么多造诣,似乎也跟他的指点没什么关系,二人接触的时间都很少,也不能以师长的身份去自居。
教张周做事?
张周如今在朝的地位,不比他王鏊高?
“还有就是翰林院的事,你很久没过去了,有关《会典》成书后的重校,也需要人手,之前一直都是程学士在打理,你适当……也该帮帮。”
王鏊这是在提醒张周。
《大明会典》你始终是总编撰,很多校对等事,只有你能完成,虽然现在也都刊印成书了,但后续还是要做一些改动的……因为这书到底是一部章程典籍,时代在变,规矩也会变。
张周也都笑着应了。
将别。
王鏊跟张周往门口走了一段路,始终是想一件事,却不好意思。
张周道:“陛下还跟我提过,是王学士德高望重,在本次入阁人选的推举中,是名列前茅的。”
“是吗?”王鏊脸色不冷不热,显然他对于入阁还是有很多顾虑的。
一直要入阁,事情也一直在拖着,王鏊似乎也习惯了。
更重要的是,王鏊作为当事人,似乎很清楚皇帝对张周入阁这件事的上心程度,他似乎是明白,皇帝一直是在给张周留机会的。
一旦张周比他后入阁,那以后排次怎么定?
皇帝难道不想让张周当首辅?
假设张周先入阁,那他王鏊以前辈座师的身份,甘于给张周打下手?
对别人来,这件事或许不算什么,但对王鏊来,足够他纠结的。
官员不支持,那就整顿你们,整到让你们支持,如果谁就是冥顽不灵,那就直接让你们回家种田;地方上开矿不支持,那就整顿你们,到你们快家破人亡的时候就知道该不该支持了。
张周也能感受到这种无比的信任。
连张周自己都在想,纵观整个大明,能像朱佑樘这样无条件去信任旁饶皇帝,也算是绝无仅有的一个了,先有李广,后就是他,甚至连张家兄弟也算在内,只要是朱佑樘认准的人和事,他是死都不会改变的。
相比而言,连朱厚照都不如他老爹。
随后张周就去东宫给朱厚照讲课去了。
也不是真的讲课,四书五经那些学问,王鋈东宫讲官,讲的不会比他张周差,甚至可是更胜一筹,张周又不用教朱厚照怎么去迎合考官,不用讲什么应试教育,反正就是过去给朱厚照讲点旁人讲不聊东西。
“开矿好玩吗?不是,每个矿工都是那种混身很黑,钻进去很久才能出来的?”朱厚照望着张周。
他似乎不理解张周为什么要为了一件开矿的事情,出去那么久。
张周道:“你不懂。你也要学会尊重人。”
“我不尊重张先生吗?还是,张先生觉得,身为大明储君的,就应该把每个人看作是跟我平等的呢?我知道你的意思,其实我也想尊重他们,但你看看他们……”
朱厚照目光瞄着门口站着的高凤等人,好似在,你看他们值得我尊重吗?
张周没什么。
他也知道,朱厚照在讲义气方面是不错的,孩子还是挺有气节的,连身边的太监都不会薄待,但问题是朱厚照还是有皇家人特有的傲慢,会觉得下间一切都是他们的,在这种前提下,朱厚照会带着与生俱来的偏见,看所有人都会带着另类的眼光。
张周道:“开铁矿,跟开煤矿不一样,你知道我开这些矿,是为什么?”
“我不想知道。”
朱厚照道,“我本还以为你去辽东打仗呢,白高兴一场,我还让父皇让我同意跟你一起去,早知道你只是开矿,一点别的都不做,我才懒得跟你出去!”
着,朱厚照反而好像生气了。
作为大明的储君,谁都是哄着他,唯独两个人不一样,一个是他老爹,一个就是张周。
连他母亲都没有像张周这样管着他。
正着,高凤拿过来一样东西,道:“殿下,这是您所写的军务策,要不给张先生看看?”
“瞎写的。”朱厚照道,“我总结了很久,觉得大明的军政出了很多问题,需要有见地的人去做改变,张先生,我知道你有本事,但再有本事的人,也不可能一个人就把大明改变太多。我得对吧?”
“嗯。”张周点头。
张周看似是谦虚了,但其实心里也在想,能改变大明命阅人,除了我,还有谁?
给你面子,认可你的法。
但其实……
朱厚照笑道:“所以,你需要我。”
张周听了也很无语,这子……完全是自恋,一直觉得自己本事可大了,那种自大傲慢的心思……都不知道该如何去教育。
大概就是熊孩子的通病吧。
“你看看我总结的,我觉得要打下草原,应该从延绥出兵,这里的地势是最好的,然后再把西域给拿下,那些地方其实已经不遵王化很久了,如果能拿下来,大明的疆土不就能扩大很多了吗?还有你看辽东这北边,如果太贫瘠的话,我们可以先放放……”
张周手里拿着朱厚照所写的军务策,也不由在皱眉。
这子似乎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居然还认真讲起了军政上的事情,得好像自己就是个能领兵作战的将领,甚至在制定全局。
张周忍不住在想,如果现在这子真的突然登基了,还用这些手段来,那他父亲所积累下来的家业,很可能会在一两年之间,就被他霍霍干净。
简直就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心智如此不成熟,总想着以进攻来化解一切,没想到隐忍,也没想过如何才能做到在战略上完全的碾压,如何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等等。”
张周忍不住叫停了激动不已的朱厚照。
“先生请评价。”朱厚照一副兴冲冲的模样,似乎在等张周表扬了。
张周问道:“这都是你写的?”
“是啊。”朱厚照笑道,“当然也有人帮我参详了一下,比如刘瑾,他还真他娘的是个人才,你猜怎么着?他在研武堂学了不少,你不在京这段时间,他作为提督研武堂的内官,没事就找人给写几个军务策,让我来给看看,然后我就学到了不少。”
张周将所谓的军务策放下,问道:“那你觉得,只有打仗,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否则呢?”朱厚照听出来,这应该不是什么好话。
接下来,大概就是要抨击他的军务策漏洞百出了。
好像全下的先生都是这调调。
张周道:“如果大明的关隘,到处都是火炮,每个士兵都配备火铳,随便一支千饶队伍,就可以在草原上无所顾忌,那时候,是否征服草原,很重要吗?到时草原凭什么跟我们打?”
“这个……”
朱厚照一时沉默。
“而且到那时候,草原也会主动臣服,就好像如今的女真和朵颜等部族一样,被迫接受大明的赐封,只能给大明做臣子,如此既能征服一地,又能征服人心,下太平,打仗与否真的就那么重要吗?”
张周完,朱厚照那边已经开始上下直窜了。
“先生,我觉得你得不对,总归还是要把他们打趴下,才能让他们服气,光靠威慑力,有啥用?”
朱厚照是非常尚武的。
这点张周也看出来,反正这子从到大就是个战争贩子,而且脑子里很多奇思妙想的东西,长大了自己不当皇帝要当国公,这种事是人干出来的?
要是他再荒唐一点,给他几十年治理国家的时间,还不定把大明折腾成什么样子。
大明的危机,其实在正德一朝已经显现,只是很多矛盾还没到爆发的时间,但大明由此转向下坡路,是可以确定的。
朱厚照有其纯真善良的一面,也有其能力,但更多是非君王治国的胡闹,这种胡闹在治理下上并不是什么好事,会把大明带到沟里去。
“那你好好考虑一下。”张周道,“就当是我给你出的题目,题目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只要你能把这篇题目写好了,那我可以跟陛下提请,让你多出去走走。”
作文题目。
你子不是喜欢写军务策吗?
那就给你出命题作文,但你所写的以战止战的策略,我不认同,我不能完全接受你当个战争贩子,那就要你来给出折中的方法,或者可以战,但必须是要适可而止的战。
“你了算?我不信。”朱厚照这话的时候,已经在眨眼睛了。
张周道:“太子最好知道,陛下所希望,你能成为一个中规中矩的儒者,能守住大明的江山,而不是总想着用一些激进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战场也是如此,连陛下也是要大明的军政更加强盛,而不是一味求以取巧的方式不断去取胜,否则陛下早就将我派去草原,跟鞑靼人交战了!”
朱厚照想了想,突然还不自觉点点头。
好像是被张周服了。
他似乎也了解他老爹的性格,想打仗但总还是有所保留的。
“这就好像是一次战略的游戏,还记得我给你的沙盘吗?想要在战场上取胜,取胜的条件很多,方方面面都有,你不做好原始的积累,只想着以奇兵取胜,你可有想过败了会怎样?”
“我们要的是一次百战百胜的结果,而不是三七开的战略优势,想要打,就一定要一战必胜!”
张周把话完,朱厚照难得也陷入沉思了。
连高凤等太监看了都觉得不可思议。
太子认准的事情,居然还有别人能驳斥的?这子从来都是倔脾气,跟驴一样。
“想想吧,想好了,再写这篇策,写完之后,除了我会看,我还会给陛下看。能提示你的就这么多,还用再给你提醒吗?”张周道。
“不用。”朱厚照大袖一甩道,“如果你再提示多了,那到底算是我写的,还是你写的?瞧好吧你!”
……
……
张周在东宫没停留太久,下午朱厚照还要上课,而张周虽还是东宫讲官,但其实平时已经没有进讲的责任,所以他要在别的东宫讲官到来时,主动回避。
否则也算是不给同僚面子。
张周旁饶面子可以不给,但王鏊还是要照顾一下的。
在张周出来时,也正好看到一众东宫讲官在话,一群人给一个人上课,每个人还要认真备课……张周心想,谁人有比你朱厚照更好的条件?就这样都没把你教成个人才……你也真是个人才……
“王学士。”张周见王鏊起身往自己这边走来,也是不由主动招呼。
王鲢点头,却先往张周身后的高凤身上看一眼,高凤是负责送张周出去的。
高凤却很识相往一旁站了站。
其实王瞿意思,只是想跟高凤打个招呼,虽然现在高凤看起来没什么,但作为东宫的常侍太监,将来很可能会成为司礼监掌印等不可高攀的大人物,王鏊身在皇家体系内混,很清楚要跟这群太监搞好关系。
大臣晋升是讲论资排辈,而宫里太监的晋升,就看皇帝的心情,现在朱厚照不是皇帝,但以后他还会是。
“陛下可有跟你明?”王隼,“本次顺府的乡试,是由你我来进行主考。”
因为已经进入到八月,乡试将开始,照理应该是在八月七号之前的几,也就是八月四号左右,把这件事定下来。
也就是眼前的事情了。
王鏊显然也清楚,这次朱佑樘是想给张周机会,让张周在学术界和士子中赢得声望,所以王鏊也做好了在这次的事情中当副手的准备。
张周道:“陛下提过,但也没太多。”
王鲢头道:“知道就好,也该多研究一下考题,出几道适合时阅题目出来,你我斟酌,也不必现在就,要等入了内帘之后,才第一次把考题呈于纸面之上,提前也不要接受士子的拜会。”
作为老学究,王鏊还是习惯性用教的口吻去跟别人话。
张周笑着点头。
王鏊突然也觉得有些尴尬,大概是觉得,张周只是他选出来的解元,后来张周这么多造诣,似乎也跟他的指点没什么关系,二人接触的时间都很少,也不能以师长的身份去自居。
教张周做事?
张周如今在朝的地位,不比他王鏊高?
“还有就是翰林院的事,你很久没过去了,有关《会典》成书后的重校,也需要人手,之前一直都是程学士在打理,你适当……也该帮帮。”
王鏊这是在提醒张周。
《大明会典》你始终是总编撰,很多校对等事,只有你能完成,虽然现在也都刊印成书了,但后续还是要做一些改动的……因为这书到底是一部章程典籍,时代在变,规矩也会变。
张周也都笑着应了。
将别。
王鏊跟张周往门口走了一段路,始终是想一件事,却不好意思。
张周道:“陛下还跟我提过,是王学士德高望重,在本次入阁人选的推举中,是名列前茅的。”
“是吗?”王鏊脸色不冷不热,显然他对于入阁还是有很多顾虑的。
一直要入阁,事情也一直在拖着,王鏊似乎也习惯了。
更重要的是,王鏊作为当事人,似乎很清楚皇帝对张周入阁这件事的上心程度,他似乎是明白,皇帝一直是在给张周留机会的。
一旦张周比他后入阁,那以后排次怎么定?
皇帝难道不想让张周当首辅?
假设张周先入阁,那他王鏊以前辈座师的身份,甘于给张周打下手?
对别人来,这件事或许不算什么,但对王鏊来,足够他纠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