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从长平之战开始在线阅读 - 第412章 四害之中取其轻

第412章 四害之中取其轻

    “臣请王命:令上将军立即回援邯郸!”楼昌双手抱拳,一揖到底道。

    闻言的平原君,最先反应了过来,当即便是暴怒了起来——果然是狼子野心,害我赵国之心不浅呐!

    “我王万万不可也!”平原君赶忙阻止道:“胡人如今正大举南下,上将军与代郡诸将连发求援之讯,朝廷不发援军也就罢了,岂能全然不顾代郡安危,在此时抽调代地大军,此非将一郡之百姓置于胡人魔爪之下耶?”

    “平原君勿急!”楼昌对于平原君的暴怒显然早有预料,当即便回敬道:“请君上思之,代郡之地,比之河内、上党郡之重要性何如哉?比之邯郸郡又何如哉?与其失之河内、上党、邯郸,不如失之代郡。”

    “然也!”一旁的平阳君赶忙帮腔道:“代郡之地,不过区区之地,年年税赋尚不足邯郸郡之泰半,失之于大局无碍也。况代郡若失,不过失之胡人之手,胡人者,不过抢其财货而已,来年复攻之而免之赋税可也。可若是上党、河内郡失之,则恐再难夺回也。”

    平原君都惊了,胡人南下,那样可怖的事情,在平阳君的嘴中竟然只是区区财货之损,竟然只是免税便可补而已的一件事情?

    这已经不是愚蠢和冷血的问题了,而是数典忘祖了!

    当即,平原君就劈头盖脑地骂了下来:“何其谬也!胡人南下,铁蹄所至之处,无不血流成河,家破人亡,怎的如此危殆之事,在尔等眼中不过是区区财货之损哉?我代郡数十万百姓,尔等置之于何地哉?!”

    “若如汝之所言,我代地十数万大军多年戍边何为哉?若听汝所言,我上党大战如此紧迫之时,为何还是没有抽调更多代地军力?若依汝所言,胡人一朝南下,我代郡数十万百姓势必生灵涂炭,皆为汝之罪也。”

    平原君显然也是怒了,当即双手抱拳对着赵王便是一揖到底,道:“我王,平阳君数典忘祖,大言炎炎,还请我王治罪以罚,以慰我代地军民百姓之心。”

    平阳君闻言,也自知所言不当,当即不敢再言。

    赵王听着平原君的怒骂,心中对平阳君也是有点儿意见的,倒不是说平阳君的建议不合理,但你如此之败地说出来就是你的不对了。

    有些事情你可以想,甚至也可以悄悄地去做,唯独不可以明目张胆地说出来。因为这些事情,放在地上不起眼,可真上了称吆吆,千金都打不了止。

    “平阳君所言,确有失当之处,不过也是讨论国策,不可罪之言也。”赵王随即看向了平阳君,语气略略带着些责怪的说道:“平阳君,还不给平原君道歉!”

    如此妄言,王上居然说是讨论国策、不可罪言,摆明了就是相帮平阳君啊!或许在赵王的心中,区区的一个贫瘠的代郡,自然是远没有上党、河内和邯郸郡来得重要。

    若是有可能,赵王自然更是愿意,用代地的损失换取更大的利益——比如,保全河内郡。一郡换一郡,赵王当然认为这买卖划算得很。

    闻听赵王为自己开脱,意识到自己说错话的平阳君立即出班向平原君道歉道:“本君妄言,特向君上请罪,还请君上恕罪。”

    说实话,平阳君的姿态已经放得很低了,没办法这辈子本就一直被平原君给拿捏这,自己有的确说错了话,被批评教育那也是正常的。

    只是平阳君认了怂,一旁的大夫楼昌却是没有。

    眼见着平阳君撤了下来,楼昌当即挺身而出,再度将那撤军代地的大旗给扛了起来。

    “我王容禀。”楼昌缓缓出面说道:“平原君此言虽正,却不免有些言之过也。”

    说着楼昌对着平原君就是微微一礼,装作一派君子的作风,随即开始反驳道:

    “其一,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前者,代郡之地为我大赵二分之一土地,失之则我大赵国力衰败再无力争霸也,今者,代郡不过四分之一之国土也,且为四分中最弱者也,四害取其轻,亦是无奈之举;

    其二,今虽命上将军回援邯郸,却是无需将代郡如今七万大军全数带回,以上将军之能,只五万大军,加之邯郸城内五万守军,足以击败燕军。而代郡尚有两万卒,虽无力布防全境,至少守御代城不成困难,如此,代城未破,则可收留百姓,待王师一至,尽可复也。

    故此,微臣以为,苦一苦代郡百姓,当是如今我大赵最佳之选择也。”

    闻言的平原君都无语了,什么叫做“苦一苦百姓”?那是“苦一苦”吗?头断焉能再生乎?这不是苦一苦,乃是死一死啊!

    什么叫做“以上将军之能”,七万大军全都归来也不一定就稳赢的局面,在楼昌的口中五万大军就似乎应该轻松搞定,可偏偏平原君还不好反驳。驳了,那是对赵括这位上将军的不信任。

    可是,看着若有所思,甚至已经在稍稍颔首的赵王,平原君知道,自己必须立即反击。

    “楼大夫可知,如今上将军恐已与胡人交战之中,如何是能说停就停、说回援便回援的。即便以上将军之能,也需军心民心也,若是我王王命一下,一旦影响前线将士军心,战事势必颓唐,引得大军崩盘,吾等皆悔之无及也。”

    不待楼昌反驳,平原君似乎已经猜到他要说什么,随即堵住了他的话头。

    “即便,上将军再度力挽狂澜,安全地将大军带回,解了邯郸之危,经此一战后,代郡整体崩碎,我军即便复土,再想彻底解决胡人之危,却非三五年可完成之事矣。代郡不靖,我大赵又何能专心对秦焉?”

    显然,电光火石间,这已经是平原君所能想到了最完美合理的说辞了,可以说是有理有据了。

    只是平原君的话语,在赵王听来却是有着另一番味道。

    “三五年内无法解决代郡胡人的问题”,那岂不是说等赶走了燕军,赵括至少还要在代郡待上个三五年?

    还有这等好事!

    原本并不太想再给赵括添上一笔救驾的功劳的赵王,此时却很是来了兴趣。如果能让赵括离开中枢三五年,即便是给他个功劳又何妨?

    等他五年后从代郡归来,上党、河内两郡早已掌握到自己的手中,朝中更是不用说,到时候回来也只不过变成另一个廉颇而已,正好帮衬下羸弱的平原君一系,与楼昌和平阳君分庭抗礼。

    如此,大赵才真正地掌握到了自己的手中。

    或许,这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但这绝对是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

    心中已经有了决断的赵王,不待自己这边的楼昌大夫继续出言,便一把截断了讨论。赵王很清楚,他必须尽快造成既定的事实。

    “诸卿之意,寡人皆已明了。”赵王扫视一圈,缓缓说道:“然,邯郸不容有失去,增援势在必行,所谓两害取其轻也,至于胡人,可再寻良机而灭之。”

    “我王。”平原君还待再劝,却被赵王挥手阻止。

    “无需多言,寡人决议已定。”赵王淡淡地看着平原君,语气之中尽是不容拒绝之意。

    平原君无奈,只得退下。而楼昌和平阳君二人眼中则皆是惊喜,虽然不知道为何王上突然下定了决心,但显然这个结果也是他们想要的。

    只是想要与想要之间还是有着不同。就如赵王最主要想要的是破败后的代郡拖住赵括的脚步,让赵括远离中枢,从而让自己掌握朝局;而平阳君所想的,则是再简单不过的绝对安全,至于楼昌,或许他想拖住的,却是整个赵国的脚步。

    或许四人之中只有平原君是真正地在为赵国的将来、赵国的百姓考虑吧!

    不论如何,各怀心思的众人,终究是让赵王下定了决心。

    将平原君逼退后,赵王随即又看向了平阳君和楼昌,命曰:“传令代郡上将军括,邯郸受燕军偷袭,危在旦夕,命其速率五万大军回援邯郸,余者两万大军可死守代城,以待王师归来。”

    “是。”楼昌与平阳君自然是欣然领命。

    一旁的平原君张大了嘴,却不知要从何处说起。甚至,平原君在想:自己说与不说,又有什么不同!只能希望上将军能够想出其他办法了......

    正当平原君偃旗息鼓之时,却不想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刚刚领命的楼昌突然出班问道:“禀我王,若是上将军执意不退兵,该如何处置乎?”

    此言一出,整个龙台宫都为之一静。

    “楼昌,汝何意哉?!”平原君当即便怒斥道。

    楼昌没有答话,上首的赵王却是陷入了沉思,显然,楼昌的诛心之语提醒到了赵王:之所以自己不信任赵括,想方设法地要削弱赵括的力量,不就是因为他不够听话吗?

    大军在外,若是赵括来个君命有所不受,事情可就麻烦了!可偏偏,赵括还真的有可能做出这样的选择。

    想及此处,赵王的眼神微微眯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