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网游小说 - 18世纪全面战争在线阅读 - 341 宣战

341 宣战

    “荒唐!

    泱泱大清乃是天朝上国,岂能容西方英吉利蛮夷指手画脚。

    西方的英吉利蛮夷来到大清天朝做生意,竟然还敢提出如此过分的要求,简直不可理喻!”

    “皇上,英吉利蛮夷已经派遣24艘战舰,驻留在东南沿海广东省外隔海相望的岛屿上,并且载有大批士兵,他们将这份条约称之为‘最后通牒’。

    不同意的话,英吉利蛮夷的军队将会在广东省沿海登陆入侵大清。”

    “区区英吉利蛮夷小儿,要战便战,朕倒要看看那些红毛鬼有什么本事!”

    1805年初,在欧洲大陆各国沉浸在罗马帝国的威胁之中时,远东地区的英国远征军总司令肯德基上校,提出开放五个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并降低关税的要求,以最后通牒的方式传达给满清朝廷。

    引得清国嘉庆皇帝勃然大怒,下令调遣浙东地区所有的绿营和八旗兵,驱逐所有的英国商人和买办!

    而肯德基上校则以本国商人遭到不公正待遇为借口,正式向满清朝廷递交了宣战书,结果呈交宣战书的‘买办二鬼子’,被愤怒的嘉庆皇帝下令押送到菜市口斩立决。

    以此来表达大清帝国的国威和自己的决心。

    嘉庆皇帝受到他死去的老爹乾隆皇帝的影响,对西方蛮夷一直带着有色眼镜,认为他们不过是弹丸小国,不足为虑。

    这一次被英吉利人骑在脖子上签订不平等条约,嘉庆皇帝如何不怒?

    而那些感受到嘉庆皇帝怒火的满清朝臣们,自然不敢有丝毫怠慢,除了收钱的流程不变外,办事效率明显比以往快了许多。

    浙东地区尤其是广东省的军政高官,连夜下达指令,从各地乡镇抽调民壮乡勇,填补绿营兵的缺额!

    不过,嘉庆皇帝此时并没有意识到英吉利蛮夷的战斗力,他甚至连一个督军的钦差大臣都没有派遣,只是要求浙东地区的各省巡抚和军政高官聚兵御敌。

    至于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一方,肯德基上校不过是印度殖民政府的一个普通高级军官而已。

    伦敦政府对满清帝国同样充满了蔑视,连一名将军都没有从本土调遣。

    伦敦政府的命令抵达印度殖民地后,印度政府的将领们也觉得这是一个没什么油水的辛苦差事,干脆打发一个上校过来组织战事。

    当然,肯德基上校只是陆军司令,远征军名义上的司令是一名海军少将,也是整只舰队的指挥官。

    只不过,这位海军少将只负责统筹舰队事宜,登陆后的战斗全部由肯德基上校指挥。

    原因很简单,这支远征军的陆军组成部分太过拉胯,甚至说他们根本算不上是英国正规军。

    肯德基上校麾下三分之二的士兵都是印度仆从军士兵,只有不足千人是白人军队。

    这支白人军队里,只有一半人左右是英裔,其他都是欧洲其他国家的‘雇佣兵’。

    没错,这支白人军队其实是肯德基上校在英国征服印度期间,自行募集的雇佣军!

    这在印度次大陆上并不罕见。

    实际上,这个世界伦敦政府受限于距离问题,向印度次大陆派遣的正规军数量一直不多,而这些正规军到了印度次大陆后,那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央军’,哪怕是一个小兵嘎子在殖民地军队军官面前,都会高高仰起头。

    这么一支大爷一般的‘中央军’,自然不会承担漫长而辛苦的征服战斗,他们更多的作战任务是驻守富裕稳定的沿海城池,或者在大型战役中充当督战队和预备队。

    真正打仗的都是那些在印度次大陆讨生活的殖民地部队和雇佣兵。

    这些杂牌军面对英伦三岛过来的中央军时,天然低一头,有危险的工作自然全都落在他们身上。

    而印度次大陆遍地黄金的消息,在伦敦政府不遗余力的宣传下,早已风靡欧陆和英伦三岛。

    再加上欧陆战事频繁,有很多败兵不想为暴君李维卖命,就远渡重洋逃到其他地方牟利。

    这些有着战斗经验的败兵,主要去向只有两个——北美大陆的美利坚合众国和印度次大陆。

    因为这两块海外土地,是欧洲雇佣兵的天堂!

    美利坚合众国自从以白菜价购得路易斯安纳地区后,就开始了西部大开发运动。

    这里的大开发,说白了就是大入侵!

    自然而然的,懂得杀人手艺的败兵们,在这里不会发愁找不到工作。

    美利坚合众国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探险家’团队西进和南下,这些探险家团队的目标不言而喻。

    至于印度次大陆,则是因为伦敦政府的印度征服计划,从而成为那些雇佣兵的天堂。

    来自欧洲的雇佣兵也成为英属印度殖民地军队的主要组成部分。

    现如今肯德基上校带领的白人士兵,就是这种性质。

    当然,说他们是雇佣兵也不太准确,毕竟这些白人士兵已经为英国殖民政府服务很多年,甚至不少人还在印度娶了老婆,有了家庭!

    除了没有在伦敦政府那边入籍外,这些雇佣兵无论是从军饷待遇还是军装武器方面,看上去都跟英国正规的红衫军没啥区别。

    至少,外人是看不出区别的。

    至于印度仆从军,则是肯德基上校为了充人头拉过来的,肯德基上校接到筹建远东远征军的任务后,得知那里落后的清国军队还停留在大刀长矛弓箭的阶段,觉得同样装备大刀长矛的印度兵应该也能用得上。

    最重要的是,印度兵不要钱,死了也不用担责!

    那些殖民地部队都有各自的任务和驻区,不可能随随便便就调入远征军中。

    其实,这时候伦敦政府对远东帝国的入侵,本土兵力并不是太过富裕,印度殖民地的扩张也没有停歇,到处都需要兵力。

    如果不是伦敦政府缺钱,也不至于这么干。

    所以,肯德基上校拼凑起来的远征军除了他的本部士兵外,属实磕碜。

    英国的远东舰队敢入侵满清帝国,所有的自信都来源于对手的羸弱!

    没错,自认为是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其实在欧洲那面的名声并不咋滴。

    在康乾时期,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势力就开始与远东帝国深入接触,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欧洲人自然也摸清楚远东帝国的底牌。

    就拿这次嘉庆皇帝亲自下达的御敌命令,广东省和浙东地区的各级高官拼了命的募集乡勇,也不过拿出来两三万部队罢了。

    并且这两三万部队还有大城需要驻守,真正能用于机动作战的部队,也就一万出头。

    由此可见,清国在地方的军队动员能力有多差劲!

    至于那些拥有内城(就是旗人居住的地方)的大城市,里面的旗兵暂时动不了,除非嘉庆皇帝亲自下令。

    因为距离太过遥远,远征军的海陆两军的指挥官拥有极大的自主权,递交宣战书后,远东舰队的舰队司令就载着肯德基上校的杂牌军,驶向香港岛。

    然后仅用短短三天时间,就占领了这座没有多少兵力驻守的大岛,为英吉利的入侵打下了一个坚固的进攻据点。

    整场战斗,肯德基上校手下仅仅阵亡了一名士兵,还是一个印度兵,而他光是俘虏的清军士兵,就足足有上百人。

    这一战的胜利,让肯德基上校更加肯定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或许这次远征军的行动,肯德基上校就能给自己挂上将军军衔!

    当然,这场战斗无论是对清廷还是对远征军来说,都只是开胃菜而已。

    这个时代的清廷对香港岛并没有多重视。

    接下来的广东省,才是远征军的入侵重点,这里是清廷唯一开放的通商口岸,也是英吉利人最了解的地方。

    清晨的阳光驱散了海面上的薄雾,正在虎门炮台上巡逻的张子兴,突然瞪圆了双眼,连忙举起手中的鸟枪朝天扣动扳机。

    只见海面上,一排排西式战舰出现在视野极远处,港口中隶属于清廷的战舰水兵,以最快的速度登船杨帆,冲向数量远少于他们的西式战舰。

    这自然是广东省的清廷高官们,聚集起来的海防舰队。

    只是没想到,被他们视作蛮夷的英吉利人,竟然主动打了过来。

    在英国海军少将的指挥下,20多艘在欧洲大陆上只能算得上是四五级战列舰乃至护卫舰、巡航舰的战舰,一字排开,熟练的抢占了t字风口!

    紧接着,面对数量是自己数倍之多的清廷战舰,这些英国军舰将侧面对准了敌人,一扇扇炮窗被打开,黑洞洞的炮口在英国水兵们的吆喝声中,被推送出来。

    站在旗舰甲板上方木制指挥台上的海军少将,举着单筒望远镜估算出双方的距离后,突然对身边的传令官下达了命令。

    紧接着,负责指挥的各层炮台的炮长,对手下的炮手们高声呼喊道:“fire!(开炮)”

    通通通~

    训练有素的英国远东舰队打出了他们参战以来第一次齐射,黑洞洞的炮火不分先后的发出怒吼,巨大的后坐力将整艘战舰横向朝后面推去,在浪涛中移动了足足十多米之远!

    飞射的弹丸组成一道清廷海防提督从未见过的火力网,脆弱的中式战舰被实心铁弹摧枯拉朽的打穿一个个漏洞,运气不佳的清朝海防提督,被一枚铁弹擦边而过,半个身子当场变成了一地碎肉!

    最靠前被重点照顾的几艘中式战舰,连桅杆都被打断,变成了海面上的木制棺材。

    一轮齐射,就将广东省的清廷舰队的冲势生生打断。

    然而,对面的英吉利战舰可不会手下留情,实心铁弹仿佛不要钱一般,一轮接着一轮砸过来。

    而火炮技术还停留了在两百年前的清廷舰队,开炮还击的炮弹全都落入海中,根本伤不到敌人!

    这种单方面屠杀的海战持续了不到一个小时,清廷舰队就溃败如潮,海面上到处都是弃船跳入海中逃生的清廷水兵,放眼望去,全都是飘起来的辫子……

    而远处的虎门炮台上的绿营兵,只能眼睁睁看着这幅悲催的场面,后方高处的旗人高官们,看到自家水军连敌人的边都没摸到就一败涂地后,默契的对视了一眼,几乎同时转身离去。

    顷刻间,这帮负责指挥的高官就骑上了自己的战马,或者坐入自己的轿子,朝着广东城逃去!

    指挥的任务则下放到担任中低层军官的汉人身上。

    那些旗人高官临行前,十分有骨气的对留守的汉人军官下达了死战不退的命令!

    反正这里驻守的都是汉人绿营兵。

    死光了也不心疼……

    然而,那些汉人军官又不是傻帽,他们送走了自己的旗人主子后,立刻接二连三的带着自己的亲信心腹逃走,最终只留下了一群大头兵和少数几个绿营汉人军官。

    最后剩下的绿营军官,级别最高的竟然只是一位千总!

    千总曹兴从未想过,他能拥有指挥上千正兵的机会。

    不错,此时虎门炮台的绿营兵,全都是在籍的正兵,没有乱七八糟的乡勇民壮充数,毕竟虎门本就是至关重要的海防关口,这里的兵额缺损并不严重。

    在那些旗人高官(绿营的高级军官基本上都是旗人担任,汉人军官生前有天花板,这也是清廷控制汉人的一种节制手段)带着自己的亲信下属跑路,后续又有一大批绿营汉人军官也带人跑路后,虎门炮台这里仍然留下了近两千正兵!

    并且全都交给了职位最高的千总曹兴指挥。

    曹兴是此时级别最高的,理应接过指挥权。

    别看曹兴只是一名区区千总,但在广东省也是一方豪族,不然根本当不上这个级别的官员。

    “大人,旗人主子和其他的武官都逃了,我们也一起离开吧。

    我们定然能护得大人周全。”

    曹兴还没从自己手底下突然多出那么多正兵的震撼中缓过劲来,他的曹姓亲族手下就跑过来规劝了。

    在清廷治下,裙带关系是非常常见的,父死子继,兄弟齐上阵根本不算什么稀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