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九九章 激励搏斗
二组的兄弟们看得一组被压在阵地上,急忙过来增援,狙击手不断开火,打爆鬼子炮手和机枪手的脑袋,遭袭的鬼子机枪手和炮手立即将枪口和炮口转向这些躲在制高点上的狙击手,雨点般的枪弹呼啸而来,炮弹在狙击手身边不远处轰然爆炸开来,狙击手兄弟们只能不断的变换狙击位置,在土堆下面翻滚腾挪,才能勉强躲开飞蝗般打开的各种枪弹和炮弹。 即使这样,还是没法完全躲开如此密集打来的枪弹和炮弹,当即就有两个狙击手被弹片击中,倒在了地上,鲜血直流,附近的兄弟立即上前将他们给拉下来,一番紧急抢救包扎,终于把他们给弄醒了过来,暂时保住了性命,但要恢复伤势,必须的抬下去让后面的卫生队处理了,也就是说,这两个负伤的狙击手已经失去了战斗力了,没法继续狙杀对面的鬼子兵了,退出了战斗!、 就在正面的那两组兄弟们拼命阻击吸引着鬼子的凶猛火力的同时,侦察排长带着的那两组兄弟们沿着河流一阵狂奔,这里地处江北淮河流域一带,河流没有向江南那边的宽阔了,河水也不像江南水乡那边的深了,排长选中了一处较为狭窄的地方立即蹚水过河,连砍伐树木当木排都省了,他明白,此刻时间很紧要,稍有迟疑,自己和手下这些侦察兵兄弟们⑧,..便会被这些蜂拥赶来的鬼子全部包围一口吃掉的。 还好,这条河水深度不太深,蹚水至河中间,也就淹没到腰部而已的水位,侦察兵兄弟们个个都熟悉水性,对付这些水位还是没有一点压力的,顺利而迅速的就渡过了河流,来到了岸上。 在岸上附近的一处高坡上,侦察排长用望远镜仔细的朝对面张望着,发现左前方几百米处的一个树林中,有一堆帐篷,帐篷外面有沙包垒起来的工事,工事外面有一队牵着狼狗的鬼子兵在不断的转圈巡逻,工事周围四只角上各有木制岗楼一座,岗楼上有两个鬼子和一挺“92”式重机枪,这四只岗楼上的机枪火力这样布置着,从河岸道那片树林去的几百米距离内,几乎没有什么死角了,任何活着的会动的东西冲上去,必定被打成大筛子的。 侦察排长的眉头拧成了一股绳,他觉得这里的戒备如此森严,估计就是小鬼子的指挥部了,但又没办法靠近上去仔细确认,怕引起外面鬼子巡逻队的注意而惊动了敌人! 侦察排长举着望远镜朝右边一转,赫然发现那边的树林里有几条天线样的东西,便一阵欣喜,仔细调节了一下望远镜,这次他清楚的发现了那些果真就是天线。 没错了,肯定是鬼子的指挥部了,他急忙吩咐身后的通讯兵用无线电测试一下,这个简易无线电台除了进行简单的收发电报的作用外,其实他很有一个功能,那就是可以利用发出来简单的无线讯号来监听确认鬼子无线电台发出来的信号方位,这样就能大致判断出来鬼子的位置到底在哪里? 现在侦察排长都已经能用rou眼看出来对面的树林里有天线了,那里必定是鬼子的通讯处所在,先打掉鬼子的通讯,让他们变成聋子和哑巴,这次行动的目的就算是部分达到了。 后面的通讯兵兄弟们很快就测定出来对面鬼子通讯兵的方位和情况,据他们判断,对面的鬼子最起码有四部无线电台,还有电话机等通讯设施,估计鬼子的指挥部就在附近,否则不可能将这么多的无线电通讯设备摆在离开指挥部老远的地方的,这不符合常规啊?指挥部是整个部队的核心,要是离通讯处太远,那岂不是命令不能及时的传达到下面去了吗? 要顺利的拿下鬼子通讯处和靠近鬼子指挥部,就必须要先搞定沙包工事四周的那四个木制岗楼,岗楼上的那几挺“92”式重机枪可是个大麻烦,其同一时间齐射时候形成的火力网可以完全封锁住鬼子工事前面的那块空地,如果贸然冲上去,自己和手下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排长想了一会,觉得只有伪装成鬼子模样才能混进去,这样虽然也要被鬼子识破的,但最起码可以避开那个开阔地,只要靠近那个工事下面,那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以自己和手下的身手,要对付岗楼和工事里的那些鬼子岂不是小菜一碟?
一队牵着东洋狼狗的鬼子沿着树林外侧朝河边走来,走到一处高坡边上,牵着狼狗的那个鬼子兵突然感到手里的狗链子猛然一紧,那只狼狗作势要朝高坡扑上去,血盆大口张开着,不断的狂吠着。 “有情况!马上散开,严密搜索附近地区!”领头的一个鬼子军曹拔出东洋刀,指着前面的那个土堆对手下鬼子吼道。从狼狗的狂吠中,他已经感觉出来,前面可能有问题,否则受过专门训练的狼狗嗅觉很灵,是不会无缘无故狂吠的。 十多个鬼子迅速四散开来搜索,他们端着三八大盖的刺刀,不断的在草丛中来回拨拉着,几个鬼子兵拉开枪栓,准备要朝高坡这边开火射击。 说时迟那时快,突然高坡处两道寒光飞来,那条正狂吠着的东洋狼狗当即“嗷”的一声栽倒在地,拼命挣扎起来,牵着它的那个鬼子肚腹上被扎进一把亮闪闪的刺刀,那刺刀柄还在晃悠悠的颤动着呢。 还没等其他鬼子兵有所反应,高坡处优势几道寒光飞来,几把亮闪闪的匕首狠狠的扎进了这些鬼子的脖子和前胸,与此同时,一群人影扑上来,一下就剩下来的那几个口瞪目呆的鬼子给打到在地! 遭遇袭击的鬼子试图立即进行反击,特别是那个领队的鬼子军曹,被对面一个扑上来的中国兵击倒后,忙不迭的在地上连续翻滚了几个跟斗,手急忙伸向腰间要去拿别在那里的那把“王八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