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不能触及的危险项目!(第四章求月票求订阅)
足足在东江县内待了大半个月,张然才回到了根据地内,好几天都愁眉不展。 因为王老拐王凯的问题,张然已经意识到,自己不能再长久的使用目前这种矬子里拔将军的人事任命的路子了! 用王老拐王凯,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自己够忠心,另外一方面也的确是因为无人可用。 忠心非常重要,但忠心绝对无法替代能力! 学习培训班能应急,但无法解决长期人才。 想要支队的发展将来不会遭受到人才瓶颈的制约,就必须要建立一套人才培养机制! 得办学! “队长,你说的有道理,咱们的确得办学!” 在开会的时候,张然的意见一提出来,便立即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赞同——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根据地的急剧扩张而带来的人才匮乏的问题! 所以这学不但要办,而且还不能只是一种! 帮助支队管理根据地各区域的干部要培养,养殖方面的技术员,也要培养,甚至化工方面的人才弹药方面的人才,也都要培养。 康挺甚至提出了要办一个军事学校,培养一批低级军官,然后毛遂自荐的表示自己可以当教官! 这么一搞,摊子就越铺越大了! 所有人都担心张然未必会同意。 但张然同意了! 不过并没有像大家以为的那样,那些学员们一来,就在学堂里待个一年半载的不走。 张然采用的是培训班的法子,采用填鸭式的教育,将一切能想到的东西全塞给他们,然后让他们去实践中去践行,去摸索。 当然了,这只是干部队伍和养殖,化工方面的人才可以用这种方法,低级军官们张然可不敢也这么干。 那会害死很多人! 军官的培养,张然采用的是另外一套办法,直接在队伍中选拔有一定文化还机灵,够忠诚的战士们成立一个精编排,平时跟着康挺学习如何训练,在战场上直接参加战斗的同时,也跟着张然康挺学习如何指挥战斗。 当然了,更多的都是以康挺为主,毕竟在军事上,无论是训练还是指挥,他都更有经验。 在张然这边,他们主要是学习如何统掌全局,如何在最恰当的时候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中进行。 干部们还需要各乡镇推选人才,学习地点也被张然安排在了县内,而不是在根据地内。 他们平时需要抛头露面,所以引人注目,一个不慎就会遭到出卖或者被特务之类的盯上,万一扛不住,说不定就会泄露根据地内很多核心的东西。 将他们安排在县内培训,知道根据地内的的情况就想对较少,万一真出现张然所担心的情况,那么敌人也不可能得到太多有价值的情报。 养殖技术员,化工学员等等,这些则都被安排在了根据地内学习。 化工学员这些一旦学会,都会直接在根据地内工作,只要日军不攻进根据地内,都不用担心他们会泄密,要是真攻进来了,那泄密也都没什么用了! 至于养殖技术员,他们虽然在学习完之后会被分派到各地发展养殖,但因为他们从事的工作,只要他们自己不主动泄露,估计鬼子汉jian什么的,也不会太怀疑他们,所以用不着太担心。 最先成立起来的,是培养军官的精编排。 精编排的成员中,既有康挺自己看好的人,也有各排长们和仓水方面推选的人。 对这些军官们的训练,经过张然和康挺的讨论之后,又进行了细分,争取做到让每个军官在充分掌握各种技能的同时,又各自有自己的专长,相互之间还能做到互补。 其实支队里其实还有一个最缺的位置,需要专项人才——那就是政委或者指导员这类的政工人员。 要是有专业的政委或者指导员,由他们时刻对战士们进行思想教育和政治宣传,绝对能更有效的增加队伍的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 张然不是想不到政委指导员们对于支队的作用,但他根本不敢干! 政工这一块,一直是组织发展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组织区别于任何军阀和委员长部队的东西。 这不仅仅是组织的标签,更是组织能屡遭挫折,却又能一次有一次浴火重生,不但没有被失败所击垮,反而愈发壮大的根本所在。 也因为如此,组织方面定然会明白将政工工作做好,对一支队伍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那绝对是一件威力巨大的精神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