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在线阅读 - 第九十二章 德械化

第九十二章 德械化

    最关键的是抗联在眼下轻武器的生产,已经主要集中在部队主要装备的自动步枪、班用机枪,以及通用机枪之上。而且为了减少轻武器的口径种类,除了为关内部队制造一部分冲锋枪之外,抗联自身冲锋枪需求已经降低很多。

    这种武器的制造与生产数量,其实已经在不断的减少。而且随着部队在不断的扩编,制式武器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抗联眼下的军工产能很大一部分,都要满足自身主要制式武器的需要,剩余的产能相当的有限。

    至于冲锋枪的产量,在关内部队交换來的德制冲锋枪,已经开始陆续大量进入部队的情况之下,已经是一压再压。满足苏联人的需要,不仅要对生产线重新进行调配,而且还要减少抗联自身轻武器的产量。

    同时在还要对苏联人转交过來的战利品,进行维修的情况之下,也实在沒有那么多的产能去满足苏联人过大的胃口。二十万支冲锋枪,对于美苏來说,也许可能就是一个季度,甚至只是一个月的产量。

    但是对于抗联來说,却是要三到六个月的产能才能满足。这还是要将其他所有的轻武器生产,全部停下來的情况之下才能满足。这还沒有将原本就相当紧张的军工原料,改变使用方向所造成的损失。

    在自身军工生产重点方向已经转移,原有的储备,已经大部分给关内部队换装的情况之下。苏联人提出的这个数字,让杨震的确相当的为难。不仅实在拿不出來这么大的数量,而且杨震也认为沒有义务去为苏联人做这些。

    当然如果紧一紧的话,倒也不是完全拿不出來。如果将抗联目前所有装备的冲锋枪全部收回來,再加上补充给关内部队的冲锋枪,也全部收回來的话。以及自身始终保持着两万支左右的库存,在制造一半的数量也就差不多了。

    但问題不是那么的简单,抽调回來的这些轻武器留下的缺口,是需要同类武器去填补的。而且下发部队的那些武器即便抽调回來,也是需要重新翻新和维修的。这也是一样要占据东北眼下,已经使用到极致的产能,这还沒有算上对军工原料的消耗。

    再加上杨震认为东北沒有义务,为苏联人去做这些。而且杨震也不想让东北局与抗联,成为苏联人想要什么,就拿什么的兵工厂。原來给关内部队换装的德制装备,都是抗联用粮食换回來的。眼下抗联沒有这个义务,去为苏联人生产轻武器。

    可发现训练一个冲锋枪手的难度,远远低于一个步枪手。同时在苏德战场眼下的情况之下,冲锋枪是一款性价比相当高的武器的苏联人。却坚持要求抗联提供自己要求的二十万支冲锋枪,并在战争期间每年都提供部分类似武器。

    抗联制造的使用弹匣的冲锋枪,虽说在单位弹药携行数量上,不如他们装备弹鼓的冲锋枪。但是结构甚至更加简单,性能也更加的可靠。最关键的是使用的弹药,与苏军冲锋枪使用的弹药通用。这对苏联人眼下损耗过大,补充不足的情况之下,对苏联人诱惑力是相当大。

    在杨震拒绝了这个要求之后,苏联人也毫不客气,表示如果杨震不答应,将停止向抗联转交他们所需的德制武器,并直接扣押了原计划转交的一批德制轻武器以及火炮。同时不断的向延安施压,要求延安逼着杨震同意。

    这件事情搞的相当大,不次于那次相互扣押援助物资和装备的事件。而且闹的之大,甚至惊动了美国人。最后在专程赶过來的副主席、代参谋长,以及美英两国驻苏军事代表团长的协调之下。

    在经过一番争吵之下,杨震最终有条件的答应了苏联人提出的这个数字,并且同意将抗联库存的苏制轻武器之中,主要是当年缴获外蒙军队武器装备之中,挑选可用的翻新后转交给苏联方面。

    作为补偿,苏联方面则同意削减一部分粮食的供应量,以缓解抗联承受的经济上压力。但是在煤炭的供应数量,苏联人却拒绝做任何的削减。不过苏联人也同意,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对抗联棉花的供应量。

    而对于苏联人,这种时不时搞出來一些动作的做法,也相当头疼的美国方面,则答应安排加拿大的兵工厂,在四三年下半年之前,为抗联再生产三万支勃朗宁M一九三五手枪,以及提供一部分九毫米冲锋枪弹。

    同时提供一批美英在北非战场上的战利品,主要是机枪和冲锋枪,以及相对应的弹药。外加两万条卡宾枪,以及六百万发卡宾枪弹。抗联为苏联人生产的所有武器,所需的军工原料和设备都由美国人提供。

    而且这批武器和物资,不计算在抗联的援助份额上,都算在苏联人的头上。也就是说这次交易是苏联人提供原料,由东北为其生产和制造,他们所急需的轻武器。虽说东北方面占用了部分已经很紧张的产能,但是毕竟也换回來了一部分的机器设备。

    不过虽说美国那位驻苏军事代表团长,对杨震不要他用美制汤姆生冲锋枪,补充将自己冲锋枪提供给苏联人后留下缺口的建议。却要二手德制冲锋枪的建议,多少有些大惑不解。但美国人的慷慨,最终还是缓解了当时尴尬的情况。

    在这个协议之下抗联将原有的库存,全部转交给了苏联方面。中央也电令换装的各大军区,将抗联提供的自行制造的冲锋枪,又全部收缴了上來运回东北翻新,上交之后留下的空缺等待苏联人转交的德制冲锋枪重新补充。

    抗联自己除了前十个师装备的冲锋枪,以及留下作为应急储备的总共四千支之外,其余的已经在美国人答应的卡宾枪和手枪到位之后,在四三年上半年连同库存,全部移交给了苏联人。这次移交给山东军区的两千支自己制造的冲锋枪,可以说已经是抗联最后的库存了。

    除了留下部分自用之外,将所有库存的七点六二毫米手枪弹,全部转交给苏联方面。除了十个师还保留一部分自行制造的冲锋枪之外,抗联部队从十一师开始到新组建的部队,原來装备的炮兵等非一线作战人员,则普遍更换了德制冲锋枪。

    到了此次会战之前,除了山东军区还有一部分抗联制造的冲锋枪之外。整个关内部队装备的冲锋枪,已经全部都是清一色的德制冲锋枪。而且整个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战略区,主力部队已经全部的德式化,原有日械与汉阳造一类的老枪也已经彻底淘汰。

    用军委的那位代参谋长的话來说,重庆方面从中原大战之后,到七七事变之前苦心经营,搞了近十年的所谓德械师。结果除了钢盔和水壶之外,武器装备最多只能在口径上,称之为德械。

    眼下装备最差的十八集团军,几乎所有的主力部队,反倒是借光成了真正的德械师。除了钢盔是美制英式,以及身上的军装之外。轻武器除了部分国造马克沁重机枪之外,基本上都已经清一色的德械化,就连重武器也配备了一部分德国造。

    不过相对于抗联自己制造的射速更快,但是精度略差一些,更注重以火力密度取胜的冲锋枪來说。对于这些射击精度相当高,甚至可以称之为高精度冲锋枪,虽说射速略低但更受关内部队欢迎。

    毕竟抗联自己制造的射速近七百发的冲锋枪,在关内部队很多指挥员看來,与那些德造机枪一样,实在有些太过于浪费子弹。对于长期只能依靠缴获、收集,才能获得补给。已经养成节俭习惯的关内部队指挥员來说。

    这一开枪子弹像雨水一样泼出去的武器,让相当一部分的指挥员很是心疼。两支冲锋枪交叉火力,的确可以覆盖一条街道。可这两支冲锋枪几十分钟之内,可以打光一个连的弹药储备。

    抗联的冲锋枪那都好,结构也简单。就是有一点,这高射速也意味着太浪费子弹了。关内部队不是沒有装备过冲锋枪,无论是当年各个派系大大小小兵工厂,仿造的德式MP十八冲锋枪,还是晋造的汤姆逊冲锋枪都使用过。

    不过即便是性能最好的原装进口德制MP十八冲锋枪,最大射速也只有四百发。使用量最大的地方各个派系,自行仿制的参差不齐的产品射速则更低。像抗联制造的这种射速高达近七百发的冲锋枪,实在是沒有用过。

    德制冲锋枪的射速,虽说只有五百发,但射击精度极高。可以在有效射程之内,既可以满足相对精确的射击,也能保证必要的火力密度,更适合讲究一发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的关内部队使用。

    所以这个交换杨震虽说不满意,但是在美援卡宾枪到位,以及苏联转交过來的二手货到位之后,也算是一个皆大欢喜结局。苏联人虽说受制于缴获的数量,未能做到一对一的交换,但是数量也足够满足关内部队需要了。

    不过苏联人转交过來的,纯属顶账的德制七十五毫米步兵炮,却是因为口径特殊。性能也并未比日制四一式山炮强哪去的同时,作为步兵炮的重量又有些大,所以抗联并未装备使用。

    但这种射速奇快,又比日制九二步兵炮和八二迫击炮威力大很多、射程也远,既可以平射又可以曲射的步兵炮,关内部队却很喜欢。在四一式山炮数量不足,九二式步兵炮作为旅属火炮威力又有些不足的情况之下。

    这种步兵炮对付日军岗楼一类的工事,还是相当出色的。在曲射的时候,弹道性能也很出色。同样可以快速分解的性能,以及分解后部件的重量,也让关内部队相当的满意。射程虽说近一些,但也很符合关内部队的作战特点。

    最关键的是,关内部队不少的炮兵教官,都是出身于原重庆方面部队。这款火炮曾经是重庆的中央军重要装备,熟悉的装备让部队上手的速度很快。所以这种德制步兵炮,被來东北开会的副总指挥,全部都给要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