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挽明在线阅读 - 第378章 世道变了

第378章 世道变了

    少数民族问题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不管是美欧还是苏联,都未曾找到过解决的办法。品書網也许在国的历史,大约只有建国后的一段时期,差点消灭了民族和宗教的历史遗留问题。

    不过崇祯很清楚,那是在一个国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组织作为后盾,在一群把信仰视为生命的无畏者的领导下创造的迹。

    在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的吼声,一切用民族和宗教建成的,貌似坚不可摧的壁垒城墙,这么在他们面前土崩瓦解了。

    作为大明封建地主阶级的总代表,毫无疑问他是拿不起阶级斗争论这种神器的。而且他也无法指望,一群封建地主阶级的官僚会成为解放者。

    如此以来,他面前可以选择的方案不是很多。欧美殖民者对待殖民地土著的方式,显然是不适合用在国内的。

    如果奢安两家土司只是孤立的部落,那么朱由检原本是想要一劳永逸的,把这两个部落彻底从华民族的序列清理出去。

    但是随着社会调查所对于西南各土司情报的收集,还有西南地区各种历史问题的调查,他此时已经知道,年初时他下的决定过于草率了。

    和这些已经同汉人杂居了千年的少数民族彻底决裂,只会把西南地区变成一个*桶,从此让大明的西南几省不得安宁罢了。

    第一西南少数民族数量之多,你根本分不清谁是那个民族的人,而一旦他下令让军队开始进行剿灭战,很难相信这些军队会认真的鉴别一番再下刀子。

    第二这些少数民族在西南地区存在了这么久,早达成了一种势力平衡,划分好了各自的势力范围。消灭掉其一两家土司,如果不能尽快控制他们遗留下来的势力圈子,这些地盘很快会被其他土司所侵吞下去。

    问题在于,汉人根本不愿意进入这些深山老林去过活,算是有些汉人迁移进去了,也很快会被少数民族给同化掉。到头来,明军不过是为他人做了嫁衣。

    所以,最终崇祯能够采用的,还是孙承宗和几位官所提出来的,除了对坚决抗拒朝廷的叛军首领进行镇压外,便是拉拢摇摆不定的叛军小首领,从而分化叛军集团内部的凝聚力。

    不过这样一来,相当于打掉了奢崇明、安邦彦一群大土司,又扶植起了另一群小土司。算过了眼前这关,日后朝廷也未必会安心。

    孙承宗倒是崇祯看的开些,他对着崇祯如此劝谏道:“西南土司之乱终究是手足之患,唯有东虏、西虏方才是大明的心腹之患。这些土司再怎么闹腾,也冲不出大山和长江关口,威胁不到我大明的腹心。

    且先把西南地区安靖下来,让朝廷休养几年,只要能让国库能够宽裕一些,我们能先把辽东的问题给解决了。

    辽东不复,神京等于是两面受敌,不管是西面草原的林丹汗,还是辽东的建奴都可以威胁到我们。不管是从大同关外到神京,还是从锦州到神京,两边的路途都不算远。若是稍有疏忽,便是兵临城下,天下动荡的局面。

    臣以为,和东虏、西虏相,西南土司不过是跳梁丑类。只要北方边境能够安定下来,派一支边军去能把叛首抓到陛下面前服罪。

    更何况,西南军官学校已经招收了不少土司子弟,只要这些人日后能够有一半心向朝廷,西南地方也不会像今日一般处处同朝廷作对了。”

    朱由检虽然今日算是同孙承宗这些官员妥协了,但是他还是提出了两个条件,一个是推行义务兵役制,一个便是民兵制度。

    对于义务兵役制,孙承宗其实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从年初时,朱由检隐约向他透露过这个意思。只不过当时条件还不成熟,所以崇祯只是在顺义县试了点。

    大明卫所制度已经是败坏的差不多了,即便是推行了卫所军制改革,把土地分配了下去,改终身军制为5年军制,凋零的卫所军户,也凑不齐可以服役的青年。

    三营新军的成立,出身于军户的还不到三分之一,其他人都是因为分配了卫所的田地,不得不交出了自家的青年。

    按照总参谋部的计划,下半年要从京畿以南地区的卫所再征集两营6000人的新兵,从而把京畿都督府麾下的兵力恢复为5营新军,2营京军,外加两个骑兵师,一个骑兵联队的规模。

    可是,到了今天,从京畿以南各卫所征集到的新兵才2871人,连一个新兵营的名额都没填满。面对这种状况,孙承宗觉得的确是要从卫所外的平民招募兵源了。

    但是对于建立县内的民兵组织,他还是有些不赞成的。虽说,皇帝觉得成立民兵组织有两个好处,一来可以控制住当地的复员军士,二来可以保卫本地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