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从长平之战开始在线阅读 - 第672章分歧出秦韩分兵

第672章分歧出秦韩分兵

    从长平之战开始第672章分歧出秦韩分兵矛盾的爆发,还是赶路的问题。

    已经进入了韩之国的境内,原以为终于可以提速的韩军却是遭到了迎头的棒喝,蒙骜依旧按照既定的方针,向着新郑不疾不徐地推进着。

    这就很令韩军受不了了。

    「之前说是在楚国境内,道路不确,恐遭埋伏,这才封山必查,遇水必定。」韩王派出的使者显然也是急了,怒气冲冲的语气丝毫没有给蒙骜一点面子:「如今,到了我韩之国的境内,还是如此迁延?蒙将军,您到底是怕赵军埋伏呢,还是怕我新郑不被赵军攻下啊!」

    不待蒙骜回答,一旁另一个韩军的将领也立即补充道:「蒙将军,日前斥候已经探知,赵军已然兵临新郑城下,攻城之势已明。要知道,此时新郑城中只有区区数千老弱,一旦赵军全力攻城,新郑断然是朝不保夕啊!」

    「蒙将军,我们在楚国已经耽搁了太长的时间了,我们必须尽快回到新郑。我想若是王龁将军在此,也不愿意看到新郑被赵军所占吧。」又一名韩军的将领接着怒怼道。

    显然,蒙骜看似稳妥的行军策略着实深深地伤害到了韩军将士们朴素的家国思想。

    应该说韩军的几位将领,已经算是很不给蒙骜面子了,不仅质疑者蒙骜的用心,更是质疑起了蒙骜的能力,甚至都已经搬出了王龁来压制蒙骜。

    面对这样的情况,即便是已经成长了不少的蒙骜也有些麻爪了。

    无奈,蒙骜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解释道:「赵军已至新郑,却为立即发起进攻,一定会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其中最有可能的,就是在我军行军途中进行埋伏。只要我军不被赵军埋伏,新郑就不会出问题的。」

    「蒙将军说的倒是简单,我王一日三封急信而来,将军岂是熟视无睹乎?」韩王派来的使者当即反驳道:「赵军不攻,只不过攻城器械未具而已,斥候发回的消息中也明确说明了赵军大营中不断有伐木进入,将军何以又忘记呢?」

    「然也。」韩军的将军接着就说道:「按照如今之行军速度,我军起码还要三日才有可能抵达新郑,可以如今新郑之兵力,一旦赵军攻城,恐怕一日都坚持不下来啊!」

    「即便新郑有危,却也不能排除路途上的危险,我也要为联军这五万五千多战士考虑才是啊!」蒙骜显然有些被逼急了,终于还是说出了最不该说出的实话。

    是的,蒙骜不是不知道新郑有危险,但从蒙骜,或者说是秦军的角度来看,保障这五万多人的安全的优先级,是要明显高过救援新郑的。

    换言之,只要这五万多大军还在,韩之国就不算亡国。

    即便出现最不利的情况,赵军攻破了新郑,韩王被擒或被杀,对秦国而言其实都无关紧要。

    只要这五万大军,能够在新郑一线牵制住赵军,等秦军解决了楚国,掉过头来解决掉还在韩之国的赵军就是了。

    至于韩王?大不了扶持另一个傀儡就是了,甚至直接纳入秦国的版图,也不是不可以考虑的事情。

    可是,有些事情可以去做,却是不能去说。

    显然,蒙骜现在的行为就是如此。

    这样的「大实话」毫无疑问,大大地刺伤了韩军将领们的内心。

    当即,韩王派来的使者就表示:「蒙骜将军所要负责的只是秦军的两万多大军而已,韩军的安慰,自有韩军自己保卫。」

    随即韩王的使者也不再看蒙骜的脸色,转而面向了韩军的众将,从怀中掏出了韩王赐下以备不需的虎符,道:「诸将听令。」

    「在。」韩军的众将看到使者手中的虎符,当即纷纷起身行礼道。

    「且速整顿兵马,今夜子时,随本使速速回援新郑。」使者毫不

    犹豫地对韩军下达命令道。

    是的,眼见着秦军根本没有救援韩之国的诚意,至少是没有足够的诚意,身为韩王的心腹,他也不得不有所动作。

    哪怕这三万人注定不会是赵军的对手,哪怕明知分兵有极大的风险,事关新郑存亡、韩王生死,韩王使者还是毫不犹豫地要将韩之国的部队给带回去。

    而一旁的蒙骜想要阻止,却根本来不及了。确切地说,他也没有资格拦阻,毕竟他只是秦国的将军,而那使者的手中可是握着韩国的虎符。

    闻令,下手的韩军将领们也是不负使者所望,纷纷再度抱拳而道:「是。」

    随即转瞬间,接下了命令的韩军将领们不约而同地便退出了中军帐前去整理自己的部队。

    蒙骜刚刚伸出的手随即僵硬在了半空。

    走在的韩王的使者,在大帐前略略顿住了脚,回头看向蒙骜,道:「蒙将军,若是秦国还要韩之国这个盟友,便请将军也加快速度吧。」

    言罢,韩王的使者也是头也不回地便离开了中军大帐。

    「将军,我们。」在场的秦国将领也有些懵了,显然他们也没有想到区区韩军会突然间有如此的气性。

    显然,秦军的将领们也有些犹豫,是不是要跟上韩军,毕竟这次的任务,可就是保住韩之国。若是韩军的三万大军真的被赵军给吃掉了,剩下区区两万多秦军,肯定也不会是赵军的对手,这一趟的任务也就算是失败了。

    看着韩军的将领离去的背影,蒙骜也是无奈地坐回到了椅子上。他当然也明白手下将领的担忧,但问题是,跟上去自己和秦军的面子是小,一旦真的被伏击了,损失可就大了。

    略略思索了片刻过后,蒙骜却是忽然笑了出来。

    「既然他们想要先走,就让他们先走就是了。」蒙骜随即笑着说道:「传令,行军计划不变保持与韩军两个时辰到半日的距离,若是一路顺畅,自然是最好,即便韩军遭遇伏击,我军也能为他们兜底。如此,还省却了我军斥候的辛苦了。」

    闻言,众人仿佛豁然开朗。

    分兵固然会有被各个击破的可能,可怎么说韩军也有三万之众多,赵军即便是伏击也好,怎样也罢,短时间内也是很难消灭掉韩军的。

    而只要秦军就跟随在韩军身后步行两个时辰的范围内,有着五千骑兵的秦军,几乎用不了一个时辰就能对韩军进行增援。里应外合之下,甚至反败为胜也不是不可能的。

    显然,这已经是如今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当即,众人便纷纷领命道:「末将遵命。」

    很快,营地之中传来人叫马嘶的声音,那是三万韩军出发的讯息。

    而营地中的秦军,却是纹丝未动。

    埋伏在山林中的赵军斥候们看到这一场景也是疑惑不已。

    怎么就剩下几天的路程了,秦韩联军还要分兵?

    显然,这状况不是区区的斥候所能想明白的。面对敌军的改变,当即,斥候什长便将手里头的人分成了三个部分:一部由自己带着继续潜伏在营地附近,等候着剩下的联军的行动,一部则是跟着即将离开的联军,至于第三部分则是迅速将联军分兵的情况报知主将。

    很快,茂密的树林中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响。

    好在,秦韩联军也正在忙活着,倒也没能发现这一里之外的情况。

    也就在斥候飞马将情况报到了李牧帐下的时候,天色也渐渐亮起,而休息了一夜的秦军这才继续踏上了征途。

    面对斥候带来的消息,李牧也是疑惑不已。

    按道理来说,秦韩联军明知此番赵军至少有七万大军,他们只有区区的五万五千兵马,

    本就处于兵力劣势的他们,是不可能分兵的。难道他们不怕自己对他们进行各个击破吗?

    可偏偏,他们就这么做了。

    秦韩联军到底在搞什么名堂,他们有什么企图?

    即便是李牧想破了脑袋也是依旧想不明白。

    无奈之下,李牧只能加派斥候继续观察秦韩联军的动态,而与此同时,李牧随即又派出了信使,将情报汇报给了赵括。

    在接到李牧连续两封汇报请示的赵括,心情是极其不爽的,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这个李牧,到底还是不是那个历史上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李牧将军。

    怎么什么问题都交给自己呢?

    你不能有自己的判断吗?说好的未来之星呢?说好的战国四大名将呢?

    但很快,赵括便意识到,或许不是李牧不想开动脑子,也不是李牧不想自己做出判断和决断,而是赵括自己的存在,遏制住了李牧的发挥。

    试问王上在侧,尤其这位王上还是各国所公认的战神级别的人物,李牧怎么可能敢越俎代庖地对秦军的阴谋进行胡乱的猜测,连敌军的意图都不敢瞎猜,自然他也更不敢对部队的调度指手画脚了。

    但问题是,赵括之所以将李牧放到前线去,目的就是要用李牧的脑袋好好地打赢这场仗啊!这样事事请示,只会贻误战机。

    毕竟,赵括虽然来自于后世,却不是那种必须让下属事事请示才找到自己存在感的无能领导。

    赵括有足够的胸怀,让下属的每一个人尽情地施展才华。

    当即,赵括便给李牧快马送去了回信。

    回信的内容很简单:前线诸事,皆由李牧将军自行判断并相机做出决断,如非全军尽没之重大变故,无需汇报。

    这当然是对李牧的绝对信任,在另一个程度上,也算是对李牧的小小鞭策吧。

    而接到了赵括命令的李牧,显然也是有些哭笑不得。既有些感激赵括的信任,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压力。毕竟他手里的四万多兵力不要紧,要紧的是,他这里如果出现了问题,后面站着的可是他的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