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失之交臂
书迷正在阅读:狙影、误入系统群、火影里的全职猎人、尊上盛宠:魔妃很倾城、作死就不死、我不要随机、网游三国之奇迹、我若为神、快穿系统:反派即正义、道证诸天超脱之路
这就不得不说大宋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的方式了,科举制是隋朝创立,但却是在北宋发展成熟的,三年一考,糊名誊录制都是在宋朝确立,影响后世一千年。 唐宋重神童,又以北宋为盛。 《新唐书》记载:“凡童子科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卷颂文十,通者予以官:通七,予出身。”十岁小孩能够讲解经学合格即可当官,最不济也给一个出身。 像初唐四杰的王勃,白居易就是少年成名,被称为神童。 宋朝对神童更为推崇,《宋史.选举志》对此有明确记载:“宋之科目,有进士,有诸科,有武举。常选之外,又有制科,有童子举,而进士得人为盛。” 宋代的“神童举”最大的特色是年龄小之外,皇帝还亲自参与考核,所谓的“天子亲试之”。有粗略统计,有宋一朝,参加童子考试年龄最小的是三岁的蔡伯希,而主考官是宋代主持童子试次数最频繁的宋真宗赵恒。三岁的蔡伯希让真宗皇帝特别开心,认为这是天降人才给当朝,为此大加呵护培养,甚至快赶上自己亲儿子一般疼爱重视了。 号称北宋“三大神童”的杨亿,晏殊,蔡伯希,有两个都是刚刚驾崩的宋真宗亲自选拨培育,之前的杨亿更是宋太宗选拔培养后成材。等到宋真宗赵恒登基后不久就提拔杨亿为知制诰。 可以说历代以宋代最为重视神童,宋代皇帝中,宋真宗的神童情结又最重。 亲自测试三岁的蔡伯希后,宋真宗赐予他进士出身,授秘书省正字职务,陪同东宫太子读书。 啧啧,三岁的进士,在别的朝代想都不敢想。此后蔡伯希虽然没有多大政绩,但83岁致仕,一生都带着神童光环,广为传颂。 晏殊更是著名的婉约派词人,人称富贵宰相,他的诗词中最能彰显北宋社会雍容华贵,清新淡雅的特色。所以人称宋仁宗时期是大宋乃至中国古代最美好的时代。 更别说还有个更广为流传的砸缸的那个司马光。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以大宋整个社会都在追崇神童,很多父母为了望子成龙,不乏一些揠苗助长的事情,如王安石的《伤仲永》。 看看方仲永的父亲是如何做的,整日带他参加聚宴诗会,每作一首诗,都引得人们称颂追捧,他的父亲与有荣焉。 由此可见整个大宋社会对神童的态度一斑。 宋代设立童子试的初衷就是要率先发现超乎寻常人才,从而纳入到政府体系进行培养。但神童毕竟是少数,先天智力超群的神童“此岂人力可至哉?” 这种官方选拔神童一直延续到南宋,有官员看到弊端,上书以“保幼稚良心”为由,被朝廷停止。 宋书《朝野类要》简短记述了宋朝关于神童的选拨使用程序:“神童,十岁以下能背诵,挑选一经或两小经,则可以应补州县小学生。若能通五经以上,则可以州官荐入于朝廷,而必送中书省复试,中则可面解。” 面解就是皇帝亲自出面接见。 大宋孩童普遍四岁启蒙,全天下不乏一些过目不忘能将经义背的娴熟的孩童。但与杨汉一比较,就远远不如了。像杨汉这样十二岁之龄只用几个月就轻松的赚取几千贯钱财的,满大宋又有几人? 别说与孩童比了,成人亦多有不如,这不是神童是什么? 说他有陶朱公的手段丝毫不为过。怪不得船上有人说他是陶朱公转世。 杨汉这样的人正是大宋目前最紧缺的。他是神童,展现的又是经济方面的天赋,只要朝廷悉心培养,他未来的成就不可限量。 所以李授才会说出杨汉未来是掌管大宋财政的三司使的最佳人选。 李授回过神来,赶忙派仆人去追杨汉。 他本来打算从这里乘船去扬州,然后经运河入京,为此特意停留下来,只为希望能寻到杨汉。 但仆人回禀,他们一路打听消息去了顾氏商行,却被告知杨汉已经离开了,去往福建路何地不可知。 李授得知后,沉默了好长时间。 “古有甘罗十二岁为相,类之者,我今日亲见矣。”想到与杨汉失之交臂,大宋也错失了一良材,李授就痛心疾首。 他已拖延了多日,无奈之下只得乘船入京,但心中还保持着最后一丝希望,杨汉能拿着他的举荐信去寻他的朋友。 如此,事情还可以挽回。 当然,此为后话,这里不表。 ...... 杨汉跟着马车队进了顾氏商行,竟是少东家接待。 杨汉与芽儿被请到客厅中,婢女端来点心茶水。少东主一边不动声色的打量杨汉,一边与他攀谈。 顾氏商行的少东主名为顾少白,虽是商贾之家,但却如同贵公子一般,衣着华贵,面容俊雅,谈吐更是让人如沐春风。 反观杨汉还穿着裘衣,虽然早已洗干净了,但破口还在,毛也掉了许多。 这时节已然热了。 杨汉觉得他像后世穿着老羊皮袄的土包子,芽儿也是一样穿着,这确实是他疏忽了。但芽儿不觉,一心吃着美味的点心,边听大郎与人说话。 杨汉却没从顾少白脸上看到轻视之色,他神色如常,态度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