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着中所隐藏的秘密(三)
书迷正在阅读:末日轮盘、腹黑霸女:纨绔驭兽师、王妃要落跑、天才相师、报告王爷:王妃很萌很倾城、化魔决、异宠、第二进化、月桂之旅、星辰天君
《三国演义》记载了三个国家,对于他们的认识有太多太多的与原作者要表达的意思相违背,这样的差距甚至还影响到了真正的现实事务上。近百年来我们老在与其他国家的外交中吃亏,让人感觉十分捉急,而对于区区一百多章节里面,很多基本问题偏偏有太多腐儒给人胡说,导致了很多人生观错误判断,这样不好。说句实在话,要是想明白《演义》中的道理,你最好还是不要听那些在电视上一脸严肃,可嘴上一点儿都不严肃的话。道理明显,老罗是政府迫害的对象,他讲得是一些让人不能忍受的了得,同样四大名著都是这样子的。你信不?我来告诉你一点吧,省得读者一生还犹自不知的事情。 魏蜀吴三国谁是天时?谁是地利?谁又是人和?一定会有人这么讲,魏国是天时,吴国是地利,蜀国是人和。一定的。可是很不幸,这不过是大家的朦胧猜测罢了。 论起地利来,谁又是像魏国这样占据南北高下优势的国家一般具有地利优势的?你说吴国有地利优势,可是蜀国天险比它又如何?后来每每伐魏的时候都因为交通不便而造成物资人员运输不上去,这怎么讲?你还不认为魏国是地利,谁是? 天时又是什么意思?我也不知道这是哪个著名的人物,恐怕连字典都没有查过就说天时在魏,天时是最不好理解的,但是可以大致解释为掌控舆论,造成一种做法正当性的效应,也有天气的原因,在于你怎么理解了。天时是很容易过时的,虽然话语权上让人难以辩驳,但如果没有人来真心服从,那也是白搭。明白了是吗?蜀国就是天时。 什么?不能理解吴国竟然是人和,这太过具有颠覆了!如果你好好看看原著,你就不会迷茫了。试问一下,魏蜀两国有谁能为了国家大业,自愿挨上数百军棍又再加上一个不怕死的人去曹营诈降?有谁能够为了吴国大业将魏国数十万军队进攻大包大揽既顶住投降派,又能打败曹cao,还不是为了自己?孙权当上主公连二十都不到,谁想取而代之是很容易的,可是保住他。《三国演义》吴国的出场时间最短,但却是最精彩的,因为每每都有顶级人才人会为了吴国基业发自内心的呕心沥血。这是魏蜀两国都难以看齐的,为了取荆州,谋士武将纷纷出场,有离间刘备内部的,有联盟曹cao的,更有人直接攻打的。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孙尚香居然也为了吴国自愿的嫁给一个老头子,这是难以想象的,不要以为孙尚香会真心喜欢刘备,她是爱吴国才在面子上亲密刘备的。孙权也有意思,在联盟即将破裂连忙将她带走,而孙尚香居然还能不顾安危绑架刘禅,将间谍事业发挥到极致。刘备虽然让赵云跟着使间谍工作难以执行,但是她确实是为吴国最后努力一把力了。至于孙尚香和刘备为什么这么琼瑶,我解释作者是为了防止当时的腐儒攻讦才这样做的。否则的话老罗很快就会背上用心险恶的罪名,这在自宋开始时的拥刘思潮当中是不可原谅的。三国时期吴国绵延最长,吴国的经济发展最为生猛。连魏的名将羊祜都采取的是攻心战术,收取吴国民心战术,一连使用了十多年才成功的,你说吴国是人和对不对? 魏蜀吴的君主到底谁的能力最强?曹cao地盘最大,所以他最强,但是《演义》却有了非常详细的描写。董卓在看到吕布的时候用一匹马一个叫李肃的人去招降,而看到孙坚的时候,却用的是心腹前来联姻招降,高官厚禄享之不尽。这要是让吕布知道非气死不可,当时一匹赤兔马董卓一脸不舍,在董卓眼里孙坚比吕布值钱得多。至于杀掉华雄的刘关张,董卓连提都没有,曹cao败得那也是个彻底。曹cao在和孙坚一起攻打董卓,袁术先想到的是,孙坚太猛,他要是打败董卓怎么办?从没有想过曹cao会不会。所以我判断,孙坚能力胜过曹刘,可惜命短,但是猛虎基因保留了下来。 《隆中对》绝对正确吗?不一定,绝对错误吗?也不一定。只能这么讲,魏国开始时候最强,政权也稳固所以他想的是一统江山,江东在赤壁之战后气势如虹,马上要做的是二分天下。三国之间的国策制定都是依据本国实力来做出规划的,不是最高统帅脑门子一热,上嘴皮一碰下嘴皮,想上就上的。 天时和人和有什么不同?简单讲,天时就是舆论,人和是发自人性中的本能。这是我这样的凡夫俗子难以讲透的,只能够一言以蔽之了。 李严为什么会被搞掉?这是一个很费解人脑子的事情,身为另一个托孤大臣居然会被另一个托孤大臣所排挤,从这里看来你还敢说蜀国是“人和”吗?这不由得想起当年,凌统和甘宁之间的愁怨被孙权化解掉的经典案例,与之相比蜀国这真是有点让人不能比较。那么请问李严和孔明到底是怎么发生内讧的? 史书写得过于仓促,《演义》上写的是:司马懿暗使反间计让李严前去搞发,李严中计向刘禅讲了许多孔明的坏话,最终刘禅召回了孔明,使得看似即将胜利的伐魏战争功亏一篑。刘禅真是一个昏庸之主呀!就差给孔明十二道金牌了。 是这样的吗? 现在来说说这里的秘密吧。《三国志》之中,《百家讲坛》易中天先生其实已经把事情讲完了,如果你仔细分析的话你就会发现,其实里面没有太多奥妙,陈寿把这里的解密关键早就已经是写得透透的了。关键是读者如何认为的而已。 解开迷题的钥匙有三个,一是孔明多年来把持军权,李严这个长官军务的名义上人物成为虚职;二是李严向孔明写信要他“加九锡”,这是准皇帝的开幕曲。孔明的反应时没有反对,反而写到“加十锡也可”,其意不言自明。他是丞相所说所言是要板上钉钉的,而且更关键的是一千多年后我们居然都知道这件事情,这么私密的事情;第三件事,李严被赶下台,有居多大臣联名上书表示支持。 什么意思?其实,陈寿也是够意思了,他所在的时代是西晋灭亡蜀国的中间时期,身为亡国之臣,他太了解当年孔明的很多秘密了。可是孔明在世时,极大地保证了他的那个政治团体们的利益,陈寿也是深受其利的,所以不好多讲地。只要将里面的契机全都写明也就行了,李严被夺去军权很不太高兴,而孔明也很争气,北伐一直都以失败告终却没有一点儿下去的意思。李严便试探了孔明一番,比如劝他加九锡,孔明回应道可以加十锡,你认为这件事情李严会不告诉刘禅吗?刘禅知道了的话会如何处置?孔明又会是什么反应?
如果想明白这些的话一切都豁然开朗,刘禅想杀杀相父的威风,但是孔明军权在手谁敢造次动他?最好的办法就是赶紧让孔明离开魏蜀边界,这样子相父就不会恋栈军权了。于是孙权攻打蜀国的谣言就此传开,也就只有这件事情可以惊动孔明了。孔明是因为联盟才当上相位的,这本身就是因为他国之力而取得的利益。蜀国在刘备死后,经历了丢失荆州,夷陵打败,黄权孟达等人降魏等重大糟糕的事件,已经是在死亡的边缘,这还不说有内部叛乱,所以要保住蜀国就只有联盟了。孔明就会受到更多更多的重用,不用还不行。这是对刘禅、对蜀国而言一个没有别的选择的处境。当刘禅看到加十锡的回信恐怕也是也是病急乱投医了,同时心中也有这样的安慰:孔明回来之后,一个皇帝加上一个顾命大臣向他施压,孔明应该有所收敛才对吧;按说孔明加十锡的信已在面前,我们私下里一个政治协商,朝堂上相父老老实实地交出军职应该就行了。 可是没有想到,孔明简直就是天生来做丞相的,政治才能却是很了不起。他居然将李严多年来和他书信来往的许许多多的关于对李严不利的信件居然一封不少的留了下来,而且他还联络了许多大臣,其中大部分是高级武将联名上书指责李严、拥护丞相。其中最为恐怖的人物就是魏延!魏延是汉中太守,汉中太重要了!如果这个地方被其他势力所吞并,蜀国时刻都要接受汉中带来的巨大军事威胁,蜀国就有亡国灭种的压力。如果魏延一个不高兴,他就是不投降敌国,消极怠工都不是蜀国能够接受得了的。张鲁凭借汉中和地盘远大过他的刘璋对抗那么多年不是没有道理的。 可以想象,当刘禅看到这封联名书之后,年轻的刘禅算是崩溃了,他以后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多年来在长坂坡大逃杀,在虎女孙尚香绑架下的情形早就让这个小子肝胆俱裂好不容易过上几天好日子就要受到如此打击。他不太可能在振作起来了,以后就好好地在董允的手底下老老实实的吧。刘禅也很惨,封建制度中居然会有像他这样被绑架的还真不多见,难怪以后会如此为了活命而为人下作。 李严也蒙了,如果他跟孔明死磕到底的话说不定还有一拼之力,没奈何,形势比人强。我相信孔明一定对他有些暗示,他这次老实下台,以后孔明会看在先帝份儿上重用与他。于是一场也是“将相和”的戏码在《演义》中描写,但是李严最后却死亡了,而且还是在孔明死后不久,陈寿不知为何一定要写一个已经下台的人的死?是为了突出李严想念孔明,还是什么原因,也无从考究了。 这也充分说明了,孔明却是是一个政治高手,他可是凡事预留一手的。我们也该学习学习,懂得成功是给有准备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