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在线阅读 - 第四百零四章 搜救战术

第四百零四章 搜救战术

    但别看这些地雷构造简单,制造工艺粗糙.但是这些数量极大,到战后很多年也没有最终确切数字的地雷,显示出来的威力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尤其是遍布日本大大小小农业区的雷场,甚至远远超过美军采取的所谓饥饿战术,投掷的那些水雷的威力。

    而且有些制作工艺并不是很粗糙的地雷,寿命也远远的超过了设计。毕竟每个木匠的工艺水平不同,制造出来的东西质量也不同。优秀的木匠造出来的东西,能够十几年不生虫子,造出来的地雷也一样。

    事实上直到战后很多年,这些地雷的危害还在持续。登陆日本本土的美军,也在这些地雷上吃尽了苦头,被炸死炸伤了很多人。这些遍布了整个本州、四国、九州,甚至北海道的雷区,让日本人在十几年之内都谈雷色变。

    到了四三年秋收的时候,日本本州岛主要的粮食产区有相当一部分地方。甚至到了农民被炸的都不敢下地,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田地里面成熟的农作物,烂在地里面的地步。直接导致了四三年,整个日本本土粮食大面积的歉收。

    无数的探测器无能为力的木壳反步兵地雷,只是日本人在这场战争之中吃到的苦头之一。随着战争的进展,落在日本人头上的不单单是炸弹,以及脚下不知道什么时候炸响的地雷。还有大量的足可以让日本人水稻绝收的化学试剂,也不断的被撒布到日本人的农田之中。

    不过直到四三年下半年,抗联的对日轰炸力度虽然越来越大。但是受制于炸药的产量,以及军工重点还在国内急需的装备和弹药生产之上,所以对日轰炸并未连续进行。虽然不能说时断时续,但是轰炸的间隔还是很大的。

    基本上每两次轰炸之间,都有着三到五天的间隔期。一个星期或是半个月的间隔期,也不在少数。而且轰炸的重点,还是集中在拥有大量兵工厂的各大城市。对日本本土的其他地方,主要还是以空投地雷,封锁交通和主要粮食产区为主。

    在轰炸的次数以及出动轰炸机的力度方面,根本就让日本人毫无规律可以摸。某次因为与美英之间搞出的矛盾,抗联曾经长达一个半月之内未进行任何的轰炸。也就是说这一个半月之内,抗联是一架轰炸机都没有出动。让调集了三百多架战斗机的日本人,空等了一个半月,lang费了大量对当时的日本人来说,相当宝贵的兵力。

    在轰炸战术不断调整的同时,在杨震的亲自主抓之下,为了减少飞行员的永久损失,抗联也改进了原有的营救战术。日军在日本海上空部署的三道拦截线,虽说因为缺乏预警雷达和通讯的落后,以及缺乏夜间战斗机。

    而且面对着皮坚rou厚的美英战略轰炸机,只有两挺十二毫米机枪,甚至是七点七毫米机枪的日本陆军战斗机,明显应对的很吃力。尽管日本人不断的改进机载武器,加装二十毫米机炮。

    可这些原型很精良,但是在使用的时候理论上总是打不中不说。过于讲究轻便的改型机炮,因为走的太过极端。重量减了下来,可靠性也随之大幅度的下降而总是卡壳的机炮,起到的作用远不如日本人期待的那样。

    大部分时间之内起飞拦截的日本飞行员,不是打光了炮弹也没有命中一发。就是因为机炮卡壳,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抗联的轰炸机从眼前溜走而束手无策。或是眼睁睁的看着被机载机枪子弹打的满身窟窿,却毫发无损的轰炸机投掷完炸弹转身撤回。

    因为缺乏大威力的机载武器,引进或是自研的机炮不是可靠性不佳,就是性能差到了极点的日本陆军。为了能击落这些皮糙rou厚的轰炸机,甚至将陆军用的大正十一年式平射炮,九四式二十毫米自动炮都搬上了飞机。

    不过日本拦截战斗机因为缺乏足够的机载火力,而拦截效果不佳。但是日军的地面高炮火力,却是异常的凶猛。在轰炸日本本土的时候,想要不付出代价,基本是不可能的。每次行动或多或少,都有轰炸机被击落。

    在拦截战斗机,因为机载武器效率低下而效果不良的情况之下。偏爱剑走极端的日本陆军,干脆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增加地面防空武器上。不仅加速生产一式七十五毫米高炮、大正十四年式一零五高炮、九九式八十八毫米高炮,还研制出三式一二零大口径的高射炮。

    同时日本战斗机虽说缺乏拦截火力,但是其作战态势却相当的凶狠,尤其是日本飞行员的玩命精神却是一般国家比不了的。机枪无可奈何,机炮有限的炮弹打光了也很少命中一枚。打疯了的日军飞行员,干脆驾驶飞机采取撞击战术。

    所以日本人的地空火力,给抗联的轰炸机群带来的威胁还是相当大的。怎么样在底子还狠薄弱的情况之下,尽可能的将战损轰炸机上的空勤人员营救回来,这对于抗联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无论是美制重轰炸机那种型号,机载人员都在八到十人。最少的斯特林轰炸机,乘员也在七人。一旦被击落,空勤人员的损失无疑是很巨大的。教育程度相当抵,甚至大部分人都还是文盲中国人没有美国人那个底子,可以短时间培养出大批合格的空勤人员。

    一个轰炸机飞行员培养的难度,还要在战斗机飞行员之上。大批量的空勤人员,对于底子薄弱的中国人来说,还是相当的吃力。日本人越来越猛烈的防空火力,让抗联不得不改进营救飞行员办法。否则底子还相当薄弱的抗联,实在承受不起美英那样的战损、抗联的轰炸机群往来航线都在日本海上,一旦飞机被击落,尤其是在日本本土被击落,基本上就相当于永久性的损失。在基础薄弱的情况之下,怎么样才能尽可能的将被击落飞机上的空勤人员营救回来,减少一定的损失,也就成为抗联扩大对日轰炸之后,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杨震通过交涉在原有的几架美制卡塔琳娜水上飞机的基础上,又从英国人那里搞来的七架桑德兰大型水上飞机,进行了一定的改装。将机舱全部进行大改,安装了两个配备自封闭和装甲保护的油箱,同时安装了可拆卸的手动加油设备。

    以一根机尾伸出去的长达五米的无缝钢管,作为硬式加油管道。专门部署了距离日本本土七百余公里左右,作为水上加油机使用。如果部署在前沿的小型搜索飞机需要加油,则立即前行在指定汇合地点加油。

    以先后从美国人那里搞来近百架虽说航程短,但是却相当轻便,甚至还带有一定自卫火力的翠鸟和鸭式、鹅式小型水上飞机,作为搜索机用于搜索跳伞飞行员。在轰炸行动展开之际,沿着日本西海岸展开,营救跳伞的飞行员。

    这些轻型水上飞机,虽然载重量不大,自身的航程也难以支撑从根据地到日本西海岸往返。如果单靠这些轻型飞机,虽然能跟随轰炸机群出动,但是却无法完成返航,而且每架飞机能装运的人数更是有限。

    但是这些轻型水上飞机有着轻便、灵活的机体,可以有效的躲避日军的观察哨,以及可以采取超低空的飞行方式,避开已经开始陆续部署的雷达发现。其机载自卫火力虽说无法与日军战斗机进行格斗,但是并未没有一点还手余地。

    将这些小型水上飞机用作一线救援,以大型水上飞机部署在二线,作为联络中转站和加油点的战术。要远比直接在日本西海岸附近,部署大型水上飞机安全的多。至少不会出现救援的飞机,反需要被人救的情况。

    桑德兰水上飞机是英国制造的大型四发水上运输机,航程可达四千三百多公里。满载的时候,航程可以达到两千八百多公里。机体异常坚固,自卫火力也相当的不弱。最大三吨的载重量,虽说比不上运输机。

    但是可以在海平面随时起降的优势,却是当时抗联主力运输机c四七运输机无法相比的。在远程载重量上,更是远远的超过了美制卡塔琳娜水上飞机。经过抗联的改装,这些桑德兰水上飞机在无大风lang的时候,完全可以在距离日本海沿岸五百公里之外,担负着对救援行动支援的任务。

    以桑德兰作为轻型水上飞机的加油飞机,部署在二线作为接应飞机,以及作为临时的海上加油点。以灵活、目标也小得多的轻型水上飞机,作为一线救援主力。这是抗联在整个对日空袭时,在缺乏舰艇的情况之下,主要采取的救援方式。

    将这些轻型飞机以六架为一个编队,一次性出动三到五个编队分别往返加油以及救援,起到的作用远远超过单纯使用大型水上飞机救援。同时一次性出动的飞机数量多,意味着搜索的范围和密度也要大的多。

    每个编队之中采取三架能装载八人的鹅式飞机,为救援的主力。一架鸭式水上飞机,为警戒与搜索飞机。另外一架翠鸟式水上飞机,作为保护编队飞机使用。而在搜索编队的外围,还有一架卡塔琳娜水上飞机,作为支援和指挥机。

    这些轻型飞机即便被日本战斗机捕捉到,被击落一架的损失,也要远远小于出动一架大型水上飞机。考虑到协同的问题,所有的水上飞机的无线电设备都经过改装,可以随时有效的与二线接应飞机进行联络。

    而且抗联每次出动的时候,都派出两到五架的b十七轰炸机,只携带少量的炸弹以及照明弹。并不深入日本领土,只在在日本西海岸盘旋,协助搜索跳伞的飞行员。并且时刻做好攻击遭遇日军舰艇的准备,以确保营救的成功。

    同时给每架轰炸机的所有乘员,都配备了橘红色的救生背心以及配备了信号枪,为营救飞机指示目标。甚至相当一部分飞行员,还配备了战场上缴获数量最大的日军士官级的望远镜,以配合空中营救。并再三交待所有参战空勤人员,尽可能的坚持到西海岸跳伞。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