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中伏
很快,朱皇帝就见到了第一个打开城门的那名的军官。 “你便是手刃三名逆贼,打开城门的壮士张辅明?” 张辅明跪在地上,身体伏得更低了,低声道:“回陛下,罪臣不敢居功。” 朱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这个叫张辅明的挺聪明,说话很有条理。 “你可读过书?” “回陛下,罪臣小时不肯用功,只认得几个字。” “很好,念在你能老实交代罪行,又确系被裹挟,除却抢掠并无杀人等大罪,功过相抵,依旧可称有功。赏银百两,特赐入京师讲武堂。” “臣谢主隆恩!” 好吧,张辅明其实不知道讲武堂是做什么的,不过他知道,皇帝赐下的,就是屎也得一脸高兴地吃下去。 安抚了这个反正的低级军官几句后,朱皇帝就把打发下去了。 叛军在做什么,底层的士兵们其实心里都清楚,一旦战事稍有不顺,这些被裹挟的士兵们就会立刻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朱皇帝从来不担心自己会打不过。 一名勇卫营的低级军官,指着一个士兵说道“你出来。” 随即,便把这士兵带到了一间营房。 “把你们几个犯的事,都说清楚,不可欺瞒。你说的,都会记录在案。若是有对不上的,必要严惩!” “俺说,俺说,绝不敢欺瞒。俺就在城外一处大宅,抢了一件首饰。俺队里,王大想弄个小娘,那小娘她父阻拦,王大便一刀把人杀了” 此时,针对城内投降叛军的甄别活动已经开始,各处军官正在让叛军士兵们互相揭发检举,主要是清查他们有无主动谋逆、杀人和等行为。 这样的工作,会持续一段时间,确系有罪的,会先被关押起来。 在审问叛军士兵的同时,朱皇帝很快召开了一次临时会议,讨论对没有大罪士兵的处置。整个宣府,被裹挟的士兵不少,只要没犯下杀人等重罪的,都不会背上死罪,这个当然没什么好说的,要是一口气枪毙两万多人,那影响实在太不好。 李起元说道:“陛下,此番俘获的,全系壮丁。宣府人口不多,经此大难,又损失了不少。若尽数遣散,恐怕短期内难以募到足够的兵员。以臣之见,若无大罪,可留在军中。” 吴用先也很快说道:“臣附议。” 几位文官也相继附议,再去募兵,总是很麻烦,官僚们从来不喜欢给自己找事,当然不愿意把这么多壮丁都遣散。 沈有容看了看皇帝,没有说话,他其实也是赞同把这些叛军收编的,不过他一看皇帝的表情,就知道这位肯定不会同意。 朱皇帝对此却是不敢苟同,立刻板着脸说道:“此等乱军,劫掠过百姓,便尝到了甜头,留在军中,必然败坏风气,日后也难以管束。即便是被裹挟,也足见没有什么忠义之心。定不能再留在军中。” 几位大臣闻言,立刻就没敢再提把这些投降叛军收编的话,皇帝后面那半句话,完全是上纲上线到政治层面了,他们再说要收编,那不要成乱臣贼子了。 “陛下圣明,如此便只能再行招募。” 皇帝把态度摆明了,文官们也只好同意再去募兵。 “陛下,若不留在军中,这般多的壮丁,可要全数遣散?” “朕只是赦免了他们的死罪,可没有说此等人无罪。罚他们出役三月,方可归家。” 很快,朱皇帝就敲定了对投降叛军的处置。 出城的两路叛军,一路是往北,逃往了张家口方向,一路则是往西,朝着大同的方向逃跑。 追击北路逃兵的,乃是勇卫营骑兵团三团和骑步兵团四团两部,领兵的大将是游击将军杨国柱和胡从仪,他们一路追杀,陆续差不多了一百多个掉队的叛军。 发现天色已经有点晚了,胡从仪有些担忧地说道:“杨团长,前头便是张家口了,咱们是不是追得太前?” 杨国柱此时也意识到,自己打得兴起,就把战前的部署忘了。 战前军议的时候,由于担心蒙古人帮助叛军,布置是让他们追击三十里就见好就收的。 可现在,他们到底追出了几十里地? 杨国柱看了看周围,问道:“胡团长,咱们现在到哪了?” 他清楚胡从仪是山西人,在宣府任过职。 “前头五六里,就要到张家口了。” 杨国柱虽说是辽东人,但也清楚张家口是哪里。 “俺们要不去把张家口和万全都打下来?” 年轻人,行事真是太莽撞,战前军议说得很清楚,叛军可能勾搭北虏,给他们的军令是到了张家口就该见好就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