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挽明在线阅读 - 第696章 战争之王二

第696章 战争之王二

    人类就好像是一群在河水中游dàng)的鱼,我们的所知所见,无不受到这条河流的局限。一旦遇上了超出了河流之外的风景,我们往往不是作出错误的判断,便是选择不相信河流之外还存在着其他风景。

    虽然在黄台吉抵达营口之前,已经听说了明军的火器颇为猛烈,导致前锋进攻营口数次失利。不过在黄台吉登上了多尔衮在营口城外修建的高台,观察了城内无法完全遮蔽住的几处炮台之后,便以为明军的火炮未必能够及得上自家的红衣大炮。

    自从黄台吉令佟养督造大炮以来,他对于铸炮之事也算是极为关心的了。不过女真毕竟是一个处在文明程度较低阶段的民族,能够从奴隶共和制的部族变为一个封建国家,对于女真人来说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文明跃迁了。

    再想令这个民族越过中世纪的封建文明,直接跨入到科学启蒙的时代,这无疑就有些痴人说梦了。沈阳的工匠到现在都没能把熟铁、钢、生铁三类铁碳合金加以科学的区分,更不必提让他们去理解火炮击的原理是什么了。

    是的,沈阳的工匠通过无数次的实际试验,算是明白了一尊火炮要想顺利的击,就必须让火炮的炮能够承受住*在炮膛内爆炸的力量。但是他们并不能理解,一份标准*爆炸的威力是多少,如何去计算炮膛所能承受的压力,并以此压力为标准去设计火炮的管壁厚度。

    正是缺乏这种科学上的精度测量和数学上的应力计算,使得清军最好的炮匠在大明军器监的工程师看来都是不合格的。因为他们使用的还是经验主义铸炮,而不是使用科学数据来控制火炮的铸造。

    清军炮匠为了提高铸炮的成功率,不惜把火炮铸造的又大又粗。而这也给了黄台吉这些满人上层人士一个错觉,让他们以为火炮想要打的远,打出威力较大的炮弹,就必须造的越大越好。

    明军在营口城内炮台上放置的大多都是小炮,只有两尊类似于红夷大炮的长管大炮。在黄台吉看来,这一仗自己应当在火炮上占有优势的。

    而且,为了防备明人那种在空中爆炸的炮弹,他还特意从沈阳运来了数量加以改进的盾车,这些盾车不仅以超过三寸的厚实松木为盾,还在松木外面安装了一层铁皮,并且在侧面和顶上都加上了防御,看起来就像是一座装了轮子的小房子。

    这样一辆盾车可以遮蔽35人,黄台吉打算待到火炮把营口的城墙轰开之后,便令12辆这样的特制盾车为前锋占领城墙的缺口,后方则以普通盾车掩护的大批人手跟上,从而一举冲入城去。

    对于黄台吉来说,这也是满清第一次采用火炮和步兵相结合的攻城新方式,无疑也是一次检验新战术的大好时机。他之所以愿意同大明媾和数年,便是看到了火炮对于坚城的破坏力,希望借助这一新的战法去克制明军在义州、锦州所修建的那些堡寨坚城连接起来的防线。

    黄台吉相信,只要这种新战法真的可以用于实战,那么明国在辽西修建的宁锦义防线,将会在大清的红衣大炮面前一一沦为废墟。没有了这些坚城要塞以为依靠,明军还能拿什么来抵挡清军的进攻呢?

    以蒙古人趋利避害的子,一旦发现大清的军队可以直接打入到关内去,那么他们中必然会有不少人改变自己的立场,向沈阳靠拢以求得自的安全的。如此一来,明国小皇帝苦心经营的北方防线也就不攻而自破了。

    隐忍了许久了黄台吉,希望用这一战给明人一个惊喜,让他们知道从此大明再无坚城要塞可言,从而让这只看起来士气有所恢复的明军再次陷入到对于清军武力的恐慌中去。一旦明军失去了同清军对战的信心,那么接下来发动攻伐明国的战争,将会给清军的行动带去莫大的便利。

    但是当这场战争真正爆发之后,黄台吉并没有收获任何意外之喜。相反他和自己边的满人权贵们,倒是被眼下的战争场面给打击到了。

    在下午一点左右,清军的大炮终于在营口北门东侧城墙上打出了一个将近5米的豁口,早已经准备好的清军顿时推着铁皮盾车向着豁口冲去,而正当清军的大炮试图向两侧城墙延续击时,清军的火炮终于反击了。

    以两门18斤炮为先导,4门12磅野战加农炮随后跟上,六枚被烧至暗红色的铁弹从低矮的城墙上空擦过,然后便向着清军的火炮阵地飞了过去。明军观测手的估算还是相当精确的,第一轮击只空了一半,其中一枚炮弹虽然穿过了清军的火炮阵地,但是却恰好击中了火炮阵地后方列阵的一队清军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