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学生
另一边的古寻则成功的得到了荀子同意见客的答复。 “我也进去吗?”站在荀子的小木屋前,焰灵姬双手抱在胸前,询问了一下古寻。 “为什么不进去呢?”古寻停下步子,转头看着焰灵姬,反问了一句。 “儒家的人似乎对我们这些……那个词怎么说的来着……番邦蛮夷都不是很喜欢,这位荀老先生估计未必愿意见我吧?”焰灵姬放下双手,一手掐腰,一手捋发,漫不经心的回答道。 一旁守门的小书童听见这话也不敢贸然插嘴反驳,只能露出一个僵硬的假笑,试图证明什么——现在你登门是客,就算我儒家再不喜欢番邦蛮夷,也不至于这样…… “呃……确切的说,所有民族对异族都很排斥,你不也喜欢开地……无差别嘲讽中原人吗?”古寻伸手一指,纠正道。 就古寻的认知来说,儒家应该算是诸子百家里对异族人态度比较温和的一类了,说不上不歧视,也说不上仇视,更多是不太想搭理这些不受教化的蛮夷。 儒家的学术思想核心就是为君王服务,只要君王有需要,儒家的底线……不能说很低,只能说很富有弹性,所以他们对异族人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是看君上怎么想,外加上孔子有教无类的口号,整体上是抱以怀柔的政策。 当然,现在七国朝廷的主流思想都不是儒家,他们不管事,有什么想法也都无所谓了。 “哼!”对于古寻的说法,焰灵姬轻哼了一声,一副不认同的样子。 古寻一招手,“走吧,别让老人家等着。” 焰灵姬想了一下,考虑到说不定能听到些有意思的事情,还是跟着古寻进去了。 荀子一如之前见伏念一般,端坐在桌案前,身穿着天蓝色外袍,红色里衣,身上缠有玄色束带,头戴高冠,须发皆白,面容清瘦硬朗,神采奕奕,一派仙风道骨之相。 这跟古寻印象里,动漫中的形象如出一辙。 “古寻,见过荀况先生。”面对身为先秦七子之一的老者,古寻的态度意外的尊敬了许多,较为规矩的见礼招呼道。 焰灵姬在旁边都有些诧异,她还是第一次见古寻对旁人这种姿态,要是说敬老吧,上次见鬼谷子也没这样啊?因为韩非……也不对啊,鬼谷子还是卫庄的师傅呢。 想不通原因,焰灵姬懒得纠结,跟着古寻随意的点点头,算是打招呼了。 对于焰灵姬的随意,古寻也没说啥,他是因为知道历史才对荀子礼敬三分,焰灵姬又不知道,至于荀子本人是否会介意……会介意的话也就不值得他尊重了。 荀子也确实不在意,在没有韩非的小圣贤庄里,对儒家的繁文缛节最不看重的人就是他了,况且……焰灵姬还是百越人,他更不会对化外蛮夷有什么礼节上要求。 “两位请坐吧。”随意的招呼客人坐下,荀子虽然没露出笑容,但是神色也并不凌厉,整体看来还是颇为和蔼的。 待到古寻二人坐下,荀子先开口说话了,不过他没有像伏念一样以官职称呼古寻,“古小友喜欢喝茶吗?” 说着指了一下身侧的茶炉。 古寻见此,点了点头,主动将茶壶拿了过来,“我来吧,荀夫子。” 荀子没有拒绝,捋着长须,眼睁睁看着古寻将还未烧开的水端走,面上依旧挂着浅淡的笑意。 只见古寻空闲的左手自茶壶壶底轻轻拂过,原本还没烧开的温水瞬间冒起了滚滚白烟,壶中也传出了水开才有的咕嘟声,然后古寻用这瞬间被烧开的水倒入桌案上的小茶壶中,一股清淡的茶香顿时弥漫开来。 古寻操着完全说不上熟练的手法倒掉了第一泡茶,又冲了一壶,这才给荀子以及自己各倒了一杯茶。 “呼……”荀子全程默然不语,最后端起茶杯轻轻呷了一口,“这碧海青云的味道最为寡淡,余味倒是悠长,颇得老夫喜爱,不知道古小友喜不喜欢了。” 接着不等古寻接腔,他又非常直言不讳的说道,“不过,茶先不说,小友的泡茶技艺……还有待提高啊。” 事实上,古寻的茶艺不是有待提高,而是根本不懂,只是照猫画虎而已,得其行,不得其意。 焰灵姬一听,扑哧一声乐了,“哈哈。” 她还是头回见外人这么拆古寻的台,这个儒家的老头行事果然跟传闻的一样脾气古怪,说话可够直接的。 古寻咧咧嘴,只能扯出一个讪笑应对,好吧,他就不该瞎逞能。 荀子没有纠结古寻茶艺的意思,见此笑了笑,岔开了话题,“不知道,我那个不成器的学生,在韩国过的怎么样?” “韩非啊……”古寻闻言也赶紧推开茶的事,回答道,“我最近也不是很了解,不过貌似……还不错吧,司寇的职位干的顺风顺水的。” “是吗……”荀子苍老的手掌一遍遍的捋过花白的胡须,眼神有些飘忽,“以他的性子,能够如此顺利,还是要多谢古小友对他的帮助啊。” “我们是朋友,谈不上帮不帮助的。”更何况我和他妹妹还有点不清不楚的。 荀子对此笑了笑,不置可否。 自己的学生自己清楚,韩非的也许足够机智聪慧,深谙法家学说的他也不乏果决之心,然而有些事情他却是无法当断则断的,这会让他在韩国朝堂上平生无数的波折,若不是古寻在新郑的一番胡闹,此时的韩非绝不会如此轻松。 当然,古寻的作为也埋下了不少祸根,但在荀子看来,这一得一失,还是值得的。 “那么……李斯呢?”问完了韩非,荀子当然也要问一下另一个学生。 “他啊……我觉得他过的就更顺心了,朝堂对于李大人,应该说是如鱼得水吧。”古寻没怎么想的坦言道。 李斯现在颇受嬴政器重,最近更是咸阳的风云人物,备受瞩目,至于原因,则是那条耗费了秦国十年之功,秦王政登基之日开始,时至今日才即将修建完成的浩大水利工程——郑国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