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新的外号
等到大家回过神来,仔细回想就会发现,原来创新中心官网页面上只有外观尺寸、重量、显示单元分辨率、处理器主频等寥寥几项信息。刷新率、动态分辨率、视角宽度高度、亮度等信息,却是一样也没有,而正是后面这些参数,决定着产品的实际体验。 所以根本没有什么猪队友,所谓的“爆料”显然是欲扬先抑的“抑”,现在他们的感受就是那个“扬”了。 虽然发觉自己被套路了,会让人微微有些不快,不过却没人因为这个而去埋怨什么,毕竟“十动然拒”之类的神转折他们已经见得太多啦。 大厅中的嘈杂议论声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大家就想起了刚才眼前那漂亮炫目的画面,纷纷伸手在眉心位置按了一下,切换回了VR模式。 实际上,他们现在看到的只是NT的一段热机视频。 本来N系列都支持免镜模式,免去了近视人群需要戴两层眼镜的烦恼,只要不是视力极差瓶底极厚的人,都能通过调节看到清晰的画面。那些深度近视/远视/散光的人,眼球比常人脆弱不适合观看过于激烈的VR视频,却是没有办法。 这里面除了N1是手动调节,其他两款都是自动调节,方法和眼镜店里那些电脑验光配镜仪完全一样,系统自动调节镜头组上下左右位置以及成像焦距,确保用户看到清晰画面。而在NT上面,因为多了额外的偏转镜头组,这个自动调节就要麻烦一些,除了前面的步骤,还要让偏转镜头组的运动速率与用户的用眼习惯相匹配,从而尽可能地扩充动态分辨率与视野范围,达到更好的观看效果。 为了让用户在测试阶段不至于无聊,专门只做了一段精彩的热机视频,来吸引注意力打发时间。 其实在场众人要是有心留意的话,就会发现自己看到的画面越来越宽广,好像眼前的虚拟屏幕面积正在逐渐扩大一样,这便是光轴偏转模块逐渐找准用户节奏的结果,当眼球朝某个方向看时,它及时偏转光轴方向把屏幕上迅速刷新的内容准确投射到眼球黄斑位置,这样用户看到的实际画面就要比静态画面宽广许多,理论上甚至填满整个视野,让人完全看不到一丝丝黑边。 不过那样的话对偏转模块移动速度的要求就太高了,为了不让本来就接近爆表的成本继续爆炸下去,设计团队只能舍弃这种美好的想法,不得不把精力全部放到优化结构降低成本上面去,他们可不想也被调去脑洞组。 待在脑洞实验室里,固然可以随意开脑洞挥洒创意,但那些奇葩产品大部分都卖不出去,自然不能给公司创造利润,同样也不会给大家带来奖金和分红。而大部分设计师毕竟还是要为车房娃奔波半生的普通人,当然不能像那些任性单身汪一样有梦万事足地申请调去脑洞组。 热机视频的内容是一段漂亮的风景,和一般照片视频不同的是,这段山谷风光视频是“活”的,可以和观众进行一定程度的交互。 随着检测项目的逐渐深入,更多功能解锁,观众们突然发现自己原本透明不可见的“身体”逐渐有了颜色和形状。很快“塑形”完成,他们在虚拟世界里有了自己的身体,只是脸孔都变成了卡通风格,身上衣服更是变成了相近的颜色和款式,倒是臀下同样坐着的虚拟座椅看起来更加拉风酷炫,颇有些科幻作品里椅式单人飞行器的赶脚。 虽然新的身体都是半身不遂,没办法站起来,但是他们却可以用倾斜身体的方法控制“飞椅”的前进方向,然后挤开树枝、蹭落树叶、在草丛滑行,吓跑惊飞里面的兔子小鸟。 嗯,就是这飞行器发动机有些糟糕,无论朝那个方向飞都是突突突的,跟拖拉机一样。 即便4D座椅借助机械结构和空气喷嘴模拟的飞行加速效果与树叶落肩效果拙劣粗糙,但在强大视觉画面的支持下,还是一很多人相信了,下意识伸手感受飞行速度,或者伸手摸肩拂腿的人不在少数。 然而特制座椅虽大,却不能保证手伸到哪里都能吹上风,所以伸手感受风的人很多只能失望地收回手,那些去拂拭树叶草枝的人同样只能摸到自己衣服。 好在有了前面的经历,这次却是没人再大惊小怪地切换回RR现实模式交流感受了,大家都在欣喜地发现着属于自己的惊奇。 直到一个精致的弹窗突然出现在眼前,才算是打断了这段新奇的体验。 “系统提示:热机准备已完成。您的用户配置数据成功上传至XUCC服务器,下次使用NT设备时将自动加载用户配置。” 因为领取设备时都刷了校园卡,默认登录账户便是各自的学生账号,倒是免了大家输入账号密码的麻烦。不过也是因为这样,才让他们没能第一时间见识到目光输入技术的神奇。 弹窗渐隐消失,众人眼前的画面再次发生了变化,伴随着臀下突突突地振动感,视角迅速上升离开刚才的清秀不知名山谷,不等大家看清楚脚下的山川景物到底是哪里,他们就已经冲入了平流层,低头再看却是只能见到越来越厚的云层。 然后云层快速远离,众人“飞出”了大气层,歪歪斜斜漂浮在地外轨道上,脚下是那颗漂亮的蓝色行星,远处可以看到或快或慢飞过的大小卫星,身边是同样一脸惊异的同学,偶尔还能看到某些倒霉蛋儿被飞掠而过的微流星或者一只宇航服手套击中,打着旋儿飞出去的倒霉模样。 注意到这些东西速度并不快,有些人便试着在即将撞上自己前伸手拍打,成功打飞着有之,用力过猛导致自己旋转起来的倒霉孩子也不再少数。 实际上太空垃圾和微流星的速度都很快,就算卫星太空飞船挨上一下都要掉层漆甚至直接报废,普通人被击中妥妥是身上开个透明窟窿的节奏,不过大家看到的毕竟只是幻想画面,既然能接受自己不需要氧气的设定,自然也能够理解为什么这宇航事业两大害突然变得辣么温柔。等到习惯了“太空失重环境”,大家的技术越来越熟练,甚至用各种各样太空垃圾打起了太空乒乓。 基于蜜蜂,或者说马竞的习惯,有他参与的活动通常都是有直播的,这次在VR环境中进行的VR主题演讲自无例外。 所以守候在大幕小屏前的网友就看到了又一出颇为喜感的画面,刚才还在突突突上下抖动的座椅,这会儿却是像遭了风灾的倒伏作物一般,一个个歪歪扭扭地东倒西歪,完全找不到两只方向完全一致的。而且这些椅子还在慢慢动着,带着什么的观众缓慢摇晃或是旋转,后者脸上的表情也是各种各样,为大家奉献了一出精彩的颜艺表演。 等到看到2P的VR观众模式直播的网友专门切到1P发弹幕,大家才知道原来这是在模拟太空失重状态,一时间各种弹幕也是纷纷涌现,有赞叹有怀疑,当然也有人怒喷“呵呵,演得真好“,”强烈推荐去参加歌手第三季录制,节目组需要你们这样的表情帝”的人。 不过这些却是与吴攀他们无关了,因为在稍嫌漫长的前n戏过后,某个家伙终于舍得出场了。 既然是VR报告厅,马竞自然不需要站在主x席台上侃侃而谈,所以虽然他本人此刻就在这栋建筑里面,但出现在吴攀他们眼前的却只是VR的虚拟画面。 这样也能发挥优势,给马老板一个足够拉轰足够光彩夺目的出场方式。 金甲圣衣、七彩祥云这些自然是没有的,这是一个科学展望向,或者说科幻向的主题活动,玩玄幻毕竟不搭。 繁星点缀的黑暗空间中,突然出现一个光点,然后是更多光点,彼此连接成线,然后“光线”交织成网,网眼越来越密逐渐变成一个光灿灿踩着碟形物体的人形,等到光线暗淡下去,踩着飞碟、穿着未来风贴身宇航服的马竞就闪亮登场了。 和观众们只是简单扫描建模形成的动漫风虚拟身体不同,马竞的造型无疑更加精致真实,他的头发和皮肤、身上的衣料,以及脚下的飞碟都有着丰富可信的细节,显得很是真实。 “同学们好、网络上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迅速飞到众人附近,马竞对着上三层中三层下三层填满了一面空间的人群挥手打了一圈招呼,连带着还捎上了看直播的网友们,然后他就立即进入了正题。 “如大家所见,就像是幻灯片的发明和应用改变了演讲形式一样,VR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同样也要改变演讲的形式。作为技术应用的新尝试,我们与鹭大合作,建立了这间全世界第一间VR报告厅,当然也许还是世界上第一间VR影院或者VR网吧,这取决于今后你们在这里做些什么。” “而现在,就让我带着大家看一看虚拟现实技术的现在和未来吧,”马竞右手一挥,一个发着红光的细长囊状物出现在众人眼前,视线穿过半透明的薄璧可以看到里面躺着一个果体的、某部位被圣光覆盖的男人。 红色物体在众人眼前缓缓旋转漂浮着,立即有人认出了这东西,喊出了“人形电池”的名字。 后者是著名科幻电影里,AI统治世界后用人类制造的生物电池,在那个世界里人都是在地里种出来的,长大后会被放在这些透明囊里面,在脑后插上数据线,一边上网参与Matrix虚拟世界,一边为AI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生物电。 “生物发电技术靠不靠谱并不在我们今天讨论的范畴之内,同样的这部影片的深刻寓意也不是我所要介绍的,我们关注的重点当然还是脑后插管技术。” “既然大脑接收、处理和发出的信号主要是神经电信号,那么未来完全有一天制造出高效率的脑机接口,让大脑直接与计算机进行连接获取所有信息。那时候到底是人手一个头盔、几百亿人一起玩脑波虚拟网游,还是被取出大脑装进营养槽,变成可怜的缸中之脑,却是只有未来才能解释的清楚。” “不过真要到了那一天,好像这几种方式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不是么?” 一边说着,他在那个脑后插管的果男身边又招出了躺在游戏仓里的果男、躺在床上戴着游戏头盔的少年,以及一只装在透明营养槽里,神经通过线缆连接在计算机上的大脑。 “排除外在形式的不同,这些都只是不同的大脑上网方式罢了,相对来说,缸中之脑和人形电池的上网方式最经济实惠,全免费不说,还不用定期下线补充营养和上厕所。” 大家都是年轻人,很多都有看过类似的网络小说,自然了解这些梗,纷纷笑了起来。 “当然,免费是好事情,可强制使用剥夺选择权就不好了,好在脑机接口技术现在还很原始,倒是不用担心。虽然通过识别脑电波波形或者肌电图波形,人们开发出了一些脑机控制设备,不过传递的信息量很有限,准确性也很坑,就像古代的烽火狼烟一样。” “既然直接绕过感官跟大脑联系暂时行不通,我们只好把注意力重新放回到视听触嗅味五感上来,于是有了虚拟现实技术。” 接下来就进入了广告时间,马竞拿出来了一堆过去到现在的VR设备给大家体验,通过完美模拟它们的使用效果,光明正大地秀起了自家技术。 等到马竞宣布演讲结束进入答问环节,广告时间也是进入了高朝段落,观众都对NT非常好奇,马竞有选择的回答了。 只是在那些看直播的网友们看来,“就差来一句:我们的目标是没有蛀牙!” “高露洁1” “不对,应该是马博士!” 然后,某人头上又多了一个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