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调人
对于张溪所说之事,司马徽半信半疑。 纸张这事儿,司马徽知道,但司马徽同样知道,在这个时代,纸张推广到底有多难。 至于张溪所说的雕版印刷术,司马徽只是赞叹张溪的心思巧妙,到也不觉得多么的神奇。 真正让司马徽感到惊疑不定的,是这两样技术合作带来的整体效应,以及.刘备居然已经想好了要在成都推行纸张这个决策。 真的,司马徽很怀疑,刘备到底能不能做到,而诸葛亮和庞统等人,又为什么没有阻止。 这两人是什么才华,司马徽非常了解的。 张溪看到司马徽惊疑的态度,也知道这位睿智的老人在想什么,故此说道,“晚辈不敢虚言相瞒,此事如今在成都,恐不是机密,先生可修书一封,询问成都友人,自见分晓。” 司马徽脸色阴晴不定,显然在平衡利弊。 过了很久,司马徽才说道,“若此,老朽厚颜,推荐数人入仕相助郡守。其一乃.” 这场交流,到此落下帷幕。 司马徽推荐了几个所谓的人才给张溪,并且还给张溪写了推荐信,有了这些信件,张溪征辟这些人的时候,应该不会遭到拒绝。 但这并不代表司马徽是相信了张溪的言辞,在帮助张溪。 正因为司马徽同时知道纸张推广的好处和难处,也知道诸葛亮和庞统的能力,所以他不敢轻易下结论,需要观察一下益州世家的反应,根据这些反应来判断,自己要不要豁出老脸来,彻底投靠刘备一方。 至于这些个所谓的人才,其实是司马徽在没有拿定主意前,不想跟张溪闹的太僵,拿出来吊着张溪的,大概就相当于投资意向金的意思。 司马徽推荐给张溪的所谓人才,其实在司马徽看来,都不是什么大才。 而张溪一听这些人的家世,自然也明白司马徽这个老狐狸没那么容易上钩,都是给张溪推荐了一些寒门子弟而已。 但张溪也不在意,毕竟这事儿确实非同小可,以诸葛亮和刘备对自己的爱护,都要把自己送到荆州来避难,可见这里面的水有多深。 指望一席话就让这个老狐狸心甘情愿的帮忙,那也是想多了。 而且吧.司马徽推荐了四个人,有三个人张溪确实对名字没啥印象,大概率不是这个时代的优秀人才。 但有一位,张溪还是有印象的。 石苞。 一个跟小邓艾差不多年纪,寒门出身,没啥身份背景,后来成就明明不小,但却毁誉参半的人才。 但很神奇的,小邓艾是因为被张溪这条穿越狗给“劫持”了,根本没有被迁移到北方去怎么这个石苞也会出现在南郡?! 而且还跟司马徽搭上关系了?! 难不成这两人,真的就是买一送一的关系?! 但不管咋说吧,石苞到底是个人才,谥号为“武”的人,至少在军事方面的才华,应该不低。 所以张溪就专门派人去征辟了石苞。 也正巧,本来石苞在南郡过的不如意,准备回渤海老家去呢,张溪这突然的一征辟,倒有点把石苞给吓到了。 但随后,石苞就欣喜若狂。 石苞是寒门出身,去年刚刚成年,在渤海那地方实在混不下去了,就跑到荆州这地方来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机会出仕。 至于为什么会在本地都混不下去呢.嗯,石苞有病,他得了一种跟齐宣王一样的毛病。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说真的,这年头,世家弟子好色真不是什么大事儿,那叫真名士本风流。 但作为一个寒门子弟,没有家世依仗还好色,没事儿调戏一下美貌女子啥的,可不就在当地臭了名声么,不得不跑的远一些来寻求出仕的机会。 本来石苞是去了邺城的,但邺城那边,连世家豪门的子弟都排不上号出仕,哪里能轮到石苞这个寒门出身的人当官。 所以石苞就跑到比较偏远一些的襄阳,想在襄阳找一下机会。 结果发现,襄阳这边的世家虽然没有邺城多,但襄阳的世家势力大啊,尤其是蔡蒯两家,对石苞这种外地来抢饭吃的人,尤其的警惕。 石苞没办法,只能来南郡碰碰运气。 至于司马徽,是见到石苞蹲在司马徽家大门口十几天不走,司马徽对这个小子的执着有点兴趣,就见了一面,聊过几句,其实两个人并不熟。 司马徽是什么人,见过的人才多了,而这个时候的石苞才成年没多久,没有经历过实务的锻炼,多少还有点半瓶子醋晃荡的程度,司马徽当然不看在眼里。 所以嘛,这次张溪来访,司马徽就把石苞给丢出来,当了诱饵。 但这对石苞来说,简直是天降之喜。 寒门要当官多不容易,石苞是很清楚的,在邺城没少受到世家子弟的挤兑,在襄阳也没少受人白眼。 再加上老毛病没控制住,导致石苞在这两个地方的风评也一直不好。 本来石苞都已经失望了,想着要不就回渤海老家,安分的种地过日子算了,结果却突然有人上门征辟自己当官了。 而且这个人,还是新任的南郡太守,一个同样寒门出身的人。 以前没机会就算了,现在有了机会,石苞当然想抓住这个难得机会,在张溪的面前表现自己的才能。 但张溪听来听去,却跟司马徽的感觉差不多,这个石苞,多少有点半瓶子醋晃荡的感觉。 不是他的思路不够清晰,也不是他才是不够聪颖,只是很多想法过于天真,大多不靠谱。 甚至比起小邓艾来,石苞对实务的理解都显得比较粗浅。 毕竟邓艾可是从十六岁开始就帮着张溪处理郡县公文的,这么多年的积累下来,对实务上的理解,都不输给一般的郡县佐官了。 而这个石苞,多少还差点意思。
这样的人,不适合立刻给他高位,必须让他从基层开始做起.张溪在问过马良的意见后,给了石苞郢县县丞的职务。 县丞,县令的副手,同时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直接取代县令的位置。 这个职位,对世家子出身的人来说,已经算是很小的职位了,世家子都不一定看在眼里。 但对石苞这样的寒门子弟来说,已经算是不错的机会了。 因此,石苞对这个职位,并没有任何不满的地方。 张溪对石苞的态度也很满意。 张溪最讨厌的,就是眼高手低,没有自知之明的人.比如说那个廖立。 只要愿意从底层做起,一点点的积累经验,那么将来升到高位,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儿。 张溪自己就是寒门出身,又是现代灵魂,可不会受到这时代门第之见的约束。 而且把石苞放在郢县,也是张溪认真考虑过的。 郢县就在江陵城东面不远,这地方可以说就是在张溪的眼皮子底下,石苞做的好或者不好,张溪不用听人传言怎么样,派个人过去看看就知道了。 除了石苞之外,剩下的几个司马徽推荐的人才,张溪就没有再插手,而是交给马良去考察,让马良安排工作就好。 有了这么几个人应急,马良多少松了一口气。 但也仅仅是松口气的程度而已,毕竟整个荆州,从上到下,各级官吏都缺。 现在的荆州,州牧级的佐官里,治中,司马,别驾,从事等职位,都是马良和伊籍两个人共同兼职的,谁有功夫谁就去管那一摊子事儿。 只有主簿这个职位是廖化在担任,但廖化也基本不管州中政务,反而是去了军营,帮着关羽处理军营公务。 至于郡一级别,别的郡还可以不管,让太守想办法征辟当地人当官,但南郡这地方,没法不管。 各种掾,史的佐官严重缺失,张溪这个太守新上任,又是那副态度,闹得马良和伊籍,都是一个人要顶好几个人用的态度。 至于说郡下诸县,各地的县令倒是不缺,但县令以下的县丞和县尉到处都缺,很多县令都得兼职县尉的工作,这对地方发展,其实是有很大隐患的。 所以嘛,张溪这次虽然帮马良找来了几个人才,可以临时顶一下基层官员的空缺,但高一级的人才,依然没有解决。 张溪对此耸耸肩,直接放大招。 任命张嶷为南郡司马,以李球为南郡郡丞一下子安排了两个自己人,同时也是南郡名义上的二把手和三把手。 并且放出风声——如果没有荆州已经找不到合适的郡佐官,那么张溪会向成都的刘备申请,调一些益州人来荆州参与治理。 还美其名曰——易调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