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凤清天的牺牲
圣女?!”听到这话,众人神色皆是一变不可置信地重复了一句。 “不错,我已经找到了圣女的踪迹,并且,此刻圣女已经在神殿之内!” 听到凤暝天的肯定,诸位长老到了脸上皆是出现了欣喜的神色。 太好了,自从千年前的那场浩劫之后,他们残存下来之人,每日里期盼着的,予以支撑下去力量的,正是当年那个牺牲自己保下了全族人的圣女! 正是心中一直怀着有朝一日要再次找到圣女的决心,今日他们才会能够支撑下来,能够站在这里…… 听到这个消息,就如同期盼千年的愿望得以实现,怎么可能不激动?怎么还能控制得住? 这一刻,就连往日里最是沉稳古板的凤西风也不由地露出了笑脸,抚着自己胡子的手都在隐隐颤抖,显然是在极力压制着自己的兴奋。 “大祭司,不知道……不知道我们现在是否能够前去拜见圣女?一千年了,已经一千年了……” 凤西风说到最后,声音都已经控制不住地在发颤,隐隐带着期盼与一种近乎于近乡情怯的滋味。 凤暝天却是摇头,道:“圣女如今的身子不适,我已经让圣女进入了聚灵池内休养,短期之内,恐怕无法与诸位相见了。” 听了这话,众人虽然都有些失望之色,但却没有什么过激的反应。 毕竟已经等了一千年了,如今圣女已经是近在眼前,虽然心中急切,但是再勉强忍耐几日的时间,他们还是等得起的! 只是…… 凤浅陌最是按捺不住性子,心中一急,当即也顾不得其他,上前一步,道:“大祭司,圣女到底怎么了?难不成……” 难不成是当年的那一战终究留下了不可弥补的创伤吗? 这话,是几位长老的心里话,却也都是他们不敢说出口,甚至是不敢往那个方向想的。 千年前的那一战,是他们所有人心中的隐痛,一旦触及,便是一阵撕心裂肺的痛楚! 凤暝天见众人担心的神色,心知他们都记挂着凤语宁,而接下里的事儿也要他们出面,他本就没有瞒着他们的意思,索性也就将所有的一切和盘托出。 从凤语宁的转世重生,到如今的失去记忆,都大致地给几位长老交了个底子。 听了凤暝天的话,众人无不暗自为凤语宁所经历的一切心痛担忧,恨不得自己能替之承担,也惊奇于他们凤族神一般的圣女竟然也会有这些凡人的喜怒悲欢,一时之间竟然相顾无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是。 见众人沉默了下来,凤西风思虑了片刻,当即问道:“大祭司,那您今日召集了我们前来,可是有什么我们能够帮的上忙地方?” 按照凤暝天所说,凤语宁如今正是自我修复的关键时刻,凤暝天对凤语宁的关心,他们从千年前就已经都看在了眼里,若是没有那个人,若是没有这些事儿,只怕他们俩现在都已经…… 哎!现在多说这些也是无用,但若是真的有什么他们能够帮得上忙的,他们绝对是毫不吝惜,义无反顾! 凤暝天沉吟片刻,回道:“今日召集了大家前来,确实是有一事,要诸位鼎力相助!” 诸位长老面面相觑,凤暝天既然如此说了,那必定不是什么容易解决的事情! 想到这一点,众人的神色都严整了起来,暗中默契地下定了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助圣女一臂之力! “大祭司,您自管说吧,我们几人的命都是圣女拼死救回来的,就算是让我们重新将性命先出去,也是在所不惜!” “好!”凤暝天早就知道这几位长老对于凤语宁的忠诚,否则的话,如此性命攸关之事,他也是绝计不会对他们提起的! 凤暝天深吸一口气,微微沉了沉自己的心绪,这才开口道:“圣女如今需要在短时间之内突破原本的封印,恢复千年前的实力和记忆,而这封印的松动,可就离不开诸位的鼎力相助了!” 众人对视一眼,眼中纷纷现出些惊讶之色。
凤奈情犹豫了片刻,问道:“大祭司,这不是我们不愿意尽力,而是此事之上,确实没有我们的用武之地啊!” 这圣女亲自下的封印,就算是大祭司亲自出马,能够解开封印的几率也是不大,他们这些人更是只能站在一旁干瞪眼,根本就是连忙都帮不上,怎么可能因为他们就说解开就解开了呢? 凤暝天不顾他们惊讶的神色,声音坚定:“你们且放心,这话我既然说出口,到时候自然有你们进得上力的地方,你们自管放心就是!” 他这话既然敢说出口,定然就是心底里已经有了打算。 这几人也许不知道,当年风清天拼死发出最后一击的时候,已经虚弱到了极致,为了完成这个守护结界,不得已借用了一点儿“外来力量”。 这一点,也只有当时实力达到并且心思一心扑在凤语宁身上的大祭司一人发现了。 而这个所谓的外来力量嘛…… 凤暝天看向自己面前的几人,这正是他要找他们带来的原因。 当年一战中,凤族死伤惨重,凤族八大长老四死四伤,剩下的也就只有自己面前的这四人了……而那结界中所借用的力量,正是当年的大战中死去的四位长老的残魂所蕴含的力量! 四位长老是为了保卫凤族,保卫圣女而死,最终的魂魄中所蕴含的执念实在是太过强大。虽然这份执念让凤清天的结界前所未有的强大,但是同样的,若是执念太过,恐怕会伤及根基。 凤清天千般无奈之下,只好拼上自己的性命,将这最后的执念引到了已经重伤的自己的身上! 若非如此,恐怕今日这凤族族地早就化为一片齑粉! 这些东西,是大长老他们不知道的,也不必让他们更加心存愧疚,但凭着他们对凤语宁的尊敬和了解到的“事实”就足矣了。 过犹不及,千年前是这样,今日也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