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七章 鼠目寸光
二月初四,甄宝车、澹台舞阳率后卫军团抵达方城,联盟高层全体出城相迎,欢庆鼓声响彻天地。 当夜,联盟所有高层汇聚于大总管府,继续商讨远征高句丽一事。 昨夜李风云已经把联盟必须参加第次东征的原因说得很清楚了,其一这是东都招抚安东的前提条件,没有可商量的余地;其二这是联盟快速发展的最好捷径,如此天赐战不可错过;其这是为联盟未来的生存发展打下基础,因为南北大战结束后,不论土胜负如何,联盟都不可避免地走上割据自立之路,为此必须未雨绸缪,而眼下借助东都的力量灭亡高句丽,不但可以进一步开拓东北疆域,也彻底摧毁了这个将来必然会威胁和阻碍到联盟发展的远东霸主。 然而,很多豪帅对第次东征之决策颇有争议,一则他们刚刚抵达安州,尚未喘口气,又要远征高句丽,尚未享受到横扫安东的战果,又要为未来去冲锋陷阵,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为继,二则以联盟现有力量,以联盟现在“前有狼后有虎”的危险处境,倾尽全力去远征高句丽,未免不自量力,极有可能顾此失彼,一旦丢了西瓜又没有捡到芝麻,甚至被圣主和东都所算计,全军覆没于远征战场,那就是自取其祸了,所以他们不想参加第次东征,但联盟参加第次东征是东都招抚安东的前提,而回归土又是他们改变叛贼身份和黑暗处境的唯一道路,因此在这件事上没有讨价还价余地,只能退而求其次,派出部分军队去参加第次东征,以应付差事,敷衍搪塞。 远征高句丽的具体计策,正是今夜商讨的主要内容,而讨论的重点正是派遣多少军队东征。 郝孝德、刘黑闼等河北籍豪帅率先提出建议,以部分军队东征,并详尽阐述了提出这一建议的理由。 首先从军事上来说,第次东征的时间已经不够了。正常情况下,东征决策做出之后,尚要数月时间进行军队和民夫征召、粮草辎重的运输囤积等前期准备工作,也就是说,如果第次东征的决策于去年年底做出,那么经过到四个月时间的准备,于初夏展开攻击,于夏末秋初的雨季之前杀到平壤城下,远征军就能在冬天到来之前赢得充足的攻城时间。 然而现在的事实是,圣主和枢至今没有做出第次东征的决策,于是显而易见,毋庸置疑,就算圣主和枢于本月底之前做出东征决策,并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东征准备,远征军也肯定会错过最佳攻击时间,也肯定没有足够时间攻打平壤城了,第次东征十有八九还是功亏一篑。既然如此,联盟还有必要倾尽全力参加第次东征? 其次从东都当前面临的内忧外患的困局来说,圣主和枢当务之急是攘外必先安内,是先解决国内危,而不是继续进行对外征伐,所以第次东征明显就是个错误决策。由此可以证明,东都亡我之心不死,东都以参加第次东征做为招抚前提条件,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借助第次东征来达到遏制和削弱安东之目的,因此联盟不能上当计,派出少量人马敷衍一下就行了。 再次,撇开东都,仅靠安东的力量,远征高句丽,能否一鼓而下,能否实现以灭亡高句丽来养肥自身之目的?如果不行,还必须借助东都的力量,必须借助东都发动的第次东征,那么安东就是与虎谋皮,其存在的风险太大,而收益却不确定,两者不成比例。 最后,郝孝德、刘黑闼等河北籍豪帅,拿出了一个对策,以确保联盟能够实现摧毁高句丽和割据自立两个目标,那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先是将计就计,既然东都要安东参加第次东征,那就参加,派少量军队参加,如此既兑现了承诺,又逃避了土的陷阱,保存了实力。而土对高句丽的第次攻击,不论能否达到灭亡之目标,结果都一样,鸭绿水两岸已赤地千里,一片废墟,这就给了安东横扫辽东之会。 “我们相信大总管对天下大势的推演,对南北大战的预测。”代表河北籍豪帅做呈述发言的郝孝德,志得意满地说道,“明年夏秋南北大战爆发,其主战场肯定在代北、灵朔一线,而东都也必然把全部力量投到主战场上,如此一来,大漠对安东的威胁就将到了最低,而辽东的镇戍力量亦严重不足,恰是我安东横扫辽东的最佳会。” “当初在飞狐,知世郎曾有一个设想……”郝孝德指王薄,大声说道,“如果我们拿下了安东,又占据了辽东,那么就可据东北疆而称霸,就如两百余年前的冯氏燕国,其疆域便由幽燕、辽东和安东所组成,而从目前形势来看,这一设想极有可能变成现实。即将爆发的南北大战对我们来说可谓天赐良,南北双方必将在这场大战损兵折将甚至两败俱伤,而我们只要牢牢抓住这个会,乘着南北双方大打出、自顾不暇之际,就能割据自立,称霸一方。” 此言一出,立即对联盟豪帅们的立场产生了严重影响。 目前形势下,联盟以安东回归土,所得利益十分有限,东都不但不信任安东,甚至毫不遮掩地露出扼杀之意,一旦安东被榨干吃尽,没有价值了,必然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联盟豪帅们对此一清二楚,虽然他们依旧对东都抱有期望存有侥幸,都想谋取一个好未来,但此次谈判结果让他们非常失望,不但意识到自身力量太过弱小,也清醒看到俯首称臣的最终结果必定任由宰割,所以保全自身利益的唯一办法就是割据自立,就是做远东霸主,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然后再凭借强悍实力与东都谈判,到那时谈判结果就不一样了,才有可能谋取到自己所需要的利益。 也就是说,对联盟豪帅们来说,生存是第一要务,个人利益和集团利益至上,不要扯什么大义,更不要说什么土利益至上,那没有意义,如果自己的生存都保障不了,拿什么去顾全大义、去争取土利益?胡扯八道嘛。 王薄、郭方预、左氏兄弟等齐鲁籍豪帅们当即做出反应,一致支持这一提议。 接着霍小汉、韩进洛、帅仁泰等河南籍豪帅也积极响应。 李子雄、韩世谔、周仲、来渊、杨恭道、虞柔等联盟贵族势力则保持沉默,非常有默契,一个个闭紧了嘴巴,一言不发。
他们肯定反对这一提议。安东的回归已经解除了套在他们脖子上的叛逆绞索,打开了他们返回东都的大门,但功勋还是不够,时也还没到,只能寄希望于第次东征和南北大战,所以他们肯定要竭尽全力说服李风云兑现对东都的承诺。 然而李风云现在还没有表态,大总管府主要官员陈瑞、韩曜、袁安、甄宝车等人也没有表态,而忠诚于李风云的嫡系将帅大都在松山以北的赤峰总营,他们根本就没有会表态,也就是说,现在表态的只有刚刚从飞狐北上而来的豪帅们,而恰恰就是这帮人,目前在联盟的实力最弱,话语权最少,对联盟决策的影响力亦是最小,但糟糕的是,他们并不知道李风云的实力已经暴涨到了一个他们必须仰望的高度,他们还是以老眼光看人,想当然地认为李风云的实力即便增加了一些,但在他们这方势力的联合对抗下,依旧没有什么优势。 李风云表现得很平静,一直稳如泰山,只是凝神倾听,不做任何评价。 终于,想表态的都表态了,大堂上渐渐安静下来,只是大家的目光不是集在李风云身上,而是望向了李子雄、韩世谔等人,毕竟他们这群人代表了联盟内部一大势力,他们在这件事上的态度肯定会影响到联盟决策。 李子雄、李珉父子不说话。虞柔、郑俨、裴爽等人虽然身份显赫,说话有份量,但上没有军队,此刻也不宜先行表态。而握军队的周仲、来渊态度明确,肯定是倾尽全力远征高句丽,只是这与草根豪帅们的立场背道而驰,如果表达出来,必然引发争论,这让两人很犹豫,踌躇不安,于是不约而同地望向了同样握军队的韩世谔。 韩世谔面如寒霜,暗自冷笑。之前他不经李风云同意,擅自离开赤峰总营,飞马返回方城,试图参与和影响招抚谈判,就已经让李风云怒不可遏了,虽然李风云没有当面叱责韩世谔,但也拒绝韩世谔的拜见,拒不接受韩世谔的任何解释,之前两人之间的信任已荡然无存。 心高气傲的韩世谔不但不检讨自己的过失,反而对李风云的“冷脸”心怀怨恨,忿忿不平。李子雄不得不劝解,李风云今非昔比了,实力很强了,正因为如此,不但圣主和枢不得不“捏着鼻子”承认他的李平原身份,就连裴世矩都纡尊降贵,亲赴安州与其讨价还价,至于大漠方面,大逻便阿史那伊顺、俟利发杨善经亦是亲自赶来谈判,足见突厥人对他的重视,所以相比起来你韩世谔算什么?大家携合作,齐心协力,或许还能搏个好未来,反之,与其对抗,恐怕难有善终。 李子雄的“敲打”让韩世谔有所收敛,否则依他的脾气,今天军议上早就“开炮”了,但此刻他忍耐不住了,破口大骂,“一帮无知小儿,坐井观天,鼠目寸光,贪婪无度,大祸将至犹自不知,当真愚不可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