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旧时浮浪少年
晏殊看着徐平,很长时间没有说话,最后郑重地点了点头:“极好!” 很早的时候晏殊就认识徐平,那时候徐平还是白衣,因为石延年的关系,张知白向晏殊引见过。』『可惜晏殊对徐平的印象非常不好,一直认为他是个富商家里不学无术的纨绔少年。就是后来徐平高中,立功岭南,这最初的印象也一直没有完全改变。 只能怪徐平名声在外,而两人同朝为官的时间并不多,接触很少。 作为开封本地人,徐平少年时候的斑斑劣迹满朝人人皆知,瞒都瞒不住。只不过有的人与后来的徐平熟悉,只当那是年幼无知时的胡闹,并不放在心上。但晏殊显然不是这样,在他的印象里,徐平一直没有摆脱以前的影子。 晏殊少年得志,很多年都在朝里任侍从高官,但政绩平平,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功绩。不过他喜欢提掖后进,而且眼光很好,现在朝里很有前途的中层官员,几乎一半都出其门下。比如范仲淹回朝升待制,晏殊就出力不少,只是徐平搭不上这班车而已。 未迹之前,任性胡闹的人有不少,比如太宗朝的名臣张咏,比如真宗朝的名臣柳开,比如现在徐平手下的盐铁判官刘沆,他们成名后还被传为美谈。徐平跟这些人比小时候的那点事根本不算什么,他没抢过民女,没有杀过人,只是没事喜欢在勾栏瓦肆厮混,走马斗狗,有时候赌赌钱而已。后世的史书记载起来,也不过是少年时喜欢任侠使气,日与闾里少年游,十五折节而读书,一举高中,终成一代名臣。 倒霉就倒霉在,徐平跟晏殊认识的时候,晏殊事后一打听,宰相张知白竟然介绍了个不成器的少年跟自己认识,那印象让他实在是记忆深刻。 见一向对后进晚学青眼有加的晏殊这次惜字如金,不过给了徐平“极好”两字评语,一旁的丁度不由感到诧异。 老臣不喜欢徐平是有原因的,在他的身上这些人总是看到当年丁谓的影子,而丁谓留下的阴影太大了。朝里没有人敢提这个名字,装作世间没有这个人存在过,但道州一有风吹草动,不知道有多少人心惊胆战。太后驾崩,皇帝亲政,几次大赦丁谓都没能够向中原挪一步,也是受了徐平的连累。若不是有这么一个小一号的丁谓在,说不定还能允许他回到中原养老。 喜欢做事,善于做事,而且做事不怕辛苦,方方面面每个细节都考虑到,经常还别出机杼。一旦时候到了,下手狠辣,这方面徐平与丁谓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徐平不像丁谓交结权贵,溜须逢迎,但问题是徐平有皇帝做后台,也不需要这样做。 能够让老臣们稍稍放心的,也就是徐平不植私党,不营私利,不管做什么明确能够看出来没有私心。不过,一旦徐平上位之后会怎样,有谁知道呢?丁谓倒台之后没有跟着他倒霉的几个人,比如寇瑊,可是靠着徐平在挺着呢。 现在丁谓一无所有,就连党羽也都星散,但在很多人的心里,这个人哪怕只是骑头驴只身进京,也能够把大宋的天给翻过来。这种人物,一辈子碰上一个就够了,没有人想再去对付另外一个。 徐平真正比不上丁谓的,是文才。丁谓最早迹是靠着文章,文追韩柳,诗似杜甫,世人评价之高一时无两。徐平虽然也是一等进士,但给人的印象一直是诗文不是他的长处,没有好的文章流传是一方面,潜意识里把他与丁谓区分开也是一方面。 现在徐平虽然生病在家休养,但声望却是正隆,朝里上上下下都把他看成忠直之臣。突然之间诗文也能来两句了,而且对的确实不错,两位学士心里滋味可是有点怪。 丁度咳嗽了一声,打个圆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此确是佳对!晏学士又得一好词,可喜可贺!哈,对了,眼前这门出去,就是种西瓜的地方?” 难得徐平记得这一句晏殊的代表作,这个时候用上,心里也有点沾沾自喜,还等着两人夸奖几句呢。没想到打一个哈哈,这就过去了?有本事你以后不用! 回过神来,徐平当先领路,答道:“不错,这外面就是西瓜田。附近都是不知道多少年前黄河淤积的泥沙,正适合种瓜。两位学士请——” 下人开了门,徐平当先带路,一起到了门外。 靠着门是搭的瓜棚,旁边种了几棵丝瓜和瓠子,都爬到了棚子上,结的长长的瓜顺着棚边垂下来,透着nongnong的田园风情。 站到瓜棚里向外望,只见一眼看不到头的都是西瓜地,像是在地上铺了一层绿色的毯子。其间不时有一个个滚圆的大西瓜露出来,煞是喜人。 “原来西瓜是长这样子,以前只听人说,却是没有见过。” 丁度一边说着,一边走近前,弯腰去看。 以这瓜棚为分界,右边是按照现在契丹那边的方法种的。起低垄,瓜种垄上,任期自然生长,不掐心,瓜蔓横生,能结多少瓜便结多少瓜。左边则是按照徐平前世记得的方法种植,一样种在垄上,不过瓜钮长成后便就把秧苗的心掐了,瓜秧上也只留两颗瓜。至于嫁接的秧苗,则是两边都有。 晏殊上前,与丁度一起看地里西瓜长的样子,一眼就看见两边的不同。 转身问徐平:“徐待制,为什么两边的瓜不同?这边的瓜大一些,不过秧苗上的瓜却少,那边正好相反,是不一样的种子吗?” “回学士,种子是一样的,只是种法不同。结瓜少的这一边,是在西瓜的花开过之后,酌情留下两粒好瓜,其他的都去掉了。而且秧苗的顶部也掐去,不至于徒长枝叶耗费养料。另一边则没有这样做,就是按照平时种瓜的办法来的。” 晏殊点了点头,对徐平道:“农事上,徐平待制委实精通,满朝文武不及你一个。” 丁度却道:“这两边的瓜种在这里,却是自有一番哲理在。譬如育才,是拣格外出色的重点培育,还是广撒网,少捕鱼,千年也难分出个高低来。” 晏殊默默点头,没有说话。徐平给他对出了关键一句,走了这一段路,一新词在心中已经成形。在心中默默吟咏,只觉得实在是自己生平得意之作。尤其是徐平对出的那一联,颇有画龙点睛之感,意境一下子就全出来了,直让人回味无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