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造不如买,买不如租
“加油吧,尽人事听天命,好歹我现在也算是有些能量的人了,这个问题只要想想办法,总还是能解决的,实在不行就氪金呗,把封装做好,到时候在把钱赚回来!”王峰安慰道,这种事情他也没什么好办法,毕竟他只是一个理工男,而不是一个学公共管理的,对这些事情也只能向上面反应,别的事情他也做不了什么。 “难搞啊,我也就是抱怨几句,你别往心里去!”魏明理只是忍不住想要吐槽一下而已,但是作为研究所里真正管事儿的一把手,他不能在下属面前表现出这些东西的,这肯定会打击士气的。 “抱怨虽然不好,但是谁让他是事实呢,不过你和我说说就行了,他们肩膀还嫩,扛不住这些事儿,就让我来抗吧!”王峰现在好歹是有些江湖地位了,有些得罪人的话,还是他来说比较好;这种得罪人的事儿,也只有他能抗。 “不过呢,估计也就是重点扶持那一套,你有点心理准备,咱们现阶段管好自己就行了!”王峰设身处地地想了想,这估计就是最好的结果了,指望大环境的改变,现在… 怀着重重的心事,王峰休假回来的轻松心情顿时变得不那么美好了。 他猜测上头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太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哪怕是在以管理能力高效和强悍等等灯塔国,也有着大片的靠着补贴来过活的企业,甚至拿着涂涂改改,缝缝补补的研发资料和挂名的实验和开发记录来骗投资人钱的团队也是大把大把的。 国内为什么看起来情况这么严重… 好吧,确实很严重,但是这不是重点,重点还是因为穷,所以当这一份补贴的钱被好几家甚至是几十家企业瓜分了之后,基本上就起不到什么效果了,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 有钱的外国人是怎么做的呢? 市场需要几十份补贴,好,我准备一百份,先投入个30份把市场筛选一遍,然后把剩下的七十份再进行重点培养,用资金,技术和设备优势,把护城河给建立起来,然后利用垄断优势来回笼资金的同时,进行技术储备,外加打压其他的竞争者。 如果…如果一旦有人突出包围,取得了技术突破,那就放出更加先进的技术,就像是挤牙膏一样;同时,开始开闸放水,大量倾销被突破的产品,尽可能利用对方产能爬坡的这段时间来把技术变现,同时把市场砸掉,让对方无法回笼资金,他们一直都是这么干的。 这样一来,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研发的企业,立刻就会陷入造多少赔多少的尴尬局面,你产能扩大得越多,赔的就越多;你如果不进行制造,那就更尴尬了,你的前期投入的人力物力就都打水漂了! 可以想象一下,当一家企业拿出全部的血液来进行技术攻关的时候,好不容易取得了突破,但是却在变现的时候出了问题,可以预见的是: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这家企业死定了! 不仅它的上游企业会回来要求提前结清货款,银行也会抽贷,谁都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钱打了水漂;还不上钱的企业资产会被贱卖,它将会是资本餐桌上的一道美味,大家会兴致冲冲地拿着刀叉在上面寻找最美味的一块儿! 它的竞争对手将会拿下最美味的一块儿,因为对方如果不重新把市场秩序维护起来的话,大家就都不可能赚到钱,这家企业就还是个赔钱货,所以他会吃下最美味的一块儿。 剩下的会给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可能是基金,财阀,还有银行等等,因为厂房已经建设好了,公司完全可以把生产转移到这种成本更低的地方,而且还会有合资企业和高新产业的税收优惠,所以出于这一点目的,他们也需要引进新的合作者,也就是地头蛇。 当然,出于要注意吃相的考虑,他们也许会大方地给公司的原班人马一部分股份,但是就不会超过5%,毕竟他们也就是一个象征意义的存在而已。 看吧,在这一场技术的较量和资本的较量中,大家都是赢家…由此可见,搞科研是个技术活,你必须做好长期不盈利的准备,做好投资打水漂的准备,还要继续研发下去,才有吃到红利的那一天! 所以,对于大部分公司来说,创新这只是一个设想,毕竟大家虽然不富,但是大家也都不傻啊,没有谁会辛辛苦苦地选择为他人做嫁衣,所以聪明人的做法就是:造不如买,买不如租! 毕竟几十年风风雨雨我们都这么过来了,也没见怎么样啊,无非就是日子过得难一点儿,也还过得去。 首先,如果我们眼光放长远一点的话就会明白,造不如买和买不如租都是短视且愚昧的。虽然从利益最优解来看,的确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但是,造不如买和买不如租却有一个隐患,那就是自主权不在己手。 如果你租房子,生意好了以后,就很有可能面临被房东威胁大幅度涨租金,否则就要用卡脖子手段,不租给你了。 如果你总是买产品来做生意也同样如此,一旦你生意好了,卖家就会要求你给更多的钱才肯卖给你,甚至要求你割让这个生意的市场给他来做,如果你不愿意的话,那么卖家就必然会用卡脖子的手段,以不卖给你产品的方式来逼到你生意做不下去,然后他再来轻松吃下你辛辛苦苦打下的整个市场。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企业都是短视的,一个确实是大环境的问题,另外一个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穷! 大部分公司都快揭不开锅了,都指着银行爸爸给点儿米下锅呢,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搞什么研发,这不是异想天开吗? 其次,这句话在当时是有特殊背景的。 当时也仅仅是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到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工业的大部分产品是落后的,而国家手里没钱,国外技术设备和国内已经形成代差,造新设备没启动资金且周期长缺技术储备,如何花更少的钱短期内追赶世界先进成了那一辈领导者的重大课题,于是提出了“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用尽可能少的钱把大量我们没有的东西租过了,能使用的使用,能学习的学习,能山寨的山寨。发展起来什么都好说。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三十年前的这句话没有错。如果没有趁前苏联倒台的机会买了那么多的苏式飞机,哪里会有中国的歼11还有红旗导弹。如果不是从乌克兰买来了瓦良格,哪里会有中国的辽宁舰,更别提现在自主研发的航母山东舰。 当年说这句话,我想就是从当时中国几乎在每个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角度出发,希望通过引进,借鉴,学习,追赶等手段,尽快缩小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这才是这句话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