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人生中第一家公司,逐日!
1989年11月13日,纽约。 这一年,这是东欧地区没落的开始,全世界所有人都在关注那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事情。 而此时,陈道俊却正忙于创立一家以M国纽约为办公地点的投资公司。 该公司95%的股份持有人为陈道俊,而剩下的5%由姜胜宇和他的其他同事们所有。 陈道俊和姜胜宇再次见面。 本来陈道俊还对国内电影公司制作流程蛮感兴趣的,想多学学。 但是姜胜宇肯定的告诉他10月底前,公司就能顺利成立,大股东陈道俊必须过来,不能再拖了。 在1989年结束之前,有些事情要当面征求他的意见。 于是,当陈道俊向父母提起要去看望在M国读书的亨俊时,李海仁很高兴,但陈润基却很不情愿。 之前他那个小打小闹的作坊式公司,早就关闭了。 因为刚成立一家大型电影公司,他一天天忙忙碌碌。 他像一个刚参加工作的人一样,此时充满干劲,激情澎湃。 而在这个过程中,道俊帮了他很多忙,如果离开了他又要回到之前单打独斗的日子。 至于学校那边,因为是寒国财阀孩子就读的学校,所以出国旅行放开后,逃课出国都没人敢有意见。 当乘坐出租车前往曼哈顿的华尔街时,道俊透过窗户欣赏着纽约的风景。 “少爷,这里的高楼大厦真多!”金成哲还是第一次来到这里,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 “未来等我们赚了钱,买它个几十栋玩玩!” 陈道俊毫不在意,面包和牛奶,未来都会有的。 站在曼哈顿的一栋写字楼下,陈道俊仰起头往上看去。 在阳光的照射下,大楼上的玻璃上的反射光芒连成一线.... “没想到,这个地方竟然是我的公司。”陈道俊喃喃自语,这是他人生中第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说不激动那是不可能的。 “这座大楼是有点简陋.....” 姜胜宇误以为他看惯了其他大公司财团的办公楼,有些瞧不上自己选的地址,连忙解释道“但因为公司刚成立,为了把钱花在刀刃上,所以我就找了这么個地方,将就点吧,道俊。” 道俊摸了摸鼻子,这哪里简陋了,已经很奢侈了好吧。 是因为在曼哈顿这样的地方,显得廉价而已! 他现在恨不得多搞点现金,因为这些钱,未来都是会翻不知多少倍。 用在租金上,根本没必要。 “来,我们进公司吧!” 陈道俊给公司命名为“逐日”,起初姜胜宇还觉得不大好听,觉得有些幼稚。 但当道俊解释这个名字的典故后,还带点sao情文青的姜胜宇沉默了,转而对这个名字大加推崇。 电梯来到六楼,门口挂着一个小摊子,姜胜宇停了下来。 “吱呀!” 姜胜宇拉开玻璃门:“请进!” 看到办公室的那一刻,陈道俊整个人都激动了。 这是自己的第一家公司。 在这里,他要养出一头超越整个顺阳集团的庞然大物。 当他大步进去时,三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和一个金发女人迎接姜胜宇。 “詹姆士!哇!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 他们通过呼唤姜胜宇的英文名字来表达他们的喜悦。 这些是姜胜宇之前手下工作的基金经理,姜胜宇把他们成功挖来了。 当然,在KDB工作优秀,不代表在逐日也一样。 姜胜宇和他们寒暄一阵后,指着道俊的方向:“来,大家都过来打个招呼!” 所有人转过身,眼睛看向脸色平静的陈道俊。 每个人心里都浮现这么一句话。 他就是我们公司的老板? “道俊,这些是我们公司的同事,我已经和他们简单介绍过你了。” 于是这些员工纷纷用英语打招呼,也不管他们听不听得懂。 “嗨!” “很高兴认识您!” “老板好!” ........ 陈道俊目光缓缓环视众人,自己未来的投资事业,就要由这些人来开启吗? “我叫陈道俊,认识你们很高兴,也终于见到大家了。” 这是一段标准的英语,并带有nongnong的美式风格。 这些人都惊讶了。 姜胜宇好奇的问:“道俊,你还会说外语啊?” “是的,我抽空学了一点。” 这已经不知道是他第几次给姜胜宇带来吃惊,他笑着说:“哈哈,你这水平,可不像只是抽空学了一点儿,倒像是个本地人!” 陈道俊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身为幕后老板,如果跟这些元老们正常沟通都不行,那还来个鬼。 陈道俊理所当然的说:“那当然了,要想在顺阳集团立足,外语是基本要求,随着以后我们业务的拓展,汉语、法语也要好好学!” 于是,接下来就像日常闲聊一样,他们一见面就开始热烈讨论如何将100亿韩元(大约1500万美元)投资到哪里。 在他们的谈话中,IBM、英特尔、李维斯、耐克、3M等世界级企业的名字都冒了出来,唯一的女性基金经理强烈推荐了微软。 但陈道俊仔细听了一会,发现苹果的名字没有被提及。 嗯,很自然,苹果的股票,目前没有任何从1美元大关上涨的迹象。 看着他们热情洋溢的模样,姜胜宇一句话消灭了他们的热情。 “老板的钱是根据顺阳集团内部信息,从M国反向投资回寒国,而不是投资M国公司。” 姜胜宇的话一出,四个基金经理脸色明显有些失望。 他们可不是为了投资寒国而退出原公司的。 然而陈道俊却开口说道:“抱歉,刚和你们见面就聊工作的事情,但我想让大家帮我去调查一个公司。” “这是我们公司将首先投资的地方。” “什么?!” 姜胜宇一惊。 “调查?” “什么公司?” 其余几个人小声讨论着。 “你看起来干劲十足啊,行吧,是什么公司来着?” 姜胜宇伸出食指刮着左脸,好奇的问道。 陈道俊缓缓吐出名字:“迈克尔·戴尔!” “迈克尔·戴尔?” “戴尔?戴尔公司?!”
显然,大家都有些吃惊。 “对,这就是我们要投资的第一家公司!” 陈道俊仔细观察了包括姜胜宇在内的五人的面部表情。 姜胜宇一脸疑惑。 他还以为陈道俊不太了解M国的情况。 认为自己一定是在寒国住了太久了,不知道行情。 四个基金经理的反应各不相同。 有摇头表示迷茫的人。 有开始认真思考的人。 更不乏惊讶的人。 反应最直接的是那个金发女人。 这......您怎么知道的...” 她看着陈道俊,结结巴巴地问道,然后把目光转向了姜胜宇。 已经知道他们在问什么的姜胜宇急切地说。 “道俊,你怎么知道戴尔电脑? 陈道俊笑了,他心想,怎么知道,我用过就知道! 当然,这话肯定不能说出来。 “我不是跟你说过吗?那个在12岁时靠卖邮票赚了2000美元并在高中时通过订阅报纸发了财的人,那个人就是迈克尔·戴尔。” “啊…! 姜胜宇打了个响指,好像想起了他跟陈道俊的谈话。 于是陈道俊简单介绍了一下戴尔的生平事迹。 出生于1965年的迈克尔戴尔,从小就展现出了商业头脑。 他父亲是集邮爱好者,戴尔发现邮票交易是通过拍卖进行的,而且拍卖经纪人收取高额费用。 从那时起,戴尔拜访多位集邮家,列出了他们想买卖的邮票清单,甚至用他在中餐厅服务赚到的钱在杂志上做广告。 最后,戴尔通过绕过拍卖会的佣金,直接促成买卖双方集邮需求而成为邮票经销商。 那时他年仅12岁。 在高中时期,戴尔他认识到当时的报纸订阅业务存在着效率低下的问题。 于是创立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电话销售报纸订阅,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获得了可观的利润。 当年他获得的美元高达18000美元。 这比一个高中老师的工资还多,戴尔用这笔钱买了一辆宝马。 简化流通环节,集约营销。 这个经历再次证明了他对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的敏感度,为他日后创建戴尔公司和改变个人电脑行业奠定了基础。 姜胜宇还是有些不理解:“这个人确实不赖,那你现在是仅凭他儿时的经历就要投入巨额的资金吗?” 陈道俊肯定的点点头: “他即使没有像我一样的财阀爷爷,在我这个年纪也已经开始赚钱了,我看好他的未来,这个人能赚大钱!” 盯着陈道俊看了好一会儿,姜胜宇对工作人员说道。 “你们把有关戴尔公司和迈克尔.戴尔的所有情报都拿来,立刻马上。” 这一刻,姜胜宇展现了在老部下面前的威严。 所有人都急匆匆开始纷纷行动。 即使这样,陈道俊心里还是隐隐有些不安,因为根据他自己的调查。 去年,戴尔公司就已经获得了1000万美元的融资。 现在上车,还不晓得来不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