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袁绍逃离
第二日,温明园。 董卓满脸笑容地看着在座的大臣,解决了丁原和袁隗,今天总算可以安心地进行废立之事了。 “诸位,”董卓得意地看着众人,“今日董某欲奉先帝遗诏,拥立陈留王为帝,兹事体大,凭董卓一人难以面面俱到,今日邀请各位前来,希望大家广泛进言,为陛下登基奉献一份力量。” 董卓的意思很明显,废礼的事儿我已经定了,今天叫你们来就是让你们给出主意帮忙的,不是问你们的意见。 众多大臣面面相觑,此时董卓除掉了袁隗一时势大,恐怕是无法阻挡他废立,杨彪此刻也不知在何处,没有人能给他们指引,但是就这么同意了好像也不符合以往的计划。 “哎呀,别拦着我。”袁绍此刻突然挣扎着将手臂从曹cao的手中抽出,大步地走向台前。 “太师,此时陛下新立不久,又无失德过错,此时废立,与叛乱何异?” 话音刚落,曹cao一拍脑袋,说道:“这下坏了。” 众人寂静,只见董卓的脸色刷的一下变成铁白色,本来屠了袁隗满门后董卓还要对城中的其他袁氏族人下手,首先就是这个袁绍,但是被李儒劝住了,董卓这才强忍杀意,放过了袁氏族人,没想到他现在还敢蹦出来阻拦自己,叫董卓怎能不利。 “袁本初,你可记得袁隗?”董卓还是压住了火气,不过流露出来的阴狠语气还是让人不寒而栗。 袁绍正是年轻气盛之时,听出了董卓话中的威胁之意,昂起头来对答:“终生不忘。” 董卓豁然起身,抽出腰上长剑指向袁绍,大喊:“你莫非以为吾剑不利?” 众臣大惊,难道董卓今日又要大开杀戒? 此刻袁绍骑虎难下,反倒激起他倔强、爱面子的脾气,脑子一热,也抽出了长剑,抻直了脖子对着董卓回喊:“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两人在大堂上持剑对立。 吕布站在董卓身后,正想着如何救下袁绍,却看见曹cao已经走到了袁绍身边。 “禀太师,此人前日受了刺激,神志受损已是疯癫,今日竟然还敢扰乱国事,曹cao这就将他赶出洛阳。” 话音刚落,不等众人反应,边连推带打地将袁绍带离了温明园。 董卓也没有什么阻拦的意思,看着两人远远离去,随后环视全场,冷冷地开口:“还有何人剑利?” 众人连忙站起身来,大呼支持废立,董卓这才冷哼了一声,收剑入鞘。 “太师!太师!”宴席散去,李儒急急忙忙地跑到董卓的跟前,哭丧着脸说,“袁绍不能动啊……” “行了行了,我知道,”董卓不耐烦地挥挥手打断李儒,“杀了袁隗之后已经影响了天下士人对我等的看法,现在正是维稳之时,确实不能再有动作,你看我方才在宴席上也没有拿下那袁绍。” 李儒惊讶了一下董卓居然这样明白,当即放心下来,说了一句“太师英明。” 董卓却皱着眉头,说:“却有一件事情让我放心不下。” 这边曹cao将袁绍带出了温明园,一边牵出马儿一边埋怨着袁绍:“早叫你别冲动,别冲动,你非要上去跟董卓刚正面,差点没命吧,还是看我曹孟德,英勇机智,救了你这一条小命。艾我说,这次可不是简简单单一个烧鸡能解决的啊!” 曹cao本来想调笑几句,却发现袁绍此刻表情有些不对。 “孟德,我要走了。”袁绍有些犹豫地说。 曹cao愣了一下,突然觉得口中干燥,伸手想要拿一杯酒,却发现马上那个昨日吕布赠送的酒馕原来没有带上。 曹cao问:“回河北?” 袁绍点头:“回河北。” 曹cao又说:“刚刚在温明园你是故意的?” 袁绍又点头:“这样回到家族容易得到支持。” 曹cao笑道:“没想到你小子还有这等胆色,刚刚若是你死里面怎么办?” 袁绍摊手道:“这不是还活着吗?” “呵呵呵呵……”两人相识而笑。 良久,久到两人笑得都有些尴尬。 袁绍收了笑容,向远方看了看,又低下头用手抓了几下后脑勺,说:“那么……就此别过?” 曹cao四下看了看:“只可惜手中无酒。” 袁绍一边上马一边说:“不妨事,来日连并这烧鸡一同补上。” 曹cao眼神寞然,笑道:“但愿还有那天……” 袁绍定神看着曹cao,随后坚定地说:“有。” 曹cao再难开口,说道:“去吧,来日再见。” 袁绍急忙说:“再见之时……” “那时再说。”曹cao用剑鞘猛拍马臀。 马蹄飞扬,尘土弥漫。 曹cao怔怔地望着远方,满脸苦色,口中喃喃:“再见之时,只怕我也如你们那般,卷进这局中。” 董卓对着李儒说:“初进洛阳,那是我讨黄巾立下军功,进宫面圣领赏,那时灵帝还未到,朝臣文士站了满堂,我上前想要借机疏通关系,却发现人人对我避而远之,我以为是我职位低微,现如今我位极人臣,按理说他们应该靠近我,巴结我,可是没有。” “呵呵,”董卓自嘲地笑笑,“我这才知道,在他们眼中我始终是个粗鄙之人。” 董卓问李儒:“知道我为什么欣赏吕布,还将赤兔赐给他?我本就知道他那时为了保住十万并州军的性命只能投奔我。” 李儒摇头。 “因为他与我本就是一类人,他因为胡人的身份不受丁原接纳,我也因为出身西凉,被人排挤……” 李儒想要劝慰几句:“太师……” 董卓挥手:“跑题了,说回正事,现在朝廷奇缺文官,诏书已经发出,不见有人出仕也不见各地州府送来人才,此事为当务之急。” 李儒想了想:“恐怕也不仅仅是士子对我方的印象问题,袁隗一党必然在此中推波助澜。” 董卓问:“为之奈何?” 李儒眼前一亮:“不如请出几位名士,以此来吸引士子。” “名士?可有人选?” “先前大乱之际,有许多人辞官躲避,正好有几位贤人,天下闻名。” “如此,可解燃眉之急矣。”董卓大喜,“快快差人前往寻找。”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