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大明文魁在线阅读 - 五百三十章 回京(两更合一更)

五百三十章 回京(两更合一更)

    回到家中后,归期已是临近了。

    朝廷给每位官员省亲假很紧,官员籍在两广,云贵,算是给假最长的了,但路途加上在家最多给六个月假期。

    若是逾期不归,则是要以旷职废事论处,甚至作缺题放。什么是作缺题放,就是省亲假归来的官员,要入丁忧官员一般,到吏部诠注候缺,不一定能候补原职。

    故而对林延潮而言,此事关系到仕途,也不敢在家逗留太久。

    下面日子,林延潮与家人享天伦之乐,再见见老师,见见朋友,官场上应酬一番,也是差不多了。

    日子过得很快。就在要返京的前几日,林延潮在书房的桌上写信。

    这时屋外敲门两声,林延潮头也不抬地道:“进来吧!”

    陈济川步入房内问道:“老爷,你叫我?”

    林延潮点点头,继续写信,陈济川一声不吭地站在一边。

    一盏茶功夫后,林延潮笔一搁将信写完后道:“我在给永安里里长写信,言愿捐献五十亩学田作赡学之用。”

    陈济川听了大喜道:“老爷,此乃善事啊,从此以后洪塘社学的贫寒子弟就能读书。”

    林延潮点点头笑着道:“是啊,我打算将学田赡学之银每年分两笔,一笔资助贫寒子弟,一笔则是用在学有所成的学生身上,他们若在县试府试上有所斩获,拿出这笔银子作膏火银以资他继续求学。”

    “不过这膏火银名字太好听,我准备叫奖学银,或助学银,如此就算自己对学生尽些绵薄之力吧。”

    陈济川敬佩地道:“老爷真不忘恩德。”

    林延潮道:“比起先生,张归贺那等,我还是太微不足道了,这些黄白之物实不足一提。对了,此事需好好cao办一番,你去侯官县衙找卢知县,让县衙给我打一块善人的匾额,送至府上。至于资助学田的事,你也需在乡里大张旗鼓,铺张一些,不仅要让乡民知道,就是省城也要合城皆知。”

    陈济川听了讶然,这么张扬好像不似林延潮一贯低调处事作风啊。

    林延潮笑着道:“此不足为奇,本省士民赠送学田都有搞这一套,我也不过是随大流罢了。”

    陈济川道:“老爷,我不解,那些人赠学田多是沽名钓誉,为了揽名声罢了,但老爷你的初衷并非为了博名,但也落得与他们一般,恐怕反而被士林取笑啊!”

    林延潮闻言哈哈一笑道:“济川,我与你说个故事,当年鲁国有人陷于外邦时,可允臣民自掏钱赎人后,再从国库取金作为补助,但子贡赎人后,却不取金于国库。孔子说子贡错了,他这么做如此鲁国再也没有人赎人了。”

    陈济川听了恍然道:“老爷说得我明白。”

    林延潮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也是为自己打算,人皆好美名,我为了求以美名,则留给别人以恶名,更将他人至于何地,此难为情矣。如此那些你口中所说的沽名钓誉之人,反而会因此恨我才是。”

    听完这句,陈济川深深佩服道:“老爷,真一片苦心。”

    林延潮说完拿着信递给陈济川道:“拿去办吧。”

    陈济川取了信出门后,却见一名下人急匆匆而来。

    “何事如此惊慌。”

    那下人见陈济川呵斥,当下手捧一信封递给陈济川。

    陈济川见信之后神色大变,仔细看了几眼后问道:“此信你是如何见得?”

    下人道:“是后院看门的门子捡到的,他听见有人敲门,但敲门后又未见其人,只是在地上见到这封信,故而送来了。”

    陈济川点点头道:“你叮嘱过去,任何见此信的人都不许声张,懂了吗?”

    下人称是一声,然后退下,陈济川定了定神又返回了书房。

    书房里林延潮见陈济川去而复返问道:“何事?“

    陈济川将信奉上,林延潮看了一眼,但见信封上染血,字迹似用血书的方式用手指写出,上面写到‘呈翰林院林中允亲启’。

    林延潮道:“血书?还是指名道姓?你拆信看看写得是什么?“

    陈济川点点头,当下接过林延潮递来的拆信刀拆开。

    林延潮看了一眼,信里内容果真是用血书写成的。

    林延潮从陈济川手里接过信来,从头到尾看了一遍,陈济川在一旁道:“老爷,此信所言之事,可是十分棘手啊!关系到三品大员的乌纱帽。“

    林延潮见了道:“你先不必着急,有人是给我递刀子呢。不过我若是不作声,此事未必石沉大海,我若是作声,此事也未必能送呈御览。“

    原来林延潮手中的信,乃一封控信,信的署名乃\'尤齐渊\'。

    这署名一看就知道是假的,而\'尤齐渊\'谐音是\'有奇冤\',不说林延潮这等大家,就是一般浸yin文字的人,也是一眼看穿署名后的名堂。

    林延潮看了署名就是皱眉,写信之人如此故弄玄虚,哪里是真申冤之人。

    这控信说得是什么奇冤呢?

    正是指名道姓地炮打福建巡抚劳堪,乃前侍郎洪朝选不明死于狱中之事,信中罗列劳堪十几条大罪,希望林延潮能回京之后,能将此信上呈天子御览。

    这就是林延潮说的,有人给他递刀子,刀子就是借林延潮之手,来杀劳堪的。

    林延潮将信反复看了好几遍,这洪朝选一案在民间封锁得很紧,不过对于林延潮而言,自是有听到这风声。

    此事牵扯到一省巡抚,以及一名致仕大员,林延潮就算什么都不说,若真的将此信递给天子,劳堪也是性命堪忧。

    陈济川对林延潮道:“老爷回乡省亲,这劳堪对老爷前倨后恭,实是见风使舵之辈,眼下他证据落在我的手上,老爷是否有打算摆他一道?“

    林延潮摇了摇头道:“官场上前倨后恭之事,乃是平常,换我与劳堪异位而处,可能作得比他还不堪。“

    陈济川没料到林延潮说得如此坦白,也是一愣。

    “那老爷的意思?”

    林延潮想了一番道:“这上控之事,自有御史刑台大理寺处置,我乃翰林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何况此信上语言不详,所列罪证多是捕风捉影,不足为信,我看实在是可疑。“

    陈济川点点头问道:“那既是如此,老爷就将此信交给劳巡抚,就说有人诽谤朝廷命官,请他处置。我们也可落个人情。“

    听陈济川的话,林延潮失笑道:“更不可,人情不是这么落的,平白送信反成了要挟。“

    此事就这么被林延潮按下,过了几日,林延潮上京的期限到了。

    到了这日,劳堪,舒应龙等几位大员都分别前来相送。

    左布政使舒应龙不过逗留片刻就走了,并送了林延潮两百两的程仪。舒应龙前脚刚走,劳堪后脚也是到了林延潮府上。

    一省巡抚,布政使两度驾临林府,对于林家上下而言,这是多有面子的事。

    宴上酒过三巡,劳堪屏退左右与林延潮道:“本院自到福建为官以来,深感地方不靖,多有乡绅鼓动愚民闹事,实为头疼,不知林中允有何教我?“

    林延潮道:“制台言重,下官深感为官不易,恰如治理一方,政令下达,不论乡人贤蠢,总有人喜,总有人恶。难道我等为官因怕这怕那,就不事功了吗?依我看来,为官者,就是要不怕得罪人。“

    “说得好,“劳堪拍腿赞道,“朝廷里能多几个如宗海这般的识大体之人就好了。“

    林延潮没有半点得色道:“不敢当,这不过是下官一点浅见,总制为官多年,下官还要向总制多学才是。“

    劳堪又道:“不过宗海虽这么说,但总有人散布不利言论,到处说本官坏话。宗海,到时若是有这等小人向天子进言,你要帮我多分辩一二啊!“

    林延潮笑了笑道:“总制稍等,我给你取一物来。“

    说完林延潮去了书房,将那封控信取了放在劳堪面前。

    劳堪见了此信,狐疑道:“宗海这是何意?“

    林延潮道:“本不欲给制台过目的,但既有小人作祟,就要将他绳之以法,故而将此信给制台一睹。“

    劳堪听了林延潮的话,将信拿来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将信重重拍在桌上,碗碟一阵乱响。

    “此真捕风捉影,无稽之谈,表面欲害我,背后实欲害相爷。“

    林延潮看着劳堪动怒,微微笑着,然后在一旁劝着。

    劳堪发了一阵怒气,然后对林延潮道:“幸亏天子身边有宗海明辨是非的近臣,否则真成曾参杀人了。“

    林延潮笑着道:“下官惭愧,天子明鉴万里,自不会冤枉制台这样的重臣才是。“

    劳堪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又喝了几杯酒,劳堪起身离去。林延潮将劳堪送出府门之外。

    临行时劳堪对林延潮道:“宗海是个聪明人,此去京师必鹏程万里,到时候本院也唯有瞠乎其后了。“

    然后林延潮目送着劳堪坐上巡抚的八抬大轿。

    林延潮正要回府,这时一人来至道:“小人乃巡抚衙门的听差,抚台大人知中允老爷上京路上多有花费,特送上程仪。“

    林延潮听了收下礼单,看了一眼,然后对听差笑着道:“烦通传一声,多劳制台挂心了。“

    林延潮回到府中,将礼单递给陈济川道:“这笔钱你拿之寻一个可靠的银庄存起来。”

    陈济川接过礼单看了一眼,顿时倒吸一口气凉气道:“老爷,抚台竟给了纹银两千两,还是现银。“

    林延潮淡淡地道:“较他乌纱帽而言,这钱不贵。“

    陈济川听了笑着道:“看来老爷这人情得售了。“

    林延潮闻言笑了笑道:“并非是得售,而是劳抚台他自作聪明罢了。“

    陈济川听了林延潮的话,却不懂林延潮说得‘自作聪明’指得是什么。

    此刻巡抚府中。

    劳堪甚是疲倦地坐在太师椅上。

    “老爷,徐,陈两位师爷到了。“

    他挥了挥手示意按肩揉背的几名侍女退下。

    两位师爷抵达后,劳堪示意二人关上了房门。

    师爷察言观色问道:“东翁今日试得如何?“

    劳堪疲倦地将信封丢在桌上,道:“总算这林延潮他识得时务,看来他不是那等在天子面前乱嚼舌根的人。“

    两位师爷听了这才松了口气。徐师爷道:“我就说不过一个翰林,他林延潮再如何了得,也要十年功夫,方能在朝廷上有一隅之地,眼下如何敢得罪东翁,以及相爷。“

    另一位陈师爷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咱们使点计谋,撒些鸡血鸭血写一封信,试一试这状元郎也是值当的,不过不会露出破绽吧。“

    劳堪不以为意地道:“黄口竖子罢了,哪里看得出什么破绽,本院就是不明白,这林延潮与相爷又非一路,相爷为何又抬举他为日讲官。“

    陈师爷笑着道:“这林延潮虽非相爷之人,但也不会妨碍相爷。此人是申吴县的得意弟子,相爷举其为帝师,收得是申吴县之心。“

    徐师爷笑着道:“是啊,相爷不抬举申吴县,难道还抬举张蒲州不成?“

    众人都是一并笑着。

    陈师爷道:“张蒲州虽侍相爷甚恭,事事以相爷马首是瞻,但我看相爷心底始终也是防着张蒲州一手,拉拢申吴县就是肘制张蒲州之意。“

    劳堪道:“张蒲州乃相爷援引入阁,张蒲州怎么也不会对相爷不利吧?“

    徐师爷道:“东翁话不能这么说,天家历来都是用次辅斗首辅,夏贵溪,严分宜,徐华亭,高新郑哪个不是被次辅斗倒的。当初相爷若不斗倒高新郑,又如何上位,再说相爷对张蒲州虽有大恩,但张蒲州也曾受过高新郑的大恩。。。。。“

    众人在聊着聊着,逐渐聊到了朝堂大事上。

    徐师爷到了最末道:“东翁,若是林延潮不把此信给你,你该如何处置?”

    劳堪看了他一眼,淡淡地笑了笑道:“也没什么,他不是归期甚紧吗?我派人在省里延误他半月,再写信让人在路上再延误他一两月。到时等林延潮到了京师,御史就会参他旷职废事的折子早已上呈御览了,到时不说帝王师,他林延潮连官也得丢。”

    听劳堪这么说,两位师爷都是大笑道:“东翁,真乃妙计。”

    “不过,”劳堪顿了顿笑着道,“眼下林延潮如此识大体,那我也就不妨碍他了。哎,两千两纹银,这可是我留着归乡养老时用的,倒是合算他了!”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或者直接访问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