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抢收(上)
书迷正在阅读:弃婿归来、这题超纲了、美女总裁爱上我、花月颂、病娇在身边[娱乐圈]、樱桃甜吻、重生之顾东、二手情书、医判、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太史义傍晚的时候坐车回来了,一起过来的还有县里的几十个警员。 七辆警车很快就去缉拿犯罪分子,喧嚣的农场很快就闷了下去。 就像是暴风雨之前的沉闷,在这一刻开始,龙青云就和很多人有了距离。 龙青云倒是不介意这种事情,很自然的和老齐说道:“这明天就要开始忙着收麦子了吧?我服从集体的安排,有什么活儿就说一声吧,别人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知恩不图报,也不会去想着所有人都是一成不变的,龙青云并没有脱离过人类的范畴。 老齐迅速说道:“这大热天的,能有什么活儿啊,一直都是我们这些人稍微忙一阵子就行了,不用那么麻烦。” 龙青云是大人物,老齐可不敢使唤这种大人物。 龙青云郑重的说道:“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我又不是那种什么都不懂的孩子,收麦运粮绑草垛子,我这些农活儿干的不会比乡亲们差。” 他是干过农田活的,也非常清楚劳动的繁重程度。 “我这一次过来可不是为了享福的,就是为了劳动!不要把我当那种公子哥看,我姓龙,龙州的龙!” 老齐看到龙青云坚持要干活,就松了口气说道:“那……要不你负责开大车?” 收割机、拖拉机、运粮去粮站的大卡车,这些都属于大车。 龙青云原本说过不想开车的,但是此时盛情难却,毕竟这个乡下地方会开车的人还是太少了。 “行,我负责开车。” 老齐并不是因为有个人帮忙干活而高兴,是因为龙青云今天和昨天一样好说话。 如果今天龙青云在交待了警察一些事情后就回房休息,那么和所有人的距离感就会产生。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不断地维持,这也是农村人口出去了就不想回来,同时大城市的人越来越孤单的原因。 每个人都渴望找点事情做,不仅仅是工作,还有能够证明自己价值的地方。 这个时代只要有人引导,冒出来的好人会非常非常多! 原本是想让城里的人来乡下干点农活,互相之间在劳动中结识一些新朋友,但是附近并不存在大城市的人。 老齐叫来了农场的全部人员,六七十人坐在门口的空地上乘凉,同时也听着老齐的安排。 “咱们3012村的麦子明天就陆续开始收了,村里八万人,二十万亩麦地都要在十多天之内收掉,越快越好。” 收麦子的几天,基本上都是最热的时候,也最容易下雨。 老齐开始分工,告诉大家明天怎么分队去干活,各自人负责的是什么区域。 从明天开始,整个农村都会动员起来,各家各户的大人小孩都会下地干活。 不仅如此,在县城和外面干活的劳力们也会回家收麦,这种重体力活不能光指望女人和小孩子去做。 大规模的重体力劳动是不能缺男人的。 在这几天菜市场的肉和瓜果之类的会卖的很好,就算是旧社会的农奴,在收麦子的这几天也能吃到肉的。 不吃饱了,可没有力气干活,这是封建主都懂得的浅薄烫知识。 当然,这些封建主也会喊着:有的是人求着来我家当农奴! 这些人以前大部分都是姓姜的…… “咱们村有十台收割机,五台是自己的,另外五台都是从外地租来的,租金不低。” 老齐说到这里,就看着龙青云询问道:“龙老板,你知道收割机一天能干多少活儿吗?” “叫我阿云吧,我年纪轻轻的。”龙青云笑着说道:“一台收割机一天也就七十到一百亩吧。” “这边的地势不错,换成是牧州的话,同样的收割机一天三五十亩都麻烦。” 地理环境太重要了,尤其是对大型机械来说,龙州这里就是比牧州海州都适合农业发展。 旁边有个城市人的男人说道:“那这能忙得过来吗?我听说一个人一天才能收一亩地麦子呢。” “一亩地都算好的。”老齐抽了口烟,在长长的吐了烟气后,缓缓地说道:“一家七八口人要起早贪黑的干上好几天,才能收完自家的七八亩麦。” 老齐的儿子小齐说道:“最主要的还是公家的地,村子里有给以后人分的公田,这田里的麦子是今年明年的活动费,而且都有考核。” 老齐点了点头,将烟头按在地上说道:“先收公家的地,咱们各家各户家里都有几年的粮食,能收多少就收多少。” 对于整个村子各家各户的人,还有广大农村区域的各个家庭来说,这几天基本上就是另外一个战场了。 龙青云的田地也在这里,不过明天他也要先去收公粮。 这个时代不论男女,只要是活人就有两亩地和一处分配房。 田地要自己耕种,也可以让家里人帮忙打理。 不种地的话,就会被收回,从农民变成流民。 因为种地和收获都是体力活的关系,不少人背井离乡,宁愿出去要饭也不愿意种地。 事实上不拖家带口的,基本上都不会种地。 吃的没那么多,一个人怎么都好。 龙青云已经退掉了孤儿补贴,他不是那种会过分占便宜的人。 吃了十几年的国家补助了,明天为国家粮田出工出力也是应该的事情。 龙青云说道:“我认识些开大车的人,我去问问过几天能帮帮咱们吗!” 老齐高兴的说道:“能来就好了,这一辆车就能抵得上一百人的力,要是能多开几辆大车,那就省心多了!” 不仅是收割机,还有把收割的麦子运回去的大车,不然依靠马车和人力就太耽误事情了。 龙青云说道:“好!我试试看能不能叫过来。” 老齐干了很多年活了,也收了几十年的麦子了,知道机器再好用,这收麦子的时候,大部分麦子还是得人去收。 而且机器还容易坏,人就不一样了,虽然每年都有累死的人,但也就几个。 老齐心里早早就有了价码。 哪块田是国家的,哪块田家里有困难,哪块田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