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大明公务员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一十三章湘王求援
翻页 夜间

第一百一十三章湘王求援

    第一百一十三章湘王的求援何夕道:“我记得北京这里很多商社的后台都在南京,他们就愿意了。”解缙道:“大人有所不知,福建封锁严密,能在福建转手谋求暴利的都不是一般人。最少南京很多勋贵是拿不到这个份额的。吃独食是会惹众怒的。”何夕一愣,微微一笑,心中暗道:“倒也是啊。”这或许才是何夕听到最好的消息。虽然何夕建立这一套体系,有很多封建残留。比如,如果在朝廷之中没有后台,生意就做不大。在朝廷的招标之中,有人打招呼,也是很正常的。但问题是,何夕最少营造一个标准,有一套商业法律,这一套法律或许不完整,不完善,甚至选择性执校等种种问题。但是他毕竟是在的。商业竞争,尽量是商业竞争,不上升到政治高度。这已经是北京权贵的一个共识了。也是何夕倡导的。当然了,共识是共识,私下里有些事情,还是会做的。只是没有那么明目张胆而已。但是南京是什么样子,南京商业完全依附于权力。完全贯彻了有权,就是有钱。何夕不知道,福建那边是谁在管事。但是如此霸道的行为,定然是当地大员才敢这样做。因为自己有权力,就一刀切,只有与他相关的商贾才能负责这一件事情,其他人统统不校何夕也相信,南京是有这个命令的。毕竟,截断南北洋联系,对南京来是好处的。但是如此一来,没有独立财产权。对于商人来,当生意做大了,自然往官场上挤,根本不可能完成商业革命,也不可能有工业革命。因为本身就没有需求。何夕道:“这一件事情,容我想想。”旅顺造船厂是在造大船。何夕虽然保密了。但解缙这个阶层的人,根本不算什么。该知道都知道了。何夕也有过想在海上动兵的打算。但问题是,从来没有想过为商业打上一仗。而今何夕却觉得自己的思路浅薄了。如果真的先从海上动手,那下琉球,台湾,打通南洋的航道,恢复海上的贸易,最大的好处,就是粮食的问题,有了一个解决方案,毕竟,南洋的粮食,会源源不断的来北京,另外生产原料什么的。也有了解决的办法。甚至辽东与北京的工商业,就不需要何夕用大规模投资与印钞票来解决了。何夕心中暗道:“却是我想偏了。只是而今还太早了。”是的太早了。何夕很多事情要做了才能继续征战。比如,对内部整合,何夕仅仅建立了新体制,这新体制有太多的问题了。不解决这些问题,最少能不出大问题之后,何夕才考虑外面。而且解缙知道旅顺造船厂的事情,但他不知道训练一个水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北方滨海地区,远远比不上南方一些地方对航海的热衷,如果在福建,何夕根本不用费心,多少水手都能召集到。毕竟只要妈祖保佑,福建成年男丁,都可以成为水手。但是北方就不一样了。这都需要培训。相比之下,船只反而是好造的了。而且何夕心目之中,打通山东是不行的。无他,山东是主战场。如果何夕打通山东半岛,南京最大的想法是北京想要水陆并进南下。所以一定要争夺的。山东就成为双方争夺的主战场。不可能经商的。何夕更希望有琉球作为中转站,但是琉球的话,就必须解决日本问题。从北京到日本,从日本到琉球,从琉球到台湾,从台湾到南洋,这一条航线才能完美的绕过山东半岛。只是,日本的问题的,东洋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啊?何夕想起了这个,道:“那湘王是什么意思?”解缙轻轻一笑道:“湘王的意思最为明显,他派人来求援了。”何夕心中一动,道:“求援。”解缙道:“他被傅友德折磨的不成样子,已经支撑不住了。他其实也向南京诉苦了。请求南京方面调走傅忠,但是南京方面的意思,却是想让湘王回南京。撤销湘王的日本封地。”“这让湘王受不了。”何夕心中一动,道:“这可是一个大好事啊。”对于海外封藩,朱雄英与朱允炆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意见。朱雄英是对海外封藩是比较赞同的,因为朱雄英看来,海外封藩本质上,就是中国的殖民主义。从而在海外建立起殖民地而已。这个办法,可以降低中国内外的反对,同时加强王室的权力。毕竟,如果将来每几年都要打仗,朝廷内外或许不会同意,但是皇帝儿子大了,要封藩,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看看明代藩王就藩的开支,其实并比不比发动一场殖民地战争消耗要。而前者是完全是消耗。不可能有回头钱,甚至今后年年都要负担,而后者经营好了,却是大明一片新领地。如此一来,朱雄英怎么选,也就很正常了。即便将来觉得那些藩王不舒服,可以封远一点,再远一定,非洲美洲下有的是地方。他也不会反对海外就藩这个政策本身。但是朱允炆就不一样了。或许是靖江王与晋王的表现,让朱允炆对藩王非常之厌恶。充满了不信任。这种情况下,让他怎么相信藩王。那么是海外的藩王,朱允炆也不信任。之所以不削藩,废除这个政策。是因为没有必要。而不是赞同。但凡有了机会,朱允炆不介意给这些藩王一些好看。比如而今,日本战事迟迟不定。其实朱允炆是很恼火的。他之前想调集东洋兵马进攻辽东,但是傅忠主力前脚离开日本,后脚日本就乱了。傅忠更是镇压不住。这种情况下,朱允炆怎么不恼怒啊。朱允炆放弃日本的心思都有了。毕竟在南北相争的时候,军费也不是无限的。但问题是,朱允炆放弃洪武年间打下的日本,这是丢弃祖宗的土地,如此一来,朱允炆的正统性就有了损伤。但是让朱允炆继续投入,他也不肯。主要是太费事了。海运也是要成本的。朱允炆的本意就是,让傅忠利用东洋本地的力量来牵着北京。秉承这个想法,朱允炆自然要下面给他解释为什么会这个样子,于是傅忠与当地藩王纷纷上奏,都对方的不是。湘王为首的藩王,傅忠不力行剿贼,反而将心思放在消弱他们的兵权上。他们的兵权是太祖爷给的。岂能让臣子取消啊?而傅忠的意思是,而今东洋兵力不足,财权与兵权分散在各家藩王手中,日寇猖狂,但不足为虑,如果朝廷愿意增兵,只有多五万兵马,他就可以平地日本,如果朝廷不愿意增兵,可以让他统领藩王兵马,并且接管藩国财政权,就地征兵,也可以平定日寇之乱。如此一来,南京那边听谁的?自然是傅忠的。不仅仅傅忠是傅友德的儿子,也是傅忠的想法与很多士大夫们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们是见不得地方上有独立的势力的,对封藩这一件事情,本身就不是太赞同的。是以他们自然想平定日本,列郡东洋,如此一来,也多出一些官帽子给这些人啊。只是如此一来,也就是这样了。就湘王来,他其实不想投奔北京的。毕竟傅忠大军在侧,并不好对付。但是他也没有其他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