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守备部队
闻言美海军将领不由愣了。 沉默了好一会儿,哈尔西才点头说道:“这或许是个很好的建议,这些小岛在日本人的防御圈外,对日本人来说没有什么战略价值,他们顶多只用它作为前哨站,所以要占领它们并不困难,如果我们在这些岛上布设炮兵就意味着我们能够抵近轰炸压制日军的炮火!” 这正是张弛想说的军舰和战机对环礁的轰炸有其不足的地方。 战机就不用说了,军舰一开火或者是战机往岛屿附近投几发炸弹,岛屿上空很快就会布满了粉尘和水汽,这使得飞行员没法看清目标,于是轰炸也就没有多少效果。 军舰方面它的缺点就是必须与岛屿拉开距离,否则,军舰很有可能会遭到岛屿上大口径榴弹炮、加农炮的轰炸。 岛屿是炸不沉的,军舰却是会被炸沉的,所以这并不是一个明智的打法,尤其是在白天,军舰更应该远离岛屿的炮火攻击范围以避免成为靶子。 但距离远了,就会造成精度不够、弹道低伸容易造成跳弹等一系列问题。 美海军在塔拉瓦战役中其实已经发现了这些问题,这也是他们对军舰和战机的轰炸失去信心的原因之一。 但其实,他们这种担心完全是没有必要的。 主要是马绍尔群岛并不像塔拉瓦环礁那样拥有坚固的防御工事。 当然,马绍尔群岛各环礁的防御工事也有,但却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塔拉瓦。 这一方面得归功于柴崎惠次,是柴崎惠次在塔拉瓦环礁上的经营使得塔拉瓦变成了一个如他所言的“美军就算用一百万人一百年也攻不下塔拉瓦”。 事实证明柴崎惠次是错的,中美联军只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就彻底的占领了塔拉瓦。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塔拉瓦是个与众不同的环礁,是日军精心经营的一个环礁。 而柴崎惠次就只有一个,所以马绍尔群岛的环礁都没有达到塔拉瓦的程度。 另一方面,则是日本人的自大心理。 这主要是由于战争初期日本人取得的一系列的胜利从偷袭珍珠港开始,一路攻占新加坡、菲律宾等。 在这种轻松获胜的心理下,日军会认真经营防御的只抢到手的岛,比如塔拉瓦、拉包尔、瓜达尔卡纳尔岛等,因为他们担心敌人很快就会转入反攻,所以就有防御的必要。 至于马绍尔群岛这个地方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就被日军控制了,日军根本就不以为敌人会打到这里,就算会打到这里,他们也有缓冲的时间构筑防御。 更糟糕的还是,日军在随后的战争中吃惊的发现,他们的零式战机在空中几乎是无敌的,日军可以轻松的用零式战机抢夺到绝大多数地区的制空权。 既然拥有制空权那么在这些岛屿尤其是属于后方的马绍尔群岛构筑防御工事那就显得有些多余了。 原因很简单,在日本拥有制空权的情况下,敌人海军甚至都无法靠近马绍尔群岛,就更别说直接对马绍尔群岛发起进攻了。 于是日本人很自然的就忽视了马绍尔群岛的防御而更重视其机场建设,这也是马绍尔群岛拥有如此多的机场的原因之一。 只是日本人没想到的是,有一天日本的制空权会转到敌人手上,而马绍尔群岛的机场甚至都到了没有战机进驻的情况。 另一个可以说明马绍尔群岛防御的因素,就是驻守马绍尔群岛的日军。 马绍尔群岛的日军人数看起来是不少,将近三万人。 但这三万人几乎全都是日军的守备部队所谓的守备部队,就是担负海岛、要塞或城市等设防和守卫任务的部队。 这本来没有问题,守备部队的战斗力有强也有弱,毕竟有些守备部队是驻守战略要地,也是在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 问题就在于马绍尔群岛从一战起直到现在都在日军的控制中这话的另一个意思,就是马绍尔群岛从一战起到现在都没有发生过战争,也就是马绍尔群岛的守备队从没有打过仗。 事实上,马绍尔群岛中的日军只有一支部队有打过仗,这支部队就是日军第一海上机动旅团。 这个第一海上机动旅团之所以打过仗,是因为它是从中国调来的部队不过它就算是打过仗,也没打过像样的仗,它在中国的主要任务是在中国北方地区进行铁路线的安全守备战斗。 也就是说,这个第一海上机动旅团,在中国的任务其实是对付铁道游击队的。 于是,马绍尔群岛其实就是由数万没有打过仗的日军另加并不坚固的工事组成的,如果美军真像打塔拉瓦那样打马绍尔群岛,一上来就有如狂风暴雨般的将其轰炸几天,只怕马绍尔群岛都不攻自溃了。 美海军将领当然不知道这些,他们把马绍尔群岛每一个环礁都想像成了塔拉瓦,于是就担心这担心那的犹豫不决。 不过现在张弛似乎给了他们一个很好的进攻计划占领环礁外围小岛,并在小岛上布设炮兵进行近距离压制。 “我认为上校的这个计划可行!”史密斯赞同道:“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用舰炮、战机以及布设在近岛上的炮兵来共同压制日本人的炮火。尤其是我军布设在近岛的炮兵,这对日本人来说将会是个很大的麻烦,日本人有限的炮火不知道是该反击我近岛炮兵还是该用于封锁环礁入口或是轰炸登陆部队,而无论日本人选择哪一个,对他们来说结果都会是一样的,那就是他们阻止不了我们登陆!” “我也同意这个作战方案!”特纳也赞同道:“这可以尽可能的发挥我军的火力优势,而且直接攻击日本人薄弱的靠泻湖一面的防御工事,日本人肯定想不到我们会敢于在大白天从泻湖登陆,而且即便他们后来意识到这一点,也已经太迟了!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条件布署一道新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