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节 王爷在日本
董小宛早就到了日本。 他做的船年前出发,只用了十天左右就到了日本的长崎。 这是一条传统的航线,早在唐代的时候,就开辟了出来,从中国浙江福建沿海出发,借助季风之力横渡东海,极为快速,只是需要能抗风浪的大船而已。 十天时间已经不算快了,历史记载最快的速度是三天! 董小宛在长崎自然极受欢迎,这里聚集了大量的中国商人,他们大都是听过董小宛的名气的,因此一个个热情的拜访这个名气很大的老乡。 董小宛也按照杨潮的要求,请了很多日本同行,将一些秦淮河的技术交给这些艺妓,让她们在日本传播中国雅文话,这些艺妓一个个都是日本的顶尖人物,却都以弟子的态度,向董小宛请教和学习。 董小宛又送了不少云锦之类的高档面料给日本的贵妇们,更是深受欢迎。 但是还有人比董小宛更受欢迎。 那就是福王! 福王这次也出海到了日本。 本来以杨潮的计划,他是打算请一大批人去日本传播文化的,比如一批迂腐透顶,偏偏学问做的极好的文人。 但是皇帝朱慈烺否决了杨潮的提议,但是对杨潮提出了派一批勋贵子弟去日本的建议,他有限的采纳了,之所以说是有限,因为他没有让徐青君之类的勋臣子弟去,但是同意了让福王这个藩王去日本。 原因大概是因为福王曾经在朱慈烺没有南下前做过监国,朝中大部分官员都是福王任命的,朱慈烺如果没有疑虑才是怪事,只是出于稳定朝局他不敢动这批官员罢了。 皇权斗争是极为惨烈的,往往是成王败寇。恨不能斩草除根,没有杀福王就已经是很仁慈了,派福王去日本传播大众化文教。那是对他的关爱不是。 于是去日本的船队中,就多了这么一个藩王。 福王本来是意气消沉的去的。他不想去,大海带给传统的明朝人的恐惧是根深蒂固的,几乎可以说是九死一生,但是他没有能力拒绝皇帝的命令,哪怕是跟他关系极好的卢九德,也不帮他,不但不敢帮他,反而劝他最好服从皇帝。 福王在路上确实吃了不少苦。养尊处优的他受不起海里的风浪,一上船就上吐下泻的,到了日本半条命都没有了。 但是到了日本后,福王突然感到自在了起来。 他不想来日本的另一个理由就是这是倭寇的国度。 可是到了日本才发现,原来倭国也不是那么恐怖,相反这里的风物也别有一番味道。 最重要的是倭寇对他的那种态度,让他重温了一下当监国时候的感觉。 福王朱由菘是带着国书来日本的,本来是有大量朝臣反对的,他们认为没有必要派人出使倭国,虽然杨潮打着宣扬大明威仪的旗号。可是对日本成见太深的他们依然不同意,认为倭国这样的国家,不值得大明去宣扬国威。 但是皇帝态度很坚决。这是政治斗争,出于排挤掉一个竞争对手的目的,朱慈烺是不会妥协的,不得不说他已经开始进入一个皇帝的状态了。 所以弄到最后,就只有一个藩王加一个名妓,带着一份说着希望两国世代友好的国书,凄凄惨惨的来到了日本。 福王心情一开始不好,他堂堂一个藩王,却沦落到要去倭国。心情怎么会好。 因此一开始递上国书,并且跟日本的官员会面中。他态度都极为傲慢,摆足了他纨绔子弟的架子。但是朱由菘很快发现,他越是倨傲日本人就越是谦恭。 对日本人来说,朱由菘访日这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从古至今都没有一个中国的藩王来过日本,这政治意义太大了。 日本人没少做过那种自欺欺人的事情,比如南洋某小国的商船来日本,他们立刻就会宣扬是来朝贡的,象征性的给一点赏赐之类,让船主见一见他们的将军,其实他们遇到的大多数船主都是中国人,不够拿着缅甸或者暹罗的国书罢了,而他们的势力其实属于郑芝龙。 通过这种方式,日本获得了朝鲜、琉球、越南、柬埔寨、暹罗和缅甸的“朝贡”,但那毕竟是假的,日本人清清楚楚,而且不过是对方一个普通的使者罢了,但这次是一个大明藩王来了,这说出去实在是太有地位了。 福王到长崎第一天,整个长崎都震动了,当地的官员不知道怎么接待这一个藩王,给他安排了最好的房间,送上最好的美女,然后连夜汇报给幕府。 幕府将军德川家光第三天就派来了德川家三代重臣酒井忠胜,此人是德川幕府的大老,地位上仅次于将军,相当于皇帝的宰相,当然幕府将军不是皇帝,可是却是真正的掌权者,因此酒井忠胜相当于宰相了,是幕府第一重臣。 酒井忠胜当即拜见福王,态度相当谦恭,并且带来了幕府的亲笔信,还有天皇的国书,也非常欣喜的表示愿与大明国世代友好之类的意思。 福王做做样子赏赐了酒井忠胜几匹绸缎,酒井当即感恩戴德,也送上幕府和天皇的大量礼物给福王,同时邀请福王去平户东京做客。 于是福王就这样一路坐着日本人那种双人小轿,打着盛大的依仗从长崎到了东京。 路上没有那么平静,一路上酒井忠胜带着福王专门在各个大名家中留宿。 酒井忠胜这样的政治人物的相反很简单,那就是宣扬幕府的正统性,幕府毕竟不是天皇,却窃取最大权力,以武力压服了所有的大名,但是这些人未必心服口服,现在让他们看看,来大明都派出藩王来跟幕府交往了,你们还敢不服幕府的统治? 所以这是一个政治行为。 但是对福王则不一样。他看到的各个大名藩主纷纷献上美姬、宝物,感觉自然不错。 就连一路上坐着日本人粗陋的轿子的那种不舒服都忍受了。 终于到了平户,幕府派出大批武士。出城三十里郊迎,又派老中带着文官十里相迎。德川家光则在城门处迎接。 在将军府,日本人更是摆开盛大的宴席欢迎,还千方百计请来了荷兰人作陪,其实是在炫耀。 但是福王倒是没给日本人面子,日本人派一个能剧老艺人为福王抚琴,朱由菘虽然不学无术,诗词歌赋虽然不行,但是玩乐的本事却是一流的。他颇为不耐的听完老艺人表演的传自中国的枯燥古乐,然后当场指出,老艺人的几处音调错漏。 这个老艺人是日本宗师级的艺人,徒子徒孙遍及日本,平常人根本请不动,这次为来自大明的藩王演奏,有些紧张,加上年纪大了写,才有几处错漏,结果被当场指出来后。十分恼恨,回家后就把琴给烧了,表示从此不再抚琴。
席上又有日本武士表演舞剑。几个杨潮派来负责保护董小宛的亲兵顿时技痒,竟然要求跟日本人切磋一下,这一下子得到其他士兵的认同,一百个人跟一百个日本武士较量。 结果让他们十分沮丧,竟然输多赢少。 少数输了的日本人恭恭敬敬的将自己的佩刀捧给对手,杨潮的士兵得意的收下。 那些失败的见状,也将自己的单刀送给对手,同时不忘说一句“此刀染过蛮夷血”顿时就赢得了日本人的尊重,鞠躬表示自己一定每日擦拭。不使其沾染一丝尘埃。 较量的结果着实打击了这一百个亲兵,这些可都是杨潮手下最精锐的士兵。全都是从各个千总部中挑选出来的百战精兵,每个人都上过阵杀过人。可是面对日本武士几个人败了,让这些平时一个个鼻孔朝天的家伙狠狠受了一番打击。 其实他们不用自卑,这根本就不是同样意义上的较量。 这些日本人也都是从全国各地挑选的高手,而且一个个都是从五岁起开始接受严格的武士道训练,一个个都是剑术大师,整天都沉浸在修炼之中,格斗技巧早就炉火纯青。 杨潮的士兵却全都是半路出家,要不是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估计没有一个人能赢,就是那些赢了的,也不是赢在技术上,而是赢在经验上。 这些日本武士对应的对手应该是少林武僧,可惜杨潮不知道会发生这种事,不然也许会从南少林请一批武僧过去交流一下。 虽然格斗上不行,但是如果拉到战场上,杨潮的士兵绝对完爆日本武士,就像当年戚继光手下训练过的农民拿着竹子做的狼铣,撵的倭寇到处跑一样。 格斗完之后,酒宴也就到了尾声。 福王对日本人说了句:“孤王本以为倭国乃化外之邦,今日一见却见倭国也颇有中华之风,可称礼仪之邦矣!” 福王不过是对日本人的客气,收了人们那么多美女礼物,自然觉得日本人很懂礼貌了,但是日本人一听就高**了,将军立刻让史官记录下来,史官用颤抖的笔写下,某年某月某日大明福王称赞日本有中华之风,乃礼仪之邦,当然他用春秋笔法隐去了倭国和化外之邦的话。 在平户很愉快的度过了几天骄奢**逸的生活后,日本人又邀请福王去京都面见天皇。 而此时日本人已经摸清了福王的底细,确认这确实是一位大明藩王,而且身份极为重要的藩王,是万历皇帝的亲孙子,是崇祯皇帝的堂兄弟,是当今天子的堂叔,而且险些就坐上了皇帝的位子。 大明派出这种地位的藩王,让日本人很是满足了一番。 于是在京都闹出了一些变故,德川家光通过天皇的口,表示希望将一个女儿嫁给福王,福王如此就成了幕府将军的女婿。 日本之行让福王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狠狠的得到了一番满足,最后他乐不思蜀,甚至都不想回国了。 但快乐的日子是短暂的,二月初,整只船队还是回航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