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玄幻小说 - 危险啊孩子在线阅读 - 四四一、慈母手中线,严父笔中情

四四一、慈母手中线,严父笔中情

    话说夏天说干就干,从当天晚上起,开始了颇有点马拉松式的《父辈的叮嘱》一文的写作,待到这篇文章定稿,大约花了一年多时间。

    他写道:

    父辈的叮嘱

    题记:本文是以“叮嘱”二十三世孙夏宇的名义写的,但文中所含的意蕴更广义一些。文章紧扣“叮嘱”主题,结合作者近50年的人生体验,论成败直率坦然,谈嘱咐情真意切。从文中可见作者开拓创新、坚韧不拔的毅力,勤于思考、富于哲理的个性和严肃认真、忠诚待人的处世之道。同时,在作者“信手拈来凝真趣、点石成金著文章”的字里行间也不时流露出铁汉柔情。人们不难想象,在作者坚毅的脸庞上也许不时流露出对后人的忧虑。相信此文有益于后人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夏天接着写道:

    夏宇吾儿——亲爱的儿子!

    你知道吗:在我国古代,女子长到15岁叫及笄,要做扦簪仪式,男儿长到20岁叫弱冠,要举行冠礼。这两种仪式都表示孩子已经长大的意思。转眼间,你已经从一个刚刚咿呀学语时只会在电话上跟姨妈说:“我很乖”的淘气可爱的小宝宝长大为七尺奇男。时年已步入青年时代的你,在经历了父亲、母亲对你幼儿时代的百般呵护和少年时期望子成龙般殷切期待的黄金岁月后,现在轮到你思考如何融入社会、走好人生之路的时候了。当然,父亲仍然有责任启发你、开导你,以便你在进入社会的过程中做得更好。据此,在你迈进社会门坎的时候,我——作为你的父辈,特语重心长地叮嘱如下:

    一、要努力学习,惟有通过学习懂得并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规则,并以知识促进自己提高生存竞争能力,用智慧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不仅仅是科技在发展,而人文的、法规的、制度的、文化以及民主等各个方面都在进步。有人富于哲理地指出:世间一切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变”。现在,如果用十年、五年,甚至一年作为区间来分析全球科技发展状况,人们会很深刻地理解“一日千里”的意境。人,作为自然社会之一脉,如不学习就会落伍和无所适从,就会与社会格格不入。所以,一是要通过学习,懂得法律和社会规则,这是解决红灯、绿灯——即具体到某件事可不可以做、可不可以这么做的问题。二是要做到可以做的才做,不可以做的一定不做,也就是说遵纪守法。明朝吴承恩所著《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个不守规矩的能人,他的功夫精进到上可到九天揽月,下可到五洋捉鳖。但是,当他看到王母娘娘的仙桃好吃,听说吃了还能长生不老,就自个儿偷着吃到撑个半死;后来到海龙王那儿折腾一回,又拔了镇海神针夹在耳朵上,当作自己的武器。他因为这些毛病,没少受师傅唐三藏的惩戒。当然,孙悟空也在不断学习、提高。同是明朝的无名氏写了部《续西游记》,讲孙悟空在取经回国的路上全改了毛病,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十分讨人喜欢。三是要牢记违背了自然规律和社会游戏规则是必然要吃苦头的,谁都不能例外。四是要认识到学习是解决诸如小到个人吃饭、穿衣、养家糊口,大至实现国家强盛等核心问题的有效手段。美国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掀起的导致国力强盛的信息工业革命就是明证。

    学习不仅仅是入学读书,而学技能、增长社会知识和处事技巧也是学习。俗话说的“男人百样好随身”,就形象地说出了知识广博的好处。1975年春天,我已经18岁了,并当上了村干部。有一天,我和一些老农民一起察看全村的田间管理。到了一个生产队的田间,这个队的队长问我:“你能说出这块田的种子下田多少天了吗?”我拔出秧苗一看,准确地说出了下田天数,大家都觉得好奇。到了晚上,当时已年近六旬的昭显伯公到了我房里,对我说:“天古,我耕了四十多年田了,都看不出那秧苗落田多少天,你怎么看出来的?”我腼腆地笑着,没有回答,估计脸上有点红。现在,你能分析我当时面对伯公是怎么想的吗?

    学习——通过学习开拓的视野、增加的智慧,还可以帮助自己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古往今来,人们在从事自己的事业中求得生存。有人内秀,有人外露;有人喜欢领导人,有人喜欢被人领导;有人喜欢脑力劳动,有人喜欢干力气活;有人喜欢经商,有人喜欢办实业。“社会上七十二行,行行难,行行出状元。”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不适合自己的行业。人生成功的关键是要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选择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道路。最近,有一条消息发人深省:据外电报道,2004年在中国内地有40多位市长自杀身亡。我无法考证该消息的真实与否,但国家那么大,也是应了一句:“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那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呢?具体的原因千差万别,正所谓“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不能否定的共同原因,都是因为他们受到仕途的利益诱惑而入错了行、走错了路。在《徐九经升官记》中,徐老先生面对着荆棘丛生的仕途,无奈地唱道:“官、官、官,官管官,被官管,我劝世人莫做官!”

    ——可叹啊!诸君如果不当市长,他们可能是祖宗的好子孙、儿子的好父亲、祖国的好工人、好工程师、好科学家!

    ——可悲啊!如果他们能看破仕途的利益诱惑,坚持在适合自己的行业中发展,或许能光宗耀祖,造福子孙!而现在,他们凭什么去见各自的祖先于地下?

    也许有人会说,我不想当官,也不想当科学家,我钟情于董永和七仙女那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的平淡生活,学习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这是不对的,如果他俩处在现代,董永也许会用黄梅戏的调儿这样唱道:

    天上嫦娥可聚会,牛郎织女两夫妻;

    再不受那分离苦,小别恩爱更写意。

    你留中国我赴美,互联网上可联系;

    知识渊博全球转,智慧换得美元回。

    孩子!我们家乡在北伐战争时期出了一个斗大的字也不识一升的营长,据说打仗非常勇敢,但他勇敢的事迹已无从查考,留在人间的只有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带领部队冲锋时右手高举驳壳枪,高喊:“弟兄们,冲啊!我撒泡尿就来!”他手下的弟兄听到营长一声吼,纷纷用命拚杀。就这样,他屡建奇功。北伐打了胜仗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他的文书欺负他不认识字,在战功报告上把文书自己写成英勇指挥取得胜利的组织者,而营长却在关键时刻撒尿去了,叫他按了手印呈报。后来,这个文书因此当了国民党的大官,直到共和国成立后仍作为北伐有功者入选广东省政协委员。而当年的营长还是营长,在建国之初因符合政策规定的“旧政权军、政、警、宪”中的“军队的连长以上为历史反革命”的条件而被枪毙。

    无独有偶。共和国建国初期,据说有一个不太识字的县长,碰到法院呈报处决人犯时总是喜欢描上“同意枪毙”四个字后再写上自己的大名,法院院长连起来一读好象不是滋味,就叫人刻了一个县长的名章,又送给县长一支红毛笔,指着要处决者名字叫县长打一个勾,再盖个印章了事。

    还有一个更有趣的故事:

    我们的家乡是人民解放军的著名部队——第四野战军解放的。这支部队从东北三省一直杀到祖国的南疆,他们的战功着实让人称道不已。更巧的是,当年解放军攻打锦州时打阻击战的“塔山英雄团”,这回成了追击盘据广东的国民党胡琏兵团的先锋,打起了追击战。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曾经是抗日名将的胡琏也是战役里手,知不可为而不为,很快便往台湾方向逃窜。因此,“四野”没有花很大的劲,就一鼓作气地解放了广东全境。

    广东解放后,这些部队就驻扎在广东。其中,驻扎我们家乡的就是当年威振敌胆的“塔山英雄团”的一个分支,当年在塔山阻击战中担任重机枪手的战士在一个县里当了军管会副主任,而他的一个当年在行军中与他轮换着扛机枪的战友,就在他领导下主持一个乡镇的清匪反霸工作。这位战友阶级立场坚定,政治觉悟很高,作战十分勇敢,稍嫌的就是因为当时家境贫困没有读书而缺乏文化。

    刚解放时,百废待兴,法制没有像现在这样完善。当时,为了有利于发动群众,对一些民愤较大的地主恶霸,只要经一定级别的军管会研究后就可以枪毙,不用经过什么级别的法院判决。对于这段历史,嗣后个别有文化的领导人曾以赞赏的口吻说:这是“矫枉过正”,人们通常都叫做“快刀斩乱麻”。当时,每次召开群众大会,都会拉出十几个坏人来一字儿排着。其中,有要枪毙的,也有不枪毙仅用敲山震虎手段震慑他的。至于枪毙谁、留下谁,只有主持大会的极少数几个人才知道。那天,要枪毙十个人,这位战友在前一天晚上就叫乡文书教他读出名单上的名字。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晚上的学习,到第二天早上,他已经能读出名单上的全部名字了。

    早上九点多钟,该乡的清匪反霸大会如期在河边草坪上举行。

    只见这位北方汉子,看着近万名群众,不慌不忙地说了几句开场白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片,开始读起要镇压的坏人名单来。他每叫一个名字,就高声吼道:“民兵同志,立即执行!”

    当念到不枪毙的第十一个名字时,仍在兴头上的他抬起头来,用两目的余威扫视了一下会场,不看讲稿就高声说道:“民兵同志,立即执行!”

    只见几个民兵拖着这位本来命不该绝的地主,丢在沙滩上。接着,只听“啪!”“啪!”“啪!”数声枪响,一缕冤魂卷成几个圆圈转动着螺旋上了西天。

    这时,忽见这汉子冷静下来,头上冒着豆大的汗珠,喃喃地说:“不对,错了!”、“不对,错了!”

    原来,在纸片上,这第十一个名字后边写的是:“暂缓镇压,以观后效”八个字。

    后来,在整风整社运动中,这位同志受到党内、外严肃的批评,他个人也认识到是犯了一次严重的错误,对不起党和人民的栽培。

    这位当年“错了”的汉子,在广东折腾了数十年,也算他能把教训转化为经验,善于学习,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最后,官至地市的局长位子才离休,在局长任上还出过一些趣事,他可以说真的做到了“在学习中做官,在做官中学习”。——这是后话。

    孩子:上面三条汉子,真是懵懂得到家了!一个是被谁杀了都不知道,结局真比“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傻子还惨;一个是朱红一批,究竟批准杀了谁也不知道;而另一个是枉杀无辜,待那人死了才知道自己“错了”。

    人们在惊叹之余,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缺乏文化和知识。

    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将通过学习得到的知识转变为提高自己乃至人类生存能力的技能。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一个热爱劳动的人,一个干一行爱一行的人,当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事熟练得像庖丁解牛般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时,他实际上是在享受着劳动的乐趣和学习的收获,同时,也在实践着自己成功的人生。诚然,知识在不断更新,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纵使当初知识较为丰富的人,如果不继续努力学习,也有江郎才尽的一天。

    有一个电视主持人讲了一个故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有位作家早年写过几部武侠,以后就再也写不出作品来了,他便花大价钱买了一部真迹的《武功秘笈》,希望能增加他的创作素材。这时,恰逢他老婆临盆住院,一连数天只听见老婆痛苦的呻吟,却不见儿子出生,作家便关切地问:“老婆,生产是不是很痛苦啊?”

    他老婆说:“当然啦!这跟你现在生产不出来的感觉是一样的!”

    作家马上把脸一沉,生气地说:“怎么能这样比!你是肚子里有,我是肚子里没有。”

    知识的原野就像广袤的宇宙,人们经过数千年的挖掘,也只不过是取其冰山一角。人类的认知是世世代代无止境的探索累积过程。从刀耕火种到杂交水稻、再到太空植物,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太空站的遨游和宇宙探测,从***“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诗兴勃发到现在国家“巡天遥看一千河”成为现实,人们从知识积累中得到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与空间。有人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学习就是掌握这个第一生产力的前提和过程。一个有作为的人,终其一生都是学习的过程。

    二、要树立坚定不移的意志、毅力和决心,锻炼培养自己百折不挠的品格。

    人和万物一样要经过春、夏、秋、冬的更替,而有作为与没有作为的人也一样有各自甜、酸、苦、辣的人生体验。纵观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他们之所以能成功,一是十年磨砺,厚积薄发。二是找准目标,坚定不移。三是经得起挫折和失败的打击。有人说,人在年轻时是最富有的,因为年青人富有时间、富有经历失败的本钱——因为还输得起。当然,也意味着还能赢回来。关键是要善于分析挫折和失误的原因,勇于克服困难,磨砺成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诚然,人在年轻时富有激情和创造性,但也是最容易犯错误的阶段。人的一生关键的脚步只有几步,一步走错便很难回头。因此,见凡做事要通过可行性分析决定做与不做。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如果有条件,应该多征询他人的意见作为自己决策的参考。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美国准备发动朝鲜战争,但有一个问题他们始终把握不准:刚成立的新中国会不会参战?敢不敢参战?当时,美国有一家很出名的顾问公司,向美国政府提出愿意有偿提供信息,但美国政府不愿为此掏腰包。后来,美国政府得出了与该公司相反的结论:中国不会参战。并据此快速发动了韩战,美军司令麦克阿瑟将军扬言打完仗回美国过圣诞节。

    这场战争的结果是:由于中国参战而拖了数年并换了几个美军司令也没有全身而退,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场没有取胜的战争。数十年后,那些决策这场战争的美国政要们仍在为他们付出的惨重代价而懊悔莫及。

    你要记住:有知识积累的、正确的任性叫果断,而无知的、不正确的果断既是任性又是轻率;有水平的固执叫执着,没有水平的固执既是固执也是任性。而任何人的任性和轻率行为都是要他自己付出代价的。因此,自己在做决定时要以逆向思维冷静地考虑:做此事后的美好前景如何?做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有哪些?不做此事对自己有什么弊端?还有:做这事代价有多大?我付不付得起这个代价?我愿不愿意付出这个代价?等等。当推敲再三、一经决定,便犹豫不得,要一以贯之。

    人生处事最忌虎头蛇尾。这种人做什么事在事前都不慎重思考,只有三分钟热血,想做时能找到要做的理由一大把,恨不得马上就做;不愿做时也能随口说出一大堆不做的理由而立即停止。劲鼓得快,气泄得也快。

    依我看,你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努力用功:

    一是在信念、意志、毅力和决心的磨练方面应该重点解决问题。要磨砺成吃苦耐劳的本领。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在农村生活期间看到过很多吃苦耐劳的人和不少好吃懒做的人的不同遭遇及他们在社会中的不同地位。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村,正在搞“人民公社化”,农民靠在生产队劳动挣工分来分粮食、分配钱。勤劳的人分的粮食多,心里不慌。而懒汉总是不够吃,希望生产队长快点分粮。有个懒汉到了晚上有事没事都到生产队长家聊天,坐在队长家的米缸上用脚敲打米缸,当听到“蓬、蓬、蓬”的声音时,他心里十分坦然,因为生产队长家也没有多少米了;当听到“卜、卜、卜”的声音时,他就赶紧回家拿着一条米袋丢在肩上,出门向别人借米去。这懒汉家的情形,就像当年红军长征后留守江西苏区的陈毅元帅没日没夜应付国民党军队围剿时写的《赣南游击词》一样,让看到的人为之心酸: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

    粮食封锁已三月,

    囊中存米清可数。

    野菜和水煮。

    叹缺粮,三月rou不尝。

    夏吃杨梅冬剥笋,

    猎取野猪遍山忙。

    捉蛇二更长。

    “天呐!”——我想说的是:当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生存寄望于他人之时,是多么的悬乎和不幸啊!

    忘了告诉你:我们家当初凭奶奶一个劳动力,结合我们利用假日劳动挣工分供养五口之家,仍是最多米借给别人的家庭之一。

    二是要解决分析问题的思想方法问题和自信心问题。譬如,家庭问题怎么看?有人说: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又有人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又譬如,回答“我是社会最底层吗?”这一命题,俗话说得好:“想起刘玄德,夜夜睡不得:想起叫化仔,我还算过得”。这也算是积极的人生态度。但在分析方法上不可以先有观点后找根据佐证,而是要找出一大堆“是”的理由,同时又找出一大堆“不是”的理由,然后,在反复扬弃与推敲中得出客观结论。

    三是要有大局观,要以乐观豁达的态度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误,也就说要做到客观分析、调整心态、平衡稳定。当决策失误的时候要分析:以自己和家庭的总体能力能化解吗?如果能够化解,那也没有什么大了不起的,最多是掏钱买了个明白。碰到挫折怎么办?要坚信:我只要记取教训,成功还会远吗?这就是柳暗花明的意境。

    俗话说,人生如梦,事事如棋。我想,能不能把它改成:人生如棋,成功的关键在于运筹帷幄、布局谋略。在解放战争初期,***等革命家指挥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就是谋篇布局的神来之笔。而他在《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中“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达到,只要攻克了锦州,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的命令,也不失为一招统领全局的“弃子攻杀”。这体现出***等开国元勋在大局观上的深厚造诣。

    《三字经》的首句是:“人之初,性本善。”我说:人之生,本公平。一个人不要埋怨上天对我不公,更不能自怨自艾,老是觉得社会负我。有人说,上帝把幸福赐予了每一个人,就看你自己是要,还是不要。我想,一个人要在社会上安身立命,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自己所长去适应社会。其次是立志和励志。也就是通过反复推敲,确定目标并强化实现目标的意志。第三是坚持不懈地围绕目标去做。

    古人曾经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劳其筋骨,磨其心志。实际上,天不降大任的普罗百姓一生中的经历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也经常有劳其筋骨的际遇。最近,我从凤凰电视台的《冷暖人生》节目中看到一个悲壮故事,一个叫张×春的老人,是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人民功臣。他曾经在解放战争的一次战斗中就炸掉敌人11个碉堡。战争结束后,转业到地方历任货场主任、副股长等职。到地方工作后,他时常想着“国家给我荣誉,不是享福的”而努力工作,先后21次获得先进工作者称号。不幸的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蒙冤入狱。他出狱后乃至后来恢复“人民功臣”名誉后仍在东北大街上以擦皮鞋为生。到现在已经80多岁高龄了,仍在帮助下岗工人学修鞋手艺。他坦然地说:“我在人生最困难的时候,以这个手艺养活了家人,现在又以它帮助他人,没有什么难为情的!”

    你看,一个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民功臣,一生的角色在战士、功臣、干部、职工、囚犯、修鞋匠、离休干部之间不断转换,而他一样立于天地之间。这就是硬汉!应该指出的是,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必须有这种精神和境界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我有一个体会愿意与你分享:在借鉴他人成功经验和总结自己的人生奋斗历程中应注意:不要羡慕他人的成功或幸福,但要学习和借鉴他人赖以成功的经验;不要埋怨失误、埋怨过失,但要总结失误、分析过失;不要吹嘘成功、陶醉成功,但要分析成功、评价成功。每当做完一件事或过了一段日子,就意味着走过了人生的一个阶段,不应该留恋,也没有必要后悔。这叫“往事不堪回首而回首,成功足于陶醉莫陶醉。”用电脑术语来说,就是要善于“归零”或敲“回车键”。这也是人生历程时顺时逆、有张有弛波浪式向前推进的必要之着。

    三、要敢于、善于、乐于融入社会,在社会竞争中拓展生存空间,找到自己的位子。

    社会是一种立体的概念,古人说的天时、地利、人和,就是指人们在做事的时候最大限度地借助社会力量的表述。一个成功的人,离不开社会这块大土壤的栽培。当年***在并没有什么天堑可言的井冈山与蒋介石斗法,在蒋军的千军万马包围中捉迷藏,就是***有机融入了当地社会并巧妙地借助了罗霄山脉有利于自己的社会力量的总和才得以生存下来的。

    我生在客家人世世代代赖以生息繁衍的山区,自然对高山有着深深的眷恋;我喜欢在大海边观潮,由衷赞美大海那广纳百川的宽广胸怀。

    儿子,当你站在大海边瞭望那一望无际、波澜壮阔的大海的时候,当你登上高山之巅远眺万里晴空、一览众山小的时候,你的心胸会豁然开朗。与此同时,也许你会觉得自己个人的渺小。是啊,人类虽然生生不息,但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数十年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这滴水如果不溶进大海,早就被消失于无形了。因此,整体与局部、集体与个人、社会与我——这几对矛盾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只有这样,人生才有坦途可走。

    我对你的希望是:

    1、积极参与同事、单位、社区的有益活动,活跃人际关系,理解“朋友就是财富”的道理。回想我在深圳创业的初期,我之所以能在三个月内分别成为梅林、湖贝金融服务社的业务中坚,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我在深圳市特区总公司工作时参加了市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审计工作会议。简单地说,也就是你父亲在银湖度假村壮着胆子唱了一次五音不全的卡拉OK、在小梅沙游了两回泳,因而认识了市属各集团公司的同行,而这些同行在不经意间成为你父亲日后开拓银行业务的贵人。你从小学到高中享受到的优厚生活条件无不与此有关。

    现在,你应该认真想一想:日后如果有这种看似不起眼的社会活动,你会不当一回事吗?

    交朋结友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在这方面我没有什么经验可谈,有一首流行歌曲唱道:“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正是因为难,当人们有能力驾驭这门艺术的时候,其实就到了他应该收获的季节。

    2、要以积极的态度,观察社会上他人安身立命的手段和经验,以开拓自己的视野。

    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一个人们看人的普遍准则:不要对身高盲目崇拜或耿耿于怀,像拿破仑、***、粟裕等人长得都不高,却都令人肃然起敬。当然,长得高的人也不是一定没有什么作为。判断人最重要的器官是一对眼睛,如汉武帝的爱将霍去病生得目光如炬,注定少年富贵,不到二十岁就封为冠军侯;还有一种眉清目秀之人,必定一生无忧。说到这里,你也许会问:这不是迷信吗?不是的!人们通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中国古时候常把刚能观察事物的小孩子放在桌上,在他面前摆着象征工、农、兵、官、文的代表用具,看他在一瞬间喜欢哪个,据此判断他一生的方向,这叫“占”,据说很灵验。另外,眼睛好的人贵在善于观察社会、观察问题、观察人,并能在观察和思考中得出客观的看法,据以做出正确的决断。有一首歌唱得好:“给我一双慧眼吧!”就是这个道理。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在处理失守街亭的马谡时,一方面不听众大臣、将军的求情,坚持要对马谡军法从事。另一方面,又痛哭流涕,把自己弄成个泪人儿。

    有人问他:“丞相,您哭什么呢?”

    诸葛亮一边哭着、一边伸出右手,撂起长长的手袖,然后半遮半掩地擦掉了双眼和脸颊上的眼泪,又顺手擦了流在下腭的鼻涕,才痛心地说:“我悔不听先帝遗言,先帝临终时曾叮嘱于我说:‘马谡言过其实,不能重用。’都怪我失察,铸成大错。”

    孩子,依我看诸葛亮是在向上天哭诉。他仿佛在说:“苍天哪!你既然给了我一个颇具智慧的脑袋,又把振兴汉室的重任交给我,为什么不给一对与先帝一样好的眼睛予我呢?”

    说来也是,虽然先帝刘备的缺陷明显,譬如他与曹cao煮酒论英雄谈得兴起之时忽然被一声炸雷吓懵就说明他胆气不足,从而从故事的角度上更加丰富了同样出自三国时期,以曹cao总结战例为引子,而产生的“迅雷不及掩耳”典故的内涵和外延。同时,长在刘备身上的一副忠肝也误事,当他听到结义兄弟关云长被吴国所杀,便怒气冲冲地拖着老迈之躯御驾伐吴,结果大败而归,由此动摇了兴汉根基。但刘备的眼睛确是上品,他能够看准诸葛亮能成事而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就是明证。

    再说说当代著名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的眼睛。她的队友和对手都谈论过与邓亚萍比赛的心得,说她一上赛场,全神贯注、怒目圆睁,真的是“怒从心上起,恶向眼边生”,使对方精神高度紧张,以至无法施展技、战术水平。她在运动生涯后期与朝鲜运动员在世界大赛时上演的金牌争夺战堪称经典,这位曾横扫中国其它运动员的朝鲜小姑娘上了赛场一看到邓亚萍怒目直射,小心得连抓球拍的手都不知该放到什么地方好,哪里还有心思争冠军?不一会儿,便败下阵来。然而,要把“盯人之睛”变为“王者之睛”也是要付出艰辛汗水的。机会始终眷顾有准备之人,话说当年,邓亚萍因为长得稍为矮了些,多次被国家队拒之门外,最后,她以执着和毅力成为王者。

    平心而论,我多么希望你的眼睛长得比我的更好,在宁静祥和中内敛着无畏的光芒;我多么希望你进入社会时能像在高速公路驾车一样,一对清澈明亮、发着蓝光的眼睛紧紧盯住100米开外的前方,把自己光彩的潜力发挥到极致;我多么希望你能用心去观察你周围的小事,以增加自己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以丰富自己的经验。你说,我——作为你的父辈,对你乃至后人的希望会不会稍嫌奢侈呢?

    3、要在现实社会环境中寻找积极向上的人生理念,牢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古训,乐于竞争,勇于竞争,在竞争中成为强者。

    从生命起源学说中可知,在我们所处的地球上,在人类进化的同时,有不少生物物种经历了衍生、发展到消亡的过程。如大家所熟知的庞然大物——恐龙,就只剩下恐龙蛋化石供人们瞻仰了。地球物群种类的进化消长规律揭示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据说,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内有个护士,去应聘著名的某外资企业时,主考官问她:“会不会打字?”而当时连电脑都很少碰的她仍硬着头皮说:“会”。主考官要求她一星期后回来考打字。她下狠心用七天时间学会了五笔字型并顺利通过应聘考核,最终成为该公司的中国区负责人。后来她又接受挑战,在某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分公司经理。而该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先生恰恰也是早年以自己数十万房产作抵押取得公司经营权,并在几年间以“自古华山一条路”的气魄使公司成功扩张、走向国际化的商界弄潮儿。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呢?它说明了:狭路相逢勇者胜、智者胜、主动者胜、吃苦者胜。

    孩子,我想问你的是:你愿意在社会这个大海的搏击中成为这种勇者、智者、主动者、吃苦者吗?

    还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物资相当缺乏,人民生活十分贫困,人们谋生的手段也受到限制。据说,广东某镇有个年近三十的未婚男儿以谈恋爱的理由向他的老父亲要钱花。有一天,跟他那年近七十的老父亲说:“爸爸:现在看来,你确实老了,我也老大不小了!都怪我年轻时不听你的话,不务正业,被人看不起,到了现在还是光棍一条。古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还是要抓紧时间找个老婆,以便在你闭目入土之前能看到孙子。”

    老父亲一听儿子的话十分高兴,那嘴唇边上挂着的两片花白胡子立马顺溜了许多。只听儿子又说:“我可以十分清楚地向您老人家报告:现在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缺钱。”

    这时,老父亲两眼噙着泪,眼看这泪水就要流在他那老脸上了,他才一边用颤抖的语调,略带满意的口吻说:“这才像我的儿子!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现在懂事也不迟!”一边将右手伸进上衣口袋里,费了好大的力气掏出了一个用手巾包着的钱包。只见老父亲非常认真的一层一层的打开钱包,然后从中拿出20元,双手捧到儿子跟前,说:“拿去吧,祝你好运!”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其实,这老父亲的儿子是以谈恋爱的理由向他的老父亲要钱花。后来,一连数年都是这样。

    几年下来,老父亲想想不对:只见掏钱出,不见儿媳归。就问儿子:“你的恋爱谈得怎么样了?”儿子说:“快了,已经有百分之五十的把握了!”老父亲又着实高兴了一阵子。以后一年又没了动静,这老父亲的身体已经越发不如从前了。

    一天,老父亲躺在病床上,适逢儿子前来问安。这老父亲又催问儿子找老婆的事,儿子说:“难哪!还是那百分之五十的把握:我喜欢她,而她不中意我。”可怜这个老父亲便从此一病不起。

    他临终那几天颇费周折:人们看到他老是不肯断气,那些叔公大伯们就在他的病床前猜开了谜团,有的说:“他是担心死后没有棺材下葬,所以不肯断气。”

    这时,他儿子倒算孝顺,立即向乡亲借了一副棺材放在本屋上堂。但是,老父亲还是不肯离开人世,又有人猜测说:“他可能是担心断子绝孙,才留恋阳间。”

    这怎么办呢?人们左思右想,要使他觉得儿媳妇有望的感觉,只能做点文章了。儿子最后花了100元钱从镇上的国营饭店请来了一个女服务员,权当自己的老婆,来到这位老父亲的病床前,儿子既棱模两可又煞有介事地说了一句:“爸爸:我俩看你来了!”

    然后,这位女的按事先的约定用手摸了老父亲的双眼。说来也怪,只在这时,这位老父亲才平静地断了气、合上了双眼。就这样,他可能算是没有留下什么遗憾去了阴间。当然,知子莫若父,在他离开人世的时候,已经听懂了这几年他儿子说的话了。

    这就是广东某地流传的“有50%把握”的掌故。这个故事的原意是说“八字还没有一撇”的意思。但是,你看那两眼噙着泪水的老父亲用颤抖的手掏出包钱的手帕,并打开手帕从不多的钱里给了他那老大不小的儿子二十元,便表明了天下父母心中的期盼。

    我的看法是:事实上,一个人只要敢想、敢试、敢闯,做事情就有了50%的成功把握,虽然不敢说一定能赢,但反之则一定会输。

    四、要敢于分析自己的错误和经验,并善于从他人的经验和错误中吸取教训,警戒自己。

    通常,人们都不愿提及自己的缺点,一些聪明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只是稍稍注意克服。但是,要做强者就要如数家珍般的经常盘点自己的缺点,并经常不怕羞丑地分析自己的错误和挫折。为什么呢?古人说:知耻近乎勇。其一,只有直面关注自己缺点和错误的人,才有勇气、有决心和信心纠正过失。其二,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避免陷入志大才疏,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其三,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经常处在高屋建瓴的状态中把握全局,压抑缺点的负面发挥,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近代侨商巨子胡××兄弟创立了自己的商业王国,但他们的后代混到连埋葬这兄弟俩遗骨的墓园都卖掉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依我看,这些后人的教训不外乎是:不善于学习并运用祖先的创业经验,不善于在观察社会的变化中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不善于及时地分析自身日常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并阶段性地加以扬弃。

    诚然,在分析自己不足或者纠正过失时,也有一个方法问题。不要在看到或出现问题后老是埋怨自己,或者后悔不已。只要从认识过失之日做起并且做好,进步空间仍然非常可观。我从一些资料上看到,蒋介石与***在各自的少年、青年和学生时期,不乏非议,但他们在人生事业的大起大落过程中历经磨练,终成正果。就说被人们骂得很多的蒋介石吧,他的一生是多维的、复杂的,但他还是有功于中华民族,尤其是晚年没有分裂祖国,值得后人尊敬。但是,在1947年至1950年的国共内战中,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从北到南推进,最后演绎成“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悲壮局面,把他打得一败涂地退守台湾的时候,他是多么悲愤和懊恼啊!而他到了台湾后仍是壮心不已、韬光养晦,努力把台湾的事办好,努力维系国家统一。我看过蒋公晚年的照片,我感到他在体味人生真谛、褪尽枭雄本色后,与***曾经偏激地赞之为:“就是脚上有牛屎,也比知识分子干净”的朴实宽厚的中国老农民没有什么两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