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在线阅读 - 第四百章 在中国被惯坏的日军

第四百章 在中国被惯坏的日军

    ;

    这位一木清直大佐,明显就是这种人的一个,尤其是他们这些沒有受过陆军大学高级指挥方面的系统教育,对合成化作战一知半解,主要依靠多年的经验指挥作战的无天组军官,与那些有机会出国任职的陆大毕业生相比,眼光更加狭窄。

    只不过他们的那些经验,來自于与一个远远弱于他们自己的对手多年打交道得來的,而不是真正与强手对决,而对于一木清直來说,包括他的同僚在内与多年积弱,内战经验更甚于对外作战的对手作战养成的那些经验,对于日军來说,很不幸并不是一个好的经验。

    当面对着火力比日军还强的真正对手时,就表现的往往不知所措,甚至于可以说压根就不会打仗了,除了少数人之外,大部分的人就只会死打硬拼,也可以说,这帮日军军官手掌握的武器虽说比较现代化,但是真正的现代化作战还沒有学会。

    日俄战争之后,就沒有与任何一个现代化强国作战过的日军,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现代的战争,虽说也参加过一战,但是几万大军去打一支孤悬海外的孤军,根本称不上一场现代化的战争,日军对新式武器很敏感,但是对新的战术和战略,却是保守的紧。

    缺乏真正的现代化战争经验,在加上短视的战略目光,这也是整个二战结束之后美军对日军大部分的将领,真实评价并不高的原因,因为他们不会面对真正现代化军队作战,更不是打真正现代化的战争。

    严重缺乏重武器的**队,让养成张狂习惯的日本军队已经不习惯,甚至是不会与优势火力的敌军作战,一句话日军的眼下的张狂劲头,是在国战场上被积弱的**队灌出來的。

    在国战场上绝对压倒性的优势,成全了日本陆军所谓的赫赫军威,但是也真正害了日本人,重武器升级换代缓慢,大部分的军官,尤其是真正处于一线指挥的军官,缺乏真正面对现代化战争的实际经验。

    面对着具备真正优势火力的敌军,就不知道该怎么去打仗了,诺门罕战役之日军的确给苏军带來很大的伤亡,但是那是靠着步兵严格训练,养成的极高军事素养,以及死打硬拼换來的,日军的确在基础训练上和士兵的技战术上,占据着优势。

    其低级军官的战场指挥能力,也还算可以,但是最关键的高级军官的实际指挥能力,尤其是最至关重要的联队一级军官的实际指挥能力,以及应变能力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在优势的火力打击之下,除了死打硬拼之外,基本上沒有什么应对手段。

    最关键的是,国战场上的所谓胜利,让日本人养成的目空一切的毛病,自认为只要凭借强大的武力,就沒有解决不了的问題,对于大部分的日本军官,尤其是年轻军官來说,这世界上就沒有他们不敢去惹的东西。

    被国人搞的自己反倒是不会打真正的现代化战争的日军,最终还是便宜了美国人,太平洋战场上,日本陆军的表现,除了旺盛的决死精神之外,其余对真正现代化战争的陌生,让美国人其实是捡了一个很大的便宜。

    虽说这一点对现在的抗联很是有利,但是对于华民族來说,却是一种悲哀,更是一种无奈,任何一个稍微有一点血性的人,也不愿意见到侵略者的铁蹄在自己的国土上践踏,但是贫弱的国,能够坚持到眼下还沒有崩溃。

    一支沒有现代化工业支撑,几乎什么都缺乏,甚至身后的国家连维持人生存下去的最基本粮食,都无法得到充足供应的军队,还能在抵抗,还能在继续坚持,就已经是这个国家和军队能做到的最大努力了。

    一八事变,东北军几乎未做抵抗便撤进关内,剩下的东北军抵抗的时候很少,大部分留守东北的东北军,不是一枪未放便缴械投降成了伪军,就是就地溃散,关东军侵占东北真正战斗打的少的可怜。

    自一八事变以來,关东军大部分的战斗都是与只有轻武器的东北义勇军或是抗联作战,而这种作战与其说是常规战斗,还不如说是反游击战,无论是东北义勇军还是之前的老抗联,都是缺枪少弹,基本上沒有什么重武器的。

    东北军留在东北的重武器,不是随着投敌的东北军一起成为日军的打手,就是原封不动的被日军缴获之后,用來打国人,或是武装他们在国各地拉拢的,以便将來有一天能为自己效力的形形**地方武装,或是直接武装伪军,关东军侵占了整个东北,除了锦州一战和嫩江江桥一战之外,根本就沒有经历过什么真正的战斗。

    而在七七事变爆发之后的国战场上,规模庞大但装备极为落后,无论是坦克、火炮,还是飞机都严重缺乏的**队始终未能占据过火力上的优势,甚至哪怕是在一场小规模战役之,占据过从步兵武器到炮兵所有火力的上风。

    派系众多,训练程度不同,装备也不同,但是所有的**队,无论那一个派系,就是装备最优良的央军,与日军的装备水平也无法相比,所谓的德械师,不过是德国钢盔、水壶,加上德式口径或是仿制德式轻武器,以及几门杂牌的老式山野炮组成的简装版都算不上的师。

    如果论起重武器,比真正的德**队差的远了,一个师的炮兵加在一起,沒有人家一个团多,德**队一个步兵团,按照火力配置仅仅七十五毫米步兵炮就有门,还有两门一百五十毫米重步兵炮。

    另外每个步兵团还配备了十二门反坦克炮,在加上营团属迫击炮,一个团的重火力比**队大部分的军还好,即便是央军,这些火力配置也基本上超过一个师了,央军那几个所谓的德械师连人家的皮毛都算不上。

    日本陆军长期以來的主要对手,**队的装备实在太差了,几百万军队装备的重武器,与西方列强和已经完成现代化的日本陆军相比,简直可以说连上个世纪的标准都达不到,甚至一个战区的所有重火力,还不如日军一个师团。

    一个日军重炮联队的一百五十毫米重榴弹炮数量,几乎超过**队所有同类口径火炮加在一起的总数,大部分的军队与其说是步兵,还不如说是步枪兵更合适一些,因为在很多的部队之,连起码的机枪的数量都严重的不足。

    甚至很多的所谓地方杂牌部队之,连最基本的步枪配备的数量也严重的不足,大部分的步枪口径繁多、破旧不堪,弹药和配件配套能力极差,有些步枪,连弹药都沒有來源,只能站岗的时候做做样。

    有些沒有后台的杂牌的杂牌,更是就连那些用脚才能踹开枪栓的老套筒都配置不齐,甚至还在使用上个世纪便已经淘汰,使用黑火药的抬枪,这样的军队,在战场上能给日军带來威胁就怪了。

    而眼下战争打到这个份上,别说战前就装备极差的杂牌军,即便是以前装备较为齐全的央军,机枪和步枪的数量也急剧的减少,只不过与那些小妈养的杂牌军,这些亲生儿的多少还能有些补充,只不过数量,远不如以前充足了而已。

    至于重武器,尤其是现代化战争所需的飞机、坦克、火炮的情况就更差,几百万的军队之,只有老旧的,大部分只装备机枪,装甲极其薄弱的几十辆坦克,还从未进行过步坦协同训练,抗战全面初期,这进口几十辆英德意制造的坦克,几乎沒有给日军造成多少的威胁,就在缺乏步兵掩护之下冲向日军时候,全部白白的损失掉。

    后续进口的苏联坦克,也在拙劣的战术之下,损失惨重却并未给日军带來多少威胁,甚至有的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之下,沒有经过任何的破坏直接被抛弃,反倒是成为日军对付**队的有力武器。

    相对于坦克,战场上需求量的火炮情况虽然好一些,但是数量也严重的不足,而且其除了四十八门德制一五零榴弹炮,几十门德制一零五榴弹炮和百余门博福斯山炮、施耐德山炮之外,大部分的火炮,基本上都已经是落后的产品不说,就是所有还能使用不能使用的火炮加在一起,数量与庞大的军队相比,严重的不成比例。

    除了部分东北军带进关的,原奉天兵工厂仿造的火炮还算先进之外,其余的火炮,不是仿造的西方一战之前的落后产品,就是直接进口的西方淘汰货,手资金有限,人家根本就不卖给你最新式的火炮,更别提转让生产技术了。

    谁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來的,人家研制新式火炮,是为了挣钱,不是为了充当救世主,转让技术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你得买到人家一定数量的产品,当年日本人因为缺乏新式火炮开发能力,引进德国技术生产三八式野炮的时候,德国人也是要求先买四百门成品,外加上四百门的散件,才最终转让生产技术。

    这笔总的花费金额高达四百万日元,可谓是日本自从自行建立军事工业以來,除了海军军舰之外,最大的一笔外购,贫弱的国,换了哪方面的派系,再加上军工方面相对应的投入也承担不起。

    四百万日元,虽然不是什么大数目,但是要想将这批火炮真正的仿制出來,投入可不是几百万日元能下來的,即便是买來了,也因为缺乏优秀的工人和配套产业,无法生产出同样性能优异的火炮來。

    单单就是制造火炮的机器设备,以及相应的炼钢设备上的投入,就是一个天数字,这还沒有将所需人才培养的时间和精力,计算在里面,沒有自己健全的工业体系,就是买來了技术,也仿造不出來。

    一战前的国错过了最佳的建设机会,等到一战后陷入几十年军阀混战的国,又已经沒有那个财力和精力,去建设现代化的工业,等到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国后,同样被大大小小的内乱折腾的沒有实力去搞建设,而且国家积弱,你想买人家还不一定肯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