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一世富贵在线阅读 - 第55章 哀民生之多艰

第55章 哀民生之多艰

    徐平在院子里闲站一会,也没什么事做,百无聊赖,想起父亲的话,便去找盼盼。≥里里外外都找遍了,却怎么也找不到她的影子,想找带她的翠儿问问,却连翠儿也不见。

    小丫头初开始对徐平认生,慢慢熟悉了,感觉出来徐平多年不在身边,出于愧疚的心理对她有些放纵,在徐平面前便无法无天起来。林素娘对孩子管得严,盼盼一在母亲那里碰了壁便来徐平这里缠,屡试不爽。但父女两个的感情,也这样慢慢变得亲密。

    找到在书房里闲坐的林素娘,徐平问过才知道翠儿一大清早就带着盼盼去汴河边玩儿去了,据说是去看冰。林素娘本来不答应,耐不住盼盼再三纠缠,只好放了她们出去。

    徐平无事,便出了家门,走不多远到了汴河边。

    此时的汴河再没了往日的波光粼粼,河面上也没有了来来往往的船只,光溜平坦如同一面大镜子。

    平时的汴河水流较急,年年有人落水冲走,开封府在河两岸建有矮墙,禁止有人接近河岸,防止落水。不过这矮墙管理不善,有的地段已经倾塌,便有人家顺便建了房屋出租,屡禁不止。

    有这矮墙在,官府的人看得也严,冰面上并没有什么闲人在上面玩闹。不过乘着这个时节,有不少苦力正在河面上采冰。

    开封城里的大户人家,好多都建有冰窖,趁着寒冬时节采汴河上的冰藏起来,到了夏日享受那份清凉。不过不是每一户人家都有能力让家里下人来采冰,但有苦力从河上采了冰送到家里去,讨些工钱买米买盐。

    现在是汴河上第一次大规模结冰,采冰的都是靠这讨生活的苦力,真正有实力的大户人家并不急在这一时,总要等到进入深冬之后再采。

    以现在徐平郡侯的身份,正常家里也要有冰窖的,可他的住处太小,哪里有建冰窖的地方?只好在中牟庄园里采些金水河的冰,到了夏天再运到城里来享受。

    看看河边并没有盼盼和翠儿,徐平沿着岸慢慢寻找,顺便看河上劳累的百姓。

    这些大多是开封城里的浮民,四面八方地来京城里讨生活,只要有一口吃的,什么活都愿意干。虽然现在刚刚入冬,冰并不好卖,也总是个能用力气混饭吃的营生。

    走不多远,兴国寺桥下有一株大柳树,树近水边,此时聚了一堆人。

    徐平仔细一看,就看到翠儿带了盼盼站在树下,心里不由着恼。

    虽然河上结了厚冰,采冰的人就在上面走来走去,但这种事情谁能够拿得准?这一不小心冰上出个窟窿,孩子掉下去还有命在?

    匆匆忙忙地快步上前,离着还有几十步的时候看明白了那边的情形,徐平不由停下了脚步,站在岸边的矮墙后面静静地观看。

    盼盼的身边还有几个丫环仆人簇拥的孩子,都是锦缎衣服,想是都来自富贵人家。

    而在这些人与河面中间则是一群苦力,大多都是半大孩子,来回搬冰又累又冻,脸和手都红红的,嘻嘻哈哈地看着几个站在面前的小孩。

    这些大半孩子正在传着一个手炉,里面炭火正旺,透着红红的暖色。

    徐平认得出来,这正是早晨父亲说起的手炉,专门请高手匠人做的,价格不菲。

    手炉在这些采冰的半大孩子手中传递着,暖着他们被冰冻得僵硬的手。岸上的盼盼牵着翠儿,看着这些人,开心地拍着手笑。

    天上没有太阳,北方吹过大柳树,摇荡着树上光秃秃的枝条,不时撕下一片柳枝上的枯叶,卷着在冰封的汴河上面打转。

    徐平有一万个理由下去让翠儿带着盼盼立即回家,这些采冰的都是无业游民,他们可能贪图价值不菲的手炉而抢劫,也可能拐卖良人妇孺。

    但徐平终于还是忍住了自己的冲动,只是在矮墙后面静静地看着。他宁愿明天用另一理由让盼盼不再出门,也不能在这个时候把孩子带回家,孩子的童年本该有善良的回忆。

    这是这个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最豪华的酒楼里每天歌舞升平,丝竹不绝,浓妆艳抹的女妓在客人面前翩翩起舞,软糯的歌声让人心醉。

    但在这繁华的背后,是这些最底层民众的辛苦挣扎,为了一餐饱饭就要以命相搏。

    这本来不是徐平愿意为之奋斗的世界,但看着女儿开心的笑容,看着她把爷爷的手炉藏起来给这些贫苦人用,徐平心底最深处有什么东西被拨动了。

    叫过一个在大道上奔跑的半大孩子,徐平给他两文钱让他到自己家里叫小厮过来,答应叫人来之后再给他三文钱。

    不大一会,小厮就到了汴河边。

    徐平吩咐小厮拿了自己的帖子去附近的开封府,请府里的王恪过来。

    这里虽然在区划上属于祥仪县,但城里面不归县里管,而是归属各厢。本来厢里也设有官员,掌管民间诉讼事务,但文人士大夫认为这属于吏人之事,耻于做这官。实际上厢里做官的大多都是武臣,管理便粗疏了些,不如开封府来得可靠。

    徐平在岸边站了没多久,王恪便匆匆忙地赶来。

    向徐平行过了礼,王恪道:“郡侯找在下来有什么事吩咐?”

    徐平指着下面桥边聚集的那一堆人,对王恪道:“这些采冰的,大多都是城里的无业游民,跟这些官宦人家的孩子混在一起,多有不妥。我不是说他们是坏人,但人多了总难免有人会起别的心思,开封府还是严加看管才是,免生意外。”

    “这个容易,我差几个衙役来,把人赶开就是。”

    徐平道:“这样也不好,毕竟他们都是良民,平白惹人仇恨。还是派几个老成信得过的差役过来,换了便装,在一边看着就好。只要不生意外,这也不是什么坏事。”

    王恪恭声道:“郡侯说得也是,这里开封府前,御道不远,也没人敢公然闹事。一会我回去便找几个老成的,在这汴河边的道路上巡视便是。”

    徐平点了点头,心里还是有些不放心,想起皇城司管着刺探民情,还是要去找找那里的人,他们才是专业便装混在民众里的。这样做也不光是为了自己的女儿盼盼,围在这里的其他富贵人家的孩子也有一些。

    不是说富人的孩子就比贫民的金贵,而是富人的孩子更容易成为目标,天子脚下,总要尽量避免那些恶**件的生。

    说过这些,徐平又问王恪:“这几天我也没去三司,听闻最近炭价涨得厉害,不知到底是怎么回事?开封府置场卖炭,炭价下来了没有?”

    王恪叹了口气:“这一场大雪来得突然,道路一下不通,汴河又封了,船只也不能通行。周边县镇的炭都到不了京城里,炭行的商户坐地起价,炭价可不就一下暴涨。前两天府公紧急入宫,恰巧与范司谏一起入对,圣上宫中炭半价出售,城中置场三处。不过炭行的商户不知吃错了什么药,还是守着炭价不降,如今已经两天了,场中存的炭已经所剩不多了,未来如何着实可虑。”

    有句话王恪没说出来,现在的开封府知府张观为人至孝,好学遵礼,实在是古之君子之属。不过张观吏才平庸,不知变通,只会依例而循。如今照着前朝故事让皇帝了宫中存炭出来,但商户却不守规矩降价,他就束手无策了。

    徐平听了,问王恪:“商户不降价,他们的炭还能卖得出去?”

    “自然是卖不出去的,如今炭行那里门可罗雀,连个行人都没有。但官场中的炭总有卖光的时候,那时又当如何?还不是尽着他们起价!”

    徐平道:“这事做得鲁莽了。”

    “可不是,如今刚刚入冬,把存炭卖完,后边再出同样的事情,就没有了回旋余地。而且不止是如此,官场一称三百文的价格依然不菲,普通民户哪里买得起?还不是都被城里的富家大户买去了,一旦卖光,城里百姓着实可虑。”

    宫里炭出来卖,定为市价一半,一是不想亏了本钱,再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逼着炭行降价。而炭行打破规矩,拼着几天不做生意,就是不降价,事情就麻烦了。

    三百文一称的炭,开封城里能有多少人家用得起?除了商人官户,就只有刚了大笔赏钱的禁军士卒了。这些存炭卖完,才是真正考验京城百姓的时候。

    官员只会因循守旧,不能灵活变通,一不小心就会把天灾变成**。

    徐平看看桥边拍着手笑得开心的盼盼,突然想起了前世语文课上经常说的一句话,哀民生之多艰。民生之艰,历朝历代从来不会少,所谓治世也只是减少这些人群罢了。

    来到这个世界,徐平只想自己平安富贵一生,刻意不去了解这些,顾好自己就好。

    可连自己不懂事的女儿都知道拿着爷爷的手炉给穷苦人暖手,自己又怎能置之不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