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玄幻小说 -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在线阅读 - 第460章 窝阔台的决择

第460章 窝阔台的决择

    第462章窝阔台的决择

    藁城投降对蒙军意义也非同一般。

    藁城是河北西南蒙军驻军最多,经营最好的县城。

    不但是其位置比较特殊,而且因为在滹沱河边,拥有宽广的护城河,原本是易守难攻的重镇,蒙军在这边也准备大量消耗宋军的。

    但董俊阵亡,其子投降,使河北这座蒙军经营多年的重镇落入到宋军手上。

    藁城一降后,河北以南的各县州无不望风而降,很多州城比藁城大也没有用,因为没有护城河,肯定守不住。

    你像顺德府原本比藁城大很多,但其没有护城河,城中蒙军连三天都没守住就被攻破了。

    藁城还是往西通往山西的重镇,宋军破藁城后,往西就能直入山西,往西南就是真定。

    而且此时宋军从陕西和河的兵马,在王坚、刘整等人的带领下正大举进攻山西,目前也快打到太原。

    只要太原一下,河北宋军往西再打几天,很快山西和河北的宋军就能连成一线。

    藁城降了几天后,山西的宋军三路并发,左、中、右三路大军在太原南汇合。

    太原城在军民粮绝之下,坚持了两百五十多天,最后才被攻破。

    其中金军攻城时,每次驱北宋百姓在前面,使宋军守军束手束脚,守城的用的梢炮也不敢用,也严重影响宋军守城。

    鹊台高二丈,宽约五尺左右。

    这三地要是一失,整个山西就余下大同附近了。

    宋军前后支援太原的兵马接近二十万,俱被金兵围点打援,一次次大败而回,精锐西军也几乎全军覆没。

    太原城是东西窄,南北长的长方形,分内外两城,外城长十一里左右,子城长五里多。

    宋军从降军中挑选一批,每个城留一千五百宋军,一千五百降军。

    蒙军这些年也加巩了不少城防设施,修缮了一些老化的地方。

    这可谓是山西一带最有代表性的城府,像宋军在河北好不容易招降的藁城都没有吊桥,是实体桥,因为没有瓮城,所以宋军也无法在城下瓮城采用堆放炸药来炸城门的办法。

    另外北宋时,宋廷又在外城距离六尺处,建造了女墙,女墙高五尺,形状像“山”字,每两个女墙中间留垛口。

    中路军为王坚,主要是约八万,右路军主将为汪世显约六万。

    现在一百多年过去了,太原城被金国占据,又落入蒙军手中。

    太原城防原本就是大宋各城中少有的配置,现在变的更加坚固。

    这次宋军也是用打一个占一个的地方方式,逐步蚕食,每占一处,必留三千守军。

    宋军此次攻进山西的兵马比较多,分左中右三路大军。

    可以说当时的太原城防御工事在北宋是首屈一指,时金军大举入侵,攻打太原的大将粘罕自跟随完颜阿骨打起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却在太原城下吃了好多苦头。

    左路军为刘整,由陕西带兵过潼关而入,左路军合计六万。

    太原城南二十多里的清源县外,宋军大营遮天敝日,近二十万大军屯驻在此,正在商讨攻打太原之事。

    “咱们现在有两个办法。”

    太原城外城每六十步设有一马面,马面即马面墙,墙体凸出城墙约两丈,从墙体两侧可以看到城墙下面,即可以攻击到城墙最近底处的敌军,这已经有后世棱堡的思路。

    宋军可以躲在里面避箭,同时在墙上,留方孔眼一个,可以利用方孔眼射往城下。

    王坚看到大伙到了现场,便指着地上的太原城沙盘地图道:“太原城不好打,当年金国打了两百五十多天,城中弹尽粮绝之后才被打破的。”

    好在宋军先打下了清源县,以清源县为大本营,切断了太原和寿阳的水上交通。

    打山西必取太原,此时宋军各将云集,正在商讨攻打太原之事。

    但山西这边归蒙古比较晚,所以投降的很多,宋军一路也收到不少降军。

    比如张俊,贺顺守,刘全、王、王鉴、扈世达,胡显,李庭玉等。

    现场也是诸将云集,很多都是在历史留名的良将。

    窝阔台也知道太原的重要性,先派心腹斡陈那颜驻守。

    这样宋军最后来到清源县城附近汇合时,加上降军,总数还有近二十万。

    宋军来自四面八方,有陕西,四川,河南,湖南,湖北,江西等各地驻军,主要是河南和荆湖一带的宋军为主。

    蒙军在太原有四万人马,忻州二万,寿阳二万,三地呈三角形势,相为倚援。

    宋军只要打破这三地,就能和河北宋军连成一线,进一步压缩蒙军的生存空间,逼他们退回草原。

    战场上目前负责的最高主将是王坚,副手是刘整和汪世显。

    外城城墙高约三丈,这在蒙古人眼里是绝对高大的城墙,和欧洲的一两丈的城墙高度明显高出一大截,在整个山西河北地区,太原城也算比较高的。

    蒙军在太原人马不多,也就四五万,但太原城出名的易守难攻,还有各种马面墙,女墙,子城,月城,鹊台,设施非常完善,这在南宋京城临安都是没有的。

    为防城头宋军被敌军弓箭射击,宋廷又在城墙上修了“鹊台”。

    这天宋军各部齐齐来到中军大帐议事。

    但这三地也是山西最难攻打的几地方之一,三地都有护城河。

    太原自古就是坚城,北宋初年,朝廷知道太原是西北边防重地,大将潘美扩展唐明镇到太原城,开壕引水,最先在城东建了护城河,之后宋廷略次加巩,把护城河沿着太原城绕了一圈,没有设桥,并采用了吊桥设计,并以吊桥前方为中心又设计了月城。

    太原城就不说了,忻州建在滹沱河的分支上面,寿阳在黑水河边。

    三座县州都有护城河为天然屏障,寿阳的船还能直接开到太原边上。

    王坚也是两套战术,一是强攻,但必然死伤会比较重,二是和河北的余学习,先扫荡所有能打的,全部占下,然后围而不攻,耗蒙军的粮。

    有将领最近有点飘了,因为宋军有汽油弹,所向披靡,蒙军也到处望风而降,忍不住道:“有啥难攻的,打个小小太原,死不了多少人吧?”意思就是强攻。

    汪世显立刻道:“太原不一样,城防相当多,咱们的汽油弹也不好使。”

    太原城有专门防箭的“鹊台”,同样可以防火烧。

    关键前面护城河挺宽的,要是填河,得需要大量民夫和劳力,前期就是个浩大的工程。

    金国当年可以驱北宋百姓干这事,宋军现在强攻的话,可能也得驱使当地百姓,这事不得人心,能不干,王坚当然不想干比较好。

    “城中守将是谁,能招降吗?”汪世显想问问是不是汉人。

    “斡陈那颜,是铁木真小舅子,窝阔台的心腹。”王坚道:“当年好像就是他毒死的拖雷。”

    “他是窝阔台死忠,肯定不会降的。”

    守将是蒙古人,且是宗王,基本不可能降的。

    接着众人七嘴八舌,都在议论如何攻打太原城,各种献计。

    见众人在议论,王坚和刘整却没有说话。

    王坚注视着沙盘,脑子里在想着皇帝带来的话。

    赵与芮让他们耐心的打仗,不要急着立功,也尽量不要犯错,徐徐图之。

    就算吃了败仗也不要急,整个大宋在后面支持他们。

    打山西和打河北,赵与芮就一个字:“稳。”

    首先不要犯太错,不要吃巨大的大败战,损失折将,其实打下一处要占一处。

    可以慢慢拖。

    窝阔台现在全部指望拔都能回来,但孟珙和吕文德两军合计三四十万大军在谦州附近等着拔都,所以拔都及时回来的可能性很小。

    现在都是元贞八年了,拔都一点回军的消息都没传到这里。

    王坚思来想去,决定能稳为主。

    “陛下体恤兄弟们,希望能尽量减少伤亡。”王坚最后道:“咱们不如按原计划,先攻下四周好打的,让太原成为孤城。”

    刘整立刻赞成:“可以围城打援,学金国当年,如果有蒙军来救,先打其他蒙军,咱们这么多兵马,野战也不怕蒙军。”

    只要拔都不回来,刘整和王坚就没什么好担心的。

    赵与芮都让他们不急,慢慢打,整个大宋朝会在后勤补给上面,给他们源源不断的支持,既然朝廷有钱有粮,王坚和诸将商议后,决定以围为主,逐个攻破的战略,最后再打太原城。

    赵与芮与蒙古议和数年,屯积大粮的钱粮,就为了这次的推平战役。

    强攻坚城,赵与芮向来是反对的,能减少伤亡,就得减少伤亡,当兵的也是人,都是大宋子民,都是他赵与芮的百姓。

    议定之后,宋军以汾阳为山西大本营,源源不断的物资从宋境内运到这里,近二十万大军分出十五万包围太原城,然后五万大军逐个攻破其他县府。

    不到半月,山西大同以南,朔州以下除忻州、寿阳,皆被宋军攻占。

    中间按赤台从忻州带兵出来奔袭宋军五万,想在野战中打败宋军。

    结果被宋军的燧发枪好好教训了一通,惨败而回,这次败后,蒙军缩回忻州再也不敢出来。

    此时山西朔州以下皆被宋军所占,宋军也不打忻州和寿阳,把三地附近的各县全占完了,就在耗这三地的军粮。

    蒙军为了守这三个地方,都驻守了大量的军队。

    宋蒙开战前,这三地加起来都没有五万军队。

    宋蒙开战之后,窝阔台陆续调集兵马。

    现在太原四万,忻州两万,寿阳两万。

    这八万人马每天吃喝都是天文数字。

    宋军把四周能打的全打下来,每天有五千骑出去寻找蒙军粮道和援军,切断他们的运输线,这下八万人马挤在三个城里,用不了多久,蒙军就得缺粮。

    到时宋军不去攻城,他们也只能出来找宋军决战。

    蒙军以前以野战出名,但现在被宋军打的只能龟缩城中,不敢野战。

    主要的原因有几条。

    一是山西和河北两地,蒙军以汉军为主,蒙古本族兵马太少,大部分跟着拔都西征,还有部份现在躲在阿尔泰山附近。

    二是窝阔台现在集中不了太多的兵力。

    蒙古立国初期,打那都是举国之兵,现在地盘越来越大,防守的地方越来越多,兵力分布各处。

    窝阔台想在山西或河北集中十万人以上的大规模军队也集中不了。

    就算集中起来,也没这么多粮能长期供应。

    军队在草原上和中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就在宋军围着太原,不急不徐的攻打其他地方时,距离这里不远处的大同,窝阔台已经和贵族们商量着,要不要退回官山,还是集合余下的兵马,支援太原和宋军决战。

    可宋军在河北也有主力,河北的塔思也顶不住了,宋军已经下了藁城,兵锋到了真定。

    眼看着山西河北两地都被宋军摧枯拉朽式的破攻,窝阔台手中有限的兵力,也不知道该找山西宋军决战,还是与河北宋军决战。

    而蒙古的贵族们,都建议先打掉山西的王坚等部。

    因为河北被蒙古占据更早,山西北部比较早,而宋军现在占据的山西南部是灭金前后才被蒙古占据,那边的百姓投来投去,不能被宋军长期占据。

    河北蒙军较多,根基也深,还能再坚持下。

    元贞八年六月。

    宋军兵围太原等地时,远在大同的窝阔台正准备退回官山之事。

    官山即后世内蒙卓资。

    距离大同也就两百多里,不算远,但那边算是草原,蒙古人骑兵适合的地方,宋军在各地节节取胜,窝阔台对中原大地已经有点不感兴趣,这种作战方式,不是他熟悉和有信心的,只有回到草原,他才有信心和宋军一决胜负。

    可耶律楚材等大臣强烈反对,他们认为,一旦蒙军退回草原,以后可能再也打不回来了。

    但不管蒙军退不退,窝阔台自己得先回官山。

    宋军兵锋到了朔州,距离大同可不远了。

    在连续听到一些不好的消息后,昨天终于来了好消息。

    蒙古东北诸王为的援军终于于昨天在按赤台的带领来,来到大同,为窝阔台又凭添了一股新的力量。

    宋军在辽东,河北到处开战,蒙古东北诸王都是铁木真的哥哥弟弟们,也挡不住宋军人马众多,加上窝阔台征招他们,便集合了诸部兵马,共约三万,来到大同。

    这三万蒙军大部份都是蒙古本族,是东北诸王的族民,也是整个蒙古在山西,河北,辽东,东北一带最后的精锐。

    窝阔台此时在大同还拥有的蒙军为十万,也是他手中最后的机动兵力。

    是战是退,所有人等着他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