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崇祯大帝在线阅读 - 第69章 科举改革

第69章 科举改革

    崇祯十七年十月初十,崇祯皇帝抵达南京后进行的第一次科举改革考试,在江南数省举行。无数儒生学子开始进入考场,按监考官员的指点,参加各自的科目考试。其中,甚至包括了许多从李自成、张献忠、满清控制下的地盘赶来参加明朝科举的学子。

    这次的科举考试,不再所有人笼统的进行统一考试了,而是细分了科目。

    所有的考生,报名的时候就被分到了综合科、医药养生学、农林矿产学、刑侦监察学等各个科目。

    年龄小,以及不知自己特长的学子,都被推荐参考综合科,跟以前的科举考试内容差不太多。年龄大,多年参加科举还没有中举的秀才、老童生,则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专业科目进行参考。如果录取通过,一样可以由政-府安排相关专业的公职。

    因此,这次科举对以前的科举制度是一个巨大的改革,受到了绝大多数文人的欢迎。因为,古代科举的录取率实在太低了,从参加县试、府试、院试,到乡试、会试,殿试,每一级的录取率都只有百分之十左右。

    特别是到了明朝末年,参考学子越来越多,导致录取率越来越低,每个省乡试录取举人的比例经常不到百分之三。而通过京城的会试,由举人进阶进士的录取率,也已经下降到了百分之八以下。

    这样的录取率,普通学子想要通过乡试,考中举人,获得当官的资格,是相当困难的。也就怪不得清朝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描绘范进中举后的反应,相当激动,以致癫狂了。

    杨毅认为,在古代这样识字率极低的环境中,任何一个读书人,都是相当珍贵的,应当充分利用起来,为人民服务。而不是让他们在家里继续寒窗苦读,年复一年的参加科举考试。

    有些学子因为兴趣爱好,或者父辈家学的关系,比较偏科。他们在医学、农学,或者其他专业上有特长,却因为不精通八股文,就被科举考试拒之门外。杨毅觉得,这对那些专业人才是很不公平的。

    因此,这一次的科举改革,他细分了许多专业科目,让所有愿意参考的读书人都有一个选择的余地。

    如果感觉自己不是很擅长写诗作赋、针砭时事,那就选自己擅长的其他科举进行参考。因为专业考试参考人数少,还可以增加录取的几率。

    如此,很多老大年纪了,却还在为考秀才、考举人而努力的老读书人,就可以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科目参考。争取一次考上,然后就由政-府安排一个相关专业的公职,吃上皇粮了。

    对考试的级别,杨毅也进行了一些小小的改变,只需要经过县试、府试、省试、国试四级了。

    县试为所有读书人不分年龄大小的海选,目的是将那些凑数的半文盲踢出去,录取一半参加府试。府试录取百分之二十通过后就授予秀才功名,跟以前的秀才享有同等的特权。

    秀才如果不参加再上一级的考试,或者参加了,却未录取,那就由地方州府安排正九品以下的公职,进入官府衙门工作。

    秀才参加全省的省试,录取百分之十通过后就是举人,享受以前的举人所有特权不变。举人可以由各省政-府授予正八品以下公职。

    举人再到南京参加国试,录取百分之十通过的就是进士,由吏部授予正七品以下、正九品以上官职。原来已经取得秀才、举人、进士功名的学子,可以直接报名参加对应等级的考试,就不用从最低级的县试开始考了。

    至于以前的殿试,还是保留,但只在综合科一科中笔试成绩考中前十名的进士中举行。其余专业考试录取的进士就不参加殿试了。

    殿试排名,还是取前三名为状元、探花、榜眼。然后剩下的就不分什么进士及第、同进士出身了,统一都是进士。状元、探花、榜眼分别授予明确的正六品、从六品、正七品官职。

    为了避免有些人年年参加科举影响自身工作,杨毅还规定,参加同一级别的考试超过五次,就不许再参加了。

    比如,张三现在通过了新科举的府试,成为秀才,但省试没通过,就由当地州府衙门安排了一个从九品的小吏工作干着。

    但是,张三心里又不甘心,然后第二年继续参加省试,却还是没通过。第三年没参加,第四年参加了,仍然没通过。

    如此,张三不限年龄,十年内总共参加了五次省试,如果都还没有通过的话,就永远丧失了参加省试更进一步的可能性。他只能在州府衙门给他安排的工作上干下去,通过工作范围内的政绩来升职,无法通过考试来取得更高的功名和特权了。

    杨毅觉得,自己和黄道周等人重新制定的这个新科举考试办法比原来的老科举要好,纠正了老科举的许多弊端,是明朝公务员录取考试的一大进步。

    在礼部、吏部紧张的组织新科举考试的时候,十月十三日,一个杨毅从未想到过的人通过司礼监传话请求觐见皇帝,有要紧事情上奏。

    这个人,就是南京钦天监监正肖明济,大明中央朝廷掌管天文、气象、历法的最高长官。

    杨毅不知道肖明济一个正五品官员,有何等大事需要觐见皇帝。不过,看在钦天监工作得力,前不久辅助工部制作出了计时准确的金陵牌摆钟的份上,杨毅准许了肖明济的觐见。

    肖明济难得进宫,亦步亦趋的跟在传唤太监后面,根本就不敢东张西望,生怕被皇宫值守的侍卫当jian细给抓了。

    到了乾清宫,太监进去汇报,得到皇帝的恩准后,肖明济才进了乾清宫正殿,看到了端坐在帝王宝座上的崇祯皇帝。

    肖明济走到殿中皇帝书桌前两丈左右的位置下跪行礼道:“微臣钦天监监正肖明济,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毅点了点头道:“肖监正平身吧!”

    “谢陛下!”肖明济谢过恩后,站了起来。

    【明洋天水-作品,起点中文网首发,求收藏、求推荐票。感谢“牧天神棍”、“作死未必会死”的打赏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