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接亲了
于是葛卫红就动手尝试起来,很快,王燕头上就全都是五颜六色的塑料卷,瞧得李小梅和李小鹿都羡慕不已,也一个劲往自个头发上比划,吴小玉和李玉梅,也就帮着她们卷了几个上去。 等到下去,老村长的小孙子就跑来叫人,今天请大伙吃饭,顺便商量一下结婚的细节。 因为王燕是老村长认的干孙女,所以接亲的时候,要从老村长家里接。 等吃完饭,王燕就被留在老村长家了。 转过天来,李卫国把大知客赵二两请来,开始筹备婚礼。 这些都驾轻就熟,吆喝一声,村里帮忙的就全部到位。 赵二两就跟稳坐中军帐的大将军似的,一支支将令分派下去,有专门负责去各家借桌椅板凳的,有专门借盆子碗快的。 谁负责烧火,谁负责焖饭,全都安排得齐齐整整。 赵二两夹着几条烟,帮忙的先全都分两盒,嘴里还吆喝着:“我告诉你们,大伙都精神着点,把酒席好好弄着。” 大伙齐声应答,然后各自忙碌,人马派遣出去,很快就行动起来。 大厨徐大舌头也来了,跟主家商量菜肴。 今年他也跟着种植了二十亩地的水稻,竟然有着好几千块的收入,徐大舌头也准备好好卖卖力气,使出浑身的本事,拾掇出一桌好酒席。 李金梅拿着根铅笔头,和徐大舌头讨论一阵,李卫国也在旁边参谋着,总算是把菜肴确定下来。 一共十个凉菜,十个热菜,十全十美,一共二十道菜,足够丰盛。 一般的酒席,也就八对八,十六个菜,或者干脆是六对六,十二个菜。 几个人正研究着呢,就听到外面一阵汽车喇叭声,好几辆大卡车,停到当街。 很快就有个半大小子跑进屋报告:“去年城里收鱼收猪rou半子的人又来啦!” 李卫国一听,连忙迎了出去,果然是于长水,领着好几名司机,正向他家走来。 “于大哥!”李卫国连忙上去握手。 双方早就在电话里联系好了,年前于长水的轴承厂,会来这拉年货。 除了冻鱼之外,还有猪rou和白条鸡鸭之类,村民也早都宰杀完毕,就等着他们来呢。 于长水也满面春风,看着李卫国的家里进进出出的人们问道:“国子老弟,今天咋这么热闹?” “我二哥明天结婚,大伙都来帮忙。”李卫国笑着解释道。 “哈哈哈,好啊,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我说啥也得讨一杯喜酒喝。”于长水也大乐。 于是李卫国把客人让进屋里,村民看到这伙人,也都高兴:这是给他们送钱来啦。 有着急的,已经通知家里人,赶紧把准备好的东西都拿来出售。 于长水进屋刚喝两口茶水,外面就有人嚷嚷着送东西。 出门一瞧,好家伙,有拖着麻袋的,还有扛着猪rou半子的,那猪rou膘子瞧着就厚实。 那就先收购吧,于长水带来的人就忙活起来,过秤的,算账的,装车的。 他今年也早有准备,直接带了一个现金员,当场点钱。 收着收着,于长水也发现一个问题:今年各种年货,全都比去年多,而且还多得不是一星半点,就像猪rou半子,不大一会就收了上百个,超过一万斤。 还有白条鸡,去年回去之后,根本就不够分的,普通职工根本就捞不着。 今年大不相同,每家基本都扛来好几麻袋,二三十只都算少的。 不少人家,都是五六十只白条鸡。 最多的是李金梅的养鸡场,当年宰杀的小鸡,数量就超过千只。 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去年的时候,于长水来收购,村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所以大伙都憋着一股劲,养猪养鸡,大力发展养殖业。 基本上每家都养两头猪以上,鸡鸭就不说了,基本都从李金梅的养鸡场购买了上百枚种蛋,在自家炕头上进行孵化。 除了留下自己养着下蛋的,剩下的都宰了,就等着卖呢。 各家的白条鸡都宰杀完毕,盘得规规整整,表面还都挂着一层薄冰,保鲜得非常好。 在现场组织纪律的老村长都感觉有点震惊:“于同志,这好像有点太多了吧,你们厂子消化得了吗?” 在老村长看来,这数量确实有点多,白条鸡就有好几千个。 于长水则是眉开眼笑:“老爷子,您就放心吧,再有这些,照样能消化!” 他们轴承厂加上下面的分厂,职工就好几千,这些白条鸡瞧着挺多,其实也就是一家分一只的事。 “那就好,那就好!”老村长也连连点头,他原本还担心货物太多,人家买不了呢,要是砸在村民手里,那损失就大了,谁家也舍不得这么大吃二喝啊。 村民们当然更高兴,乐乐呵呵地领了一沓子钞票,手指蘸着唾沫,眉开眼笑地数着。 平均算下来,猪rou,加上鸡鸭鹅之类,每家都有二三百块的进账。 可不要小看这二三百块钱,放到县城里面,也差不多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啦。 李金梅的收获当然最大,这一批小鸡出栏,就是两三千块呢。 最厉害的当然还得算李卫国,于长水预订了五万斤冻鱼。 去年运回去两万斤,给职工分发下去,大伙都吵吵这鱼好,又鲜又肥。 厂领导也高兴,今年又额外多批了一些。 只是这几辆大卡车,装完猪rou半子和白条鸡之后,基本就满了。 而且于长水带来的现金也光了,他也没想到,能收上来这么多年货。 村民反倒是乐呵呵地安慰于长水:“于同志啊,没啥事,东西你们先拉走,等回头再算钱。” 也只能如此,于长水跟同事们商量一番,决定吃完饭之后,车队就先返回一趟,然后再过来。 瞧着这架势,还得跑两趟,毕竟还有五万斤冻鱼呢。 于是由现金员带领车队返回,于长水当然是留在这边主持大局了,其实主要是他惦记着明天参加婚礼。 因为车队要往回赶,所以到了中午的时候,李卫国就早点张罗开饭。 在农村,办喜宴头一天,把帮忙的和左邻右舍请来先吃几桌,这个叫拉水桌子,主要是尝尝大厨的手艺合格不,再犒劳一下这些帮忙的,等正式场合都卖卖力气,别出什么差错。 “好吃,比城里大馆子的饭菜都香。”于长水带来的人都吃得赞不绝口。 这年头,城里人的日子也紧巴巴的,都得省吃俭用。 于长水也夹了一块红烧鱼,细细品尝,然后点点头:“国子老弟,你这鱼,感觉比去年还好吃。” 李卫国笑着点点头,那是当然,入秋之后,他只要没啥事,每天都会往水库里撒上一舀子宝珠里面的水,反正不用也是浪费。 效果相当明显,水库里面的鱼,也就变得更加鲜美。 于长水也当场表示,收购价格,每斤比去年涨五分钱。 这个也正常,毕竟进入到八十年代之后,原本几十年没怎么动的物价,也渐渐出现上涨的趋势。 而且李卫国知道,这才刚打头,勐涨的时候还在后边呢。 “国子,鱼都打上来了吗?”于长水有点不放心,又向李卫国询问。 同桌的王大拿接过话茬:“俺们都忙活十多天了,一共打上来六万多斤,肯定够用。” 于长水听了大喜,大手一挥:“那我们都要了!” 就算他们厂子的职工分不了这么多鱼,那不是还有不少关系单位嘛,过年了都需要走动一下,李卫国的鱼这么好,用来当礼物最好不过。 王大拿望望李卫国:“俺们在县里还得零售一些,估计也得卖个万八千斤的,国子说,水库里的鱼也不能打太狠,不然明年就受到影响了。” 于长水一听,也只能作罢,五万斤,勉强也够用。 等到吃喝完毕,几辆大卡车先满载而归,于长水则留了下来,被李卫国安排到鹿场那边住宿。 天黑之后,李卫国的家里挑灯夜战,当院支起来一口大油锅,需要过油的食品,今天晚上都先准备出来,免得明天忙不过来。 这种时候,村里的小娃子们是最高兴的,都围在旁边,逗点好吃的,先解解馋。 李卫国也大气,炸出来的虾片,丸子,江米条之类,都叫李小梅给娃子们分发一些。 都是从小时候过来的,知道娃子们就盼着这个呢。 众人正热热闹闹忙活着呢,就听到黑夜里传来汽车喇叭声。 李卫国连忙迎出大门,却是罐头厂的一辆大卡车,车门打开,从里面跳下来两个人。 “王红兵,李梅,哈哈,怎么是你们!”李卫国嘴里大叫一声,来的这两位,是返城的知青。 听到李卫国嘴里喊出的名字,吴小玉和葛卫红他们就蜂拥上来,葛卫红手里还拿着刚出锅的丸子呢,就张开双臂,向着李梅抱过去:“梅子,想死我啦!” 李梅也和她拥抱在一起,又蹦又跳,这份重逢的喜悦,任谁都能感觉得到。 等抱完了,李梅这才发现情况:“卫红,瞧你一手油!” 葛卫红吐吐舌头,然后把丸子直接塞进李梅嘴里:“你尝尝,可香啦。” 吴小玉也上前,和李梅拥抱一下:“燕子姐在老村长家呢,一会儿我领你们去瞧瞧。” 很显然,这两位是特意赶回来,参加王燕婚礼的。 在现如今这个交通落后的年代,能赶过来实在是不容易。 郑先农和高大林他们,也围住王红兵,好一番亲热。 王红兵和李梅的家就在春城,王红兵还去郑先农的学校探望过一次,两个人的关系比较好。 而郑先农还参加了这两个人的婚礼,当初插队的时候,他们就处对象了。 而且王红兵在返城之后,安排的工作挺好,直接进了机关。 “快点先进屋,外面太冷。”李卫国嘴里张罗着。 大伙簇拥着两名新来的伙伴进到新房,李梅打量一番,就由衷赞美:“比我和红兵的新家还漂亮。” 他们两个,在回城之后,也举办了婚礼。 “先吃饭。”李金梅知道这两个人刚下车,肯定还没吃饭呢。 事实也确实如此,王红兵他们下了车,早就没有了通往公社的客车。 好在他们也知道罐头厂那边,和李卫国关系不一般,于是就找过去,然后厂里就特意派了一辆大卡车,把他们送来。 主要是小轿车已经被田大贵他们开到这边,都赶来参加婚礼。 “尝尝咱们自己种的知青稻,老香啦。”葛卫红给这两位盛饭,菜都是现成的,还有一盘子刚从油锅里捞出来的食物。 王红兵点点头,然后四下望了一圈:“谢谢大家,我们都回城了,还给我们汇过去那么多钱。” 其实这笔钱,就算没他们的份儿,他们也说不出什么。 但是最终李卫国还是一分不少地给他们邮递过去,这份革命友谊,真是沉甸甸的,令王红兵非常感动。 郑先农代表大家说道:“都是应该的,红兵你们也付出了劳动和汗水嘛。” “不过以后就没有了,不许再惦记。”高大林笑嘻嘻地开起玩笑,最后又自怨自艾道,“我更冤,连今年的都没有。” “哈哈,谁叫你小子那么早结婚,大林,一会儿去你家看看小侄子。”李梅也是爽快的性子。 知青们选择的道路不同,肯定命运也各不相同,不过大馒头屯的知青算是最好的。 大家久别重逢,凑到一起,有说不完的话。 等王红兵他们吃完之后,吴小玉和葛卫红就领着他们,先去了老村长家看王燕。 “哇,王燕姐,你可真漂亮,我都差点不敢认了!”李梅拉着王燕的手,细细打量着。 王燕已经整理好妆容,头发是自然的大波浪,正好将她一边的额角遮住。 其实王燕是不在乎额头疤痕的,那是她勇气的象征,更是记忆中最难忘的回忆。 不过毕竟是大喜之日,所以在吴小玉和葛卫红的强烈要求下,还是用头发遮掩了一下。 脸上的妆容,是葛卫红帮着画的,这丫头学习了半年,还算有点进步。 王燕的相貌,本来是带着几分果敢和英气的,现在又多了几分成熟女性的妩媚,更加光彩照人。 “梅子,红兵,你们能来,真是太好啦。”王燕也欣喜不已,毕竟大老远赶来参加她的婚礼,这份情义,着实难得。 王红兵面带微笑:“我们都是王点长手下的兵,怎么能不来呢?”
大伙都齐齐点头,这份情义,确实已经刻进他们的生命之中,纵使远隔千里万里,纵使岁月变迁,也永远不会褪色。 李梅就留在老村长家里,和吴小玉他们一起陪着王燕,王红兵则被高大林拉走,他们这些男同胞,还准备喝点小酒,畅叙友情。 第二天,到了正日子,李卫国早早从鹿场回来,看到二哥正抡着大扫帚,打扫庭院。 他连忙接过来扫帚:“二哥,你今天是新郎倌,动嘴就成。” 李卫军天天早起伺候奶牛,都习惯了,今天刘罗锅说啥没让他去干,搞得李卫军浑身不自在。 “贴对联啦!”李小梅和李小鹿各自拿着一条对联,从屋里跑出来。 办喜事,当然要张贴喜联,是大姐夫书写的,他也紧跟着,俩手捏着横批出来。 俩小家伙太小,李卫国哥俩就帮着她们把喜联贴到大门上。 而李金梅则笑吟吟地拿着双喜字,开始往窗玻璃上粘贴。 弟弟终于也结婚成家,她这个当大姐的,最是欣慰。 陆陆续续的,已经有帮忙的人过来,赵二两来得最早,在李卫国家喝了一碗牛奶,吃了两个馒头,然后就开始张罗开了,一切都在井然有序中开始。 上午八点,接亲的车队正式出发。 其实就是一辆小轿车,田大贵负责开车,车里坐着李卫军;剩下的人,全都是步行前往。 这就是在一个村子里的好处,接亲就不用大马车。 结果走到屯子中间的时候,迎面来了一辆吉普车,道路有点窄,双方要顶牛。 对方大概是瞧见小轿车前面挂着的大红花,于是便连忙开始倒车让路。 李卫国紧走几步,透过车窗,他已经看到,吉普车里面坐着的是公社孙书记孙大胡子,于是就隔着车玻璃招招手,给孙大胡子问好。 车速比较慢,孙大胡子干脆直接从车里钻出来,跳到地上:“李卫国,你们村儿谁家办喜事?” 李卫国笑着答道:“孙书记,是我二哥和王燕姐成亲,您来得正好,一会儿好随礼。” 孙书记也乐得大胡子直颤:“好好好,多亏我带来了礼物!” 正好这时候,小轿车也已经开到老村长家当院前面,停了下来。 吉普车自然也就不用再倒车,大胡子就拉开车门,从车里抱出来一个大镜框,里面是一张大大的奖状。 大家立刻争相围观,只见上面写着:“奖给李金梅、李卫军、李卫国同志,荣获勤劳致富家庭光荣称号。” 下面是县政府的印章,还标着年月日等等。 不由自主的,周围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现在的人,都很重视这种荣誉。 “怎么没有我和小鹿的名字啊?”小当家瞧瞧奖状,先是高兴得直跳,不过很快就发现问题所在。 大胡子今天心情不错,抬手拍拍李小梅的小脑瓜:“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好好努力,争取获得更多更大的荣誉。” “好!”李小梅干干脆脆地答应下来。 而李卫国则代表全家,郑重地双手接过奖状,然后举过头顶,向周围的乡亲们展示一番:“孙书记,实在太感谢您了,感谢领导们对我们一家的关爱,请组织放心,我们一定继续努力,带领乡亲们,一起走上致富道路!” 好!掌声和欢呼声四起。 李卫国表态完毕之后,就把奖状交给二哥,叫他抱着奖状去接新娘子。 然后,李卫国就乐呵呵地凑到大胡子跟前:“孙书记,除了精神奖励,有没有奖金啊?” 瞧着大胡子立刻瞪起眼睛,李卫国就连忙摆手:“开玩笑的,孙书记,一会正好请您当证婚人。” 这还差不多,大胡子这才满意地点点头,他当然也知道,李卫国这一家,可不在乎奖金什么的。 于是大家簇拥着新郎倌进院,不过院门紧闭,里面好几个丫头片子堵门呢。 按照习俗,李卫军先要叫门,旁边的赵二两,也一个劲隔着门缝,往里塞红包,这才算是把门叫开。 老村长冯大田今天也穿得格外鲜亮,一身笔挺的中山装,是干孙女孝敬他的。 他身后是儿子儿媳,还有孙子孙女,这一大家子,都为王燕站台,看得出来,是真把王燕当成了亲孙女。 瞧见人群中的大胡子,老村长连忙打招呼:“孙书记来了,欢迎欢迎。” “哈哈,老冯,恭喜你啊,找了个好孙女婿。”大胡子虽然平时的作风比较霸道,不过在这种场合,却也显得非常随和。 “好好好!”老村长这才注意到李卫军怀里捧着的奖状,看完上面的文字之后,老脸立刻笑开花,他们这代人,更看重荣誉。 “爷!”李卫军先给老村长鞠躬,然后这才把奖状还给弟弟,迈步进屋。 屋里也都是人,吴小玉和葛卫红她们,在地上忙活着,王燕则端坐在炕上,含羞带笑地望着自己的新郎。 李卫军今天也显得格外英武帅气,两个人情投意合,很是般配。 葛卫红则张开双臂,拦在李卫军身前:“大军哥,想接走我们燕子姐可不容易哦!” 就是,旁边不少姑娘都帮着助阵,瞧那架势,估计李卫军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喽。 “卫红姐,咱们是自己人啊!”李小梅也上来给二哥帮腔。 葛卫红捏捏她的小脸蛋:“不行,我们今天都是娘家人,跟你不是一伙的。” 屋子里笑声阵阵,李卫国举着相机,不时摁动快门,记录下这欢乐的一幕。 等最后新郎给新娘子穿鞋的时候,李卫军找了半天,也才找到一只鞋,把他给急得,脑门子都冒汗了。 还是李小梅聪明,一个劲朝王燕使眼色。 最后王燕望着葛卫红眨巴几下眼睛,李小梅便从葛卫红的衣服里,摸出来一只鞋子,递给二哥。 冬天穿的都比较多,衣服也比较厚,谁也想不到,葛卫红这丫头竟然把鞋子给藏怀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