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永世帝唐在线阅读 - 第四百三十二章:初露獠牙

第四百三十二章:初露獠牙

    刚结束早餐没多久,李世民就不请而进。

    他默然的等着殷清风几人行礼,然后直接往楼上走。

    殷清风向月眉她们打了个眼色,紧跟了上去。

    到了楼上,李世民俯身向下喊道:“某与你家郎君有话说,且不要奉茶上来。”

    等李世民的身形隐了去,襄城歉意的对着其他人说道:“看阿耶的脸色,也不知他来寻哥哥谈些什么重要的事。”

    妮子甫一见李世民就吓了一跳,心中直道他来意不善。可等到李世民向下喊话,她又放下心来。

    毕竟与李世民生活多年,她心知,若李世民心中真存有一丝恼意,也断不会还能在意这些细节。

    于是,她安慰道:“他定是与郎君说什么机密话,生怕我们这些妇人听了去。”

    其他妹子将信将疑,但也说不出别的理由来。

    妮子又道:“现在这时分,想来燕meimei也该起身了。鱼娘meimei,你取来吃食,给她送去。”

    之前她和鱼娘想去捉弄燕娇淑一番,等见到人还在沉睡,只好作罢。可新妇承受鱼水之欢再辛苦,这般时辰也该起身了。

    这还是郎君身边无亲长,若是长辈在,燕氏可就失礼了。

    本来这事该月眉这个大妇掌持规矩的,但妮子见月眉似乎无知无觉,只好代为主张。

    鱼娘带着只有她和妮子俩人才能明白的笑容,端着食盘上楼去了。

    李世民进了书房,自己没坐下,反而指着椅子让殷清风先坐下。等见了殷清风要往陪客位落座时,他又道:“坐到你的位置上去。”

    殷清风一边揣测着李世民的来意,一边坐到书桌后面去。

    李世民见殷清风落了座,他提起砚滴要往砚台里注水。殷清风赶紧起身接过砚滴去灌上新水。

    殷清风不问也知道,李世民这是急于要他写什么东西。

    注水后,李世民又开始研墨。

    殷清风见李世民那副专注的表情,默默的等着李世民开口。

    对于人来说,书写前的研墨是一个集中注意力,将心境沉淀下来的一个过程,很少假他人之手来完成。

    李世民随着修身养气的功夫渐深,原先由李晋安来完成的内容,在听了爱妻的建议后,现在都是他亲自动手的。

    只是,现在李世民的心思完全不在研墨上。

    他的阿娘和爱妻的阿娘都是崇信佛家的,受长辈影响,他和爱妻对佛教多少也是深信的。

    佛家有众神。道家也有众仙。

    他与爱妻对殷清风口中的陈仙人不敢有半分质疑。

    他的阿娘和爱妻的阿娘崇信佛家多年,却不见众神现世,反倒是他以往并不在意的道家有仙人现身点化凡人。

    他昨晚与爱妻商议,不但要在长安城里、宫里为陈仙人建造道观,更要日夜信奉。

    陈仙人不但有恩于李唐国祚,更修养了爱妻的身体。乾儿他们也是陈仙人的再传之徒

    以前因为种种故作不知也便罢了,殷清风一再提及仙人,若他再不戴德感恩,怕是要恼了仙人的。

    陈仙人可以传授殷清风辅佐李唐,也可以点化他人毁了李唐。

    见墨汁已浓稠,殷清风干咳了一声。看李世民不为所动,他只好说道:“叔叔。”

    李世民停手,又淡定的拿起墨床看了看,“这又是阴沉木制成的?有什么用?”

    按理说,有了墨就应该有搁墨的物架,作为文房专用的墨床,应该不会晚于文道兴盛的宋朝,但史书的记载却很晚。

    宋初苏易简的文房四谱所述仅限笔、墨、纸、砚南宋末年赵希鹄的洞天清禄集将文房用品列为十项中无墨床成书于明初的格古要论又将文房用具分为十三类,也无墨床。

    到了明末,屠隆的考盘余事一书,列出的文房器物已发展到四十五种之多,且功能明确,已有了笔搁、笔床、笔船、墨匣、糊斗、腕枕,但也无墨床。

    直到满清,墨床才始见于记载,并从乾隆时期开始广泛流行和大量使用。

    遗憾的是,墨床在文房用具中的传世品最为少见,现代所见最早的为明代器物。

    殷清风道:“墨在磨后会湿润,乱放又易玷污他物若研后不及时将墨从砚上去下,则会伤及砚台。故,制墨床以搁墨。”

    “墨床”李世民念叨着。随手将墨条放在墨床上。

    他抬起头,“你婶婶昨夜问过你陈仙人的容貌,你可否描绘出来。”

    殷清风道:“昨夜侄儿和婶婶说过,虽然侄儿的先祖们多工于绘画,但”

    他灵机一动,“叔叔既有所令,侄儿就尝试一番,就是怕不能再现仙人之仙姿神韵。”

    李世民露出喜色,“你且画来。”

    画人先画脸。

    殷清风虽然初次以毛笔作画,但有一张面容在他脑海里存在多年。他很快的就一蹴而就。

    接下来,再画上发髻、长髯、道袍、云履。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中:“古者衣冠,皆黄帝之时衣冠也。自后赵武灵王改为胡服,而中国稍有变者,至隋场帝东巡便为畋猎,尽为胡服。独道士之衣冠尚存,故曰有黄冠之称。”

    早期的道教服饰并无严整规范,自南朝道教上清派宗师陆修静之后,开始形成制度。

    至李隆基时期,长安清都观天师道道士张万福撰写的三洞法服科戒文规定:“一者初入道门,平冠、黄帔。二者正一,芙蓉玄冠、黄裙、绛褐。三者道德,黄褐、玄巾”等等,细致入微的规定了男道与女冠从头到脚的服饰与配饰。

    但,明朝之前的道袍上没有阴阳鱼图案。

    据说,最早关于阴阳鱼的记载,是历史上那位真正的陈抟留下的,而不是殷清风口中的陈抟。

    到了明初,朱元璋禁佛禁道禁止一切宗教。但从嘉靖信道开始,阴阳鱼、卦、北斗七星等图案才慢慢开始出现在道袍上的。

    殷清风笔下的道袍,小腹处为卦围着阴阳鱼,下摆以北斗七星做衬,其他再无修饰。

    李世民痴迷的看着那副仙人图,而殷清风望着那张熟悉的面容,心中也有些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