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辽东危急
“罪臣李如柏,叩见圣上,臣死罪。” 听着明显带有哭腔的、颤抖的声音,看到这个颤颤巍巍、体形瘦削、面色惨白而脸带泪痕的老头子,朱由校实在是无法将其与久经沙场的老将军联系在一起。 李如柏确实是老了,这是朱由校看到他的第一个想法。 形如枯槁、年近古稀的他,让朱由校实在不忍心多说什么,难以进行苛责。许是萨尔浒之战后,世人的骂声对他刺激太大,原本花白的头发已是全白了,精神更大不如前。朱由校知道想让这为老将军再次横刀上马,已然是不现实的,还是让他在京中挂一个闲差养老吧。于是原先所准备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并没有发生,将李如柏重新派往辽东的打算自此也是烟消云散,但君臣对谈仍在进行。 “李老将军,快快请起。萨尔浒一战,我明军分兵四路,其余三路尽失,唯有将军所率领的一路得以保全,使我辽东之精锐可以不被全歼,保存了其火种,这分明是大功一件,又有什么罪呢?” 以上纯属违心之语,朱由校很明显是在安慰李如柏,不过说着这种昧良心的话,他倒也不怕遭雷劈。 萨尔浒一战中说李如柏是畏敌不前属实是在冤枉他,而称其“通虏”更是言官们听凭风闻的胡说八道,以及受其父李成梁的牵连;但如果要说李如柏完全无罪,那也是荒唐的谎话,他过于“保守”的战术、以及对战事指挥的无能使他完全没有做到在其本应付到的责任与应尽的义务,光这一点他就足够“上军事法庭,并处以死刑了”。 李如柏被人搀着站了起来,一抬头,双眼无神、满是血丝,好像这是一双死人的眼睛一样,或许萨尔浒之后,作为将军的他就已经死了,现在有的,不过是一具行尸走rou。但是朱由校还是想尝试一下。 “如今辽东局势,李老将军以为如何呀?” 李如柏的精神状态很明显不大好,说起话来支支吾吾,甚至有些语无伦次,逻辑更是混乱,所以谈话很快就结束了。可以说,本次谈话完全没有任何意义一一硬要说的话就是让朱由核怀疑,这个老头已是患上了阿尔兹海默。 看着李如柏离去的身影,朱由校忽然想起这样一句话来,“成梁诸子,如松最果敢,有父风,其次称如梅。然躁动,非大将才,独杨镐深信。后复倚任其兄如柏,卒以致败。”李成梁生有九子,现在将才李如松,李如梅以及李如樟都已去世了;李如柏不可能再领兵,李氏将门可用只剩的李如桢一人了,但也只是堪用,不能独挡一面,剩下的四人都无用啊。想到这里,朱由校又不由得有些唏嘘。 李如柏在萨尔浒战役时担任一路的主将,这本身就可以说是“无能而担大任”,之所以如此还是朝廷无将可用一一这倒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人才不能被善用。 在送走的李如柏之后,朱由校又召见了几位在京的了解辽东局势的官员,听听他们的评价。结果这又让朱由校的心凉了半截:在对话中,他们或少或少地暗示袁应泰虽有一定的能力,但名不符实,称不上“知兵”,只有熊廷弼一人老于兵事,可是他与袁立泰素来不合。 决策层意见不统一,大家相互牵制,这最是兵家大忌,看来辽东的安排是出了大问题的。朱由校对此十分的无奈,袁应泰是官员们推上去,自己好不容易逆着众人的意愿把熊廷弼调回辽东,实在是无力再次拒绝朝臣的建议了。 宁远不能有事呀,朱由校很是担心。 自从萨尔浒之战后,明朝在辽东战场就已经丧失战略主动性,对后金只剩下最后两道防线,第一道就是宁锦防线,而第二道则是山海关防线。作为“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人们对山海关的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但这是因为明朝时期对山海关的“投资”太大,从明朝洪武到成化、嘉靖、万历、天启、崇祯六朝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明朝的重要军事要塞。 可纵观整个明末清初的战争中,真正决定明清之战的主战场,其实还是宁锦一线(以锦州与宁远(葫芦岛兴城市)为中心设置的一条防线),如果没有宁锦防线,明朝在辽东早就没有立足之地了,仅凭借山海关,一旦被清军突破,后果十分严重。而在原历史上明清国运之战的松锦大战中,主战场还是以宁锦防线为主,尽管在这场战争中,明军精锐尽失,但是清军还是没有突破宁远城。也就是说,在明朝灭亡之前,清军始终没能从正面突破宁锦防线,这足以说明宁锦防线的坚固和重要性。
现在已是天启元年二月了,而后金的那群忘恩负义的鞑子三月就会进攻了,时间上是来不及的,况且绝对没有临阵换将的道理,守辽东难呐!朱由校拟了一份旨,直接快马加鞭发往辽东,告诉袁应泰要以大局为重,务必事事以熊廷弼为主,并给予熊便宜行事之权,告诫各地军堡要相互扶持,绝不可做“友军有难,不动如山”之事。 其实朱由校的担忧有些过分了,此时明军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在原时空,辽沈之战,除孙得功等少数败类外,辽东军团大部分都是奋战至死的忠勇之辈,因为此时大部分军人出身“中央军”,还没有像崇祯时那样彻底军阀化,他们对朝廷的归属感和荣誉感都很强,所以最后大部分人战死沙场、以身殉国,也算死得其所。 朱由校现在能做的也就只有等了,等待辽东的消息,他已经尽人事了(虽然做的并不好),剩下的唯有听天命。不过辽东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并不代表无事可做。 大明问题实在太多了,已经快到积重难返的地步了。现在他需要整肃吏治,彻查贪腐;整肃军务,可以先从京营始;税收也是大问题,虽然现在的大明还不至于像崇祯时那样财政总崩溃,但也是刻不容缓,海关或许可以做文章;自己的那个便宜老爹竟然还废了矿税,真是不知道他那被美色蛀空的脑子怎么想的。 偌大个国家,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从哪个作突破口呢? 不如先从整顿亲军:上直二十六卫开始吧,梃击案啊,时隔六年莫非终于还是要拿你再作文章了吗。光天化日之下,一个泼皮手持木棍闯皇宫击伤多人,这种离谱程度仅次于满清天理教起义的事件,不论过去了多久,都不能让人安心呢。朱由校有些恶趣味的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