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他改变了大明在线阅读 - 61.捕鲸

61.捕鲸

    大连造船厂,要成长为大明的军工核心企业,还有不少的路要走。

    这时代的工匠都是靠经验造船,而大连造船厂则要走上另一条路,识字和懂的数学等多门学科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就是必不可少的。这个培养周期就不能短了,朱皇帝也只能耐心等待。

    风暴季节结束,渔业公司也开始忙碌起来。

    赶在北风季节之前,他们要完成最后一波的捕鱼活动。

    在一艘渔船上,一名青年问道:“大壮,朝廷已经打跑了东虏,要灭了这股鞑子也不远。你想回去种地不?”

    名为大壮的青年摇了摇头说道:“回去啊,只有交不完的苛捐杂税,干不完的苦役。在这海上打渔,虽说辛苦,也说不准啥时候就喂了鱼。但跟着刘公公在这公司里头干,这日子终归有个盼头。俺爹娘都死在鞑子手里了,还回去干嘛。”

    “可就怕,朝廷派的官,又要咱们交渔税,强收渔捐。”

    “管他那么远做甚,反正在这什么渔业公司里,当下这日子总过得去。好,前头看到了鱼群,准备干活。俺们今日要捞到他一笔大的,这几日俺们捞到鱼不少了,再加把劲,好叫管事的给评个上等。”

    中式帆船上手容易,一年多的学习,让许多人现在都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也在逐渐转变为一名合格的渔民和水手。

    这些渔民,现在主要还是在海洋岛渔场和鸭绿江口渔场附近活动,所以中式帆船也能凑合着用。

    真正的远洋捕捞,以现在的技术,也不容易保存渔获,目前渔业公司只是在试着学习捕杀鲸鱼,把重点也放在这一块。

    渔业公司,目前也只能说还只是搭起了一个架子,完整的近现代公司管理体制,要落到实处,还有不少的路要走。

    最起码的,严密的会计制度,到现在都没有完全建立,审查公司财务,全靠皇帝本人。

    朱皇帝也不准备把这种无关紧要的产业抓在手里太长时间,这种实质上的国有企业要搞好太难,他现在也是分身乏术,实在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同时去管理那么多的产业。他只是准备搞出一个示范企业来,解决了国内的问题之后,就扶持一批私有企业大力发展近海渔业和远洋捕鲸业。

    渤海湾水浅,陆上的淡水和营养物汇入,黑潮分支黄海沿岸暖乱和中国近岸寒流在此交汇,这让渤海湾成为中国最好的渔场之一。后世由于过度捕捞,渤海湾的渔场功能差不多都完全消失,不过禁海使得大明的渔业非常不发达,此时的渤海依然是无数沿海渔民谋生的来源。

    此时,这里富集的鱼虾必然会引来更高级的掠食者,比如鲸类,这儿的鲸鱼不多,但胜在属于近海,补给容易。

    从雷州调来的专业捕鲸人士,以及那只荷兰部队里本来就有的参与过捕鲸的欧洲水手,从年初开始就在这片海域里试着捕鲸,不过由于生手们技艺不怎么样,那些有技术的欧洲人又语言不通,一直都没有什么好的成效。

    两艘超过500吨的大号福船,挑了个天气晴朗的好日子,拔锚离开了港口,一直都在皇帝划定的海域游弋。上半年天气好的时候,他们就有所发现,但是由于技术和配合问题,一直都没有建功,此时,大伙们都憋着一口气,要在北风季节前,完成今年的首杀。

    鲸鱼虽大,但在茫茫大海中却依然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不点,因此找寻鲸的工作一直进行得很艰难、很枯燥。

    在大海上了飘了五六天后,船队很快时来运转,一号船上的瞭望哨发出了兴奋的嘶喊声:“海龙公的水柱!看到了它喷出的水柱!左前方!”

    负责瞭望和观察海情的老艄公是广东徐闻一带过来的,今年四十多岁,常年出海与渔、与海为伴,渔猎和海洋经历的经验非常丰富,经常是一看海面是清流还是浊流,就能分辨出下面是什么鱼从波纹看风向,从云彩观气候。

    船队里所有人都对这个四十多岁的老头十分敬重。

    老艄公的喊声立刻传到了甲板上所有人的耳中,原本刚吃过午饭有些昏昏欲睡的船长陈大雷立刻一个激灵,只见他快步走到船头甲板上,举起单筒望远镜朝瞭望手指出的方向仔细观察了一番。

    “是灰鲸!”陈大雷放下了望远镜,回忆了一下不知是哪位高人制作的鲸鱼图鉴之后说道:“体长大约7丈还差点,大半个身子都露在海面上,是个大家伙!调整方向,追过去!二狗子,捕鲸炮准备好了没有?”

    3头灰鲸组成的一个小鲸群正游向渤海湾。除了那头幼鲸,两头成年鲸中的随便一只,都能轻易掀翻福船放下的四艘捕鲸小艇。随着距离继续拉近,灰鲸庞大的躯体带来的视觉冲击更为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