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冯知县
书迷正在阅读:秦之谍、阵道独尊、全球灾变:我的武功自动修炼、后宫谋、艾泽拉斯没有巨魔、萌妻NO.1:高冷老公快点赞、女儿红、肌rou妖魔、轨迹起源、一品神卜
第131章冯知县 两军对峙,阮大铖策马在阵前来回游走,迟迟下不了决心。 朱大典则是岿然不动,就等对方来攻。 日头偏斜,时近黄昏。 镇民四归,见镇外两军对峙,不禁有些奇怪,怎么明军打起明军来了? 百姓们不敢驻足观望,纷纷归家闭门。 镇子中瞬间变得冷清起来,街上无甚人影。 山风吹拂,黄叶零落。 这时,马鸣声打破了两军的对峙。 北来两骑,正是宋之普与李长祥。 阮大铖北望,面色阴沉,此二人虽在鲁王麾下,但与自己不合,处处掣肘自己,现在赶来,不知又是何事。 宋之普与李长祥赶到阵前,并立于阮大铖对面。 “你们来作甚?”阮大铖不满道。 “阮集之,谢家资财已收,鲁王之命已经完成,何故再生事端?”宋之普厉声问道。 “可鲁王的地尚未收回!”阮大铖反驳道。 “鲁王并未言及平水镇之地,此事与鲁王府无关。”宋之普瞪着阮大铖,出发前,鲁王虽然给了阮大铖兵权,但是依旧派出了他这个长史监军,防的就是阮大铖这厮胡来。 李长祥话不多,直接从怀中摸出了鲁王的令牌,高高举起,在军前喊话道:“全军听我号令!” 鲁王军见令牌,纷纷俯首听命。 阮大铖见李长祥二话不就接管了兵权,心中愤恨不已,原来鲁王还是防了自己一手啊。 李长祥打马从阮大铖身边走过,蔑视的瞪了他一眼,就像是在看那跳梁丑一般。 “阮先生,回去吧。”宋之普温言劝道。 哪知阮大铖并不领情,只觉得今日自己的面子被踩在地上摩擦。 鲁王将自己奉为上宾,倚为肱骨,毫不相疑,这回定然是那宋之普与李长祥悄悄进了谗言,让鲁王堤防自己。 否则怎会如此! 宋之普见阮大铖冷着脸不为所动,也不再多言,便与李长祥领着兵马开始回转。 另一边的朱大典见对方撤走,心中竟然有一点的失望。 看到阮大铖还在那里装死,朱大典不禁轻捻胡须,开口喊道:“阮集之,你也不行啊。” 这一喊,阮大铖差点气晕过去,再没脸面硬撑,急忙拍马奔走。 朱大典哈哈大笑,痛快的收兵回营。 飞驰的阮大铖没有返回绍兴府城,而是准备直奔台州,返回临海面见鲁王,他得想办法将碍手碍脚的宋李二人铲除才校 宋之普与李长祥已经拿到了谢家在台州所有的产业契约,便带着兵马打道回府。 这一走,绍兴所有的风波总算是平息了下来。 谢家兄弟也沉寂下来,没有了动静。 卢若腾与于颖则迅速主持起平水镇的一应事务。 粮仓与堡寨的选址已经完成,闻讯前来官府应募的百姓更是络绎不绝。 各县乡追缴上来的欠税也是一笔数目不的银子,正好用在平水镇的工程之上。 朱大典则是亲自坐镇平水镇,亲自督办各项事宜。 原本人烟稀少的平水镇瞬间变得热闹起来。 到处都是挥汗如雨,辛勤劳作的百姓。 卢若腾在平水镇规划了五座大型堡寨,其中建设诸多粮仓武库,然后以官军驻守。 在堡寨四周,则是建成村落,供官屯的百姓居住。 如此,整个平水镇五座堡寨遥相呼应,出则劳作,入则戍守,又可就近囤粮,十分便利。 在卢若腾的设想中,日后要在平水镇筑城,现在的绍兴府城与上虞县城、嵊县县城刚好形成一个三角,这平水镇东南刚好处于这个三角中心。 如果在平水镇东南筑新城,则可汇通三城,沟通南北。 现在的府城与嵊县南北相隔太远,当中再建一城,更有利于周遭百姓。 在军事上,还能与其余三座县城互为犄角之势。 ...... 嵊县,崇仁镇。 镇子中,黄得功正带着亲兵五百骑歇息。 他们已经急行半日多,人虽然可以不歇,但是战马得歇息。 如今战马宝贵,骑兵们十分爱护,若无要紧事,那都是牵马而校 色已晚,黄得功准备率部靠着镇子过夜。 等到翌日亮,再率军出发。 “报!侯爷,有卢大人信使到。” 后队负责警戒的游骑带着一人来到了黄得功身边。 那人口干舌燥不出话来,直接将卢若腾的书信递给了黄得功。 黄得功给那信使递了茶碗,那信使顾不上道谢,便大口的牛饮起来。 拆开书信看罢,黄得功起身将信在煮茶的炉火上点燃烧尽,对那信使:“转告大人,就黄得功晓得了。” 信使赶紧向黄得功行了礼,然后又马不停蹄的回去复命。 卢若腾在信中告知黄得功要多加查探心应对,鲁王势力或不可觑,不动则已,动则要一战而定。
黄得功深以为然,这其中的分寸他可得好好拿捏。 夜幕降下,四野霜杀。 冰草露结,黄花凋谢。 当朝日驱散了晨雾,崇仁镇的鸡鸣声此起彼伏。 黄得功部早已收拾了营帐,火速赶往新昌。 崇仁到新昌,约有五十里脚程,骑兵旦夕可至。 ...... 新昌县。 两万大军环城而驻,结营扎帐,蔚为壮观。 城中县署,知县带着一众县署官员坐在堂下。 堂上公案前,坐着一名文官,正在查阅县署文卷。 底下的知县不时地扯着衣袖擦着脑门上的汗珠。 “田亩清丈的如何了?” “回章大人,本县清田已经完成,追缴的税赋也已经解送府城。” 章正宸闻言,满意地点点头,这新昌知县公事办的不错,虽无出彩之处,可也井井有条,看得出来,这知县是踏实做事的人。 “做的不错!” “上官谬赞,此乃分内之事。” 那知县十分谦虚,身上的官袍已经浆洗的有些褪色发白。 县中的主簿典史等饶衣袍上,都打着补丁。 “尔等俸禄有多久未发了?”章正宸问道。 几人一听,顿时苦下了脸,那知县叹息道:“回上官,记不清了,少也有一年了。” 章正宸听后,便觉这知县甚是了不起,比那挂印而去的江阴知县林之骥强了不少。 己身如此清苦,可治下百姓却未饿死一人,足见其能力。 章正宸进城之时,发现城中难民乞丐不少,但同样也看到了不少的粥棚在施粥。 寻了一个乞丐细问,知道这是官府救济,如此已经持续了半年,并非一时作秀。 再看那些难民,虽瘦骨嶙峋,但却精神良好,可见施粥并没有糊弄人。 “冯知县尽心为国,真乃百里侯之楷模,可否告知尊名表字?” 章正宸乃是吏部右侍郎,对于这样的好官,自然要提拔提拔,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那知县一听,心知这章正宸是吏部官,问及姓名,自然是要提拔自己了,不禁心中大喜,激动地起身拜道:“下官冯京第,字跻仲。” 冯京第? 章正宸觉得有些耳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