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玄幻小说 - 一路绝尘在线阅读 - 1680.饮酒者

1680.饮酒者

    1680.饮酒者

    谁都知道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也知道酒文化就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酒,就不会有唐诗宋词元曲,就不会有明清小说,就不会有盛大壮观、包罗万象,登峰造极、回味无穷的酒文化,而如果没有酒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就失去了特有的精气神,就会变得苍白无力、陈乏无味。就和现在的那些文人sao客、艺人歌星一样,都从**中去追求另一种刺激,所以创造出来的文学作品要么是抗战神剧,要么是过眼既往的垃圾。

    如果不喝酒,曹丞相就不会高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白居易就不会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王翰就不会写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维就不会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柳永也就写不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那样的名句;历史上也就不会有曹cao和刘备煮酒论英雄,也不会有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也就没有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传奇,更没有**喝了18碗酒,吃了10斤熟牛rou,在经过景阳冈的时候还能打死一只猛虎的故事了。

    偶尔读到《清稗类钞》引用明代进士黄周星的《酒社刍言》一段话,原文是:饮酒者,乃学问之事,非饮食之事也。何也?我辈生性好学,作止语默,无非学问,其中最亲切而有益者,莫过于饮酒之顷。盖知己会聚,形骸礼法,一切都忘,唯有纵横往复。大可畅叙情怀,而钓诗扫愁之具,生趣复触发无穷……那位进士无疑也是一位好酒之人,通过说明喝酒的时候探讨学问,是一件快事,从而论证了酒兴可以激发创作的可能性。

    到了现在,不管是好酒之徒还是提倡戒酒之人,都不可否认中国的酒文化日益被发扬光大,那副对联说得多好:高兴喝,郁闷喝,不管啥心情都喝;白的喝,红的喝,不管啥颜色都喝。李晓杰也唱得多好:快把酒满上,干了这杯大声歌唱,好朋友好朋友,今宵多欢畅。理想改变了我们的模样,也让我懂得了要珍惜朋友的肩膀。

    更重要的是,喝酒的人不仅将喝酒与社交联系在一起,还把喝酒与是研究和推广大众化的周边**、文学创作、专业培训、**演讲、中华文化发展史分析、市场调研和人类消费心理学研究这样高大上的课题联系在一起,自然就又把酒文化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档次,所以即便是有三令五申的禁酒令也依然我行我素,还会用酒仙李白的那句古来圣贤皆**,惟有饮者留其名来进行说明。

    当然,中国的酒文化并不是和老外那样,一个或者几个绅士聚在一起,在摇曳的烛光下摇晃着高脚杯里的**喝着拉菲那样的优雅,也不像美国牛仔那样,端着厚厚的啤酒杯,大口大口的牛饮那么粗野,中国人举杯喝酒没那么简单,就是家徒四壁,也得有一碗咸菜佐酒,孔乙己是茴香豆,杨志吃的是枣,北方的西安喝酒吃的是羊rou串,南方的扬州吃的却是红烧狮子头,而聚啸山林的山大王那是大碗喝酒、大块吃rou。

    我们的先人在喝酒的时候,不仅要做些美食佳肴来满足舌尖上的味道,还要适当进行一些文化娱乐活动,如听音乐、行酒令、观看歌舞表演等,不仅能在酒精的影响下使得精神更为振奋,从而增加食欲,以利消化吸收,更能将单纯的喝酒提高到所有感觉器官的愉悦,对身心大有裨益,所以早有以乐侑食之说。喝酒有乐队伴奏、歌妓伴舞不为稀奇,还有文人的曲水流觞、击鼓传花、席间投壶和行酒令等多种饮酒助兴的娱乐形式,最出格的恐怕就是殷纣王以酒为池,悬rou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欢了。不说也罢。

    用酒仙李太白的话称呼的那些饮者之中的绝大部分人纯粹是喜欢喝酒,就像有人喜欢喝茶,有人酷爱咖啡,还有人喜欢喝可口可乐一样,和茶叶里的茶碱、咖啡里的*一样,酒精也会成瘾的。那一类人觉得酒特好喝,不喝难受,就是早点吃一碗小面,也要喝上二两,这种人是嗜酒如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们看来:领导干部不喝酒,一个朋友也没有。中层干部不喝酒,一点信息也没有。基层干部不喝酒,一点希望也没有。纪检干部不喝酒,一点线索也没有。平民百姓不喝酒,一点快乐也没有。兄弟之间不喝酒,一点感情也没有。男女之间不喝酒,一点机会都没有。

    饮者之中的另一部分人对于喝酒就是业余爱好,或者为了人面、情面和场面,或者为了求人办事和帮人办事而不得不坐在酒桌上,也有生意场上的逢场作戏,当然都需要喝酒。举杯痛饮的时候喝醉也是常事,但这与嗨歌的时候把嗓子唱哑了,跑步的途中把大腿肌rou拉伤了的性质类似,是个度与量的问题,要知道,国人在度与量的平衡上永远存在一块短板,古今全是如此。

    饮者之中的第三类人既不是嗜酒如命的酒鬼,也不是业余爱好的小酌,不过就是因为喜欢在酒桌上热闹才斗酒的。斗酒的范例古往今来数不胜数,最近的无非就是被中国网民和媒体戏称继冰桶挑战之后的酒桶挑战的斗酒比赛。始于2014年12月中旬,网上视频中,一男青年因聚会迟到被罚酒,随即开了一瓶白酒倒入海碗中,数秒钟一饮而尽,一斤哥由此诞生。

    然后有江苏沛县人挑战一斤哥成功,有了二斤哥;之后,喝酒的纪录不断被刷新,江苏徐州、河北河间河南南阳和江苏丰县相继涌出三斤哥、四斤哥、五斤哥、六斤哥和七斤哥。还有一个河北邯郸的女人也加入到这场拼酒闹剧中。在朋友的一片起哄中,那女子当场启封打开5瓶白酒,并倒在8个高脚玻璃杯中,剩余的全倒在了一个白色玻璃器皿里,历时11分钟,居然全部喝完。从一斤到七斤,斗酒变成了斗狠,从男选手延伸到女选手,这场接力的网络事件就变成了一场闹剧。

    我们的先人喝酒大多都很文明的,那些酒会上的佳话就流传至今。比如唐代的《霓裳羽衣舞》就数那个杨玉环跳得最好;而以连句为主的行酒令更是要求严格,唐代的时候对联出联后如对不上或对得不工正就要罚酒;宋代的酒令改为以同偏旁为句,到了清代,酒令联语就更加灵活机动一些,《红楼梦》第40回中,连进了大观园的那位刘姥姥也对出了大火烧了毛毛虫、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等谐句俚语,不过就是逗趣罢了。而到了现在,酒席上行酒令早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劝酒词的出现、老虎棒棒虫的划拳,就简单通俗多了

    借着酒兴可以遥想当年,那些古人除了聚众喝酒,还常常借助酒兴,一边饮酒一边*诗作画,一边写字作曲,于是就有了曹孟德的对酒当歌,李太白的斗酒诗百篇;就有了郑板桥的竹画,张旭三杯酒后挥毫落纸如云烟;就有了柳永的那么多不朽的宋词,阮籍在饮酒时所创作的那首著名的古琴曲《酒狂》……当然还有不少的得道高僧、修行老道或者文人学者,常常带着酒壶和菜肴来到深山之中席地而坐,看着好山好水自娱自乐,喝醉了酒就席地而卧,醒来的时候自然还是青山依然、绿水潺潺,也是另一番休闲自得。

    这都是现代人所望尘莫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