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江山谁属
大明公务员第一百五十五章江山谁属第一百五十五章江山谁属
“姑父,”朱雄英说道,“而今局面,我惶恐之极,还请姑父教我。”
何夕说道:“其实,你最近做得不错。按你的节奏继续做下去就行了。”
朱雄英说道,“可是朱允炆他------”
何夕有些理解朱雄英。朱元璋昏迷期间,朱允炆一直在朱元璋身边作秀,当然了,是高水平作秀,毕竟,那个时候,朱元璋所有子孙,都在想办法在朱元璋面前表现自己。唯一朱允炆最出彩,可见朱允炆在这一件事情做得有多优秀了。
再加上方孝孺在背后策划,最近一段时间,朱允炆至孝之名,已经传遍了整个南京。
让朱雄英有一些被动感觉。
不过,何夕说朱雄英有自己的节奏也是正确的。
朱雄英这一段时间的作为也是可圈可点的。因为朱元璋病倒,大明朝廷很多政务都有或多或少的耽搁,而朱雄英这一段时间,就是在做这样的事情,因为他的特殊身份,再加上身在秘书监之中,所以他可以接触到很多事情,更能居中协调,在不侵占皇帝太多权力的情况下,解决现实的问题。甚至有一些当务之急,片刻也拖不了的,朱雄英也是冒险担保,先斩后奏。让人先办事。等朱元璋清醒之后,再补办手续等等。
夺嫡这一件事情,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对皇帝人心的揣摩。
何夕很明白,朱元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些面子货,对朱元璋根本没有多少影响。朱元璋更在乎实际。朱雄英这样的作为,对其他皇帝来说,非但无用,甚至可以说有坏。
毕竟,朱雄英所做的事情,本质上沾染了皇权。
但是朱元璋并非不揽权,但是朱元璋比大多数皇帝都大气,而且朱元璋希望是一个承担大任的皇位继承人,需要有当仁不让的皇子皇孙,而不是唯唯诺诺之辈。
所以,在何夕看来,应该是加分项。
不用去朱元璋面前显露自己,反正整个大明,瞒得过朱元璋的事情很少,而在南京城中,瞒得过朱元璋的事情,就更少了。至于皇宫之中的事情,只有朱元璋想知道不想知道,没有能够瞒得过朱元璋的。
何夕说道:“别急,越着急就越容易出错。做好你自己,别去管别人做什么。”
朱雄英说道,“弟子明白。”
何夕说道:“你现在这些做法,是谁教给你的?”
倒不是何夕觉得朱雄英想不出来这个办法。而是,朱雄英到底年轻,很多事情就算是想明白,也未必敢坚持下去。也不会做到如此完美,一定有人出主意。
朱雄英说道,“是解大人。”
何夕心中暗道:“果然是他。”
解家双雄,一政一商,可以预见,解家要崛起了。
朱雄英说道,“解大人虽然智慧无双,但是在小侄看来,比起姑父还是差了不少。我还是希望姑父能够指点一二。”
何夕心中暗道:“我指点你?我还不知道陛下是怎么想的?”
对于别的人,何夕有很多办法去应对,但是对于朱元璋,何夕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
圣心难测,这四个字来形容朱元璋,再合适不过了。
只是,有些皇帝是有意颠三倒四,从而让下面人感受到圣心难测。但是朱元璋其实从来没有这样做过。朱元璋之所以圣心难测,是因为朱元璋的思维的宽度与广度,是胜过很多,甚至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大臣,还有心性上决然,让很多大臣根本想不到,这才是圣心难测。
是一种降维打击。
不过,何夕揣摩不明白朱元璋的心思,但还是要给出一些指点的。说道:“可胜在人,不可胜在己,你首先要做的事,不犯错。让别人不要在你身上找到问题,其他的事情,我来办。”
虽然何夕还没有想过怎么办。但并不妨碍,他大包大揽,因为他现在要做的事稳住朱雄英的心神,否则人的压力太大,会犯低级错误的。
何夕也不知道,朱雄英真的相信了,还是假的相信了。总之,先让朱雄英的情绪缓和一下,不要崩得太紧。
“啪”的一声,断了。
------
乾清宫的小花园之中。33
朱元璋是清醒之后,第一次出了寝宫。小花园并不大,四周都被清空了。只有何夕亦步亦趋地跟随着朱元璋,而朱元璋手中拄着一根手杖,走一步都要顿一下。
从何夕的视角看过去,觉得朱元璋的身形,已经不及之前高大了。只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何夕想起朱元璋这么多年的照顾,眼睛不由一酸。
朱元璋好像感应到了什么,忽然回头说道:“你想什么?”
何夕立即说道:“儿臣没有想什么。”
朱元璋冷笑一声,在一片竹林前面的石凳上坐下,说道:“我不知道,你们想什么吗?不就是想,这江山将来是谁的?何夕,你觉得,朕将这个江山交给谁啊?”
何夕一听这话,后背微微见汗,心中暗道:“这是我能说的吗?”立即说道:“陛下,此非臣子可以言说的。”
朱元璋说道:“让你说,你就说。你不是寻常臣子。”
何夕不仅仅是朱元璋的女婿,也是从未来来的人。在朱元璋内心之中,还是相当有分量的。
何夕心中暗道:“今日不说些什么,恐怕没有那么容易过关。”于是,何夕微微一顿,说道:“陛下,臣以为能撑起大明江山的人,第一个要能坐稳那把椅子,如果坐不稳,非但不是国家之幸,恐怕也不是个人之福。其次,就是一定要推行变法。否则的话,臣恐怕大明会走历史上的老路。”
“符合这两点的,才是最佳的太子人选。”
朱元璋说道:“那你说?谁最符合这两点。”
何夕额头微微见汗,他说的这些话,可以说是正确的废话。大而无当的道理,很容易变成空话,套话。何夕这番话,自然是有道理的。但却没有具体到某一个人作为太子的人选。
朱元璋自然要逼一逼他。
何夕说道:“臣不知道。”
朱元璋说道:“不知道?是真不知道?还是不想说啊?”
何夕苦笑说道:“是真不知道。世事纷乱,历史上的记载,早已不做数了。臣也不知道该选谁了。陛下,英明神武,明见万里,定能为大明选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朱元璋说道:“你说的,我都有一点相信了。”说到这里,朱元璋微微一顿,说道:“我不逼你了。说说你在北边做的事情。”
何夕一听说这个,就来精神了。说道:“是。”
何夕先将自己之前做的事情,做出一个总结,也就是建立起工厂体系,科研体系,教育体系,金融体系,以及基于金融体系的征税方法等等。
这仅仅是对之前事情的总结。接下来,何夕说出来的对未来的展望。
何夕说道:“而今,大明北方以辽东,北平两地为中心,已经形成了一个工业中心的雏形。但是实际上,还有大量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足够的市场刺激,让这些工厂自发投入良性竞争。而朝廷的职责,也从从第一线脱离出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来限制大资本的竞争与扩张。从而让天下平稳的发展,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准。”
“这几样都是并行的,并且互相影响。都需要注意。”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具体一点,具体应该怎么做?”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姑父,”朱雄英说道,“而今局面,我惶恐之极,还请姑父教我。”
何夕说道:“其实,你最近做得不错。按你的节奏继续做下去就行了。”
朱雄英说道,“可是朱允炆他------”
何夕有些理解朱雄英。朱元璋昏迷期间,朱允炆一直在朱元璋身边作秀,当然了,是高水平作秀,毕竟,那个时候,朱元璋所有子孙,都在想办法在朱元璋面前表现自己。唯一朱允炆最出彩,可见朱允炆在这一件事情做得有多优秀了。
再加上方孝孺在背后策划,最近一段时间,朱允炆至孝之名,已经传遍了整个南京。
让朱雄英有一些被动感觉。
不过,何夕说朱雄英有自己的节奏也是正确的。
朱雄英这一段时间的作为也是可圈可点的。因为朱元璋病倒,大明朝廷很多政务都有或多或少的耽搁,而朱雄英这一段时间,就是在做这样的事情,因为他的特殊身份,再加上身在秘书监之中,所以他可以接触到很多事情,更能居中协调,在不侵占皇帝太多权力的情况下,解决现实的问题。甚至有一些当务之急,片刻也拖不了的,朱雄英也是冒险担保,先斩后奏。让人先办事。等朱元璋清醒之后,再补办手续等等。
夺嫡这一件事情,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对皇帝人心的揣摩。
何夕很明白,朱元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些面子货,对朱元璋根本没有多少影响。朱元璋更在乎实际。朱雄英这样的作为,对其他皇帝来说,非但无用,甚至可以说有坏。
毕竟,朱雄英所做的事情,本质上沾染了皇权。
但是朱元璋并非不揽权,但是朱元璋比大多数皇帝都大气,而且朱元璋希望是一个承担大任的皇位继承人,需要有当仁不让的皇子皇孙,而不是唯唯诺诺之辈。
所以,在何夕看来,应该是加分项。
不用去朱元璋面前显露自己,反正整个大明,瞒得过朱元璋的事情很少,而在南京城中,瞒得过朱元璋的事情,就更少了。至于皇宫之中的事情,只有朱元璋想知道不想知道,没有能够瞒得过朱元璋的。
何夕说道:“别急,越着急就越容易出错。做好你自己,别去管别人做什么。”
朱雄英说道,“弟子明白。”
何夕说道:“你现在这些做法,是谁教给你的?”
倒不是何夕觉得朱雄英想不出来这个办法。而是,朱雄英到底年轻,很多事情就算是想明白,也未必敢坚持下去。也不会做到如此完美,一定有人出主意。
朱雄英说道,“是解大人。”
何夕心中暗道:“果然是他。”
解家双雄,一政一商,可以预见,解家要崛起了。
朱雄英说道,“解大人虽然智慧无双,但是在小侄看来,比起姑父还是差了不少。我还是希望姑父能够指点一二。”
何夕心中暗道:“我指点你?我还不知道陛下是怎么想的?”
对于别的人,何夕有很多办法去应对,但是对于朱元璋,何夕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
圣心难测,这四个字来形容朱元璋,再合适不过了。
只是,有些皇帝是有意颠三倒四,从而让下面人感受到圣心难测。但是朱元璋其实从来没有这样做过。朱元璋之所以圣心难测,是因为朱元璋的思维的宽度与广度,是胜过很多,甚至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大臣,还有心性上决然,让很多大臣根本想不到,这才是圣心难测。
是一种降维打击。
不过,何夕揣摩不明白朱元璋的心思,但还是要给出一些指点的。说道:“可胜在人,不可胜在己,你首先要做的事,不犯错。让别人不要在你身上找到问题,其他的事情,我来办。”
虽然何夕还没有想过怎么办。但并不妨碍,他大包大揽,因为他现在要做的事稳住朱雄英的心神,否则人的压力太大,会犯低级错误的。
何夕也不知道,朱雄英真的相信了,还是假的相信了。总之,先让朱雄英的情绪缓和一下,不要崩得太紧。
“啪”的一声,断了。
------
乾清宫的小花园之中。33
朱元璋是清醒之后,第一次出了寝宫。小花园并不大,四周都被清空了。只有何夕亦步亦趋地跟随着朱元璋,而朱元璋手中拄着一根手杖,走一步都要顿一下。
从何夕的视角看过去,觉得朱元璋的身形,已经不及之前高大了。只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何夕想起朱元璋这么多年的照顾,眼睛不由一酸。
朱元璋好像感应到了什么,忽然回头说道:“你想什么?”
何夕立即说道:“儿臣没有想什么。”
朱元璋冷笑一声,在一片竹林前面的石凳上坐下,说道:“我不知道,你们想什么吗?不就是想,这江山将来是谁的?何夕,你觉得,朕将这个江山交给谁啊?”
何夕一听这话,后背微微见汗,心中暗道:“这是我能说的吗?”立即说道:“陛下,此非臣子可以言说的。”
朱元璋说道:“让你说,你就说。你不是寻常臣子。”
何夕不仅仅是朱元璋的女婿,也是从未来来的人。在朱元璋内心之中,还是相当有分量的。
何夕心中暗道:“今日不说些什么,恐怕没有那么容易过关。”于是,何夕微微一顿,说道:“陛下,臣以为能撑起大明江山的人,第一个要能坐稳那把椅子,如果坐不稳,非但不是国家之幸,恐怕也不是个人之福。其次,就是一定要推行变法。否则的话,臣恐怕大明会走历史上的老路。”
“符合这两点的,才是最佳的太子人选。”
朱元璋说道:“那你说?谁最符合这两点。”
何夕额头微微见汗,他说的这些话,可以说是正确的废话。大而无当的道理,很容易变成空话,套话。何夕这番话,自然是有道理的。但却没有具体到某一个人作为太子的人选。
朱元璋自然要逼一逼他。
何夕说道:“臣不知道。”
朱元璋说道:“不知道?是真不知道?还是不想说啊?”
何夕苦笑说道:“是真不知道。世事纷乱,历史上的记载,早已不做数了。臣也不知道该选谁了。陛下,英明神武,明见万里,定能为大明选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朱元璋说道:“你说的,我都有一点相信了。”说到这里,朱元璋微微一顿,说道:“我不逼你了。说说你在北边做的事情。”
何夕一听说这个,就来精神了。说道:“是。”
何夕先将自己之前做的事情,做出一个总结,也就是建立起工厂体系,科研体系,教育体系,金融体系,以及基于金融体系的征税方法等等。
这仅仅是对之前事情的总结。接下来,何夕说出来的对未来的展望。
何夕说道:“而今,大明北方以辽东,北平两地为中心,已经形成了一个工业中心的雏形。但是实际上,还有大量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足够的市场刺激,让这些工厂自发投入良性竞争。而朝廷的职责,也从从第一线脱离出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来限制大资本的竞争与扩张。从而让天下平稳的发展,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准。”
“这几样都是并行的,并且互相影响。都需要注意。”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具体一点,具体应该怎么做?”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