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在线阅读 - 第172章 三方势力

第172章 三方势力

    卓太君劳乏了一日,次日便不会人,初六日泛乡侯府中的女宾,一应都是邓氏、卓氏管待。

    经过有心人的宣传,昨日鬲候府盛大的寿诞场面,已经在洛阳传得人尽皆知,因此今日来的宾客虽有些多,不过这都在众人的预料之内,一切井然有序,并没有出现昨日那样手忙脚乱的情景。

    其实说是便请三公九卿及朝廷诸公,而发去的请帖,官职俸禄最低也是六百石。

    这时可不比后世那样官员臃肿,整个洛阳城,六百石以上的官员不过二百余人,除却那些有事不能来的,到场的不过百余人。

    时下有“一个县衙,十个衙役一个官”的说法,而且汉朝也是这么执行的。即便是在永寿三年全国人口进入五千六百万的时代,官民比例还是一比七千多,就意味着整个国家的官员总数不超过八千人。如果再按照汉朝全国一百个郡国的行政区划的划分,那么平均每个郡也只有七十几个人,据记载,汉代人口超过十万的大郡,官员总数不过百余人。

    搁在后世这是很难想象的一件事,就吴咏穿越来时,十几个人养一个官员是很常见的事,甚至有些地方几个人便要养一个官员,这么多不干事的人存在,确实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当然这就不是他所能管的事了,反正他现在已经穿越到了东汉,就是有心,也没办法穿越回去啊!

    吴咏一边感慨时下的朝廷官员之少,一边跟朱垣一起迎接宾客进府。

    不知为何三公九卿今日全部都来了,就是昨日已经来的少府卿刘合、大司农卿曹嵩和大鸿胪卿袁隗,也都来了。

    吴咏不明所以,朱垣却是一直紧锁着眉头,不时朝里面看去,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

    最后吴咏实在忍不住,有些好奇地问道:“大兄何故如此?”

    “你还小,朝廷中的诸多事,还是不要打听为好!”朱垣叹气道。

    吴咏还想再问,却看到《尚书》博士牟御领着一群太学生向这边走来,急忙小跑过去,迎接道:“博士大驾光临,小子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牟御扶起他,哈哈笑道:“你的师兄弟们听说鬲候府用太虚吃食宴客,便央求老夫带他们过来吃筵席,你不会嫌我们人多吧?”

    自从吴咏的二篇半《尚书》佚文被五经博士们认可,洛阳的太学生便将吴咏视作自家人。后来吴咏传下刊印之法,一下让太学生们沸腾起来,纷纷称吴咏为师兄。

    要知道这时师兄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尊对方为师兄,是对这人品学的认可,甘拜下风。

    牟御的话一说完,便引来一阵哄笑声。

    “师兄今日可莫要吝啬,我等从昨日开始便禁食,只为今日饱餐一顿!”

    “是啊,师弟们听说这太虚吃食乃是人间难得的美味,吃过之后,便再也不想吃其他事物,今日特来验证一番,是否为真!”

    “哈哈,本来今日有数百人想来,都被博士们拦住,担心你们鬲候府接待不了这么多人。”

    ……

    吴咏听罢,有些汗颜,知晓他们是在向自己表达亲近之意。可别以为他们是趋炎附势之徒,那就大错特错了。

    太学生们的出身大多不太好,大都是凭借才学进来的,他们最厌恶就是以势压人,就是专断朝政近二十年之久的大jian臣梁冀,面对太学生,也是小心翼翼,不敢太过触怒他们。就是两次党锢之祸,太学生们都有参与,朝廷也是安抚,并没有处罚太多人。

    吴咏扫视一圈,见他们的穿着打扮都是官身,估摸着今日能被博士牟御带来,肯定都是通过朝廷的设科射策,劝以官禄的人。

    设科射策,是汉代太学的考试方法。相当于后世的抽签考试。学官将疑难问题书于简策,据问题的大小,分为甲科和乙科。将简策并列排放,覆盖试题。考生随意择取其中一策,解答策中所书的问题。学官据以评定成绩。

    汉平帝时,王莽将甲乙二科改为甲乙丙三科:甲科四十人,授郎中;乙科二十人,授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

    东汉初年,复甲乙二科之制。本初元年,岁满课试,无甲乙科之分,以高等五人补郎中,次五人补太子舍人。其后屡有变更。桓帝永寿二年,改革课试之法,采用\"两岁一试\",废止录取名额限制,以通经的多少,定等第高下,并据此分别授官,其后一直延续到现在。

    察举制被地方豪门大族垄断之后,太学院的设科射策算是寒门子弟进身朝廷官场的重要通道。

    一瞬间就想了这么多,吴咏也不敢怠慢,急忙将他们请进府内,之后更是领着他们一起来到宴客大厅。

    本来高谈阔论的官员们,看到牟御到来,顿时止住话题,纷纷站起身来,以示尊敬。就连太尉闻人袭、司空刘嚣和司徒许训这时听到动静,也急忙从侧室走出来,迎接牟御。

    博士秩卑而职尊,于教授弟子外,或出使,或议政,往往是担当国家大事,他们的影响力是任何人都不可小觑的。

    朱泚作为这次筵席的主人,也没想到今日会有五经博士到来。好在他反应也是迅速,慌忙将牟御请进侧室,又吩咐吴咏好生安排这些跟随而来的太学生。

    牟御进入侧厅,对着司空刘嚣就是一顿训斥。

    “堂堂临湘侯的后代,竟然靠着谄媚宦官当上三公,真是丢尽初代长沙王和临湘侯的颜面。同为汉室宗亲,比起刘矩和刘宠来,你刘嚣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刘矩,沛国萧人;刘宠,东莱人,两人都是汉室宗亲,但才学过人,不畏权贵,都是凭借自身的努力当上太尉。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东汉的藩王政策。

    光武帝起家时,势力微弱,于是便与西汉宗室真定王达成联姻同盟,还娶了真定王侄女郭圣通。此外刘秀也看到其他宗室远支势力的强大,他即位的第二年曾下诏:“惟宗室列侯为王莽所废,先灵无所依归,朕甚愍之。其并复故国。若侯身已殁,属所上其子孙见名尚书,封拜。”

    刘秀如此之举便是拉拢有实力的宗室,随着天下趋于太平,光武帝建元十三年又下诏,“长沙王兴、真定王得、河间王邵、中山王茂,皆袭爵为王,不应经义。其以兴为临湘侯,得为真定侯,邵为乐成侯,茂为单父侯。”

    这四位宗室王爷有着共同的祖先西汉的汉景帝,刘秀削藩的根据正是诸位藩王与刘秀血缘关系超出五代,他们才被降封。不过此次降封仍然让一百三十七名远支宗室获得封侯。同时刘秀近支宗亲开始被封侯,并逐步晋封为王。如此一升一降,宗室便有远近之分。

    既然有了宗室有了远近之分,那么这些宗室的待遇自然也就不同。对于近支藩王,朝廷除了严厉打击他们的势力外,在经济上还是挺照顾他们的,分封食邑,诸王兄弟封侯等措施。正是这种“萝卜加大棒式”的政策,东汉诸王基本上也就成了吃喝玩乐的主,不能有太多的表现。

    至于对于远支宗室,由于他们几代于同一个地方生活,已形成以宗族聚集方式,对地方影响非常大,朝廷为了地方的稳定,还允许他们担任地方官吏,经济上对他们主要以赏赐为主,但他们爵位的保障自然比近支宗室弱许多,被剥夺侯爵也是十分正常。

    不过这种情况在汉桓帝时又发生了变化,刘志除灭梁冀家族后,朝官几乎为之一空,于是下令这些远支宗族可以凭借才学在洛阳担任大员,这就导致许多汉室远支宗族开始频频到洛阳寻求机会。

    刘嚣才学不足,但他善于钻营,他靠着宦官得势,在朝堂上步步高升,更是一举做到司空的位置,因此许多有志之士对他的行为很是不齿。

    牟御进来就训斥刘嚣,倒是吓了屋内众人一跳,不过他们都有心理准备,牟御眼里揉不得沙子,当五经博士这么多年,不知多少朝廷官员被他训斥过。

    刘嚣虽然贵为司空,被牟御骂得有些郁闷,但他也不敢顶撞反驳牟御,皆因牟御曾经教导过他经学。

    牟御见刘嚣不说话,又转头看向司徒许训,“还有你,许季师,最近有不少人跟我反应,你与宦官走得颇近!若是让我知晓此事为真,你就等着我上门吧。”

    许训有些心虚,近年来宦官越来越受到天子宠信,他们的势力越来越大,他确实起了结交宦官的心思,开始频频向中常侍曹节等人示好。今日牟御当众点出,让他有些下不来台面。

    牟御却是不再搭理他,转向太尉闻人袭,摇摇头没说什么。然后又转向朱泚,叹息道:“你们五姓家族如今有吴咏这样的神童存在,恢复旧日的荣光指日可待,只盼你们今后能好好引导他,勿要让他走入歧途。”

    “博士尽管放心,我等一定按您的吩咐行事!”朱泚有些受宠若惊,五经博士对于他们这些日渐落魄的家族来说,当真是救难一般的存在,往往他们一句话,便能让一个家族或者一个人得到朝廷的重视。

    牟御点点头,没有再多言,侧室也是陷入静默之中。

    外间大厅的吴咏,在安排太学生们就坐时,就感觉大厅之中有一股诡异的气氛,好像这些人泾渭分明地分成三个群体,彼此互不干扰。

    他不明白为何,等来到门口,百般求问之下,朱垣才道出实情。

    原来闻人袭代表勋贵集团,刘嚣代表宦官集团,许训代表士族集团,三方势力在朝廷中有着微妙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