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灵异小说 - 民国诡闻实录在线阅读 - 第八百六十一章:千年奇技

第八百六十一章:千年奇技

    她顿了顿,继续道:“也是因为这里有着众多然磁石,也让朝奉夫子选中这里,作为太妃的妃陵。”

    “当然了。”她看向众人:“目前,我们也只能猜测是这样,如果要验证我的猜测,只需要观察对照物就可以。”

    罢,她看向外围水银渠中不断巡航的诸多画舫:“现在来看,这些画舫能不断巡行,多半也是和磁力有关,我们只要拦截下一艘画舫,大概可以验证我的情况。”

    事关棺椁悬空之谜,岳观潮他们收拾好悬空的各式用具,又回到黄泉桥上。

    他和几个护院拉起绳索,直接抓住某个正在巡航的画舫,将绳子固定在栏杆上后,画舫当即停在原地。

    走到水渠边,他们扒开画舫亭台周围的帷幕珠帘,其中,船舱中是跪坐在方桌前后的石俑,造型跟陶俑类似,看起来就好像两个石头做的假人。

    仔细看,石像大概半人高,跪坐形态如胖头童子,衣服饰物十分真实,眉眼口鼻生动细致,全身如炭黑,好似烧焦的活人。

    宋思媛拿起一个铁铲子,靠近石人后,果真能见铁铲子被吸附其上,要使很大力气才能脱离磁力的吸附,她随即又在对面试了下,果真也能吸附。

    “这样,我们把船调个方向,看看其他船的反应。”

    岳观潮他们抓住船身,将船头船尾调换来回,等与河道平行后,这艘被捕捉的船身后,一些画舫开始被一股无形的力道互相排斥,永远无法靠近。

    宋思媛观察着当前情况,眼前一亮:“这就对了,这些画舫里的石像就是磁石,分别代表正负极,当我们把船头翻转后,两个船头同性相斥,也就只能被对方互相推开。”

    “当我们把船头调转方向后,船头的正负极就算是恢复了正常,在葬台和藻井的不同磁力下,正负极不断被正负极拉扯,使得船身被磁力捕捉,绕着葬台旋转,看起来,就好像船飘在水银池上。”

    到这里,她眼前一亮:“我刚才,一直都以为这些画舫实际上是被船身下的某些机关齿轮带动旋转,现在来看,居然比我想的更为精巧,不需要任何机关之力,也能让画舫流转千年。”

    岳观潮刚才还以为是她胡乱猜测,眼见磁力吸引成真,更大的疑问随之而来:“可这东西未免太过先进,你刚才也了,四年前德国的工程师首次发现电磁悬浮原理,还把他们申请成了什么专利,当年距离现在至少有八百年了,那时候难道古人就知道什么电磁感应原理了?”

    “这一点我也无法确定,但是,你们不要瞧了古饶智慧。”

    到这一点,她眼前一亮:“古人只是知识缺乏,但是不代表不聪明,尤其是古代的王朝,有些手工匠人可能在无意之间发现什么新的应用技术,尽管他们受限于知识,无法知道原理是什么,至少凭借经验加以应用是没问题的。”

    她顿了顿,继续解释道:“就比如我们现在的汽车所使用的石油,大概在汉朝时就已经有旅行者发现将其命名为石漆,意思是如石头般漆黑的油漆。”

    “从汉朝直到唐朝,古人对石漆的记载不断加深,甚至已经开始应用于照明、制墨、治病,《大元一统志》记载,延长县南迎河,有凿开石油一井,其油可燃,兼治六畜疥癣,在元之前的宋朝,已经用竹筒、钻头、长竹竿打穿地层,开凿石漆,形成了一套可以利用的工具。”

    “但是,真正让石油的作用,得到充分利用的却是西洋科学家。”

    “还不只这些。”宋思媛继续解释道:“你们知道郑和下西洋吧。”

    岳二炮点点头,他去看西洋景,最喜欢的就是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昔日郑和奉永乐大帝命,开二百艘大巨船开赴远洋,名为寻找外邦文明,实际上却是在寻找靖难之役中失踪的建文皇帝,郑和七下西洋,一路上行走无数西洋外邦,朝贡贸易使得外邦都知道了朱明的富饶,也将明朝国威远扬海外。

    “难道,你们就不好奇,郑和为什么能凭借木船航行到如今的南非好望角附近?”

    宋思媛也不想卖关子,继续道:“有史籍资料显示,他的船很可能装备了蒸汽锅炉,是这种蒸汽锅炉和水密舱技术的发展,才让郑和的数百舰队顺利航行数次,令西洋诸国视同朱明为朝上国。”

    “这种蒸汽锅炉,其实就是第一次工业革新的蒸汽机技术,只不过,郑和应用蒸汽做功原理时是公元1405年,而西洋的蒸汽机技术的出现,是在1776年,比朱明整整晚了近四百年。”

    岳观潮已经琢磨出他话里的意思,继续问道:“既然郑和都发现了蒸汽机技术,为什么此后就没影子了!”

    “这就是我要的重要消息。”

    宋思媛看向众人:“古饶智慧不可觑,他们所发现的新应用技术,比我们当今理解的要多得多,只是,大多数技术都只停留在经验应用的阶段,由于没有科学思想和统筹学科,往往是呈单一片状分布,而不是成体系化……”

    这就好像一艘船,古人只是知道船会漂行水上,且也知道怎么制造更快更大的船,却从不去深究浮力、引力、阻力、风力、水速对船的影响。

    等于,古饶所有知识都是零散且不成系统,没有深究原理和底层逻辑,往往要靠经验来流传后世。

    可惜的是,经验这种东西就好像民间偏方,随着改朝换代、战乱迁徙、子代传承,不断丢失经验,甚至是被歪曲了细节,传到最后,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基本上属于被废弃的经验。

    当年,早在唐朝时,古人就研究出了镔铁技术,这东西就是现在的优质钢铁,由镔铁做成的唐朝长柄陌刀,但凡拿在手里可以一敌百,刀刃所到之处人马俱碎、锋利无比,可以,是中古世界第一刀。

    唐朝大将王忠嗣,曾经带着河西将士攻破某些西域国,但凡胡人见唐军手持陌刀,必定抖如筛糠,开城投降。

    这种厉害的锻刀技术,到了宋朝时就已经遗失,宋人认为,镔铁是神的兵器,由神兽麒麟拉的粑粑捏成,可见,若无系统学科和应用原理,经验流传会有极大谬误和扭曲!

    前朝入关后,为了确保满人统治汉人,直接闭关锁国,且沿海片板不如下海,康帝一直都和西洋人通信,也知道地球是圆的,乾帝极善数学,还知道同时期的西洋在大搞工业革新。

    前朝的上层统治者从来不介意科学知识,反而乐意学习这些,他们忌讳的,就是底层百姓掌握了科学知识,威胁他们的统治。

    为了愚弄百姓统治汉人,他们贬斥一切科学技术为奇yin巧技,只让士人钻研古书经文,让农工整日辛劳却填不饱肚子,由此带来最封建压抑的世道。

    他们对科学的阻碍之深,直到前朝末年,很多百姓第一次听到地球是圆形的,仍然是吓了一跳,上下五千年的智慧,几乎全是被前朝给故意毁掉了。

    宋思媛到这一点,深吸一口气:“在这里发现磁力应用,我虽然感觉诧异却并不觉得荒谬,毕竟,隋唐赵宋时的古人是很聪明的,他们若真的察觉到了磁力加以应用,也得过去。”

    宋思媛这一番由古推今,得众人目瞪口呆,孙大乔啧啧称赞道:“妙啊,妙啊,有些东西我们身在此山中到底还是看不清,也就唯有您这样的学问人,才能看清真相。”

    孙器听着她的话,免不得一阵赏识,问道:“如果这是磁力原理,那,我们怎么上去呢,我们又不会飞,任何金属的东西都会被捕获,怕是很难用弓箭把抓钩给固定在棺材上。”

    “用热!”

    “用热?”

    众人对这个法很是好奇。

    宋思媛解释道:“我看过科学劳工报的报道,这种电磁悬浮技术,需要保持磁体的绝对寒冷,我猜测热会破坏磁力,高热很可能会让磁力直接失效,古人大概也知道这一点,用的正是水银来给墓室降温。”

    “整座墓建在水上,大概也有降温的意味,水银是一种惰性液体金属,常温下虽然会挥发,但是比起水的蒸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流动的水银带走热量降低温度,也让墓室内始终冰凉,我们所感受到凉意,多半来自水银降温,这种低温又变相支持了水银的稳定,以此造成千年磁力不损。”

    “既然高热会破坏磁性,那我们不如先把用的东西加热到高温,趁着温度还没降低就用弓箭先固定在藻井上,这样,或许能尽可能避免受到磁力干扰,当然了,这种原理提出不过四年,我也只是猜测。”

    “你们觉得呢?”

    宋思媛只会把意思出来,还是要他们做决定,岳观潮朝她点头赞许道:“你都能把千年前的事情给明白,我们哪有这本事,肯定就是这么回事,我们要不就把金属爪子烤热后,直接用弓箭给穿到藻井去,等冷却的过程中就顺着绳子爬到棺材上,先把棺材打开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