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永世帝唐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三十七章:渭河建桥

第二百三十七章:渭河建桥

    秋收之后,忙碌了近十个月的佃奴们,终于被允许休息几天了。

    自从成为这里的佃奴之后,他们就没停止劳作。挖水渠、水井、鱼塘,修路、种树、建房屋...

    在休息了五天之后,他们再次接到命令:在年底前,将山庄和长安城之间的路用水泥铺一遍。

    佃奴们从心底感激殷清风这个主人,他的命令他们会毫无怨言的一丝不苟的完成。但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另外还得到一个惊喜:年满十八岁至二十五岁的男子将被挑选出来去读书。

    读书啊~~~祖祖辈辈都是目不识丁的。现在,不但小于十四岁的的已经在读书了,大的也机会读书,一时间佃奴的积极性和对殷清风的尊敬都升到了极点。

    殷清风挑选出来这些年轻人,是打算经过培训之后,送到各个修路的工地上担任会计和后勤出纳,以及负责管理生产。数学过关的做财务工作,数学差的另外进行管理方面的培训。

    小到企业和公司大到国家,最难管理和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经济账目。一本小小的的账本可以决定企业和国家的钱财是否被侵吞被挪用,殷清风想要将全国的道路修一个遍,财务问题才是最关键。

    等到两个月之后,殷清风在确定有多少人加盟到水泥生产当中,他就可以安排人开始铺路了。

    他的计划是,加盟的水泥窑在明年全部投产,然后同时进行修路,总工期为五年左右;如果某些州县没人愿意去,或者加盟的人数少,他将自己派人去建立窑口。而这些年轻人就是预备人选。

    等这些人在完成修路的任务后,每个人都掌握了一定的谋生技能。到那时,殷清风将要考虑给他们放良的事情了。

    这个时代,不但大地主拼命的在蓄奴,就是平民本身也愿意成为被人的奴仆。

    大地主掌握了太多的土地,而蓄奴是成本最低的方式;平民愿意成为奴仆,一个是为了有人身安全的保障,另一个是为了躲避税收。

    除了两宋时期之外,粮食税或者说是农业税,占了中国历代国家税收的绝大部分。

    如果查寻历代的税收标准,人们会发现由中央发出的征税数量,几乎每个家庭都能承担。但是,政令一层层的下达后,到了百姓的身上,可能就增加了几倍。这中间的差距,来自于各级官吏。

    在古代,是否有效的管理一个国家,不看君主帝王是否贤明,不看官吏是否清廉,只看交通条件。

    东西周为了方便将国土分封给诸侯、刘邦为了偷懒将国土分为直辖的郡和分封的国,他们这么做的初衷就是为了减少管理成本。因为,交通条件是硬伤。

    各地的各级管官吏正是因为天高皇帝远,才敢肆无忌惮的将中央的政令进行篡改。而篡改之后的结果,就是农民负担不起沉重的税收负担。所以,投身为奴就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唐朝在吸取教训后,将全国三百多个州变成直辖州。看似有效,实际上也不科学。一个官员从被任命到某地为官,到吏部对其政绩进行考核,都是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

    现代人都说古代有一种皇权不下县的现象,是因为地方宗族的势力足够强大。但假设一个国的领土只有两百平方公里,再强大的地方宗族势力,还敢对抗军队不成?究其原因,还是交通的条件不够好。

    交通发达了,政令畅通了,解体农庄经济的时机也就到了。想要发展商业经济,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劳动力和消费者。如果大量人口依附在某一个家族的名下,商业永远也别想发展起来。

    马周对殷清风的举动又是问个不停,但殷清风只是敷衍了一下。现在马周和他的关系未定,说道交情可能也没想象中的那么深厚。在吸取经验教训后,他不想再跌一个跟头了。

    至于吕才,他的注意力从来都不在这上面。那些神奇的数学符号才是他的最爱。

    这一天,任五回到山庄。

    第二天早上,殷清风取消晨练,简单吃过早餐后他便带着人出发了。

    虽然有了减震器之后,坐马车相对没那么颠簸了,但黑旋风需要经常活动,所以,殷清风骑马的习惯依旧改不了。