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出头鸟
大明公务员第三十二章出头鸟第三十二章出头鸟
解缙其实明白这个困境,如果他不补充自己能力上的不足。不要说更进一步了。就是今后想要保留大明内阁的位置,都不是太好办的事情。
所以,他才下定决心,要应天府尹之位,好好的锤炼一下自己。
而今看来,解缙下定的决心是对的。
毕竟,朱雄英即便再信任解缙,如果解缙不证明自己的能力,也不可能将内阁首辅的位置让解缙接管。
-------
「你们说,何夕到底在做什么啊?」沐春捏着酒杯转了一圈说到。
「管他他想做什么?」李景隆微醺说道:「我今后,也就是富贵闲人了。管那么多做什么?」
沐春见李景隆喝的醉醺醺的。就知道,李景隆不是一个能商量事情的人。
只能微微摇头,自己琢磨起来了。
李景隆之所以这个样子,也是有原因的。
那就是李景隆觉得,他做出这么多事情,为大明朝廷拨乱反正,做出那么多的贡献,而今胜利了,却没有给唐寅论功行赏。
没有任他什么重要官职,仅仅是加了俸禄,给了其他一些不疼不痒的荣誉性的官职,这对李景隆来说,实在太不公平了。
李景隆对何夕是有怨言的。
只是沐春却觉得,这一件事情,何夕做的也有道理。
李景隆在南北之战之中,有功没有?自然是有的,自然要奖赏,但是怎么奖赏却是问题?
曹国公的爵位已经到顶了。而且曹国公的爵位是传承下来的,而不是李景隆自己拿下的爵位,更不要说,即便李景隆在南北之战之中立下再多的功劳,也比不上他父亲李文忠在开国之战的功劳。
所以,迁曹国公换一个大国国公,作为赏赐就不大可行了。
让李景隆出来当官?
这一件事情,何夕也不觉得可以。
李景隆这个人在军事上的能力,也就一般般。
这个一般般是指何夕还没有军事改革的情况下,毕竟历史上大明第一战神。而今何夕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改革之后,估计李景隆更不知道军队指挥是什么回事了?
所以,放李景隆去军中,是万万不行的。那是会害死人的。
让李景隆专任文官,除非直入内阁大学士。否则很难体现李景隆的地位。
至于给钱。李景隆在摧毁南京新钞这一件事情上,不遗余力。本意却不是为了朝廷效力,而是赚钱。这个行动是一个赚钱的买卖。
因为在这一场金融风暴之中弄潮,李景隆应该是天下最有钱的几个人之中的一个。
给钱根本没有什么用处。
其实何夕暗示过,给曹国公一脉海外封地。但是李景隆可没有那种开拓精神,自己去海外开辟自己的领地,自然不愿意。
何夕也只好放弃,毕竟如果当事人不愿意,那么封地,岂不是流放啊?
何夕能做的也仅仅是给一些俸禄。俸禄多少,并不仅仅代表钱,还代表了等级,公爵之高兴,除却国名大小之外,就是俸禄高低了。
再有就是一些荣誉的加衔了。甚至追封都不行,因为前曹国公,也就是李文忠当年,已经被朱元璋加封了好几代了。
已经足足够了。
何夕对李景隆不好安排。所以李景隆只能去当富贵闲人。这让李景隆很郁闷,他费那么大的力气参与这一件事情做什么啊?
似乎,不管参与不参与,朝廷对他们的态度也都是差不多的。
这个时候,李景隆才觉得当初徐达不想参与的先见之明。他们这样的人家,该有的都有了。没
有的一般情况,就是永远不会有的。或者,是皇帝也没有办法的事情。
参与夺嫡之事,风险大不说,回报并不算高。
最好不要参与其中。
沐春其实也是这个想法。只是,被冯家给硬生生的逼到了这个位置上。沐春而今想想,还是觉得愤愤不已。因为冯家一脉的国公之位,是踩着他们沐家上来的。
如果大家都不出头,其实也不会有那么麻烦,而今冯诚搞这一出,似乎给自己标榜了功臣的标签,而沐春沐家一脉,在冯家一脉的叙事之中,就变成了敌人了。
更是让朝廷有了一个不好印象。
沐春岂能不郁闷。
不过,随即他下定了决心。
他将他筹备很久的章程拿来出来,就是在云南的时候,就开始酝酿的征南论,要大举讨伐缅甸的章程。
这一封奏疏,沐春从云南回南京的时候,就是想投上去的,但是他还是决定放一放。毕竟而今大明的政治生态,是定国是会,他有些看不懂。
但是而今,他是看懂了。
何夕想让定国是会成为上承下达,乃至于中枢监督地方的一个渠道。不管将来,这会变成什么样子。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
在刚刚开始的时候,有何夕保驾护航。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或许真能拿出来商议的。
于是沐春的心动了。
他不仅仅想继承父亲的意愿,继续南征,为大明开疆扩土。还有两个小心思。
第一个小心思,给冯诚难看,他这一封奏疏,如果通过的话,云南军一定会成为主力,而今还在云南的冯诚首当其冲。对冯诚来说,是福是祸,很不好说的。
缅甸到底山高林密,是很难突破的。
第二个小心思,就是他想一个南征的机会,因为在丛林之中,原本的各种火器战术,都需要新的调整。这一点上,就需要原来在丛林之中,打了老仗的人,也就是他们沐家。
冯诚在这方面,其实并没有什么经验。即便朝廷的医学发展很快,对很多热带病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冯诚真要成长成为丛林战专家,恐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但是大明朝廷是不会有时间,让一个人刷经验的。
这种情况下,启用当地熟悉的将领,带来熟悉丛林征战的士卒,才有可能成功。
他就有可能回到云南。
整个大明,沐家父子两代人对这个地方的了解,没有谁能比得上的。
沐春思来想去,下定决心之后。也不理会沉迷在酒中的李景隆,立即走了。
-------
沐春作为一个将领动作是很快的。
很快这一封征南书,通过流程来到了蜀王手中,蜀王看过之后,也是大为一惊。这一封上书,与之前的不一样。
孔家是有几分突然袭击的意味。但是这一封奏疏,却是规规矩矩的走形式,从下面一层层送上来的。
而且,奏疏的内容分量也很重。
关系到西南边陲的安定。
蜀王不敢怠慢,自然送到了何夕的手中。
何夕读过之后,陷入沉思之中。
从自然地理上来说,沐春说的对。其实中国内地联系云南的途径太过艰难了。云贵的崇山峻岭,根本就不是一般人能够通过的。反而向西南方向,东南方向,却有好几条河流冲决出来的通道。虽然说,这里的河流有很多断崖瀑布,难以行船,但是依靠河流开辟通道,却是很容易的。
甚至有人假设,在云南建立一个大帝国,他最佳的发展方向,其实并不是中国方向,而是缅甸方向。就地理位置上来看。
大明不拿下麓川。麓川始终威胁着云南腹地的安危,但是拿下麓川地区之后,兵锋距离缅甸都城已经不远了。
缅甸方面就会感到锋芒在背。
缅甸都城也就是阿瓦,后世的曼德勒附近,所以,直接灭了缅甸诸国,打开西海门户,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否则的话,云南的很多土司,都会鞭长莫及,一一丢失的。
这个解决办法,让何夕觉得很霸气。
而且沐春的想法,也不能说没有道理。
要知道,大明的云南,可不是后世的云南,要比后世的云南大得多,明初的云南,大于明后期的云南,明后期的云南,又大于清代的云南。而清代的云南,又大于后世的云南。
可以说,中国在云南方向的经营,在明初之后,就是一个逐渐丢失的情况。
原因很简单,大明对云南支持不足,中原朝廷距离云南太远了,他们对云南的要求其实就不生事就行了。
而外云南的很多土司已经深入到缅甸中部山区了。与缅甸面对面。而且山川地理相连,从气候来说,缅甸的热带雨林对于中原人,并不是什么好去处。但是对于当地人来说,其实都一样的。
他们都适应了。
这种情况下,被蚕食,被反退,甚至被打进云南,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直接打到海边形成一个完整的版图,山川地理为我所用,这种稳固边疆的办法,的确只有明初的将领才会如此霸气。
只是,何夕不能只看口嗨,而今大明的国力比历史上强大太多了。但是要不要发动这样的远征,还是要综合很多因素的。
比如,朝廷内部的情况,还对西南方向投入产出比,最重要的是钱的问题。
有钱英雄汉,没钱汉子难。朝廷也是这样的。而今朝廷的赤字已经够多了。在云南打一场大仗,消耗可就海里去了。
解缙其实明白这个困境,如果他不补充自己能力上的不足。不要说更进一步了。就是今后想要保留大明内阁的位置,都不是太好办的事情。
所以,他才下定决心,要应天府尹之位,好好的锤炼一下自己。
而今看来,解缙下定的决心是对的。
毕竟,朱雄英即便再信任解缙,如果解缙不证明自己的能力,也不可能将内阁首辅的位置让解缙接管。
-------
「你们说,何夕到底在做什么啊?」沐春捏着酒杯转了一圈说到。
「管他他想做什么?」李景隆微醺说道:「我今后,也就是富贵闲人了。管那么多做什么?」
沐春见李景隆喝的醉醺醺的。就知道,李景隆不是一个能商量事情的人。
只能微微摇头,自己琢磨起来了。
李景隆之所以这个样子,也是有原因的。
那就是李景隆觉得,他做出这么多事情,为大明朝廷拨乱反正,做出那么多的贡献,而今胜利了,却没有给唐寅论功行赏。
没有任他什么重要官职,仅仅是加了俸禄,给了其他一些不疼不痒的荣誉性的官职,这对李景隆来说,实在太不公平了。
李景隆对何夕是有怨言的。
只是沐春却觉得,这一件事情,何夕做的也有道理。
李景隆在南北之战之中,有功没有?自然是有的,自然要奖赏,但是怎么奖赏却是问题?
曹国公的爵位已经到顶了。而且曹国公的爵位是传承下来的,而不是李景隆自己拿下的爵位,更不要说,即便李景隆在南北之战之中立下再多的功劳,也比不上他父亲李文忠在开国之战的功劳。
所以,迁曹国公换一个大国国公,作为赏赐就不大可行了。
让李景隆出来当官?
这一件事情,何夕也不觉得可以。
李景隆这个人在军事上的能力,也就一般般。
这个一般般是指何夕还没有军事改革的情况下,毕竟历史上大明第一战神。而今何夕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改革之后,估计李景隆更不知道军队指挥是什么回事了?
所以,放李景隆去军中,是万万不行的。那是会害死人的。
让李景隆专任文官,除非直入内阁大学士。否则很难体现李景隆的地位。
至于给钱。李景隆在摧毁南京新钞这一件事情上,不遗余力。本意却不是为了朝廷效力,而是赚钱。这个行动是一个赚钱的买卖。
因为在这一场金融风暴之中弄潮,李景隆应该是天下最有钱的几个人之中的一个。
给钱根本没有什么用处。
其实何夕暗示过,给曹国公一脉海外封地。但是李景隆可没有那种开拓精神,自己去海外开辟自己的领地,自然不愿意。
何夕也只好放弃,毕竟如果当事人不愿意,那么封地,岂不是流放啊?
何夕能做的也仅仅是给一些俸禄。俸禄多少,并不仅仅代表钱,还代表了等级,公爵之高兴,除却国名大小之外,就是俸禄高低了。
再有就是一些荣誉的加衔了。甚至追封都不行,因为前曹国公,也就是李文忠当年,已经被朱元璋加封了好几代了。
已经足足够了。
何夕对李景隆不好安排。所以李景隆只能去当富贵闲人。这让李景隆很郁闷,他费那么大的力气参与这一件事情做什么啊?
似乎,不管参与不参与,朝廷对他们的态度也都是差不多的。
这个时候,李景隆才觉得当初徐达不想参与的先见之明。他们这样的人家,该有的都有了。没
有的一般情况,就是永远不会有的。或者,是皇帝也没有办法的事情。
参与夺嫡之事,风险大不说,回报并不算高。
最好不要参与其中。
沐春其实也是这个想法。只是,被冯家给硬生生的逼到了这个位置上。沐春而今想想,还是觉得愤愤不已。因为冯家一脉的国公之位,是踩着他们沐家上来的。
如果大家都不出头,其实也不会有那么麻烦,而今冯诚搞这一出,似乎给自己标榜了功臣的标签,而沐春沐家一脉,在冯家一脉的叙事之中,就变成了敌人了。
更是让朝廷有了一个不好印象。
沐春岂能不郁闷。
不过,随即他下定了决心。
他将他筹备很久的章程拿来出来,就是在云南的时候,就开始酝酿的征南论,要大举讨伐缅甸的章程。
这一封奏疏,沐春从云南回南京的时候,就是想投上去的,但是他还是决定放一放。毕竟而今大明的政治生态,是定国是会,他有些看不懂。
但是而今,他是看懂了。
何夕想让定国是会成为上承下达,乃至于中枢监督地方的一个渠道。不管将来,这会变成什么样子。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
在刚刚开始的时候,有何夕保驾护航。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或许真能拿出来商议的。
于是沐春的心动了。
他不仅仅想继承父亲的意愿,继续南征,为大明开疆扩土。还有两个小心思。
第一个小心思,给冯诚难看,他这一封奏疏,如果通过的话,云南军一定会成为主力,而今还在云南的冯诚首当其冲。对冯诚来说,是福是祸,很不好说的。
缅甸到底山高林密,是很难突破的。
第二个小心思,就是他想一个南征的机会,因为在丛林之中,原本的各种火器战术,都需要新的调整。这一点上,就需要原来在丛林之中,打了老仗的人,也就是他们沐家。
冯诚在这方面,其实并没有什么经验。即便朝廷的医学发展很快,对很多热带病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冯诚真要成长成为丛林战专家,恐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但是大明朝廷是不会有时间,让一个人刷经验的。
这种情况下,启用当地熟悉的将领,带来熟悉丛林征战的士卒,才有可能成功。
他就有可能回到云南。
整个大明,沐家父子两代人对这个地方的了解,没有谁能比得上的。
沐春思来想去,下定决心之后。也不理会沉迷在酒中的李景隆,立即走了。
-------
沐春作为一个将领动作是很快的。
很快这一封征南书,通过流程来到了蜀王手中,蜀王看过之后,也是大为一惊。这一封上书,与之前的不一样。
孔家是有几分突然袭击的意味。但是这一封奏疏,却是规规矩矩的走形式,从下面一层层送上来的。
而且,奏疏的内容分量也很重。
关系到西南边陲的安定。
蜀王不敢怠慢,自然送到了何夕的手中。
何夕读过之后,陷入沉思之中。
从自然地理上来说,沐春说的对。其实中国内地联系云南的途径太过艰难了。云贵的崇山峻岭,根本就不是一般人能够通过的。反而向西南方向,东南方向,却有好几条河流冲决出来的通道。虽然说,这里的河流有很多断崖瀑布,难以行船,但是依靠河流开辟通道,却是很容易的。
甚至有人假设,在云南建立一个大帝国,他最佳的发展方向,其实并不是中国方向,而是缅甸方向。就地理位置上来看。
大明不拿下麓川。麓川始终威胁着云南腹地的安危,但是拿下麓川地区之后,兵锋距离缅甸都城已经不远了。
缅甸方面就会感到锋芒在背。
缅甸都城也就是阿瓦,后世的曼德勒附近,所以,直接灭了缅甸诸国,打开西海门户,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否则的话,云南的很多土司,都会鞭长莫及,一一丢失的。
这个解决办法,让何夕觉得很霸气。
而且沐春的想法,也不能说没有道理。
要知道,大明的云南,可不是后世的云南,要比后世的云南大得多,明初的云南,大于明后期的云南,明后期的云南,又大于清代的云南。而清代的云南,又大于后世的云南。
可以说,中国在云南方向的经营,在明初之后,就是一个逐渐丢失的情况。
原因很简单,大明对云南支持不足,中原朝廷距离云南太远了,他们对云南的要求其实就不生事就行了。
而外云南的很多土司已经深入到缅甸中部山区了。与缅甸面对面。而且山川地理相连,从气候来说,缅甸的热带雨林对于中原人,并不是什么好去处。但是对于当地人来说,其实都一样的。
他们都适应了。
这种情况下,被蚕食,被反退,甚至被打进云南,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直接打到海边形成一个完整的版图,山川地理为我所用,这种稳固边疆的办法,的确只有明初的将领才会如此霸气。
只是,何夕不能只看口嗨,而今大明的国力比历史上强大太多了。但是要不要发动这样的远征,还是要综合很多因素的。
比如,朝廷内部的情况,还对西南方向投入产出比,最重要的是钱的问题。
有钱英雄汉,没钱汉子难。朝廷也是这样的。而今朝廷的赤字已经够多了。在云南打一场大仗,消耗可就海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