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兄与弟
大明公务员第一百四十章兄与弟第一百四十章兄与弟
朱雄英与朱允文兄弟两人站在角落之中,一身孝衣,肩并肩站着。
朱允文用只有他们两个才能听见的声音说道:“大兄,皇奶奶生前最疼爱你,你就这样看着。”
朱雄英的目光没有分给朱允文半分,目光看似有神,晃若出神的看着马皇后的灵柩,以及马皇后的灵位,以及马皇后灵位前的,那个胖滚滚的身体,不是别人。正是晋王。
晋王以他为马皇后子孙中最年长者的身份,强行将孝子贤孙分三种,他晋王独一个在灵位前面,似乎在宣示自己的身份地位。
然后是子。不管是嫡子还是庶子,跪在前面。孙辈跪在子辈后面。将大殿上挤得满满。
如此一来,晋王的目的做到了。朱雄英兄弟二人,为孙辈之首,前面最少有二排人,根本就是泯然众人。一点也看不出来。而晋王作为诸子之首的地方,被突出强调。
晋王的安排,看似理所应当。其实很有匠心。
朱雄英说道:“我不想皇奶奶的身后事闹起来。”
朱雄英这话对也不对。
对,是朱雄英对马皇后的感情最深,毕竟朱雄英几乎是在马皇后的膝下长大的。这种感情,这种待遇。原来是朱允文羡慕且嫉妒的。
但是,朱雄英不争的最主要原因是眼前这位好弟弟啊。
而今两人之间几乎将太子的遗产分割得差不多了。朱雄英很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他争不到。
太子丧礼与马皇后的不一样,前者因为寝陵的原因,因为召天下藩王的原因,停灵的时间长,但马皇后并不需要,因为太子丧礼在前,该来的人都来了,无需留出等待客人的时间,而马皇后的陵墓就是孝陵,她会与朱元璋合葬。
孝陵都修了十几年了,早就没有问题。
所以丧仪不需要刻意延长,正常出殡就行。
也没有什么准备时间,更重要的是太子势力的分散。以至于双方地势力不能合一。就好像眼前的事情。朱雄英去争,因为他是嫡长孙。他可以代表太子一脉,而这样做第一个不答应的就是朱允文。他怎么可能给朱雄英彰现自己身份地位的机会。有这个好弟弟在,朱雄英去争,必定自取其辱。朱雄英何必去争,让皇祖母安安静静走了不好吗?将来的事,将来再说。
朱允文听朱雄英如此说,只是微微叹息一声,看着晋王的眼神中有一些别的东西。他可不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甚至朱允文之所以问朱雄英,就是他的心里有些不平衡。对于晋王的冒头,充满了敌意。
他又没办法,挑拨一下朱雄英。见朱雄英不上当。也只能作罢。
是朱允文的目光扫过燕王与周王,目光之中露出一丝疑惑,那似乎在怀疑,为什么他们两个人也是无动于衷?
------
燕王如果知道朱允炆内心之中有这样的问题,一定会感叹,太子大兄对孩子的教育没有抓紧啊。
晋王这番风头,最有资格阻挠的,也就是燕王与周王了。因为这两人是嫡子。别的人都是庶子,不是马皇后的亲生血脉,又如何能与他们相争。
燕王之所以不与晋王抢这个风头,最重要的原因是晋王太冒失了。晋王而今这么做,一定会适得其反。
以燕王对朱元璋的了解,晋王这一下子会踢在铁板上了。毕竟,朱元璋对马皇后的感情,决计不会允许有人在马皇后的葬礼上搞事。如果晋王稍稍动一下手脚也就罢了。而今晋王几乎将所有人都变成了摆设。
这种情况下,朱元璋想看不出来就不行。
这种让马皇后地下不安的事情,朱元璋岂能不下手处罚?故而,燕王根本没有多想,自然是让晋王三分,等他楼塌而已。
而周王是燕王的亲兄弟,两人的关系一直不错。
历史上,燕王决定起兵,与周王被削藩,有着直接的关联,如此一来,两人的关系之密切,可见一斑。正因为如此,燕王很容易就拦下了周王。让周王保持沉默。
给了晋王唱独角戏的机会。
晋王非但没有察觉,甚至有几分觉得自己是众望所归,是以大家都支持他。毕竟长幼有序,他就是那个长的,这皇位本来就该是自己的。晋王对一件事情反复地去想,自己都觉得似乎是真的了。
只是美梦很快就被打醒了。
因为朱元璋到了。
朱元璋有一段时间没有在马皇后灵前出现,一方面如朱元璋并没有直接出现在太子灵前一样,一方面是死者为大,一方面是尊卑有序。死者为大原则,在灵堂之上,自然是死者为大,别人都要死者行礼,而尊卑有序,朱元璋的身份是皇帝,丈夫,父亲,不管哪一个身份,都不允许他向太子与马皇后祭拜。
故而,朱元璋如果出现,气氛反而尴尬。
再加上,马皇后的死,给了朱元璋很大的打击。朱元璋也需要时间来调整身心。是以,前几日没有来看,但是马皇后的丧事,朱元璋怎么也要看上一眼。
自然是一眼就看出问题了,对晋王的心思一眼就拿捏了。
朱元璋内心之中,有一丝悲凉之意。m.
朱元璋这一段时间,对马皇后临终前一些伤心与担忧,也揣摩得七七八八了。朱元璋心中暗道:“妹子啊妹子,你临终之前,还想着他们。但是他们就在你灵堂上搞事。”
更何况晋王虽然哭得很厉害,但是朱元璋是何等人,一眼就看得出来,晋王脸上的伤心,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装的,甚至晋王还想隐藏自己内心深处的小得意,似乎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对。
不是晋王没有道行,而是他那点道行在朱元璋面前,根本不够看。
如果晋王在诸子之中,没有强出头,朱元璋也就不是太在意。毕竟说实话,仪式化的丧礼中,即便是真伤心,最后也很难哭出来。毕竟人的情绪不是水龙头,一打开就有。
即便是水龙头,也有流光的时候了。
对每一个人要求并高。但是晋王如此突出自己,自然被朱元璋一眼看重。
晋王自己还不知道,因为今日的作为,他在朱元璋内心之中,已经出局了。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晋王基础分太差了,联合秦王对于移藩这一件事情,出尔反尔,贪生怕死,不想离开中原,自私自利,仅仅为自己着想,从不为国际着想云云。
这些都是朱元璋不喜欢晋王的原因,很多事情,不会因为秦王之死,都一笔勾销的。
甚至朱元璋一度怀疑,秦王之死是不是晋王下的手。毕竟,秦王之死,晋王所得到了利益最大。晋王的藩国保住了,最少在秦王之死,到而今。晋国已经成为大明境内唯一的藩国,似乎被天下人遗忘了。
太子因为秦王之死,声望受损,而秦王更是一命呜呼,而晋王一下子成为天下宗室之长,单单这些,朱元璋不该怀疑吗?
不过,怀疑是怀疑,终究是没有证据,只能不了了之。
只是这些印象,与晋王今日的表现。不要说,晋王本来就不是在朱元璋最中意的几个继承人之一,就算是,也是一个极大的扣分项。自然被朱元璋否决了。
被朱元璋不喜欢的,不仅仅是晋王,还有别人。
包括,燕王,周王,朱雄英,朱允文。他们都是朱元璋重点观察的对象,这一次,他们的表现,都不能让朱元璋满意,特别是朱雄英与朱允文两人。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朱雄英与朱允文兄弟两人站在角落之中,一身孝衣,肩并肩站着。
朱允文用只有他们两个才能听见的声音说道:“大兄,皇奶奶生前最疼爱你,你就这样看着。”
朱雄英的目光没有分给朱允文半分,目光看似有神,晃若出神的看着马皇后的灵柩,以及马皇后的灵位,以及马皇后灵位前的,那个胖滚滚的身体,不是别人。正是晋王。
晋王以他为马皇后子孙中最年长者的身份,强行将孝子贤孙分三种,他晋王独一个在灵位前面,似乎在宣示自己的身份地位。
然后是子。不管是嫡子还是庶子,跪在前面。孙辈跪在子辈后面。将大殿上挤得满满。
如此一来,晋王的目的做到了。朱雄英兄弟二人,为孙辈之首,前面最少有二排人,根本就是泯然众人。一点也看不出来。而晋王作为诸子之首的地方,被突出强调。
晋王的安排,看似理所应当。其实很有匠心。
朱雄英说道:“我不想皇奶奶的身后事闹起来。”
朱雄英这话对也不对。
对,是朱雄英对马皇后的感情最深,毕竟朱雄英几乎是在马皇后的膝下长大的。这种感情,这种待遇。原来是朱允文羡慕且嫉妒的。
但是,朱雄英不争的最主要原因是眼前这位好弟弟啊。
而今两人之间几乎将太子的遗产分割得差不多了。朱雄英很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他争不到。
太子丧礼与马皇后的不一样,前者因为寝陵的原因,因为召天下藩王的原因,停灵的时间长,但马皇后并不需要,因为太子丧礼在前,该来的人都来了,无需留出等待客人的时间,而马皇后的陵墓就是孝陵,她会与朱元璋合葬。
孝陵都修了十几年了,早就没有问题。
所以丧仪不需要刻意延长,正常出殡就行。
也没有什么准备时间,更重要的是太子势力的分散。以至于双方地势力不能合一。就好像眼前的事情。朱雄英去争,因为他是嫡长孙。他可以代表太子一脉,而这样做第一个不答应的就是朱允文。他怎么可能给朱雄英彰现自己身份地位的机会。有这个好弟弟在,朱雄英去争,必定自取其辱。朱雄英何必去争,让皇祖母安安静静走了不好吗?将来的事,将来再说。
朱允文听朱雄英如此说,只是微微叹息一声,看着晋王的眼神中有一些别的东西。他可不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甚至朱允文之所以问朱雄英,就是他的心里有些不平衡。对于晋王的冒头,充满了敌意。
他又没办法,挑拨一下朱雄英。见朱雄英不上当。也只能作罢。
是朱允文的目光扫过燕王与周王,目光之中露出一丝疑惑,那似乎在怀疑,为什么他们两个人也是无动于衷?
------
燕王如果知道朱允炆内心之中有这样的问题,一定会感叹,太子大兄对孩子的教育没有抓紧啊。
晋王这番风头,最有资格阻挠的,也就是燕王与周王了。因为这两人是嫡子。别的人都是庶子,不是马皇后的亲生血脉,又如何能与他们相争。
燕王之所以不与晋王抢这个风头,最重要的原因是晋王太冒失了。晋王而今这么做,一定会适得其反。
以燕王对朱元璋的了解,晋王这一下子会踢在铁板上了。毕竟,朱元璋对马皇后的感情,决计不会允许有人在马皇后的葬礼上搞事。如果晋王稍稍动一下手脚也就罢了。而今晋王几乎将所有人都变成了摆设。
这种情况下,朱元璋想看不出来就不行。
这种让马皇后地下不安的事情,朱元璋岂能不下手处罚?故而,燕王根本没有多想,自然是让晋王三分,等他楼塌而已。
而周王是燕王的亲兄弟,两人的关系一直不错。
历史上,燕王决定起兵,与周王被削藩,有着直接的关联,如此一来,两人的关系之密切,可见一斑。正因为如此,燕王很容易就拦下了周王。让周王保持沉默。
给了晋王唱独角戏的机会。
晋王非但没有察觉,甚至有几分觉得自己是众望所归,是以大家都支持他。毕竟长幼有序,他就是那个长的,这皇位本来就该是自己的。晋王对一件事情反复地去想,自己都觉得似乎是真的了。
只是美梦很快就被打醒了。
因为朱元璋到了。
朱元璋有一段时间没有在马皇后灵前出现,一方面如朱元璋并没有直接出现在太子灵前一样,一方面是死者为大,一方面是尊卑有序。死者为大原则,在灵堂之上,自然是死者为大,别人都要死者行礼,而尊卑有序,朱元璋的身份是皇帝,丈夫,父亲,不管哪一个身份,都不允许他向太子与马皇后祭拜。
故而,朱元璋如果出现,气氛反而尴尬。
再加上,马皇后的死,给了朱元璋很大的打击。朱元璋也需要时间来调整身心。是以,前几日没有来看,但是马皇后的丧事,朱元璋怎么也要看上一眼。
自然是一眼就看出问题了,对晋王的心思一眼就拿捏了。
朱元璋内心之中,有一丝悲凉之意。m.
朱元璋这一段时间,对马皇后临终前一些伤心与担忧,也揣摩得七七八八了。朱元璋心中暗道:“妹子啊妹子,你临终之前,还想着他们。但是他们就在你灵堂上搞事。”
更何况晋王虽然哭得很厉害,但是朱元璋是何等人,一眼就看得出来,晋王脸上的伤心,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装的,甚至晋王还想隐藏自己内心深处的小得意,似乎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对。
不是晋王没有道行,而是他那点道行在朱元璋面前,根本不够看。
如果晋王在诸子之中,没有强出头,朱元璋也就不是太在意。毕竟说实话,仪式化的丧礼中,即便是真伤心,最后也很难哭出来。毕竟人的情绪不是水龙头,一打开就有。
即便是水龙头,也有流光的时候了。
对每一个人要求并高。但是晋王如此突出自己,自然被朱元璋一眼看重。
晋王自己还不知道,因为今日的作为,他在朱元璋内心之中,已经出局了。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晋王基础分太差了,联合秦王对于移藩这一件事情,出尔反尔,贪生怕死,不想离开中原,自私自利,仅仅为自己着想,从不为国际着想云云。
这些都是朱元璋不喜欢晋王的原因,很多事情,不会因为秦王之死,都一笔勾销的。
甚至朱元璋一度怀疑,秦王之死是不是晋王下的手。毕竟,秦王之死,晋王所得到了利益最大。晋王的藩国保住了,最少在秦王之死,到而今。晋国已经成为大明境内唯一的藩国,似乎被天下人遗忘了。
太子因为秦王之死,声望受损,而秦王更是一命呜呼,而晋王一下子成为天下宗室之长,单单这些,朱元璋不该怀疑吗?
不过,怀疑是怀疑,终究是没有证据,只能不了了之。
只是这些印象,与晋王今日的表现。不要说,晋王本来就不是在朱元璋最中意的几个继承人之一,就算是,也是一个极大的扣分项。自然被朱元璋否决了。
被朱元璋不喜欢的,不仅仅是晋王,还有别人。
包括,燕王,周王,朱雄英,朱允文。他们都是朱元璋重点观察的对象,这一次,他们的表现,都不能让朱元璋满意,特别是朱雄英与朱允文两人。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