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李世民的交易
“我也该离开了。”爱丽丝接过三本武功秘籍说道。 “我们还能见面吗?”爱丽丝走到门口,突然问道。 “当然。”白启轻笑道。 “再见。”爱丽丝说完,便转身头也不回的走了。 看着爱丽丝远去的身影,白启不由得叹了一口气,有些伤感。 “请问店主在吗?李世民求见。”就在白启伤感的时候,一声洪亮的声音穿了过来。 白启抬头一看,一位二十来岁的男子,龙行虎步的走了进来。他全身都是甲胄,身穿一套淡金色的百战启明凯,腰悬一把宝剑,胸前是两片寒铁护心镜,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姓名:李世民。 身份:隋唐英雄传位面,大唐皇帝。 “天可汗,这可真是一个sao包的皇帝啊。”白启看着李世民心道。 李世民,即唐太宗,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因为大唐一半的江山都是他打下来的。 唐朝建立后,疆土只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尚未完全统治全国,因此,李世民经常出征,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自武德元年起,李世民亲自参与四场大战役。 其一,破薛举,浅水原之战平定陇西薛仁杲(薛举之子),铲除了唐朝来自西方的威胁。 其二,击败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并、汾失地,巩固唐朝的北方。 其三,在虎牢之战中,一举歼灭中原两大割据势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集团,使唐朝取得了华北的统治权。 其四,重创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 自此李世民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战后班师返京时,受到长安军民的隆重欢迎。武德四年十月,封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位在王公上,食邑增至三万户。李渊又下诏特许天策府自置官属,李世民因此开设文学馆,收揽四方彦士入馆备询顾问,文学馆与秦王府相结合,俨然形成一个小政府机构。 李世民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因为他开创了贞观之治。 因隋末战争而人口锐减,贞观二年,唐朝只有二百九十万户人口,李世民经常以亡隋为戒,注意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亦致力复兴文教,令隋末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 李世民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廷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励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 在军事上,李世民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由是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 经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对外武功显赫,至公元652年,人口达到三百八十万户,奠下了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年间大唐盛世的基础,史称贞观之治。 “见过,唐皇。”对于李世民,白启还是挺敬佩的。年少得志,上马可以上阵杀敌,下马可以治理国家。在他当皇帝的期间,更是将中国的威名,传播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