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玄幻小说 - 一路绝尘在线阅读 - 1868.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1868.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1868.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有恩必还,有仇必报作为国人的一种为人处世的原则存在过很多年,即便到了红色年代,雷锋叔叔依然用一句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自敬,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增加了这一原则的深度与广度。

    战国时代的范雎从小家境贫寒,却又志存高远,苦于无处施展才华的他不过就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的一名门客。范雎和须贾一同出使齐国的时候,范雎因为其过人的胆识和辩才而深受齐王的赏识,并以黄金和牛马等赏赐给他,受到冷落的须贾就自然羡慕嫉妒恨,回国之后在魏王面前诬陷范雎跟齐国串通并泄露魏国的秘密,结果,魏相魏齐大怒,差点把范雎鞭笞致死,范雎在好友郑安平的帮助下化名张禄随着秦国的谒者王稽才好不容易潜逃到了秦国。

    史料记载:范雎至秦,王庭迎,谓范雎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今者义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请太后。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躬窃闵然不敏。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二人一定相谈甚欢,不然的话也不会出现范雎拜,秦王亦拜的场面,由此可见范雎的三寸不烂之舌有多厉害。

    接下去,范雎给秦国制定的远交近攻的对外政策得到了有效的实行,秦国疆土扩大了,实力增强了,于是,秦王在他的建议下,废掉了太后,驱逐了穰侯,又任命范雎为相、封应候。那个昔日魏国的门客范雎在秦国可谓是炽手可热,如日中天。而秦王也有意为范雎报仇出气,威胁魏国将魏齐交出来,否则就要发兵魏国。那个当年鞭挞过范雎的魏齐最终自杀,魏国把魏齐的脑袋献给秦国。

    对于曾经的主人须贾,在出使秦国的时候,在下榻的客舍遇到了故意乔装成乞丐的范雎,须贾在嘲讽之余也动了恻隐之心,不仅请范雎吃了一顿饭,还取其一绨袍以赐之。这个小小的善举才使得范雎在后来羞辱须贾,让他当众趴在地上吃马粮,颜面尽扫之后,还是饶了须贾的小命。而对于落难时帮过他、有恩于他的郑安平和王稽,范雎在发迹后都给予了重谢:一个做了将军,一个做了河东郡守。

    于是,《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中说: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前者的一饭之德是指韩信当年到处混日子的时候,有个老婆婆在他饿的快不行的时候给了他一碗饭,他就告诉那个老婆婆说他一定会报答那碗饭的恩德。后来韩信称王,果然找到了当初的那位老婆婆,送给了她千金。国人都有感恩的心,这一点很好理解,就和瑞金的老俵们***在那口著名的红井边立起的木牌上写的一样: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

    传说睚眦是*生九子之一,虽为*种,然身似豺豹。其父嗔,欲弃之,幸而母亲哀求,得以苟全性命。长大后自认为吾虽身形非*,然志气是*。虽无*族呼风唤雨、腾云驾雾之能,却也傲气冲天,志在四方。在浪迹天涯之时与周文王姬昌相遇,一番交谈下来彼此视为知己,睚眦拔刀在巨石上画出一方地图,以刀为笔指点江山,二人不仅立歃血为盟之誓,还一起沿着河畔寻得姜子牙,奠定周朝的千秋大业的基石。据说,后来继任的周武王封姜子牙为侯,号齐;而天下归周之日,睚眦不辞而别,武王噫嘻不已,乃亲自命工匠铸睚眦像于刀剑*吞口,世代相传,以谢*子睚眦辅周之恩。

    有仇必报,有恩必偿,这就是范雎所表现出的国人的文人品格。而功成名就,退隐江湖,这就是睚眦表现出的国人潇洒自如的君子风格。

    有恩必还,有仇必报,范雎大恩得谢、大仇得报,这恩谢得有礼有节,一诺千金;这仇报得威武霸气,十分痛快。可以说是一种人生的最高境界。而睚眦之怨必报据说是睚眦眼大,平时看人如同瞪眼,后人就把某些对别人向他瞪了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的人说成是睚眦之怨,形容某些人心地偏狭,气量狭小,些微嫌隙都不肯相让,自然就是贬义词。

    人生在世不称意十之**,如果有人在自己为难、迷茫、不知所措、投诉无门、走投无路之时向自己**援助之手,那人就是自己的恩人,也是自己人生中的高人和贵人,所以我们常常被那些时过境迁、依然记得别人之好、不远千里想找到当年的援助者给予回报或者道一声谢谢的报道所感动,也常常会被那些用人时抱在怀里,不用时扔在地下的被援助者的背信弃义或者翻脸不认人所义愤填膺。

    人生总会遇到受委屈和遭到不公正待遇之时,心生报仇是很多人都产生过的一种念头,那是人之常情。而报仇也许只是一种乌托邦的想象,也许只是自欺欺人的一种藉慰,但对更多的人而言,却会和范雎一样将报仇付之于行动。报仇的过程是一种厚积薄发的井喷,而报仇的**来源于让对方失去更多,对所做的事后悔莫及。这就是最高境界,也是对有仇必报的最好解读。

    一个人只有不忘记自己最初的想法,才能有始有终地去达到自己的目的。说来简单,其实那个目的犹如梦想,华丽而缥缈、脆弱而虚无,所以才会有黄粱美梦、邯郸一梦的典故。再说,人生起起伏伏就那么几十年,杜甫这样的大诗人也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那样的天才,繁花似锦不过就是过眼烟云,遭受排挤还不是被赐金,连夜放还,在捍卫梦想的现实中败得一塌涂地。

    说到底,都是因为生活太现实、现实太残酷,被撞得头破血流之后才会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太难,难就难在如果一往无前的继续,将之付诸实现的代价太大。要么将和唐吉柯德一样与社会为敌,要么就意味着要放弃承担世俗所赋予的一切权利和义务;要么被世人所不理解,要么就变得一无所有。这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使然。一方面在受到委屈的时候不要幻想像影视剧中的主人翁那样心怀初衷的有恩报恩,也不可能义无反顾地报仇雪恨,更不能天真到试图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

    在现在这个麻木不仁的社会,即便是效仿韩信那样记得他人那一碗饭的恩赐,也没多少人乐意为这样的人鼓掌,因为大家都活得很现实;若是想和范雎那样一报还一报,莽撞**的后果又无法得以承受,要知道现如今即便是念经拜佛的姓者,还有几个真心向善之人,没有了我们祖先的勤劳勇敢、朴实善良,也没有了大汉民族的恩仇鲜明的特色,加上那么多的清规戒律,自然就什么也做不出。

    佛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到,时候未到!儒学也说:善人行善,心安既是善报;恶人为恶,理不得心不安。听起来蛮有道理的,可为什么在现在这个社会上一点都不现实,反而其意恰恰相反。至少到处都让行善之人看不到任何好结果,作恶之人却逍遥自在、人前人后得意忘形,于是就想起了一句俗语:好人命不长,祸害活千年,如果确实如此,那要么就是老天爷有眼无珠,要么就是命运弄人。于是我们只有在轻狂少年时才敢妄谈梦想,不计一切的去实现它,只因我们输得起,无所牵挂。一旦年华老去,变得心有挂碍后,便站在了世俗的那一方,再无法前进一步,却也同时阻止着别人的前进。我们实现不了梦想,只因我们忘却了初心;我们选择去忘记这最初的梦想,只因现实太过残酷,

    如果想要让这个世界到处都充满善心,人与人之间互惠互助,有仇报仇,有恩报恩,那就是天下为公,也就是一句梦想而已。但是无论是什么时代、无论前路是多么的崎岖漫长,毕竟还是有着那么一些血性男儿宁愿选择一面往肚子里咽着苦涩,一面努力朝着自己的既定目标不断向前。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的存在,才引导了人类前进的脚步;正因为有了这些人的体验,才让人懂得了《华严经》中那句话的深刻含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