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在线阅读 - 第三百二十五章 求贤若渴

第三百二十五章 求贤若渴

    ;

    面貌一样,但气势却是浑然不同的两个人,让叶企孙先生明显有些疑惑,只是打量了杨震良久之后才的道:“想倒是想了起來,只是你不是叫杨继善吗,什么时候改的名字,如果你不提,我肯定想不出來了。.”

    “虽然是一个人,但是这两者之间的气势相差太大,实在是有些不敢认了,过去那个杨继善身上是一股子nongnong的书生气,可现在的杨震却满身的杀伐气息,虽说面貌大致相同,但从气势上谁也不敢说你们是同一个人。”

    “我当初还好奇,你当初这个北平大学法学院的学生,放着本专业的课程不学,却是非要跑到清华理学院去旁听与所学专业八竿子打不到物理专业,只是当初几次询问你,你也不说。”

    “当时见你衣衫褴褛,即便冬季也穿的单薄,但环境如此艰苦,却并未放弃求学欲望,实属难得连午饭都无钱吃,却保持着上进心和求知欲,在加上知道你是东北流亡学生出身,家国沦陷,我虽能力有限,但尽可能的照顾,只是当初能力有限,连为你争取一个转学的名额,以及减免学费,并在生活上给予一定补助都无法做到。”

    “等三六年,我与清华理学院的几位教授想向学校保举让你直接插入物理系第三学年就读,并为你提供一定的奖学金作为补助生活的时候,你却已经毕业离开北平,当时我还感觉到很惋惜。”

    “就在來东北之前,吴有训先生闲暇时候还与我谈起过当时的你,那时候对那个衣衫褴褛,却仍旧孜孜不倦,仅仅是一年听旁听课,其水平已经达到了本专业三年级水平的年轻人,印象好的可不仅仅是我一个,包括吴有训教授在内,很多人都对你是印象深刻,当年狄拉克先生到清华做访问,在上示范课的时候,也是吴有训先生坚持让你旁听的。”

    “他说过你当初报考北平大学若是学工科倒也罢了,只是去学法有些可惜了,你的物理学上的天赋,即便是在清华也是少见的,如果你当初报考的是清华,现在恐怕早就考上了美国或是英国的官费留学生了。”

    “只不过我们两个即便是抵达东北的时候,可还不清楚眼下这个在东北打得曰本人头破血流的那个青年将领,居然是当初那个整天跑去清华蹭课的人,不过你随有物理天赋,如果留在科学界,会有很大的前途,但这样一來,中国固然是又得了一个理科的天才,但却少了一位在危难之时独撑大局的赫赫有名的抗战英雄了。”

    “不过你现在的变化可是很大,当初身上那股子书生气可是变的很少、很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满身的杀伐之气,如果你不说,我可是一点也想不起來,如今赫赫有名的抗联总司令,是当年那个在北平大学读书,却整天來清华旁听的沉默寡言的青年学生。”

    听到叶企孙先生现在还有些好奇的话,杨震哈哈一笑道:“我是东北进关的流亡学生,说实在的很珍惜当时这个來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因为当时心中怀揣科技兴国,工业救国的梦想在报考大学的时候,清华与唐山、北平交通大学是我的第一志愿。”

    “叶先生我当时的梦想是做像您或是吴有训先生的那样人,所以才选择了报考清华物理系,只是因为一些原因错过了清华的考试,未能拜到叶先生和吴先生的门下听课、学习,所以一直很遗憾。”

    “虽说后來考到了北平大学,但是因为机遇的原因却是进了法学院,您也知道,当时正值乱世时期,国内的那些大大小小的老爷们、这个那个总司令,有几个遵守法律的,这玩意安邦虽有用,但是即不能救国,也不能让中国便的强大起來。”

    “尤其是在目睹了当时中国的所有机械设备,无论是铁路、汽车,还是电报、电话都是外国进口,无一样为中国人自行制造,东北工业当时为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但是那些工业设备,甚至制造产品的原材料,沒有一样是我们中国自己生产和制造的,而曰本之所以能侵占我东北,更是倚仗其多年以來建设的现代化工业基础。”

    “所以在报考大学的时候,我是很坚定是要学理或是学工的,先生所在的清华的理学院,是我当时的第一选择,那里不仅有先生,还有很多大名鼎鼎的教授,如吴有训先生、熊庆來先生、萨本栋先生、张子高先生等一大批国内名师,能在诸位教授门下学习,是我一生的梦想。”

    “心揣科技报国的我,一心想要的就是报考国内水平最高的清华理学院,期待能在诸位先生门下学习,只可惜时运不济,一场大病让我错过了清华的招生考试,还有燕京大学理学院的招生考试,只能报考招生略微晚一些的北平大学法学院,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只是当时收容东北流亡学生的学校制度,在关内的流亡学生一旦考取某一大学,便不能在继续在原有的中学读书,也就不能再取得资助,所以尽管一心想要在先生门下学习,但是实在囊中羞涩,无力重新报考。”

    “当年的进关的东北学生,只要有书读就已经是难得了,哪里还能挑三拣四,能考上一个大学,就已经是不错了,只是可惜当年一场大病错过了清华招生考试,否则我恐怕早就已经是叶教授的弟子了。”

    “当时虽然未能拜倒叶教授门下,但心中那点遗憾中希望得到一些弥补,所以就在当时在清华读书的一个东北同学的帮助之下,只要有空就去您那里蹭课听,自己的专业课程,反倒是沒有读多少,几乎差一点未能毕业。”

    说到这里,杨震神色多少有些自嘲道:“当年我是学文不成,学理也是稀里糊涂,即沒有因为自己大学的专业成为一名大律师,或是像我的那些同学一样,进入国民政斧那个部门去当一个小官僚,也沒有能成为一名教授,反倒是成了一名军人,现在的情况和当年的志向,整整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不过叶教授此次能來东北,虽然因为时局的关系,不能在继续在叶教授门下学习,但也足以弥补当初的遗憾,只是不知道叶教授能否屈居东北,为东北全境的解放事业,为今后中国的发展,走出我们自己的道路尽一份绵力。”

    “叶教授,作为一名军人,我真诚的希望您能够留在东北,我们这里太需要您这样的专家和教授了,太需要您和您的弟子们來到这里帮助我们建立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国防工业了,尤其是现代化、高科技的国防工业。”

    “而不是国民政斧那样仿制出几款外国的步枪和机枪,连弹药生产都无法满足需要的半拉子工业,我们不仅仅要有自己的军事工业,还要有自己的飞机、汽车、坦克制造工业,还有现代化工、电子、光学、冶金等一系列的工业,我们要做到的是人有我有,人有我精。”

    “叶教授我希望,不,应该是恳求您,还有与您一同來的那些专家、教授能留下來,这里太需要你们了,现代化的工业,是以强大的科研为基础的,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美英法德,莫不是如此,’

    “我们现在引进的这些工业设备,目前依靠的还是美国、苏联方面的专家,这种情况如果长时间的持续下去,会给我们带來极为不利的影响,科研是现代工业的命脉和基础,而命脉和基础掌握在别人的手中,这对国家以及我们的军队,都是极为不利的。”

    “一旦这些人因为国内的召唤,或是时局的变化,返回自己的国家,我们的这些工业将会陷入彻底的瘫痪,而且有些东西,我们不想也不准备,更不能让外国人知道,这对我们民族未來的发展,是相当有害的。”

    “还有我们的军区理工大学,虽然已经完成组建,但是目前因为师资薄弱,只开了化学、基础物理等简单的几个专业,所有的教授,只有寥寥无几,目前急需的光学、电子、地质等一系列的课程,因为缺乏教授和讲师,而迟迟的无法开展。”

    “叶先生,我们现在是求贤若渴,只要诸位先生能留在根据地,一切待遇敬请您和各位专家放心,保证是最好的,而且我们保证给诸位先生提供最好的科研、教学环境,如果关内的学子,愿意跟随诸位先生到东北來工作,我们一样会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所有的费用全部免除,与我们的部队一样实行供给制。”

    这位叶企孙教授在熊大缜做工作之下,已经定下來留在根据地,作为一名学者兼教育家,这位叶教授在乎的并不是抗联给予的配车、以美金支付的两倍薪水等一系列的优厚待遇,他更看中的是能不能将心中的所学,可以学以致用。

    对于这位叶企孙教授來说,來东北最关键的是自己能不能继续授课,能不能从事相关专业的研究,叶企孙教授已经定下來留在东北,还有已经决定留下來的周培源教授的事情,杨震已经从熊大缜的汇报之中了解,但其他教授的想法和思路,杨震却是不清楚。

    尽管眼下來到东北的这些教授之中也许有的人会留在这里,但是很多人恐怕还是会离开,杨震希望这位在中国教育界有着崇高威望的人,能够协助自己做一些工作,争取部分人,甚至是大部分留在东北。

    杨震真的很希望所有來根据地的这些教授,都能留下來,束星北是物理专家,被后世称之为中国雷达之父,何乃民教授一來到根据地,就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协助军工部彻底解决了双二十三高炮,以及四联装十四毫米高射机枪联动部分不可靠,以及过于笨重的问題。

    这些人都是精华,对抗联今后的发展简直是至关重要,他们如果真的能够留下來,杨震相信再加上自己脑海之中,相对超前的思维,为部队研发一流的装备,为中国未來打下一个良好的工业基础,绝对不会是太大的问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