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当年之事
那件事还得从百鬼入侵立山县开始说起,坐在凳子上的阿婆用干瘦小手轻轻抚摸已经发亮的桃木簪,脸上闪过一丝的悲戚之色。 虽然只是一瞬间但还是被青年察觉到,看来当年发生的事情有点惨烈啊!心中暗想。 小伙子啊!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凭借之前说话声音判断出两人各自的位置。 望着他悠悠说道:那天你来询问我的时候我没有和你说完,这里毕竟不同于其它地方,那时我只以为你就是一个赶路的人好奇这里为什么变成这样,所以隐瞒了一些事情没有和你讲,只希望你听了我说的话感到害怕而早点离开这里。 停顿一声后肯定说道,现在看来你们一定是有备而来吧! 二人很想说自己其实是被人骗过来的,只是这话说出来不就是再打阿婆的脸吗? 无奈苦笑的回应。 没错,我们两人在别人口中听说了立山荒芜疑似有妖魔盘踞所以不远万里前来除魔卫道。 阿婆一脸果然如我所料的样子,表情变得笑容满面。 好,好,好。真是后生可畏啊,正道之中还有你们这种人我也就放心了。 虽然自己眼睛失明看不见,但眼前两人自己是喜欢的紧,恨不能看看这两个后辈长什么样子。 两人对视一眼岔开话题,阿婆你还是先讲讲当年发生的事吧。 嗯!好,年轻人就是性子急,但我还是要说一句你们可千万别觉得老婆子我话多唠叨。 两人俯首帖耳道:“阿婆您说吧我们都洗耳恭听着呢“。 “你们年纪轻轻地就有如此胆魄我很佩服但还是希望你们离开此地,不管你们提前做了多少准备这里不像其它地方,我实在不忍心让你们二人踏入深渊,白白损失两位正道英杰。” 阿婆,你不必说了我们决定的事是绝不可能反悔的。 这要是再说下去自己恐怕都要被说动跑路,青年在心中暗道。 顿时感觉心中有说不尽的无奈,哎~既然你们有如此决心看来不管我如何劝说都是没用的。 抚摸木簪子回忆道:我现在就把我当年的见闻全部告诉你们。 ....... 二十多年前立山县安乐富足,大家都过着安逸的生活虽然会有一些邻里之间的摩擦但都不是大事。 直到那天突然而来的百鬼打破了这座县城的宁静。 他们夜里闯入城中肆意杀人,惨状之烈让当时的我至今都无法忘记,三百八十人被肢解堆放在一起,累成一个血rou尸山,人头京观,这其中还不乏有连着脐带还未出生的孩子。 这些个鬼物真是彼其娘之,哎!壮汉一掌重重拍在腿上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去骂那些恶鬼。 因为你不管怎么骂都没有那种感觉。 大哥往事已过,心中记住就好以后遇见这些鬼物只管使劲这么他们就对了。 对,兄弟说的在理,竖起大拇指表示赞同。 青年向前拱手道:阿婆还请继续讲下去,我大哥就是这样。 无妨,正气之言多说有益。 嘿嘿!一句话说的他这个七尺壮汉都有些不好意思,呆呆的在那里傻笑,得意地朝旁边挤眼睛,跟吃了密枣的小孩子一样开心。 坐在哪里的阿婆继续讲着。 我们找到县令诉说这件事决定先让普通百姓离开,我们则是留下来断后,如果无人留下来断后那些撤离的百姓没有一个能跑掉。 其中有一位名叫度言的修行者告诉我们百鬼之势不是我们可以阻挡的,要想镇压住他们需要依靠外物来帮助才行。 那时大家伙儿里面有几个心气比较高的还有些不服气认为自己这一身本领被轻看了,后来他们也都死了,算是为自己的狂妄付出代价。 所以啊!你们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自视甚高,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天才啊。 两人附和,“您的话我们都会铭记在心,万不敢忘记教诲“。 微微点头接着说,“我们听了度言的话,除那几人外其余人各自取下自己的一滴精血汇聚在符纸上,他催动秘法让自己以损失三十年寿命为代价强行绘制出天灵镇邪符“。
传言天灵镇邪符可以请下诸天神佛护持己身也可召唤出来助战,只是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召唤下来的并不是神佛而是舞阳钟。 就这样那三丈长七尺宽的大符纸分成一百四十四份,我们每人各拿一块后等待百鬼出现。 夜里那些鬼物来临看着了无踪迹的城内发出鬼哭狼嚎的叫声,他们嘶吼着四处寻找发现了还留在城中的我们,被我们先一步出手打了个措手不及。 和他们交手的瞬间我们察觉那些鬼物非常的脆弱,只是轻轻一击便能把他们打个灰飞烟灭,这种迷惑下大家都放松警惕忘记了度言说过的话,突变也接踵而至!!! 原本上一刻还在对着鬼物动手的同道转身就朝着自己旁边的人下手,我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打得措手不及,只能仓促反击一边攻击鬼物一边防备这些“自己人”。 节节败退之下我们迫不得已只能提前动用天灵镇邪符,可因为那些倒戈的人导致符纸残缺不全,想继续使用的话剩下的人必须献祭自己身上某个器官和百年寿命才行。 在双方的攻击下情况已经越发严峻不是可以犹豫的时候,只能强行催动符纸召唤出舞阳钟来镇压。 我当时只感觉一道金光闪过随后我就再也看不见了,城内的那些鬼物和“自己人”全都被封印在我们剩下的人的身体中,这个封印会一直持续到我们生命结束。 只要有一个人还活着他们就不可能出来为祸人间,代价就是我们终生不能离开这里半步。 也就是在这后来才知道那些人被我们一直寻找的鬼将遮心鬼蛊惑了心神,而没有被蒙蔽住的我们在他们眼里反倒是成了鬼物。 这就是当年之事的全部,所以我才这么肯定不会有人出城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