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征战岁月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七十八章 燕京潜流

第二百七十八章 燕京潜流

    此时的平津两地,已经是风起云涌,暗流潜动,蛰伏的各种势力,纷纷赤膊上阵,跳到前台,都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自从塘沽协定签订之后,南京国府对华北,尤其是平津地区的控制力极为薄弱。

    否则,也不能让非嫡系的杂牌部队,宋哲元的二十九军主政平津,而宋哲元遇刺,平津地区出现权力真空,此乃千载难逢之良机,许多不甘寂寞的各种势力,如严冬过后的杂草,乱哄哄的探出头脑。

    这些势力之中,有前清的遗老遗少,北洋军阀时代的失意军人,赋闲政客,现在依然活跃在平津两地的政治人物,一时间,平津两地冠盖云集,长袍马褂和西装革履交相辉映,端的是热闹非凡。

    如果细究其根源,都和日本这个幕后黑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最为抢眼,也是最活跃的,当属以王揖唐、王克敏、齐奎元等为首的,冀察政务委员会内的主流亲日派呼声最高。

    他们的理由是,国不可一日无主,地方不可一日无主政,非德高望重、且现居要职之政坛宿老而能担此重任,华北,乃华北人之华北,非骤得恩宠,窃据高位,手握重兵,无从政经历之少年的华北。

    这简直是为这些,冀察政务委员会内的亲日派量身定做的条件,唐秋离被理所当然的排除在外,自己是外来户,又得蒋委员长器重,年方弱冠,那一条都做不了这华北之主。

    唐秋离看完情报,嘴角的讽刺意味更浓,这些人,仗着有日本人在背后撑腰,忘乎所以了,他们还没搞明白一个普遍真理,没有武力支持的政权,就是建在沙滩上的楼阁,一个微小的波浪冲来,都能导致土崩瓦解。

    他给北平情报机关的指示是,概不干涉,静观其变。

    于是,平津两地,不断上演结社集会,公开呼吁,乃至暗杀、背后打闷棍等闹剧,甚至某位政治人物的历史背景,私生活,比如有几房姨太太,外面又有若干私生子等花边新闻,不时充肆报端,成为两地市民茶余饭后的谈资。

    这一切,都在佯称依然昏迷不醒,实则躲在幕后,冷眼旁观的宋哲元,和人在外地,却通过情报系统与宋哲元的电报往来,而掌握平津两地一切动向的唐秋离预料之中。

    两人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在有枪就是草头王的年代,这些背后虽然有日本人支持,却无武力背景的人,难成气候,作为华北防务支柱的独立师和二十九军,牢牢控制在唐秋离和宋哲元手中。

    只是,宋哲元痛苦的看到,二十九军有些军官,在这能检验人心的时候,和王揖唐、王克敏之流遥相呼应,打得火热,虽然不是有统兵权的主要将领,也在二十九军各级军官之中,形成不稳定因素,而这些人,有的是跟随他多年的老兄弟。

    唐秋离带领部队,悄悄开回北平,把骑兵旅留在城外驻扎,在这种敏感时期,大批军队入城,会引起市民的恐慌和猜测。

    唐秋离在山虎的带领下,轻装简从,赶到协和医院,和宋哲元会面,这次会面,极其机密,知道的只有山虎等寥寥数人,连梅婷都不知道唐秋离已经返回北平。

    一夜,这一夜,不知道唐秋离和宋哲元谈了些什么,据后来坊间猜测,此次会面,奠定了后来华北全面抗战的格局,宋哲元悄然隐退,唐秋离正式接掌华北军政大权。

    辞别宋哲元,唐秋离依旧为老军长,谈起相扶多年的老兄弟,而今的背叛,那种黯然失色,意兴阑珊,扼腕叹息的神态,而感到心中郁郁。

    和带队接记者团,到小五台山战场的秋泉见面后,唐秋离的心情,还是有些黯然,他想到的是自己,当全面抗战的艰苦岁月到来时,跟随自己多年的挚友和伙伴,能否出现像二十九军那样的局面?甚至成为刀兵相见的仇人?

    敏感而心思缜密的秋泉,看到唐秋离兴致不高,也没有过多深问,他了解这个弟弟,如此年轻,肩上承受的负担,远远超过同龄人,怎能强迫他做到哪些老江湖那样,喜怒不形于色,尤其是在自己的哥哥面前。

    秋泉简单的汇报了记者团的情况,特别提到,南京新闻记者团的领队,是国民党中央党部宣传部一位副部长,要求一定要和师长见面,被秋泉以师长在前线指挥,无暇赶到北平亲自迎接为理由,搪塞过去。

    这位副部长,对宋军长遇刺一事,颇感兴趣,多方打听,而且,刚到北平安顿下来,就特别召见了梅婷,据山虎汇报,梅婷和这位副部长,密谈了几个小时。

    唐秋离听完,颇感意外,国民党中央党部,那是二陈兄弟的人,应该属于中统系统,而梅婷是军统系统的人,两人不相统属,现在却搞到一起,只能说明,南京政府,在宋哲元遇刺这件事情上,内部取得共识,认为这是中央势力,重返华北,尤其是平津地区的绝佳时机。

    而自己,应该是被排除在外,宋哲元遇刺这么重要的事件,南京国府,竟然没有一字询问自己这个冀察政务委员会的二把手,平津地区的第二号人物,本身就不正常。

    可能是自己拥兵数万,引起了蒋委员长的猜忌,更大的原因,应该是南京国府的某几个政治派系,为了各自的利益,而达成的政治妥协,目的只有一个,在华北出现权利真空的状态下,不能把这个大好机会,落在自己这个没有任何政治背景,纯属于外来户的手中。

    也不能落在属于本土势力的亲日派手中,中央党部的副部长,只是投石问路,随即而来的,就是各方人马,中央要员,自己在小五台山围困土匪和巴达尔胡,本意是想彻底根绝华北匪患,借此打击日本人。

    没想到,竟然触动了中国政坛的敏感神经,把各方势力都搅和进来,一场地方剿匪战,演变成了各种政治势力的角斗场,还有日本人这支邪恶的黑手,一支蝴蝶煽动着翅膀,改变了风暴的方向,历史是由人创造的,而创造历史的过程,远比结果要精彩动人得多。

    他告诉秋泉,明天尽快安排记者团启程,前往小五台山地区,沿途务必确保他们的安全,华北的土匪,被一网收进来之后,没有其他的地方势力,敢打这些记者的注意。

    只有日本人,必须要加倍提防他们,刚在自己手里吃个大亏,要是能不声不响的吞下这个苦果,那就不叫日本人,明火执仗的前来,没有可能,背地里做手脚,是他们惯用的手法。

    毕竟日本人在华北经营多年的情报网,不是吃素的,能让自己见恶于国内乃至世界的各大媒体,甚至南京国府的某些政治派系,是日本人求之不得的,就像自己一样,只要是能让日本人痛苦不堪,闹心不已的事儿,都乐意去做。

    唐秋离还真没有猜错,这是基于对对手的十分了解,这次南京来的,规模庞大的记者团,还真落在平津地区日军特务机关的眼里,能让唐秋离和他魔鬼一样的独立师,在全中国人面前丢面子,打击他在华北地区的威信和号召力,是日本人出军事行动之外,最乐于干的事情。

    何况,在冀察政务委员会那些老朋友,也需要大日本帝国的支持,他们上台,更有利于中日邦交正常化,早日实现华北五省自治。

    为此,平津两地的日军特务机关,制定了除直接出洞军队之外的所有计划,包括,伪装土匪袭击绑架,投毒暗杀,沿途埋设地雷,造成记者团大规模伤亡等种种手段。

    日军特务机关,为此做了严密的准备,却悲哀的发现,这支二百多人的记者团,护送兵力超乎想象的多,戒备更是森严,沿途一概不与地方政府接触,根本没有机会下手,只能悻悻而归。

    倒是有一个满心忠于天皇,愿意为大日本帝国的圣战,而献身的特务,带领他的小组,冒着被发现的危险,悄悄跟踪几天后,寻找到一个机会,趁着夜色,潜入记者团驻地。

    更不幸的是,他们的行踪,一开始就在秋泉的特战支队的监视之下,只是为了能调出更多的大鱼,才没有惊动他们。

    发现没有其他的鱼之后,秋泉下令收网,这个日军特工小组三十二人,无一漏网,在不费一枪一弹的情况下,全部被活捉。

    特战支队审问俘虏的手段,让这些自认为武士道精神十足的日本特务,意志彻底崩溃,**和心灵的剧痛,轻而易举的战胜了为天皇陛下尽忠的信念,除了那个为首的日本特务绝望自杀,其余的三十一名全部交待。

    整个过程,完全没有惊动那些记者,日本特务被秘密处决,从此,他们这些来自异国的侵略者,就悄无声息的消失在北中国的土地,连日本特务机关,也把他们列入失踪者名单,直到抗战胜利结束,此事依然是那些,仓惶逃回本土的日本特务头子们心中的谜团和阴影。

    独立师当然没有义务,告诉那些曾经的侵略者、刽子手们事实真相,就让他们在这些谜团和阴影下,到生命的终点,也是对他们罪恶行径的惩罚。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