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从长平之战开始在线阅读 - 第301章 合作共赢话未来

第301章 合作共赢话未来

    虽然赵括没有明说赵王的取祸之道,但蔺相如倒也对此并没有什么疑问。毕竟如今能够如此对待赵括这个大功之臣,之后还有什么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呢?值此大争之世,取祸是再简单不过的了。只能希望赵王的取祸之道,不会让赵国元气大伤吧。

    蔺相如虽然对赵王的取祸之道不加追究,但对于赵括无需外援的说法,蔺相如却必须探究一二,甚至这点直接关乎自己对待赵括的态度——若是真的无需他国之援,无碍赵国之盛,默而许之甚至助其一臂之力又如何!

    “何以夺权?如何握刀?”蔺相如复又问道,严肃的表情几乎令一旁的牢头都有些害怕。

    若说前面的话语都不过是在隐喻和互相试探,那么这直白的话语一出,也便到了图穷匕见的地步。

    “如何夺权,当有蔺上卿与平原君主之。”赵括笑道:“至于刀俎,仅凭我赵括之名,或有不足焉?”

    面对蔺相如的问话,赵括却是打了个哈哈,并未正面回答。“蔺上卿主之”之言自然是恭维蔺相如作为赵国定海神针的作用,重点还是“平原君”的身上,在此时点出平原君,无疑就是在告诉蔺相如:平原君也是站在自己这边的。

    而这正是赵括稍稍揭开的底牌之一。蔺相如自然是相信赵括所言的,因为平原君是否支持赵括,实在太好证伪了,赵括也无需以此欺骗自己。

    但这份底牌对于蔺相如来说,显然不够。而至于仅凭赵括之名,号令赵军,如今趁着大胜之势或许可以,可蔺相如并不认为三五年之后,赵括还有如此的威信,除非......

    “岂不闻:人走而茶凉之语焉?”蔺相如摇着头说道:“今日赵括之名自然威震九州,赵军上下赴汤蹈火无有不从者,只是三年之后,五年之后,又还有几人记得当日长平之困、赵国之难、将军之威,更还有几人愿意听从于君焉?”

    不待赵括答话,蔺相如便继续说道:“吾知上将军向来运筹帷幄,布局深远,非一般人所能及也,不到最后一刻,外人根本不知将军之妙手也。非吾不信将军之谋,然,此路到底不同,还请上将军明示一二,以定吾心也。”

    可以说,蔺相如已经很是诚恳了。对于自信的赵括,蔺相如并没有讥讽,反而坦诚布公道自己的顾虑,希望赵括也能坦诚布公地告诉自己他的布局,以安其心。当然,这也跟赵括在长平战场上天马行空的一番作为不无关系。

    按理说,要合作共赢,消息互通、底牌共享也是应有之意,只是,这个问题确实是有些难到了赵括了。

    看着一脸真诚的蔺相如,赵括不自觉地摩挲起手中的酒爵。

    不是赵括的手中没有牌,赵括相信不论是河内郡的军屯练兵还是上党郡的炼铁造器,都足以说明自己对二郡的控制力,也足以说服蔺相如。可问题是,赵括并不想就这样轻易暴露出自己的底牌。

    蔺相如,说到底也只是一个盟友。虽然赵括也很想争取到这个强力的盟友,但若是因此暴露出自己的底牌,却是有些不划算的。

    万一,赵括向来是不擅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其他人的,可是万一呢?万一蔺相如是赵王所派,又万一蔺相如临阵倒戈呢?毕竟蔺相如可是先王一手提拔起来的,虽说其对赵国也是真爱,但孰亲孰近,又有谁能说得清楚呢?

    甚至对于赵禹,赵括也不过是寥寥数语告知其两郡的各自发展方向而已,这还是看在赵禹身处在自己的控制范围的缘故。

    什么是底牌,只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才是真的底牌。

    一旦把上党和河内郡的底牌全部掀开,万一被他人所知,恐怕所有的计划都将功亏一篑。毕竟在计划的初期,实在有着太多的办法令自己的计划流产了。赵括不得不防。

    只是,蔺相如的要求,也算是一个盟友该有的权利,赵括显然也不能就此敷衍过去,否则彼此即便合作,也势必落下个互不信任的阴影。

    面对赵括的纠结,蔺相如倒也不急。相反,此时的他甚至已经不太想知道赵括的底牌了。因为他之所以问出那个问题仅仅是要确认赵括手中握有底牌而已,至于这底牌究竟如何,蔺相如其实并不关心。

    而赵括欲言又止、犹豫不决的反应,已经是其最好的说明——赵括的确胸有成竹、谋划妥当了。若是心中并无把握,或是胡言乱语、或是编制图景以求蒙混过关,绝不会是像现在一样,在不慌不忙间还有一丝丝的犹豫。

    犹豫什么?犹豫要不要和盘托出。

    蔺相如对于自己的判断很有把握。因为敏锐的观察力从来是蔺相如赖以生存的技能之一,漫说是赵括了,就算是城府深重的秦王,蔺相如也是一眼辨之。虽然如今的蔺相如已经年老体弱,但眼力却是丝毫未减。

    既然已经确定了赵括有所把握,蔺相如其实对其内容已经没有了了解的欲望。而之所以未曾出言,蔺相如不过是在考验赵括作为一个合伙人的胸襟与城府,甚至可以说蔺相如如今考察的是赵括究竟堪不堪担当重任。

    良久,赵括终是有所决定。

    “吾曾闻,上党之战间,因代北之骑军南下,致使胡人猖獗,屡屡犯我边境。”赵括缓缓说道:“吾欲从上卿之言,避祸于外。上卿以为,代北之地何如?”

    赵括并没有直接回答蔺相如的问题,反而又转了一个圈,回到了“避祸于外”的原点。但显然赵括已经揭开了他的另一张底牌——北上抗胡。

    北上抗胡,势必将代地之军收入囊中,代地骑军本就是赵国最为精锐的部队,有代地的骑兵在手,自然无许外间的势力介入。

    同时,代地的胡人历来是赵国统治者所烦不胜烦的问题,不是打不过,而是剿不灭。加之代地贫瘠,大军给养几乎全靠国内支援,因此赵王根本无惧赵括在代地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